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在网游里装女神的下场(H) > 第81章

第81章

。” “我也怕被劈。” 场面一时僵持不动。 主持叹气一声,双手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不如让贫僧来吧。” 赤子真人很大方:“行,你来。” 主持走过去,伸出一根手指,小心翼翼地探向电流,那轻微的闪烁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 在手指碰到电流的那一刹那,有人迫不及待地问:“大师!你感觉怎么样!” 冬日里,主持理所当然吐出了长长的白气。 他无法沉默。甚至他本身也在好奇和震撼,这电流几乎要将他的信仰击碎了—— “我感觉到了轻微的刺痛。我的手指在下意识往回收缩。这的确……” 他说:“是雷电之威。” 道士们齐齐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 僧人们齐齐露出天都塌了的表情。 还有的僧人本身对佛经不是很信奉,进庙里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此刻揉了揉自己的脸和眼睛,揉一下,电光闪烁一下,揉一下,电光闪烁一下,眼快揉花了,电光还在呢。 “嘶——” 一声声冷气倒抽。 不是,合着你们本土道教是来真的?!不是胡编乱造的?!还瞒那么严实?!早知道他们还入什么佛门!他们也要修道啊! 茶楼上,陆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并且在心里为这次活动配了个音:大薪本土居民首次化学实验荣获成功。 “茶博士,这边付一下茶钱。”她起身。 茶博士还没来,茶楼里先传出一声惊呼:“你!你是陆九思!” 霎时,整个茶楼的读书人都看了过来,眼中都带了亮光。 立刻有读书人整整衣服起身,从随身行囊里取出一张纸笺:“九郎君,这是我所做之诗,可否请郎君指点。” 陆安无奈,只能接过那首诗。她品鉴能力没有问题,垂首一看,便道出个一二三来,既夸了对方的优点,又指出对方的缺点,那读书人欣喜若狂,连声感谢了陆安。 眼见他还想霸占陆九思继续问,又有好几个读书人走过来将他挤开,然后拿出自己的文章。 “求郎君瞧一瞧我这时文。” “郎君可否帮我看一下我这策论有无问题?” “郎君……” “九郎君……” 人一个一个增多,渐渐把陆安淹没。 另一边,兴国寺门口,百姓也是对着赤子真人一拥而上。 “道长!道家的雷法竟然这般神奇!” “道长!只要入了道门,就能学这般雷法吗!” “道长,我想修道!” “道长……” “道长……” 两边皆是全军覆没。 * 陆安废了好半天功夫才从那群狂热的读书人之中脱身,才回到旅店,就迅速开始写信,把自己做的事情和一些想法寄给官家。 既是维持感情联络,也是避免对方猜疑。 别的不说,柴稷收到信时,心里确实比喝蜜还甜。 他的贤才心里记挂着他呢!随便一点事都记着和他说,跟他分享! 再定睛一看,是道佛之争,而且道家还赢了。并且其中提到的方法,只怕能够让天底下的道门彻底反攻佛门——毕竟佛门可没办法证明他们的佛经为真。 “好!” 柴稷大声喝彩。 他早看佛教不顺眼了,佛寺的田不用交税,佛门能够以香火钱的名义收拢钱财,最要命的是,佛门可以驱使百姓。 用九思的话来说,就是“基层动员力”。 有钱,有思想,必要时刻还能动员百姓——你们佛门想干什么? 他早就想打压佛门,将道门扶持起来和佛门斗了,现在九思先一步做这样的事…… 他们真是心有灵犀啊! 柴稷一想到这事,就更加美滋滋了。将手底下这封信看了又看,眉头又忍不住皱了起来,自言自语道:“虽说九思嘱咐了天心教不要把他泄露出去,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佛教的人知道是九思出的主意,铤而走险,对九思下手,这可如何是好?” 柴稷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心里的担忧越来越盛。 再往后一看,当场乐了:“当日便打算离开襄州,从西山由大宁路直去夔州,这就好这就好,远离是非之地,襄州这块地还是留给天心教自己征伐吧,有什么危险让他们扛。” 于是继续往下看,怀着轻松的心情看,笑容又重新挂回脸上。 太监作为近侍,目光是要一直密切关注官家动向的,不然官家想要喝口水都得官家自己主动开口,这算严重渎职! 正是因此,他们将官家看信的表情和眼神都看在眼底,震惊得无以复加。 这这这……这“九思”到底是谁啊,居然能让官家这么关心?他们从头到尾,不论官家是高兴还是不悦,都只看到官家对“九思”的关注与情谊。 