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这次出问题的是我们的584号车,您应该也听说过,前几年陇海铁路施工改造,有一条坡度很大的新工线,很多货运列车‘闯’了几次都冲不上去,是我们江城584号车运输着比定量多三百吨的货物,一口气冲了上去。” 自此584号蒸汽机车一战成名,负责该机务段的党员和青工都得到褒奖,并且负担起这一条重要的运输路线。 “本来都好好的,车我们也是精心伺候着,结果这次不知道怎么了,本来该一口气爬上去的大坡,半路哑火了,整个机车往后滑行几百米远才停下来。” 铁道上紧急抢修。 用别的车牵回来继续修。 但怎么都修不好,找不到问题。 路工表情也严肃起来:“我先看看。” 他看了起来,林巧枝她们三个则在旁边打下手,递工具。 围着整个被拆开的火车头一一查看细节,偶尔路工还会喊她们看看其中的零件。 “你们看这个零件,模具多半精度不高,组装起来没问题,但和旁边的工件做不到严丝合缝地贴合,所以用久了磨损得厉害。” “看看这套传动装置,比我们厂拖拉机用得那套动力效率更足一些。” …… 王副局就带人在旁边等着,垫着脚往里头望,也不走,瞧他的嘴,都急出火嘴子了。 林巧枝勉强能看懂个两三成。 还要多亏学校上的机械原理等通识课。 但距离修就太远了,这里这么多浸淫此道多年的老钳工,都没能看出问题。 她目光落到火车轮子下面,记忆飞散到梦里。 好像和她看到的有点不一样。 “林巧枝?” 许观平喊了她一声,小声问:“想什么呢?” “我在想,这车出事会不会是下雨天。”林巧枝道,她把手里头的扳手往里递了递。 旁边有个灰头土脸的铁路工服的大叔侧头看了她一眼。 他后退两步,跟身后那个同样灰头土脸的人说了句什么。 林巧枝还在琢磨。 垫着脚看路工一步步的排查思路。 王副局领着个人,笑眯眯的走到她旁边,以不打扰路工的声音小声问:“这位小同志,怎么称呼?” 林巧枝有点诧异,还是老实答道:“我叫林巧枝,您叫我小林就行了。” 王副局看她面嫩,感觉不超过十八岁,也就十五六的样子,心里暗叹怎么偏偏就是红旗厂能培养出人才。 但面上不动声色,笑着表明来意:“谦虚了,路工都说你们是红旗厂未来的顶梁柱,喊一声林工也是当得。是这样的,我们刚刚有工人说,听到你说出事的那天是下雨天。” 林巧枝愣了一下,才点头:“我只是猜会不会那天在下雨,您客气了,我还只是学生而已。” 她当然晓得,现在还轮不到她摆谱,王副局只是看在路工的面子上才这么客气。 王副局给身边那人眼神示意,那青年大哥走上来,他露出白牙朴素一笑。 林巧枝:“……” 她惊讶得瞳孔都张大点。 “小同志没见过吧?咱铁路有句顺口溜,说是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拾碳的,仔细一看是机务段的。”青年大哥笑着开了句玩笑,才指着自己刚刚站的地方道, “刚刚就是我站那儿,听到你说的。我们车出故障那天,确实下了小雨,能问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林巧枝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没看到这辆车上装洒沙装置。” 虽然只是梦,但她觉得挺合理的。 路工这时从蒸汽机车头里弯腰 椿日 钻出来,身上多了一道道灰黑的痕迹,那都是蒸汽机车烧煤时一层层落在机器上的煤灰。 他把工具往旁边一递,然后说:“大概看出点矛头了,试试改用簧片式弹性联轴节,看能不能好。” 王副局连忙转头,让人赶紧记下,然后照着这个方案去修试试看。 路工扫眼打量着眼前的情况,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告诉他,多半有事,他开口问:“怎么了?” 王副局把刚刚的事简单讲了讲。 实际上,当天他们的蒸汽机车驶过那段铁路时,雨已经停了,如果不是有机务段的工人同志恰好听到,连他都不知道还有这个情况。 所以,王副局语气诧愕之余,还有一点点对林巧枝的赞叹。 路工用热毛巾擦了擦手,思索一番,看向林巧枝:“说说看,怎么想的?” 林巧枝也有点反应过来,她稍微改变了一下说法,思索着道:“就是看到铁轨长期被摩擦得太光滑,想到之前冲得上去的坡,这次爬不上去,可能是打滑导致的,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不够,所以制动力也不够。” 