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云笈真箓 > 第122章

第122章

家才解释清楚因果。 程知节的表现,让李二心头一亮,是啊,萧锐文武全才,如果能让孩子们跟他学点东西,不比在学堂里读书的强? 唉……可惜承乾才十岁,太小了,过个两三年吧。 陛下,幽州八百里加急捷报,幽州大捷! 内侍老高手持一份加急快报,小跑着冲进了太极殿。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群二代 捷报?幽州大捷?怎么回事?现在这个季节,我们正在休养生息,不曾跟其他地方交战呀,哪里来的大捷? 带着疑惑,李二翻开了柴绍的加急奏报。越看越心喜,忍不住拍案叫绝:“好!看来把萧锐派去幽州是对的,这小子终于做了点正事,不枉之前帮他顶住五姓七望的刁难。” “呵呵,民间传言说老程是员福将,现在看来此言不虚。这次程怀默去了幽州,跟在萧锐身边,怕是不仅仅能学到东西,说不定还能立下功劳呢。幸亏萧锐是朕的女婿……不过,这小子哪都好,就是太花心了些。” 后宫里,长乐公主正在跟姐姐抱怨,姐夫这次写的什么话本呀,一点都不好看…… 襄城公主白了妹妹一眼说道:“不是有专门给你的儿童话本吗?这可是他专门给你写的。” 小长乐撅着小嘴不满道:“我都看完好几天了,姐夫说好勤给我们来信的,天天写天天发,应该天天都有新的故事才对。” 襄城捏了捏妹妹的小脸说道:“你呀,他远在千里,公务繁忙,还要分心给我们讲故事,很不容易的。你以为跟以前住萧家庄那般吗?也不知道他在那边怎么样,听说那里是边境,会不会有危险。” 这时贴身侍女来报,“公主,刚刚听人说,驸马爷在幽州立下了大功,突厥骑兵来犯,驸马爷定计打了一场大胜仗呢。” 什么???真的打仗了?襄城吓的小脸都白了。 她不是害怕打仗,而是担心情郎。顾不得什么规矩和礼仪,提起裙子就往太极殿飞奔。 没过多久,萧锐的战绩就传遍了长安城,虽说是斩首千余的小阵仗,可那也是一场胜利,对突厥的胜利,很鼓舞士气。 兵部将军们听着军报,心说厉害,一千对三千,还能斩首千余,自己伤亡不足百人,这领兵的苏烈是个人才。 大将侯君集皱眉道:“怕是那突厥将军是个不懂防御的棒槌,若是我,不会列队站成一排反冲锋,而是利用马车辎重为障碍,带领三千人往回跑,直到发挥出马力,再绕回来迎敌。” 嘶…… 众人听完,全都倒吸了口凉气,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埋伏不成,被反杀? 老李靖抚须打着圆场,“幸亏他们对阵的不是侯将军,否则还真的有可能失败。” 兵部的将军们都知道,大唐通兵法的人不多,有战绩的名将就更少了,能让大家都信服的就三人:大唐军神李靖;其次是不分高下的两人,李绩、侯君集。 至于未来会不会有萧锐一席之地,现在还未可知,毕竟萧锐没有什么战绩,一直是文官任职。 老李靖拍板说道:“不管怎么说,斩首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兵部该给叙功。当然了,此战的总结、缺点,兵部也会行文送到幽州,算是对一帮年轻将领的提醒,他们年轻经验不足,我们这帮老家伙在背后查漏补缺,但愿他们能快点成长起来吧。” 侯君集忍不住笑了,药师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个了?那萧锐是你孙女婿,要不然你会热心的提点兵法? “喂,老程,听说你跟陛下申请,送你家大郎去了幽州。不会是早知道幽州大捷,你送孩子去跟着立功吧?可不地道啊。”兵部衙门里,尉迟恭拉着程咬金小声埋怨着。 程咬金眉头一喜,对呀,怀默去了不光能求学,说不定还能跟着立功呢。 “哪有的事,我也是刚知道萧锐在幽州立功的事。