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星蕴偃师 > 第285章

第285章

兵杀出,各执长矛,将索宁洞主困在中央。 索宁洞主道:“你有种与我单挑!” 祝缨也不与他争辩,长矛手将他团团围住,齐齐发出一声呐喊:“杀!”矛尖刺出,将他插成了个豪猪。 祝缨不动声色:“带走。” 别业这边看到他们“凯旋”齐齐发出一阵欢呼,尤以这次从各寨中带回来的壮丁为甚。 项乐原本日夜忧心,白头发也冒出了几根,此时笑逐颜开,举着一碗茶递给祝缨:“亏得是大人,换一个人也不能令降众如此顺服。” 祝缨道:“可能因为他们以前都吃过索宁家的苦头吧。” 还好,自此之后再无索宁家了。 项乐低声问道:“那这些人要如何安置?” “你不是愁别业人不够么?这不就来了?” 一行人入城,祝缨又细数索宁洞主的罪过,譬如袭击商旅、杀害人命之类,判他斩刑。 人都死了,判刑也只是走个过场,将人头一砍,竹竿挑着示众。 又设宴,庆祝胜利。 祝缨不喝酒,项乐也不敢饮酒,他既要安排人住宿,又要调度各种物资,百忙之中还要抽空问一下祝缨:“大人,师姐说还带回来一个小娘子,要怎么安排?” “她当然是别业里的人啦,给她登记。她在外头住也不安全,就先在府里给她一间门屋子。下山的时候我带走,家里女人多。” “是。” 登记时又有了一个问题,世代奴隶是没有姓氏的,都是某某家的某某。 “那就跟我姓,”祝缨说,“凡别业里的人,都可以姓祝。凡新下各寨,有找不着姓的,也都姓祝。各寨要渐次登记户籍、土地,不许有索宁字样。” 项乐深深地低下了头:“是。” 然后,祝缨就不急着下山了,她亲自动手,重新理顺了别业。顺手又将各寨的事务安排了一下,各寨之前已经播种了,现在大局已定,只要正常的田间门管理,到秋天就能收获了。她又要准备一下山中宿麦的种植。渐渐着,她找着了一点当年在福禄县时的感觉,当时她需要与许多富商议,现在她自己就能做得了主。一样一样地规划铺开,层次分明。 又迁各寨无地或者少地之人到别业附近垦荒,别业的人口也充实了起来。 苏鸣鸾、项乐都跟在她的身边,看她分派种种事务,办得井井有条,都觉得获益匪浅。别业居民第一次与祝缨打这样的交道,处处衔接流畅,自己出力不便,做事却有效得多。 项乐心道:我办时也能支应得下去,但与大人一比可就差得远了。 见苏鸣鸾在祝缨面前晃荡,“义父的另一个孩子”郎锟铻也坐不住了,也凑了上来。 连轴转了数日,第五天,喜金、路果跑了过来。 —————————— 苏鸣鸾一直跟着祝缨想打个下手学一点,她以前在福禄县的时候虽然也是号称学生,更多是学些“文化”,眼下观摩祝缨处理事务,另有一番领悟。 苏飞虎对这个兴趣不大,主要是跟不上别人,他就带着儿子在外面操练。恰遇到舅舅路果来了,便将舅舅领了来,喜金也蹭着一块到了别业大宅前厅那“签押房”的外面。 苏飞虎道:“我去禀告义父一声,舅舅你们在外面等一下。” 路果道:“你去,你去。” 苏飞虎进去,不多时,出来道:“义父就来。” 祝缨将手上的事务随手一批,与苏鸣鸾、郎锟铻一同出来了,她还是那么的和气:“你们二位来得正好,集市还有两天才会结束。” 两人想起进城前看到了索宁洞主的头,都不敢将这种和气看做理所当然了。路果讪讪地:“小妹也不告诉我一样,我也能帮忙的。” 喜金附和:“宝刀也是。”又说恭喜祝缨,带了牛羊和礼物来为祝缨庆祝。 祝缨道:“我临回去之前,大家好好吃一顿?” “好好,呃……” 祝缨道:“别在外面站着啦,锟铻,请你岳父也一道过来,咱们去那边说话。” 山雀岳父现在也正经得紧,飞快地赶了过来,一本正经地与各人问好:“你们俩可没赶上哟!我与宝刀还有苏县令,跟着大人赚了一笔。” 祝缨看另两人讪讪的样子,说:“咱们的日子还长着呢,以后有的是机会。” 