然后才说:“所以我想,可以试着手动或者用一些装置,往轨道上撒沙,或者类似的方法,以此增强对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 王副局其实也是技术出身,他在脑袋里转了一圈。 觉得不无道理。 路工思索着脱掉了铁路局给的外套,也说:“铁路局可以先找废弃的车试试,在爬坡、湿滑轮轨,紧急制动的时候应该会比较有用。” “行!”他笑容都更热情了,成了不仅有利于铁路运输,也是政绩,“要是真有用,我给林工请功。” 路工稀奇的“赫”了一声,有点得意,又朝林巧枝笑道:“不错嘛,出来一趟,都混上林工了?” 林巧枝攥攥手心压住如擂心跳,赧然一笑:“是王局过誉了。” 接下来的培训,许观平以更好的技术,包揽了培训的展示环节,林巧枝记着笔记有点恍惚。 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给铁路局的机修钳工们培训中,按照路工建议修的蒸汽机车终于又重新跑起来了。 得到消息,众人欢呼鼓舞。 铁路局领导欢喜不已,热情留人吃饭,还张罗着拍大合照。 路工被推到最中间的位置,连铁路局的领导也只给他做配,所有人都热情的夸他,照相机师傅的打光灯具也对准了中间的路工。 林巧枝好羡慕呀,羡慕得眼睛都看直溜了。 感受着胸口如擂的心跳,在照相师傅高喊“三二一,笑一个”的声音中,她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照片定格了十五岁的林巧枝熊熊燃烧的斗志和野心。 回到红旗厂。 林巧枝赶紧拿出纸笔,想试着记录更多曾经在梦里看到过的东西。 比如那一辆50吨重载型矿用自卸车。 可她握着笔,面对白纸,脑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曾经看到过的东西。 林巧枝额头上冒出涔涔汗水。 不对,她明明在那个机械厂呆了很久,不至于什么都不记得。 她用尽力气去回忆。 梦里女孩怎么在国营饭店相亲、点的什么肉菜她都记得,怎么处理掉播音员工作的过程她也记得,有关梦里女孩的一切都很清晰。 可那些假人,好像真就是梦的模糊背景板,只是为点缀那些鲜活的故事而存在的,梦醒就会随之淡忘,怎么也记不起来。 她咬了咬唇。 把她在梦里学到的东西仔细思索一遍。 她眼睛忽然瞪大,她好像明白了,要自己弄懂才行!要么想清楚想明白留在脑子里,要么一锤锤一刀刀刻在感觉里。 撒沙装置是因为她想明白了原理,才能在梦醒后回忆起来。 而当初去看50吨重载型自卸车那个大家伙的时候,她几乎还什么都不懂,像是闯进庞大工业世界的小蚂蚁。 她只专心练习锤功。 所以什么细节都记不起来,只朦胧的记得那是个让她好骄傲的大家伙。 林巧枝一颗心好像更焦灼起来。 不仅是死亡的威胁随着时间临近不断压过来,空有宝库而不得其门的感觉更让她焦渴。 她懂得太少了,而钢铁工业世界又何其辽阔? 林巧枝憋着这一口气,闷头投入学习。 这一学就到了期末。 期末有考试,两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 而毕业班因为涉及到分配问题,所以考试更早。 时间是错开的。 林巧枝申请了参加三年级和一年级的理论考试,同时还提出,想在班级操作考试中,同时进行车床拆卸组装测试的考核。 没有退路,林巧枝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她一定要一次通过! 第15章 敢写,她就敢做! 如果钳工职业生涯巅…… 林巧枝最先参加的, 是三年级的期末理论考试。 虽然可能说起来有些扎心。 但当下中国的工业化基础确实太薄弱了,以至于他们的学习和考试的内容, 并不会超过课本范畴太多。 教材很多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从那些早已经走完工业化历程的国家,从那个高楼大厦林立,保时捷已经在马路上飞奔的国家。 国家都没能把这些内容全部吃透。 红旗农械厂的老师,就更不可能有这个实力了。 但这也给林巧枝提供了便利。 她找旧书的时候,专门找的之前毕业成绩好的,书上有笔记的旧书。 老师重点讲解的、稍稍略过的部分都很清晰。 自学起来并不会太过吃力,因为“拔高拓展”的部分是非常有限的。 