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星蕴偃师 > 第421章

第421章

林风一起玩过的金羽。这一次他过来,大家才知道之前那个金羽病死了。山里的各族的习俗之中对“避讳”并不很讲究,常有为纪念,将一个人的名字给子弟、后辈用的情况。 因为要上京,得取个差不多的名字,喜金想来想去,怕自己起的名字不好。刚好有个现成的,就给了现在这个金羽。 三人都点底子,祝缨检查完了,给三人再讲解一下新的功课。 讲完了就能吃饭了。 三人都露出轻松的神情来,郎睿胆子最大,问祝缨:“阿翁,听说君子六艺,现在不讲究驾车了,那骑马呢?!” 祝缨笑道:“忘不了,后天休沐日,随我去挑马,你们一人一匹。” 三人都欢呼了起来。 地形的关系,郎睿等人要梧州虽然不缺马骑,但是听到林风讲纵横驰骋,还是心向往之的。 祝缨自北地归来之后,将牧场也扩大了一些,内中有不少良驹。如今倒不必有一个郑侯来送她好马,她自己反而能送人了。 吃过了饭,祝缨又见了一些登门拜访的客人。到宵禁前,客人陆续离开,祝缨却带着胡师姐、苏喆出府去。 ———————— 宵禁之后的京城,出了坊门就是一片寂静,路上遇到一队衙役冲了过来:“什么人!” 胡师姐上前亮出了牌子,衙役一看牌子的形状就先把板着的脸放松了,再看是胡师姐:“胡娘子!” 祝缨常跑京兆府,衙役连她的随从都认得了。 寒暄两句,一队人往路边一让,祝缨对他们点点头,带着二人策马而去。 路上人少,三人一路疾驰,苏喆发现路越来越熟,最后竟停在了杨静府前。 祝缨跳下马来,胡师姐上前拍门。杨府门房没料到这个时候还会有客人,犹豫而吃惊地问:“谁?!” 苏喆蹦到门前:“齐翁?是我!” “咦?” 门被开了一道缝儿,门房老齐将手中灯笼一照:“苏娘子?您怎么这个时候过来啦?出什么事啦?快进来!” “莫惊,我陪阿翁来的。” “诶?”老齐将灯笼又一照,“哎哟……” 祝缨问道:“杨先生在么?” “在、在。”老齐一边推着一个小厮,“去看好大人的马。”一面执着灯笼给祝缨引路。 杨静此时也还没有睡下,老齐将她们引到了杨静的书房外面,通报了祝缨的到来。杨静也没有戴帽子,一身儒服,正在写信。闻言放下了手中笔,亲自迎了出去:“子璋如何亲来?” 苏喆有事,自己来就行了,祝缨过来,杨静直觉得是有别的事儿。 祝缨笑着进去,杨静示意请坐,两人对坐,苏喆乖巧地坐在了下手。杨静等茶上来之后,才说:“你来得巧,才收到老师的信。” “哦?他老人家又去哪里逍遥了?” “既是逍遥,哪有定所?”杨静说,“所行多处,有夸有骂,我才看到他又去了北地,说北地百姓很怀念子璋呀!” 祝缨问道:“北地可还行?” “说是不错。” 祝缨点了点头:“信且慢看,今日我来是有一件事要与先生商议的。” “何事?” 祝缨道:“国子监,你还预备怎么弄?还要花多少钱?怎么花?” 杨静将上半身往后一扯,警惕地问:“怎么?朝廷要在这上头克扣了吗?册封后宫少花一点,就够给贫寒士子多供些柴炭了!我可正要给老师写回信呢!” 祝缨做了个制止的手势:“我什么时候克扣过你了?后宫的事儿,陛下初登大宝,这第一遭,得看得下去。往后他想奢侈,我也是不能够答应的。” 杨静放心了,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要多少,咱们合计一下,我先给你拨了。” 杨静严肃了起来:“你是遇到什么事了吗?这么着急,还只带了两个女娘过来。说!是有什么危险吗?说出来,一起想办法。万事自己扛,给人留好处,是想叫别人愧疚吗?你不是这样无聊的人吧?” 祝缨哭笑不得:“想到哪里去了?我要为你做事,必要你记着恩情的!” “那是户部?” 祝缨道:“别瞎猜了,趁着手上有,先拨给你。” 今天政事堂找她聊天儿,她就觉得这个户部自己可能呆不久了。政事堂难得有意见一致要干一件的时候,他们意见一旦一致,就能决定几乎天下所有的事。自己能拖到把各地的情况摸清,已经算是他们让步了。 