喜金道:“对!有的是机会。” 祝缨又对山雀岳父说:“你们的人补得可还趁手?” 山雀岳父笑道:“很不错。”他和郎锟铻事前谈的条件,他们的人死一个要赔一个,伤的也要按数目来赔。别业这边受损不大,祝缨以索宁洞主带出来的亲随折抵。索宁洞主的亲随都是精壮,比起到寨子里挑拣,这些是已经被索宁洞主筛选过的,翁婿二人都很满意。 祝缨道:“这样争斗能得到的精壮太费力,还有个更容易一点的法子,愿意不愿意?” 山雀岳父道:“请大人教我。” 祝缨道:“把奴隶的枷卸了,给田、耕种。” 一语即出,惊了四个人,只有苏鸣鸾还坐得稳。祝缨道:“想要人口,就两件事:留得住,养得活。怎么留?怎么养?我们有句话,无恒产者无恒心。在一个地方没个根儿,扭头就走了,得给人家一点念想……” 她慢慢地告诉山雀岳父:“不是让你把奴隶放跑,是让他们改个身份,能留得下来。” 见过山下的情况之后,这一点倒也不难理解。虽然总说山下“柔弱”,人家确实能过得更好一点。而眼前这个山下人也不柔弱,心肠是真的狠。 祝缨又说:“你们好了,别处自然有人到你这里。咱们互订了七年之约,梧州之外可没这个说法。他们找你们要人,我看一看人在你们这儿比在别处过得好,也是不忍心勒令退还的。你们看我这儿。”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郎锟铻首先说:“我倒愿意,不过得先选可靠的人。” 祝缨点头道:“那是你的事,你自己斟酌。” 其他三人也都答应了,祝缨道:“那咱们就把公约给订了吧。” 这次订公约比上次容易多了,肉刑、人祭等都被废了,之前谈妥的条款也确定了下来。因为瓜分了索宁家,地盘上也有些出入,祝缨又与五家重新划了地盘,从此山中实有六股势力,虽然朝廷的记录上,祝缨的地盘并不存在。 还约定彼此之间门不再互相攻伐,如果有了矛盾也要好好说话。苏鸣鸾先说:“请义父主持公道。”数人头她不占优,但是如果祝缨说话算数,对她有利。 祝缨道:“大家要是信得过,可以到我这别业里来,我给大家剖析剖析。想我这几年,也没做什么不讲道理的事吧?” 几个男人互相瞅瞅,都点了头。 祝缨道:“既然如此,就拟定公约,签字画押吧。” 郎锟铻已经会写不少字了,他签自己名字,苏鸣鸾也签了个潇洒的字,其他三人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当下六人立了公约,祝缨笑道:“此后梧州境内,但有盗匪,六家共击之!” ———————————— 公约订立之后,祝缨必须赶往山下了,五家也各自回家。祝缨依旧留项乐留在山上,自己将铃铛给带下了山。 踏上归途,商人们的心情与来时截然不同,他们说说笑笑,一路畅想未来的安全商路。祝缨心情也不错,她喜欢聪明的小孩儿,这样的小孩儿她能教得动。 铃铛学话很快,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词汇,比如吃饭、睡觉、桌椅板凳之类。祝缨路上也不闲着,又教她一点算术。 她们从阿苏县穿出,梅校尉已经在那里等得很不耐烦了。他不太敢进山,怕大队人马进去引起误会。祝缨在山里的时候,只向他捎出两次报平安的信,上一次距今已有五天了。 看到祝缨,梅校尉也忍不住要念一声佛:“可算回来了!” 祝缨道:“都说了没什么事。” “没事你比往常多留了这些日子?” 祝缨道:“已经处置得差不多了。一些扫尾的活儿,他们都干得了。” “那就好。哎,有什么好物没有?” 索宁家其实有银矿,祝缨取出了喜金给她道贺的一份朱砂送给了梅校尉:“喏!” —————————— 梅校尉先回营,将兵马放下,再到梧州城。他在外面呆了这么久,得回家好好歇一歇。 祝缨则带着胡师姐等人回到刺史府。 