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引5吨重的拖引物。 如今这个数据已经翻倍,一天可以耕地近200亩! “……施肥、喷雾、洒粉、堆草、排灌、磨粉等等这些农民兄弟需求,我们红旗牌拖拉机全部一一攻克,现在几乎能满足农业机械化的所有需求!” “啪啪啪”地热烈掌声在台下响起。 林巧枝听得都热血沸腾,自豪的情绪油然而生。 她用力的鼓掌,手都拍得发红。 振奋热血的开场白说完后,黄干事表示,这些战绩和荣誉,与厂里每一位职工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话题很顺利进入表彰大会流程。 厂里每个车间,每个大组,都会有一些荣誉名额,比如劳动模范,比如技术先锋。 掌声一阵阵的响。 邓芳和赵工很快也从后台出去了。 黄干事热情介绍后,林巧枝果然听到台下人一阵阵的抽气声,还明显掺杂着一些懊恼后悔的气息。 她乐得止不住扬嘴角。 又赶紧搓搓脸,心里赶紧对自己说:“别笑,别笑,可不能这时候傻笑。” 又过了几轮。 林巧枝深吸了两口气,到她了。 听着黄干事的介绍词,她迈开步子从侧边台阶走到了台上。 黄干事声音自豪地说:“今年,我们红旗厂不仅自身打铁硬,还得到了兄弟单位的感谢和认可!厂里收到了一封来自铁路单位的嘉奖函,嘉奖我厂子弟林巧枝同志对铁路系统效率优化做出的贡献。” “她提出的意见虽小,却提升了整个铁路系统在启动、紧急制动,湿滑铁轨上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听到这里,台下的职工们不免暗暗吸一口气。 真的啊?! 这听起来可不是口头上的,而是正式单位发放的、盖了公章的嘉奖函。 是能放进档案的! 对以后调级、市里省里争先进、评五一劳动模范,分房等这些事,可都有很大的好处! 主席台上。 黄干事正领着人,给林巧枝发奖品。 有一支钢笔,一个搪瓷杯,还有一条毛巾。 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林巧枝笑得露出点白牙,高兴得厉害。 又是一阵掌声,黄干事才笑道:“嘉奖函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来自首都的,大力赞扬青年技术学生这种勤动脑,细观察,探究竟的学习态度和研究精神!” “这精神态度值得我们所有职工学习,让我们请林巧枝同志说一说,分享一下当时的感受,好不好?” 所有人都被这个问话刺激到,下意识地左右挪挪屁股坐直了打起精神来听。 心里很难不想:“听听看,都说简单,万一他们也行呢?” 黄干事转头示意林巧枝说话。 林巧枝上前一步,面向台下许多厂职工,还有坐在第一排的路工,按照刚刚在后台紧急补课学的,认真道:“感谢路工愿意带我们几个学生出去增长见识,才有了这次机会。” “想法挺好,你是个聪明孩子。”路工摆摆手道,“说你自个儿。” 林巧枝被路工这么当众夸,脸颊有些不好意思的发红。 她抿了抿唇,才继续道:“蒸汽机车的动力来自蒸汽机,煤炭的大量燃烧源源不断的为机车提供向前的动力,那日路工检查后,发现蒸汽机整套动力部分没有太大问题,我便考虑,多半是动力的利用出了问题。” “铁轨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会被逐渐磨得光滑,在平原地带行驶时自然好,摩擦小损耗就少,可在爬坡,刹车时,摩擦力不够却很致命,用咱们的话说,叫‘支不上劲儿’” “怎么办呢?要增大摩擦力,撒点沙子使得接触面粗糙就是很好的办法。” 厂职工们:“……” 听倒是听懂了,比方打得很好,好像确实很简单的样子,但怎么总觉得听得头晕,还怪想睡觉的? 当然也有人没听懂,没忍住问:“往轮子前面撒沙子,车轮跑起来真没问题吗?” 听起来真挺像是使坏的。 人家车轱辘跑得好好地,你去往人家轮子前面丢东西。 林巧枝当初在梦里乍一眼看到,一个铁管对准车轮和铁轨的夹缝,在滚滚向前行驶中,不断喷出沙子,其实那么一瞬间也是这么想的。 