虽然不知道除了京兆还会调她干什么,但是她得先把一些事情给安排好。 其中一条就是杨静在干的事,这个事戳好些人的肺管子,从钱财上卡是个挺有效的手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静只能说初见成效,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祝缨希望能抓紧时间,先把钱粮拨给杨静,等自己离开户部了,杨静也能支持一段时间,直到迎来转机。 她自己也有一个预算,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来:“先生看看,这样行不行?” 杨静狐疑地拿过来一看:“哎哟!”不少。 他更怀疑了:“你把话说清楚!不然我这拿得不安心。” 祝缨道:“不能说。但对我,应该不是坏事。还望见谅。你只管安心拿着。” 杨静直勾勾地看着祝缨,祝缨一派坦然地看着他,杨静看了半天,气道:“忘了,你又不是学堂里的毛孩子!”要是他的学生,看一眼能让学生直接跪了,祝缨只是看着年轻一些,并不是真的年轻人。 祝缨笑不可遏:“你照着这个写个公文,你发文,我拨钱粮。告辞。” ————————— 次日,祝缨便开始处理一些事务,都与杨静的事相仿。 下午的时候又抽空去了一趟温岳的营地,看了一回北地的子弟。 到得晚间,赵苏等人如约而至。 虽然他们都是祝缨引入朝堂的,但祝缨并不要求他们每天都到自己家里来报到,他们也各有各的事要做。现在祝缨有事相召,他们都猜祝缨是有安排了。 赵苏与赵振在赴约之前心中是有猜测的,施鲲死了,朝上面临一次洗牌。施鲲没了,最大的影响不是子孙丁忧空缺,而是一大群人没了头领、没了指导与庇佑,会产生变数。 两人一到祝府,发现到的人非常的少,且都是“老资格”,就知道自己猜得不错。颇觉重责在肩,又升出指点江山的豪情来!曾几何时!他们不过是被蔑称为烟瘴之地的小蛮子,现在居然真的可以“指点江山”! 他们现在说的话,也可以通过祝缨,反映朝廷的策略上了。 赵苏先说:“义父召我们来,可是为了施相公的事?他一走,朝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岂料祝缨却说:“那倒不是。” “诶?” 祝缨问道:“蔡义真这个人,你们知道多少?” 赵振道:“不多,仿佛是同乡。” 赵苏补充道:“因他是南人,所以多看顾一二。曾见过,但也不见特别精明。寻常普通一官员。” 祝缨这才说了蔡义真的事情,然后让苏喆介绍。苏喆道:“去会馆看了,是他家娘子的一个心腹婆子来的,说是受了冤屈。我仔细问了,是他没争过人。手没别人黑,劲儿没别人大。看她的样子,好像有所隐瞒,我明天再去找她仔细问问。” 赵苏叹道:“这些人,怎么能与义父亲自带出来的人相比呢?可是要用人,就难免良莠不齐。” 赵振道:“这卓珏也是,好没计较,怎么能不先问一问呢?他就光顾着‘同乡’,一听‘南人’必要引为助力。” 赵苏又小心地说:“可是,也不能全管不管,多少南人都看着呢。义父?” 祝缨对苏喆道:“明天你继续去会馆。” “是。” 祝缨对赵振说:“卓珏也不是全没道理,同乡互助,本是常见。南人仕途本就比别处坎坷一些,也不怪他上心。只是一件事做得久了,就容易化繁琐为简,不讲究。这是大忌。你们都要引以为戒,他那里,我来讲,你们自己也要警醒。” “是。” 祝缨又说起了冼敬:“以前多好的一个人呐,如今成什么样子了?我可不想当冼敬。你们也不要做冼敬,最终为人挟裹,也不知道是在做丞相还是在服苦役。” 二人悚然称是。 祝缨道:“话说回来,并不是要摒弃南士,而是要先发现隐患,要有‘家法’,明白么?” “是。” 祝缨微笑:“很好。” 眼下她自己也算是有了一伙小小的“南党”,随着人数越来越多、摊子越来越大,也需要有一个“规范”来约束一下所有人了。