刺史府里也是翘首以盼,章别驾道:“大人这回来得可慢。” “不是有你么?” 章别驾矜持地笑了。 这一次离得较久,要汇报的公务较多,祝缨便先回后衙与家人见上一面,再听取汇报。 张仙姑早等得心里发慌,一见她回来就说:“你还知道回来?!诶?这谁?” 火发到一半,她看到了铃铛。 祝缨道:“哦,铃铛。她才学的官话,不大会,杜大姐,你先带她安置一下,就先与你同住吧。” 苏喆从一边看着,见这铃铛的穿着就是个奇霞族人的样子,她好奇地问:“你是索宁家的吗?” 她的口气很平静,塔郎家的都在旁边了,还在乎多一个索宁家? 铃铛见她说的也是奇霞话,心里有点警惕,在她的经验里,这样的人都是“主人”一流,与“大人”不同,主人通常容易给她造成伤害。她与母亲的分离就是因为寨主的外甥女,那个小女孩说了一句“说话好听,想一直听”,她就被寨主像送一条狗一样的送走了,远离了阿妈。到了另一个寨子,那个小女孩没几天又厌倦了,嫌她说话声音比自己好听,给她赶去放猪。 她看着苏喆,认真地说:“不是!” “那是你哪家的?” 铃铛将小胸脯一挺,说:“我是祝家的。” 祝缨笑道:“没有索宁家了。” 苏喆大为惊讶:“没有了?什么意思?” 祝缨指指胡师姐:“让你师傅告诉你。” 她一转身,将铃铛交给杜大姐,自回房洗沐更衣了。 张仙姑和花姐自然而然地跟了进来,张仙姑念叨着:“刚才打岔了,为什么回来那晚?” 祝缨道:“哦,别业里有点事。” 张仙姑担心地问:“什么事?别是那个什么索家的闹事吧?” “没有索宁家了,没有了。” 花姐道:“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的,灭了。” 两人目瞪口呆,祝缨又说:“对了,别业里的人多了一些,下个月咱们就去避暑,正经在那里住两、三个。我回来办公就行。” 花姐道:“人多了一些?” “嗯,一千来户吧。” 花姐扶着椅子坐了下来:“你……” “我的心,终于能够踏实了。之前那一些啊,都不算是我的,朝廷一句话就能拿走。现在不一样了,我算知道什么叫民为国本了。”以前这个话是不能当着张仙姑的面讲的,现在可以讲了,最难的事情,她做成了! 就算朝廷不给她官做,只要还有一口气,她能回到山中别业,就还能活!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 花姐问道:“人口的事,朝廷……不算隐户……” “当然没告诉朝廷,羁縻的事儿,能叫‘隐’吗?什么都上报,我又不是属鱼鹰的。”:,,.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260. 铃铛 “小祝,你能帮我个忙么?”…… 冲击太大,花姐和张仙姑听了祝缨的话,全不知道要怎么接下去。祝缨梳好了头,拿起纱帽往头上一放,对着镜子正了正,说:“咱还照原来的样子过日子就行了,不对你们讲你们吃不香睡不好,天天担心。对你们讲了,也别拿出去说。” 张仙姑这回会接话了:“那还用说?哪个把保命的法宝拿出来给人瞧了就是要叫打回原形了。” 祝缨哑然,心里涌出无数故事里的倒霉妖怪。 她说:“大姐,你先带铃铛几天,她话还说不溜,等学会了说话,再说。” 花姐道:“成,明天我就带她去番学里,就是不知道她能不能跟得上。学生要是打一开始能跟得上,以后就顺了。要是一开始跟不上,越来落得越远,就没心气儿学了。就跟赶路似的,头一天一起走了,跟得上了她就行……” 祝缨抬起了脚又落下来,听花姐说了许多“教师经”,笑道:“博士说得是,我就不懂这些。” 花姐嗔道:“你又来!” 祝缨自己就不会教小孩子,随便花姐怎么说,她这回可真走了,说一句:“我晚点儿再吃饭,不用等我了。” 她才回来,积累的公务颇多。章别驾虽处理了许多事但都留了档,备她查询。 往前衙一坐,府里将一应公务依次汇报,没发生什么大事。