我家大郎你也知道,留在长安总是惹事,派去历练历练也好。萧锐武艺、头脑都好使,跟怀默感情也好,在他身边我比较放心。” “哦……要不,我把我家大郎也送去?跟怀默做个伴?”尉迟敬德终于聪明一次。 朝中两大黑,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外人的评价是,两个傻大黑粗的滚刀肉。可懂的人都知道,尉迟恭是憨直,但程咬金可不一样,是个外表憨厚,内里腹黑精明的聪明人。 深深的看了一眼尉迟恭,想到儿子程怀默跟尉迟兄弟关系不错,程咬金小声提醒道:“老黑,咱们兄弟关系不错。我给你个建议,你去跟陛下借阅一下萧锐写的兵书。然后把你家大郎也送去,一定错不了。长安城纨绔扎堆儿,留在这里有个什么出息?” “哦……有道理!那行,我这就去,不光大郎,我家两个小子都送去。” “什么?你家老二才十三岁……” 尉迟恭才不管,十三岁怎么了?老子十岁就开始抡锤,跟着师父学习打铁。 程咬金求书、送子,不是个例。这帮人都是人精,消息传的很快,大家都听说了,也能看到好处。于是交好的、佩服萧锐的,都学着去求书。甚至秦叔宝也把秦怀道派了去跟在萧锐身边。 最奇葩的是,宰相房玄龄也要送儿子去,为了房二的事,他难得硬气一次,跟夫人吵了一架。 房夫人本就对萧锐上次整治房二不满,现在还要把儿子送去萧锐身边求学?那我们家二郎还有好结果吗?岂不是天天被欺负? 可房玄龄是什么人?那眼光不是常人能及的,正是因为萧锐不惯着这帮纨绔,因此跟在他身边才能学到真东西。至于说恩怨?区区小辈间的玩闹而已,算不得什么,萧锐这个年轻人是个实心办事的,行事光明磊落,不会给人穿小鞋的。 在家里说服了夫人,房玄龄亲自登门去求了萧锐的老爹,宋国公萧瑀。萧瑀也乐得看到小辈们关系好,欣然答应书信一封帮忙说情。 于是长安去幽州的路上,一群二代在皇帝派人的护送下,踏上了第一次离家的路程。 长安城外五里亭,一群送孩子的家长殷切的眼神,看着儿子渐渐远去,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感慨,原来孩子们已经长大了。 房玄龄感慨道:“但愿此行归来,这帮孩子们都能脱胎换骨吧。” 程咬金不解道:“房相,你家二郎又不会武艺,去了那边学什么呢?跟着萧锐学赚钱吗?” 房玄龄没有介意这货的打趣,而是深深的朝着幽州方向看了一眼,意味深长道:“老师给选好了,至于教什么,听萧锐的,不管是习文练武还是经商务农,都是出路。” “啊?您可是宰相,如果你家二郎做了商贾呢?”众人惊讶。 房玄龄笑了:“商贾怎么了?商贾一样是大唐百姓。醉仙楼是萧锐一手开起来的,他也是商贾,谁人不服人家赚钱的本事?” 程咬金竖起大拇指,“难怪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您的胸襟,我老程服了!” 幽州安乐城内,柴绍收到密信,火速秘密赶到了安乐城,正在听取萧锐的大计划。 “草船借马?这什么鬼名字?你不是说要来挣钱购买战马吗?怎么,现在又换方案了,改成借?四周都是异族蛮人,跟谁借?我可是听说,你把挣来的钱全都买了牛,说是开什么牛肉馆子,这就是你跟我去信说的秘密野牛计划?朝廷给了你一座安乐城,机会难得,你可不能公器私用。” 听着柴绍的质问,萧锐不禁捂住了眼睛,气得爆粗口道:“哪个魂淡造的谣?” 柴哲威看到萧锐看向了他,连忙胆怯的往后退,摆着手解释道:“姐夫,不是我,真不是我。您下了严令保密的,我不敢跟父亲说。要不然我早解释清楚了,父亲今日就不会误会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草船借马 萧锐给苏烈使了个眼色,苏烈会意,马上走出客厅,“阖府警戒,客厅百步之内不许有人。” “得令!” 