她是他们的领头人,对他们算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恩”,他们也聚拢在她的身边,轻易不能背叛她。 然后呢? 到后来再拢这一批人的时候,她是有意把标准放得宽了一点的。即,这些人可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有缺点,才会有需求,需求庇护。同时也是不得不如此,自己又不是管着吏部的,没办法细考察。 萝卜快了不洗泥。 她以前也没有拢过这么大一批“党羽”,不得不走一步看三步,慢慢地调整。 蔡义真的事情给她提了个醒,南士愿意投奔她,不代表这些人品德一定很高尚的。整个朝廷里,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遇到了诱惑,踩过线是很平常的事情,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他们奔她未尝没有利益的考量。 重利,就容易不讲义。 之前让赵苏摸一摸南士们的底,主要是能力、政绩,而卓珏则是把“南士互助”写在了脸上。 现在,祝缨要重新调整一下布局。 她需要一批“信得过”的人,对“党羽”进行一个“监督”。赵苏、赵振、苏喆,都是这她选中的人。 赵苏主要管摸查各人的能力,赵振、苏喆则是要留意品德、不法之事。 苏喆问道:“那,卓郎君呢?” 祝缨道:“他还干他该干的事,又不是不管南士了。” 三人也都放下心来,笑道:“他干这个就不错,只是确实‘化繁为简’得有些过了。小心些,还是不错的。” ———————————— 次日休沐日,祝缨带着路丹青等人去挑马,又让卓珏作陪。 卓珏这几日也正着急,不知道祝缨是个什么意思,看着路丹青试马,说了一句:“那马有些高了,她须换个矮些的才好。” 然后就又提到了蔡义真:“仆人没能说明白,这个……” 祝缨道:“让他的仆人投柬,给大理寺。裴谈新上任,想必会希望立威的。” “是。” 祝缨又缓缓地说:“你自己呢?” “我?我不曾有违法事。” “你至今没任过地方,这样不好,有瑕疵。总要任一任地方,才不会被地方上的事情蒙蔽。最好是任几年地方,从副职做起,长些阅历。” “是。” 祝缨道:“我为你安排一处,你要用心做事。你也看见蔡义真的事了,去了自己当心,有事及时写信回来。” 卓珏这才笑了出来:“是。” 不多会儿,路丹青挑好了马,她终究还是要了一匹大马。郎睿、金羽也一样,他们都不喜欢矮马。 祝缨笑道:“好吧,就先这样。” 又让卓珏也挑一匹,上路的时候好用。 祝缨并非对卓珏空口许诺,挑完了马,她就去了陈萌家——此行要办两件事,一是把卓珏给调走,二是把顾同给调回京城。 顾同被她放在外地许久了,该调回京城来了。 陈萌没问祝缨为什么这么干,只是说:“怎么还有个次序的?” 祝缨道:“卓珏做学生的时候,顾同是当地的县官,先调顾同回来,好让他们师生见一面。不然,这一岔开了,这辈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见一面了。” “你这心,也太仔细了。”:,,.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415 公心 有公心,但不多。(捉虫)…… “哪里哪里,比不得你。”祝缨轻快地说。 陈萌道:“你就别夸我啦!咱们两个,还用这么客套么?那就没意思了。” 祝缨道:“我要操心的人少,不像你。” 一句话戳到了陈萌的心上,他轻声抱怨:“我竟没想到,这整个政事堂,竟然是我最有公心了。我才到京城那几年,看冼敬是恁样一个君子,如今你再看看,满腹私心杂念!郑熹,多么风流倜傥、高瞻远瞩的贵胄公子,我原以为天下布局都在他心中,如今也将姻亲朋党看得更重。窦相公实干,可我看他这些日子有些退意,没那么有冲劲儿了,仿佛在谋后路,你瞧瞧……” 祝缨道:“冼、郑二人,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另一个立时就胸怀天下起来了。” 