就是因为有点诧异,然后想通了,才成功把这个小细节留在脑海里,从梦带到现实中来。 她道:“所以不是随便乱洒,得用洒沙装置,通过驾驶员手动或者脚动控制阀门和气道,均匀的喷出合适粗细的细沙。” 林巧枝一连回答了几个问题,都不慌不忙,显得游刃有余。 听起来好像都很简单的样子。 也不晓得为什么,没有人觉得她这是撞大运了。 教理论课的秦老师哈哈笑了两声,给她鼓掌,然后冲周围旁边不少钳工说:“听到了没?让你们平时多看点书,一个个懒的,不放在心上。” 台下一片哄笑,而后又是一阵掌声。 林巧枝笑了笑,带着奖品高高兴兴地从另一侧下台去。 红旗厂的嘉奖大会还在继续,并没有为谁的掌声而停。 *** 一连几天,厂办广播里都能听到嘉奖大会上被表彰人员的名字。 林巧枝也听了好几遍自己的名字。 她高兴了两天。 然后很快平静下来。 并不是她不高兴,而是清楚的认识到,她现在的水平还并不值得骄傲和得意。 她很幸运,因为梦境,提前品尝到了诱人美好的滋味。 但如果因此迷失,得意忘形,那她就太笨了。 最让她高兴的。 其实是家属院的新风向! 又有不少双职工家庭冒出来,在大家眼皮子底下“争做”思想进步的积极分子。 有的学着洗床单被罩,借口笑说:“这太重了,我力气大,帮衬帮衬。” 也有的拿着扫把和撮箕出来倒垃圾。 当然不乏假把式的表演,但依旧有不少女人,借着这个机会,一个个趁机支棱起来。 为了先进、为了荣誉,为了福利,为了分房…… 哪一样不比面子重要得多了! 而且哪里就丢面子了?孟主任都说了,这是思想进步! 漫长大半年时光里,细水长流、潜移默化撒下的种子,悄悄生根、悄悄发芽。 终于在一股春风来临之际,在无声春雨滋润下,汲取力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伸展新枝桠,枝条向四面八方延伸,每一根末端都绽放出成簇的新芽。 做的人多了,有些事好像也就不稀奇了。 家属院的风气都一点点跟着变。 做家务,已经不是“被媳妇骑在头上”会被调侃笑话的事。 更不会稀奇到被人围观打趣。 在如今家属院的里,俨然变成一句句“思想进步”“心疼媳妇”“你懂什么” 真亦假时假亦真,说的多了,做的多了,有些想法不免被悄悄瓦解。 林巧枝敏 锐的察觉到这些变化。 她非常乐于看到这一丝丝吹进来的新风。 今年春天太美好了。 美好到即使死神的镰刀还高高悬在头顶,林巧枝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她选了一块铁料,着手开始制作铁牛55发动机侧盖板模具。 第19章 侧盖板模具加工 他震撼不已地问:“你…… 在过去的一整个冬天里。 林巧枝把几乎全部的精力, 都专注的投入到技术练习里。 除了年三十,大年初一, 大年初二休息了三天,她每天晚上都在梦境里锻炼技术。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她自己一步步突破到更高的水平,才能在梦里学到更高层次的东西。 否则精湛技艺、高精尖的技术摆在眼前,别说领悟理解,甚至有可能意识不到那是好东西。 日日不辍的练习了整个寒假,晚上九小时,白天至少有七八小时手里握着工具, 投入足够量的时间,她感觉进步得飞快。 林巧枝打算着手做铁牛55拖拉机侧盖板模具。 首先是要去领一块足够大的材料,学校操作教室里给学生练手的材料, 尺寸不够。 “来领材料啊?”仓库今天值班的李立山笑着接过批条。 林巧枝笑着:“李伯你看看。” 李立山登记着,看着材料单上对尺寸, 大小要求明确的材料,库管经验让他一下反应过来, 有点惊讶道:“这是要开始做那个侧盖板了?” “是侧盖板模具。”林巧枝纠正。 “哎都差不多。”李立山推了小推车过来, 他们厂自己做的, 又扎实又好用,“你在这儿等着, 我去给你装。” 他从仓库推了一小车铁料出来,有的是好的,大多是车间废弃的铁料, 他提醒着:“这块钢材可不便宜,你得小心着点用,要是报损太多,可就不能再领新的了。” “我知道的。” 这年头钢铁不便宜, 国家勒紧肚子、咬紧牙关大炼钢铁,可不是用来糟蹋的。 要不然她早就开始做了,哪里还能等到技术一点点磨到如今水平? 