无论王、李诸位还是小吴、祁泰,都是依照旧样,并无新意。彭司士却拿了一样东西来汇报:“大人,雕版的师傅完工了,这里是样品。” 识字歌内容不多,两个师傅各带徒弟,分分工,在祝缨回来之前就完了,样品也印出来了。纸用的是梧州自造的,封皮是祝缨定的,得印上刘松年原样的字体。雕版师傅已尽力仿着他的字形,倒也似模似样。是书本常用的蓝色略厚的封面,一道白框,印识字歌三个字。 翻开第一页,正中还是竖排的“识字歌”三个大字,一旁靠下一点前排两行小字,是刘松年撰、祝缨制。两人的头衔都写了上去,某某官某公某某这样。刘松年的头衔长一点,祝缨的头衔短一点,都印得清清楚楚。 然后是祝缨写的序,写明了识字歌的来由。再往下就是“第一篇”。祝缨一页一页地翻看,检查了没有错讹的字词。翻到最后又是新加的跋。 将所有的字都看完了,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才笑道:“很好。” 彭司士趁机请祝缨明天到作坊里去看一看,同时说:“师傅也有所请,说只剩印刷的活计了,若无旁事,干完就想结账回去了。” 祝缨道:“明天见了再说。” “是。” 祝缨就将本书留了下来。 学校里的事情还是一如往昔,博士汇报方志定稿了,也交了稿。这份就厚一些,祝缨不能马上翻完,先留在手里等看过了再说。番学事情稍多,仇文也回说应付得了。 祝缨说:“再给你几个学生,你明天来了再说。学里还打架吗?” 仇文道:“打的,没有出事,功课重一点就好了。” “好。” 然后是几个学生。 赵振与荆生等人的清查还只进行了一半,看他们交上来的籍簿,办得相当的认真。祝缨着重看了一下人口,从河东县跑到南平县的人并不算多。且以男子为主,也有携家来的,多半是来做工。算一下数目,这个数量的人口流失暂时不会对河东县有什么影响。 赵振道:“我还问了一下他们家口没带过来的,也有欠了些租税的、也有欠了债的,还有是家里种地不够过活就把地留家人种自己出来闯荡。躲过来一是混口饭吃,二是也能攒些钱好平账。新南官员好生无能!只知逼勒百姓!就为了修它的新府!就该换一个能干的好官来。” 荆生看了他一眼,心说,你未免天真,新南府的官员并无出格之处。他依需派差,并没有额外的多加许多征发,新南知府甚至还没开始聚敛。再换一个,还未必如他呢。 他也不当面反驳,而是将自己所探知的情况,譬如甘蔗种植之类也报了一下:“今年春耕已毕,所查之地暂未发现侵占民田。” 方生、汪生两人也各有话说,他们俩年纪更大一些,儿子都开始读书了,也都小有家资。平素交往的多是一些小乡绅,又有宗族。两人也不客气,先从自己家试手,他们清查的地方都是以自家为圆心往外查的。他们侦知,一些商人开始购地置产,又做商人又做地主。 “兼并?”祝缨问。 汪生道:“还不剧烈,最大一笔交易是大户之间的。他们又招募人手垦荒,开出的地听起来像要种甘蔗。” 祝缨道:“你们辛苦了,不过还要接着干。” 四人都说:“是!” 四人这些日子也有碰头的时候,已从赵振口里套了些话,对未来又有了一点别的希望。鼓足干劲,准备明天继续下乡。 所有事务汇报了个差不多,众人依次离开。 章别驾乐呵呵地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说:“年轻真好啊!” 祝缨道:“别驾这话说得太老气。” “我可比不得你们,是老了。” 祝缨道:“穿上绯衣之前,你的年纪不算小了。穿上绯衣之后就算年轻的了。” 章别驾连连摆手,带着笑音说:“不敢不敢。我还道我发现得早,赵振他们一报,才知大人早已察觉了。新南府,啧,是不太行。一想到河东县落到了这等人的手里,就令人痛心疾首。” 祝缨道:“想来朝廷自有考量,才会将河东分出。” 章别驾心道:能有什么考量?不就是……是吧? 