陈萌以手加额:“你又说笑了,这怎么可能?去掉一个,另一个还不得上天?马上就要清算另一批人,到时候不死十几个、流放几十个、降黜百人以上,不算完。朝廷现在可经不起这样的动荡啊!可是要这么继续下去,以后就越发难办了。我现在都不敢看窦相公的脸,不想接他的话,就怕一接,他下一句是要休致。” 陈萌自己,也不是全无私心的人,哪个丞相不任用一点自己熟悉的人呢?可在冼、郑中间玩平衡,是很考验本领的。 他又看了祝缨一眼:“咱俩都差不多。郑七没再支使你干什么吧?” 祝缨道:“还用干什么?大理寺如今又不在我手上。” 陈萌道:“我只担心到了那么一天,你不帮他攻讦冼敬就算是背叛了。我呢?两不相帮,就怕两边会不是忌惮我与另一方联手而讨好我,而是他们合起来先把我挤到一边去。”说着,他愁了起来。 祝缨并不慌乱,她反向陈萌提出了建议:“何必杞人忧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要想在双方之间站稳了,你手上的人得能干才行。否则破绽太多,什么事也干不下去。” “你是说?” 祝缨道:“不能再不紧不慢了,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当年,伯父还在政事堂的时候,几位相公曾有意留了些种子,这件事你我都知道。陛下比先帝,还是圣明一些的。” “你是说,现在就把这些人向陛下举荐?” “趁你还在吏部,你一丞相,又兼吏部,陛下又年轻。可与伯父当年以丞相兼管吏部不太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分权了。冼、郑,哪个不想要吏部?你我都有公心,但我的公心可不多。 仕途艰难,他们要么沉沦、要么依附,能自己蹚出来的人可不多。如果这些人不得不依附某人,我也不会再为他们劳心费力了。以后大家就各逞心机了。” 陈萌想了一下,缓缓地点头:“是啊……”他与祝缨一样,有公心,但不多。 “趁天下还没到非冼即郑的地步。王叔亮快出孝了,父亲的心血被糟蹋成如今这个样子,他想必也是不甘心的。还有施季行他们,虽然丁忧了,也是丞相之子,怎么能随便听人摆布、为人驱策?只要这些人都还在,局势就不会太坏。还有陛下。再努力最后一次吧。” 陈萌道:“不错,有王叔亮可分冼敬之势。郑熹——” “郑相公所有的忍让都是有条件,如果国家好了,他家没了,那他要这个国家是没有用的。他没有那样的情怀。” “哎哎哎!还没到那一天,没到那一天!” “好,不说那么远,那咱们现在?” 陈萌道:“我这里是有一些人……” “巧了,我也知道王相公留下的一些人……” 陈萌心中感动不已,祝缨这是彻底摆明车马与他更亲近,选了他没选郑熹啊!搁陈家,当通家之好,给陈放当叔父。放到郑家,当……故吏? 陈萌恨不得现在就爬去给亲爹再上炷香!郑熹,他是真的玩不过,还好有祝缨在。 两人直商议到掌灯时分,陈萌道:“明天我再让吏部调一调档,这几天拟出一份名单来!出了名单,咱们再议一议,有个定稿,你我一同面圣。” 祝缨道:“好。对了,还有一事。” “什么?” “国子监那里有些变动,你知道的吧?” 陈萌点了点头:“杨静比冼敬像样得多了!你是说,他那里遴选出来的学子?选个日子,咱们见一面。” “好。” 陈萌又问:“咱们这么办,郑七不会说什么吧?” 祝缨道:“干嘛让他知道呢?” 陈萌道:“哎,不妥不妥,他耳目灵的,怎么会不知道?他家二郎常在御前。要是让他知道了你瞒着他做了这些事,必生波澜。别看他以往对你好,那是因为你凡事都为他着想。这样一件大事瞒着他,他怎么还会宽容?” 祝缨无所谓地道:“那就你一个人去面圣。” “哎哎,我可不是这个意思!”陈萌有点发急,眉眼间露出了点三十年前的神态来。 祝缨笑道:“我知道你一片好心,也免得我又要与郑相公周旋去。我并不在意这件事是不是由我在陛下面前提出来的。