林巧枝推着装满了铁料的推车,从仓库往学校走。 这条路,途经厂里球场。 两队十几岁的男生在打球。 “哐当”的一声,球砸在篮筐上,没进。 “哈哈哈赵松你这可退步不少,你怎么又忽然转性,不泡在学校练技术了?” 引得一阵哄笑,有人揭穿:“不会是怕了林巧枝吧?” 赵松抱着球小跑几步,在地上拍了几下,提声道:“谁怕了?”他无所谓的耸了耸肩,“那是我懒得跟她比。” 懒得和她比? 路过的林巧枝差点噗嗤笑出声。 在新学期开学后,她就很少在操作教室看到赵松了。 曾几何时,她还在追赶赵松的步伐。 希望用努力追平几年时光的痕迹。 在超过赵松,成为被路工带出去人选时,她还会喜极而泣。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赵松就逐渐从她的视野里消失了。 林巧枝推着小车继续往前走。 到了操作教室。 今年开年后人少了许多,很多人陆陆续续出现频率变低,到最后不怎么出现了。 只有周树、许观平这些熟面孔还在。 倒是清净,宽敞了许多。 “怎么忽然去领新的练习材料了?”许观平走过来问,他上学期考完已经初步定好了分配去向,选的就是难度最高的模具钳工组,跟着乔工。 经过上次铁路局那一遭,他们俩也算认识熟悉起来,有时还会聊聊技术心得。 林巧枝把她领的那块材料,从小推车里搬出来。 巨大的铁料,一下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你瞧。” 说着,林巧枝把铁料放到操作台上,发出金属碰撞的“咚”一声闷响。 “看这块大料,瞧出来我要做啥了吧?”林巧枝一边整理操作台,一边摆好工具,发现工具里少了一把油槽錾。 她要起身去墙角边的工具箱里拿,不过旁边的周树却眼疾手快,利落地把他手边的油槽錾递过来:“巧枝姐,你用这个,我已经练习完了,暂时用不上。” 许观平搭了把手,把铁料调整好,左右转着看了一圈,啧了一声:“这是55铁牛发动机的模具尺寸啊。” 他都还没尝试过,也没什么把握,“难怪都说你胆子大,上学期毕业操作精度才勉强跨过10丝这个坎儿,放了个假,你这就打算上手了?” 林巧枝笑眯眯:“你猜我放假练没练?” 她轻轻眨了两下眼睛。 许观平:“……” 他扯了扯笑:“你该不会……” “哈哈你想得没错!怎么,想不想看看我又进步了多少?”林巧枝笑眯眯地忽悠,有个技术好的人搭把手当副手,前期粗处理能快很多。 许观平听得心头滴血。 他恨不得拿头去撞桌子,明明猜到林巧枝放假还会练,他怎么就没注意着点呢!! 林巧枝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 一层层打开,平铺在手边。 上面画着精确的模具图纸,每一条边,每一个转角,每一条圆弧,细致地标注着一条条长、宽、高、圆弧半径等数据。 许观平也不回去自己的操作台练习了。 他给林巧枝递V形铁、划规,高度尺等工具,打算看看她的操作和水平。 有时候相互观摩彼此的技术,反而比埋头苦练更能提升。 林巧枝按照图纸,在铁料上划出长宽方向的各尺寸线。 又拿起划规,比照图纸调整好划规的开度,清晰利落的画了一道圆弧。 “我帮你复核一下。”许观平拿着标尺、高度尺一一复查了一下。 测量后,许观平暗暗吸了吸气,能这样干脆利落的完成划线,不仅说明林巧枝划线技术很好,更重要的是,林巧枝已经将图纸烂熟于心。 林巧枝乐得有人帮她做二次复查,和聪明人合作就是省心省力。 做检查是必须的。 一般来说,尺寸越大的模具,会给经验和资历越深的老师傅来做,因为一旦出问题,损耗也是非常大的。 做模具的损耗就不小,一刀歪了,整块料报废重来。要是模具再有瑕疵,往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会有问题!
相关推荐:
沉沦
时梭之门
总有食材想吃掉我
对门的女人[GL]
封神之我主沉浮
本小姐姓张,嚣张的张
网游之百万个可能
宠你,让你坏
镇抚大秦
篮球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