林巧枝昨晚就在家里, 给钢笔灌好了墨水,削好了两只铅笔。 她坐在陌生又熟悉的三年级教室前方,靠近讲台的一张临时加的课桌。 文具摆好, 铅笔、尺子、橡皮工工整整地放在旁边。 将钢笔帽反插在笔杆上,又握着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两笔。 试过墨水出的流畅, 林巧枝才看向了题目。 三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们,也都拿到油墨印的考卷, 写上名字。 这个过程中, 都忍不住多看了前面的背影一眼。 无他, 这一学期受到的刺激太多了。 也不是他们非要关注,但老师真一点没放过他们。 “人家一个女孩子, 都知道这么努力学习,不怕辛苦锻炼钳工技巧,再看看你们, 我也不说得那么直,有些同学自己心里清楚,学的都是什么玩意?点起来基础公式都答不上来,平时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 “你们都三年级了, 明年就毕业了,现在学得扎不扎实,以后到了工作岗位看得一清二楚!别到时候羡慕别人一级级提升级别,眼瞧着人涨工资后悔……” “你们知道一年级的林巧枝是怎么学的吗?” “同学们啊,老师去打听过了,人家书就没放下过,放学就是一头埋进操作教室,听说回家了还要学,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自律不是一天两天,人家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天天都这样……” 这样的各种“鸡汤”往往还会有一个标配作为总结收尾 ——有付出才能有回报,你们看看林巧枝,多看看她,多学学她。 不知道当老师的,是不是都喜欢这样激励学生。 又或许是因为太过励志了,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在听到传言惊叹过后,都会跟学生们说类似的话。 并且产生了一些谣言——比如林巧枝天不亮就起。 林巧枝自己都不知道,她居然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她难道不是在睡梦中吗? 谣言还在各个老师自由发挥下,变得逐渐离谱。 三年级的学生听了心里都在哇哇叫。 老师你听听看,你说的还是人话吗?你们老师难道不对对词儿吗?天不亮就起,狗不叫不睡,这还是人吗? 恨不得反问一句, 春鈤 老师您当初也这样? 可惜有贼心没贼胆,只能在心里大声蛐蛐两句。 这会儿看林巧枝的背影,又是牙痒痒,又是心里慌。 林巧枝知道有人在看她,但她不管这些。 她专心的答题。 前面的题对她来说都比较简单,比如“有一钢圈,外径为aa,内径为bb,厚度为cc,求重量*”都是书上讲过的例题改编的,她都学透了。 后面有些涉及实践,操作,画图的题目,她谨慎了些,因为没有跟班听老师讲过。 但她也在梦里去寻找着看过实践过,也不会太难。 顺着做下来。 林巧枝看到最后一题,她愣了一下。 林巧枝犹豫地看了看分值。 这最后一道题10分。 她几次落笔,都在钢笔尖碰到纸时停住。 她回顾了一下前面的题目,发现前面的题都还比较有把握,就算10分全丢了,也不至于降到85分以下。 于是,她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 答: 100分;100分。 从教室走出来,江城已经入了冬,太阳暖融融的晒下来。 林巧枝抬手稍微挡了一下眼睛。 她不确定最后一题能拿多少分。 但她无愧于心。 三年级的期末考试结束,一二年级的氛围也逐渐紧张起来。 毕竟快要过年了。 要是没考好,成绩往学校外墙上一贴,或者老师顺嘴和家长一念叨,这个年可就不好过喽! 一年级的理论考试,再没有出现三年级那种意外。 林巧枝顺利的答完了,并且对成绩很有信心。 当天下午,就是操作课考试。 俗话说,快车工,慢钳工。 钳工其实是个细致活。 这场考试时间,足足五个小时,从下午一点,到晚上六点。
相关推荐:
她怎么还不勾搭我
取君悦之一回眸
一世山河录
卿是朝朝暮暮
一个人的墨脱
重生娶了对照组做夫郎
买来的媳妇
污蔑我反派?给爷死
火影之开局赛亚人血脉
半劫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