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宠妻如命:娇妻不好惹 > 第453章

第453章

下,这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执行命令!” ...... 秋去春来,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全国上下建成了二十三个大型工业园区,各种配套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作坊和小工厂更是犹如雨后春笋。 而每年从海外运回来的金银,更是犹如一台抽血泵源源不断的为大明输血,整个国家宛若一台动力全开的火车疾驰在快车道上。根本停不下来。 苏烨最为重视的基础科学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至少不会因为什么地心说、日心说打起来。 洪武二十一年秋发生了一件全国震动的大事,一位名叫傅一欢的进士放弃了入职为官,转而研究起来了化学。 这件事对于所有人的震撼不下于看见火车,一位进士不去当官去当匠人,可见是个疯子。 不过许多百姓家却能理解这样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当一位厉害的匠人着实了不起。 匠作司的匠人等级已经细分成十几个等级,同时还有各种荣誉称号和配套的奖赏。 比如,匠作司对蒸汽机油突出贡献的匠人李芳授予的最高等级的国家荣誉称号,鲁班大师,位同四品。 同时还会赏赐一座应天城的三进宅院,其余各类赏赐,都是由匠作司补贴,按照一品官的待遇来的。 在普通百姓来看,能够当上匠人也是了不起的人,至少不会再被人翻白眼了。 全国的钢铁、煤炭以及各类矿产的产量几乎是每年翻倍的增长,如果能从海外运来很优质的铁矿那就更好了。 只是比起贩运有高附加值的丝织品和瓷器,没有人会愿意漂洋过海运一船铁矿石回来,还没有人那么傻。 最严重的是,匠作司汇同工部、户部,计划在朝廷南方修建铁路网,最重要的是都城通往海边的铁路线。 工程之复杂,耗资之巨大,可以说建国以来最巨。 而且非常缺人,很缺人,目前大明上下虽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奈何不了各行各业井喷式的发展,农业占据的大量劳动力又不能动,这是原则问题。 至于外人口,大明又管控的很严格,各地藩邦的人力资源只能在其他藩邦做最低等级的杂役和苦力,不能接触技术层面的东西。 于是乎,朝廷颁布了鼓励生育的补贴政策,大明百姓几乎是只三件事,吃饭工作生孩子。 以前是自己都吃不饱饭,现在即便是再穷,靠着杂粮能够吃饱是没有问题的。 不要低估古代农户百姓对于人口的渴望,一个人丁那可就是活生生的劳动力,三个四个不嫌少,十个八个不嫌多,总是想着苦一苦,等孩子长大了就等着自己享福了。 实际上,这就是个循环。 与此同时,明军开始在全国各地招募青壮年募兵,这也大大减少了国内的真正的青壮劳动力。 比起以前的服兵役,这次征集的三十万军队,是要分批驻扎在各个藩邦或者海军基地的兵源补充。 以前是裁员,裁掉的都是府兵制度下的军队,而募兵而来的兵源待遇和装备都是远超这些人的。 这些兵源属于海军的大概有二十五万人,引起了陆军的严重不满。 可是这也没办法,朝廷的发展重心在海外,如果没有足够的海军驻扎,这将不能保证明朝在外人的军事和经济安全。 “听说有人要攻击朝廷在海外的威尼斯舰队,这些兵得有三分一都是去那个地方的。” “那不是都打赢了吗,我听说那里又打了一个胜仗。” “不一样,报纸上不是说了吗,那是联合其他国家的蛮夷占了他们一座城叫什么君什么的。” “这有什么,你还听说过有人能打的过咱们大明军队。” “还有去什么英国,法国的,也不知道那些地方是什么苦寒之地,苦了这些娃娃。” 茶摊上,几个人看着报纸,看着远方长长的募兵队伍交谈着。 虽然现在各地工作的薪资都很高,但是军队的薪水更高。 出去最少是五年,五年的时间够给家里置办上一晌地,盖上大瓦砖房,娶媳妇的钱也有了。 对于养的起孩子,却给孩子娶不起媳妇盖不起房的人家,当兵简直是最好最快的出路。 简单来说,明军开始爆兵了。 虽然缺人,却也不缺这几十万的人,朱元璋也学会了什么叫做撒钱成兵。 往后十年,至少要将明军海外驻军维持在五十万人左右。 尤其是欧洲大陆上,明军的多次出手已经引起了各国的警觉。 威尼斯舰队先是帮助奥斯曼人夺取了君士坦丁堡,又帮助十字联军夺回了君士坦丁,强行逼迫双方都签下了不平等条约和赎罪金。 这些人虽然表面平息了怒火,可是却在私底下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将大明人赶出这片大陆。 ....... 匠作司,火车工坊 苏烨主持召开来一场开机仪式,虽然他不喜欢,但是耐不住大家都喜欢,每次大活动之前,都要找一群跳大神的人支支吾吾的转一圈祈福。 新一

相关推荐: 寡妇门前桃花多   角色扮演家(高H)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狂野总统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沦陷的蓝调[SP 1V1]   将军夫夫闹离婚   御用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