两人闲说两句,章别驾道:“大人回来了,我就清闲了。” 祝缨道:“万不可这样说,有别驾在,我才是真的放心。以后府中事务还要请别驾多多担待的。” 两人互相客气一回,祝缨又问章别驾的家属之类,得知章别驾的儿子正在家乡读书,不日要往国子监去。祝缨说:“京城的梧州会馆隔一阵就会有人往来,可以让他们转信。今年我上京,明年你们父子就能在京城见面了。” 章别驾笑道:“总算不用远隔关山惦记他不成器闯祸啦。” 闲聊几句,章别驾就推说要回去写信。 祝缨将两本书、几份公文,以及最近几天不及送进山的邸报都带上,回到了后衙。公文等放到书房,揣了识字歌往后走。 家里还有仨学生没管呢! 书房旁祝炼、后院苏喆郎睿都不在,祝缨问道:“人呢?” 侯五上前道:“苏小娘子同郎小郎君都在老封君那里,大家伙儿在看新来的那个小娘子。咱家阿炼与小项同三娘还没回来,他们去看新址了,这些日子每天回来得都晚。大人,那个小娘子咱家门禁要怎么安排?” 祝缨道:“她先跟着大姐。” “哎。” 祝缨道:“过几天家里会再来几个人,你先带着。” 侯五问道:“什么样的人?要带成什么样?” 祝缨道:“我从山里带回来的。” 各寨奴隶有留在原地的,也有一些到别业去的。其中又有些人看到祝缨身边带了一个铃铛,也想跟随祝缨。祝缨想自己身边丁贵等人名为随从,实则各有来路未必能够长久追随,在别业处理事务的时候留神看了几眼,从其中挑选了一些人。 祝缨一共带回了二十人,十男十女,年纪从十来岁到三十岁不等。府里后宅没有收拾好,一时难以住下这么多人,暂时先安顿在府外后街上一处房子里。男女各指了一个头儿暂领,一面学一些语言,一面收拾一下府里的屋子。语言暂时不用别人管,里面就有一个人懂山下方言。 侯五心道:那得打一开头就立好规矩了,我亲自带! 祝缨同他讲完,小吴又溜了过来。小吴跑过来,纯是为了套个近乎。先问祝缨辛苦,又说了梧州城越来越好之类。祝缨耐心听他说完,又问他一些府里的事情,小吴自觉得到了重视,又说了张仙姑和祝大近来天天盼祝缨回来等事都讲了。 祝缨也说他一句辛苦,让他也休息去。 见项安还没回来,让丁贵留意门上,自己往后面去。饿了,要吃饭。 ———————— 后面门拴着,祝缨拍了两下,胡师姐跑过来开了门:“大人?她们都在老封君那里说话呢。” “看看去。” 两人到了张仙姑房门外,里面一片叽叽喳喳的。 铃铛有点无措,她从未遇见过这样与她有关的繁华的热闹。 自从遇到了“新主人”也就是这位“大人”,突然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友善了。连同才问过她话的一个“主人”样的阿苏家女孩子跟她说话也很客气了。在山里没多少人搭理她,她还应付得来。刚才开始的热情,让她谨慎了起来。 她还穿着山上出来的衣服。胡师姐是祝缨身边的人,说要给她找衣服,就有人给翻了不少好衣服出来。下山的时候,铃铛已经有了一个大包袱里的好几身换洗衣服,胡师姐心细,厚薄衣服都给她扒拉了好几套,连同从头人家里搜出来的铺盖卷儿、一个搜出来的好看的妆匣,用一匹骡子才驮下了山。 在山里是“胡师傅”带的她,俩人在寨子的时候就凑合着住,都在“大人”的房间隔壁,但是有床。到了“别业”,一个叫“二郎”的男人安排她跟一些女仆住一起。 就在刚才

相关推荐: 我的美女后宫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切切(百合)   在爱里的人   小人物(胖受)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靴奴天堂   莫求仙缘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