他们此前没有得到允许和官家一同出京,此刻只能绞尽脑汁思考:地方上什么时候出了一个叫“九思”的官了? 何止是他们绞尽脑汁,就连隔壁殿中有事禀告,正等官家召见的宰执相公们也是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已经不止一次了,好多次他们来面君,得到的圣言都是:朕有信要看,你们稍等片刻。 “这到底谁的信啊?” 宰执相公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轻声交流过后依然是没有半点头绪。 第109章 在大薪尚书左仆射(左相)黄远柔入宫面圣之时, 黄远柔的夫人赵伯陵也在搞夫人外交。 赵伯陵未出阁前便是汴京有名的才女,嫁人之后除了时常在家与丈夫商议政事、讨论政策外,还时不时邀请朝中重臣的妻子前来赴宴, 偶尔还会宴请一些虽然身份不够、地位不高,却是黄远柔亲近下属、看好后辈的女眷,与她们亲密交流感情。 她通过这些重臣的妻子,以及下属后辈的女眷面容、神情及衣着打扮去判断她们家中现况, 及时施恩或是与丈夫交谈, 应当疏远某些人。 她记下了这些重臣及下属后辈家中父母的寿辰及忌日,前者在恰当时间送上贺礼,后者则派人前去祭拜。 这些贴心的举动都使得她声名大振,众口交赞, 许多女子都乐意与她来往,和她说体己话。她便从一些散碎话语里收集信息, 了解各家动向。 此刻她便在宴请其他夫人, 与她们和乐融融交谈, 聊聊时事, 说说孩子。 随后,便有管家前来,低声说有那从房州回京述职的知州前来拜访黄仆射, 但他们郎主已进宫了, 是先把人请走, 还是请人进来? ——大薪男女大防并不严重,别说夫人宴请外男了, 就是夫人和外男有信件来往, 夫人赠与外男衣物那都是可以发生的事情。 ——如果有男的计较,那是男的个人性格问题, 和社会风气无关。 赵伯陵略一思索便猜出此人必有重事前来,不然一个此前无甚交集的地方官,回京述职的第一天不会如此急哄哄来仆射府上拜访,谄媚之意太明显了。 再一想到房州这个地名,前些时候她丈夫曾和她说过,房州出了一个陆九思,小小年纪,人未进官场,却已提出数项可行政策,实是少年英才,前途无量。 莫非……房州知州手中有陆九思之好事,想要赠与仆射? 赵伯陵便道:“请他去前厅,我稍后来。” * 房州知州在前厅等候,不一会儿只见一华服妇人行出,长身玉立,明眸流盼,全身上下那穿着打扮,衣衫首饰无不精致妥帖。 房州知州立刻反应过来,口称赵夫人,躬身行礼,而后呈上一个盒子,言此乃《三字经》,是房州举子陆安陆九思所书,可为天下孩童启蒙。 “经?这陆九思所写之言,竟已能称‘经’?” “经”这个字可不能乱用,现在就连《孟子》都还不属于“经”。 赵伯陵微微颔首:“既然如此,吾先品读。” 管家将这盒子接过,再递给赵伯陵,赵伯陵郑重打开,因着陆安的名声,便也没有任何轻视之举。 然后她的目光就定在了文字上,被陆安的那笔行书惊艳到了。 她的伯父是现世有名的书法大家,她自幼随伯父练字,到如今已有三十余载,篆、隶、 真、行四种书体无一不精,甚至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她的书法不在她伯父之下。她自己本身也极爱书法,时常重金搜罗书贴,寻访碑铭,细细描摹,拓印归家。 此刻,她看到陆安这笔雄浑有力又变化无穷,足以笑傲群雄的行书时,心神摇荡,无法自拔,当即问房州知州:“这是陆九思之字?” 房州知州拱手道:“是。他亲笔所书。” 陆安离开房州前,给他留下了这个盒子,说是这段时日承蒙他多番照顾,又听闻他即将回京述职,盒子里的东西是赠与他的谢礼,希望能对他的前程有所帮助。 房州知州忙着交接工作,忙活了好几天都没来得及看盒子,终于在临走前夜有功夫打开看一眼,就这一眼,差点惊喜到撅过去,误了入京时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九思心里果然记挂着他! 《三字经》啊!!! 就这东西,他回京后找个大人物献上去,他能进翰林院! ——通常来讲,知州转任,在本路任提刑、转运副使等职务的占大多数,想升成京官,还有得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九思爱我! 正兴高采烈着,就听到那夫人直截了当地开口:“你是打算只献这《三字经》,还是打算献这《三字经》原本?” 房州知州愣了一下,深吸口气,道:“还望恕罪,这《三字经》原本……在下想自留。” 赵伯陵其实已经猜到了,但真的听到这话,还是遗憾万分。 她真的爱极了这字,哪怕知道《三字经》的内容只怕会更珍贵,但此时此刻,她眼里除了这字,不见他物。 