只是你面圣的时候,莫要忘了王相公。千万拜托。” 陈萌严肃起来:“好。” 祝缨道:“顾同他们的事儿,你可不能忘了。” “记下啦!”陈萌当场写了个条子放到桌子上,以示忘不了。 祝缨又说:“还有郎睿等人,等他们学得差不多了……” “包在我身上。” “好。” “用了饭再走吧。” 祝缨在陈家吃了饭,陈夫人、陈枚都作陪,席间,祝缨又对陈枚托付了金羽、郎睿、路丹青与苏飞虎的儿子苏晟。这四个人先补课,差不多的时候要让陈枚带他们交际一下。 苏喆、林风虽然对京城也比较熟,但终不及陈枚这个丞相亲儿在京城更吃得开。 陈枚满口答应了。 —————————— 此后,祝缨就闲了下来,在此期间却又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先是施鲲的丧礼,皇帝亲自去了一趟。施家子孙丁忧,政事堂的丞相们向皇帝建议了一些官员的名单。 这份名单是丞相们意见比较一致的,皇帝看了上面第一个名字是姚臻,微微皱了一下眉,终究还是答应了。姚臻当时干的事儿让他上不去、下不来的,但是他需要一个榜样,也只好认了。 礼部尚书又变成了岳桓,这位是郑熹的妻舅,家学渊源,倒是合适。对祝缨来说,更合适的是岳桓与她的关系不错,苏喆与岳桓也熟,若是换了旁一个老古板,祝缨怕是得设法给苏喆再调个地方了。 朝中其他人也有所调动,祝缨那位老上司又调任了刑部尚书。明义公主的驸马时悉被皇帝扔到了宗正,祝缨觉得他大概能老死在这个位子上了。 陈萌把顾同往京城调了一调,放在了刑部任郎中,恰在鲁尚书手下。顾同最早跟着祝缨,就以庶务见长,最擅长的其实不是开荒括隐,而是查案、判案。放到刑部,卡最后一道关卡是极合适的。 顾同的调令发出的当天,祝缨又上了一封奏表,请皇帝不要忘了王云鹤的后人。王家儿子丁忧也有三年了,孙子更是早就出孝了。 皇帝想起了王云鹤,再看看现在朝上的这些丞相,也是感慨万千。他本就对王云鹤有好感,比先帝对王云鹤有感情多了。便调王云鹤的长子任工部尚书,王叔亮为鸿胪寺卿,其余人也各有安排。 到了这个时候,祝缨在朝上的熟人就多了起来。六部都与她有交情,九卿也都是熟人。 偏偏不巧,又有几个地方报了灾,接着,东边又有了一股匪患,都要需要她协调。她顾不得欣赏自己现在的处境,又忙了起来。 便在此时,蔡义真的案子告到了大理寺。有祝缨安排,很顺利地被大理寺的人接手了。大理寺现在还没有正卿,由一个少卿裴谈代管。 裴谈接手,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蔡义真与他的上司、同僚,一起被查了个底儿掉。经查明,上司、同僚甩给蔡义真的罪名,大半不实,这几个人免的免、降的降,蔡义真如果顶了这些罪名,最好的结果也是个自杀。 如今大部分罪名被澄清,他拣回了一条命。只是其中一部分包括受贿之类,倒也属实,又勒令他交出赃物。吏部给他降职,一气贬成了个县丞,又从头干起了。 便在此时,顾同也赶到了京城,卓珏的任命也下来了。 ———————— 顾同从北地过来,心中带着些挂念,没进京城,先在驿站里被祝文与几个少男少女给拦住了。 顾同认得祝文,祝文上前给他行礼,他忙上前抱住了祝文:“嘿!怎么是你来了?” “大人新搬了家,怕您找不到。” “老师还好吗?” “都好。” “哎?这几位是?”他仔细地看看

相关推荐: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一梦三四年   浪剑集(H)   [综影视]寒江雪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外婆的援交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高门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