又忍不住再问一遍:“当真不能留给我?” 房州知州坚定万分:“不留!” 陆九思的《三字经》手写本初版,他怎么可能给出去!你就是给个相位……呃,相位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赵伯陵摇了摇头,将眼中满满的遗憾甩掉,这才仔细看起了《三字经》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嗯?”她顿了一下:“这是孟言?” 房州知州正要说话,厅外扬起一声:“你们在念什么呢?” 二人转头一看,却是左相回府了。 * 黄远柔走到妻子身边,探头一看,几句过后,便死死盯着这经文,再舍不得挪开眼:“这是哪位名儒所书!” 房州知州便道:“乃下官治下举子……” 他话还没说完,就听得黄远柔说:“瞧这师孟之言……是那房州陆九思所作吧。他不论是策论还是文章,亦或诗词,都爱为小民发声,想来他对《孟子》一书,不可谓不精读。” 房州知州并不意外陆安的才名已传到汴京来了,他意外的是,尚书左仆射日理万机且见过无数英杰,汴京群英荟萃,日日有天才,那些天才的事迹又很快被人遗忘,这种情形下,黄仆射竟是将陆九思此人记住了? “正是此人。”房州知州拱手言道。 黄远柔继续往下看,一边看一边不吝赞叹:“我早知陆九思文采斐然,不曾想,他用典竟也出神入化,这‘三字经’,无句不经,无句不典,又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实在难得可贵。” 房州知州自然是跟着夸几句,既为了附和上官,也是为了替陆安美言。 但很快,房州知州发现自己还是闭嘴比较好,自己绞尽脑汁夸出来的句子,不如人家三言两语—— “这《三字经》……依我看,能排《百家姓》与《千字文》之前。” “真是怪不得《千字文》只能称为‘文’,而它能称为‘经’,二者相比,真是萤火与皓月。” “如此浅显易懂的文字,天底下开蒙的儿童,能多个三五成。” “我还以为陆九思对于劝学,只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等大俗之句,不曾想,原来他还能作出‘三字经’这般,大雅且易读不艰的经典,令吾汗颜。” 黄远柔看到最后一句“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时,轻轻“咦”了一声:“到这里就结束了么?后面没有了?” 房州知州道:“是。九思留言说,这已是完整版。” ——毕竟再往后就是“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了,剧透不说,还不符合这个世界的国情。 黄远柔不知这一点,他只是以一个文学家的直觉,总感觉隐隐有不对劲:“怪哉,怪哉,我总觉得这经未曾写完。” 但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好似停在这里也很合理。 难道是他太不想结束,所以才觉得没有写完? 心里再多的疑惑黄远柔也只能归结为是自己多想了,面上却是笑意不减,看了一眼房州知州,道:“与你聊了许久,我还不知你是何出身。” 房州知州微微欠身,压下心中喜意,道:“下官是灵曜四年明经出身。” 黄远柔用手拍了拍这《三字经》,淡淡道:“非进士科,学问还是差了些。你可愿去翰林院进修一番?” 房州知州立刻高声道:“学无止境,下官自然愿意!” 黄远柔很满意。 房州知州也很满意。 只有赵伯陵不太满意,她思来想去,决定等陆九思到汴京时,亲自请求对方赐她一份字帖才行,不然她这辈子都要睡不好觉了! 第二日,黄远柔在朝会上将《三字经》呈上,从君到臣对此都表明了极大的赞誉,紧接着,便根据那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引发了是否要师孟的争论。 这些,都暂时和陆安没什么关系了。此刻,她正在前往夔州的路上,在她身边的,除了她的学生们外,竟然还有一队军官。 这队军官并非是襄州知州派遣来的——他还没有这种跨州派军的地位。这队军官是路过襄州,意外与陆安相遇后,因着一些不好对外言说的想法,主动提出护送其上路的。 事情还要回到腊月二十八那天。 赤子真人为了感谢陆安,决定

相关推荐: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林峰林云瑶   在爱里的人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壮汉夫郎太宠我   [综影视]寒江雪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