看着训练有素的安乐卫兵,柴绍终于是有了点好脸色,直接走到了主位上坐下,“说吧,今天你小子一桩桩一件件,全给说清楚了,要不然以后别想再让我给你特事特办包庇你。” 萧锐笑了,“夫人,姑父来了,别愣着呀,快点上茶。” 温婉有礼的魏嫣然笑着去倒茶。 萧锐开始了自己的解释:“先从养牛开始说吧。牛肉馆的说辞,是我为了麻痹契丹人的托词罢了。大唐杀牛有罪,禁止食用牛肉,我开牛肉馆子补得赔死?真实的意图,是为了耕牛。” “耕牛?什么耕牛?你不是买的全都是野牛吗?契丹可没有耕牛。”柴绍不解。 “我已经想出了驯服野牛的办法,照着办法做,再烈的野牛,不出三天也得老老实实的犁地。”萧锐得意道。 “真的?”柴绍坐不住了,豁然起身,满脸的震惊。 “千真万确!但这件事不能对契丹明说,甚至不敢泄露出去。否则他们可能会担心我们做大,从而不再卖牛给我们,或者是坐地涨价,现在一头牛的收购价是二百文。比大唐便宜了十倍不止,啧啧,如果让契丹知道了底细,他们不再卖给我们,或者坐地起价,呵呵,那不是亏死了。” “之所以瞒着姑父,不是为了闷声发大财,是这个消息不能出现在幽州,幽州距离契丹太近了。我把买来的野牛全都送到了洛阳,那里是我们的腹地,而且周围耕地众多,最紧缺耕牛。” 柴绍点了点头:“不错,你小子倒是谨慎。那你这牛,到了洛阳卖多少钱?” 卖钱? 萧锐摇头道:“不要钱呀!我又不是为了私人买卖。这买牛的钱是从安乐赚的,现在安乐的买卖是官办商会,赚的钱一方面供给守卫士卒的自给自足。多出来的买牛,都是公家的钱。算上运输到洛阳的费用,都从这里出。” “到时候官府作保,驯化好了野牛,然后一牛配一副新犁,以合约租借的方式,发给需要的百姓,鼓励耕种。等到百姓富裕起来了,再以二两银子的低成本买回去。这样不伤害原本的购牛市场,还不耽误农事,里外里怎么都不亏。” 嘶……这个方法真是、真是……你小子的脑袋,怎么长得?竟然考虑那么长远? “你安乐城赚的钱,能买多少?不够的话我想办法从幽州挤一挤给你点?这可是兴农的大事,应该让朝廷从国库拿钱!”柴绍认真道。 萧锐心说这姑父能处,有事真上啊。 “算了吧姑父,咱又不是外人,谁不知道国库吃紧?那库里存的十几万两银子,还是我抄家得罪人弄来的,另外就是我的买卖收入的半数都归了国库。你让国库出?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我安乐城方便。” “您也别小看这个城池,赶走了五姓七望,官府承办之后,所有物资都经过我们的手有抽成,每日可不少挣钱。一天购买一千头牛绰绰有余。考虑到契丹人少地盘小,买多了他们可能供应不上,所以我就又跟室韦谈了一笔订单。” “现在安乐的资金暂时够用,等什么时候缺钱了再跟姑父开口。” 柴绍撮着牙花子笑骂道:“我听出来了,你小子分明就是发财了,安乐的收入全都没有上报。还说什么以后缺钱了我支援?支援个屁,你小子保不齐比我这个大都督都有钱。国库没钱,我这幽州库里就有钱了吗?一样穷得叮当响。” 柴哲威捂着嘴忍不住笑了起来。 柴绍狠狠瞪了一眼,不过看着儿子似乎成熟了些,心中欣慰的说道:“看懂了吗?你姐夫走一步看三步,尽公不顾私,是个有本事有胸怀的能人。你多学着点,以你姐夫为榜样。” 柴哲威恭敬行礼:“知道了父亲,孩儿一定好好学习。” 柴绍追问道:“养牛的事,朝廷那边谁督办的?是否可靠?” 萧锐回忆了一下说道:“牛的事由大司农苏亶亲自坐镇督办。至于洛阳方面,原本说托付给老将屈突通,但老将军身体不好,上个月故去了。陛下重新派了老王爷李神通。” 柴绍笑了:“好!淮安王老成持重,大司农也是实干之人,两位老将出马,错不了。农事若兴,你小子当据首功!” 萧锐摆手道:“别提了,什么功劳的我不在乎,只要能在事情传开之前,让我从契丹手里,把他们的野牛全都忽悠到手就行。到时候就算他们明白过来,我们的牛也差不多买够了。” 因为隋末乱世,大唐初期贞观年间,总人口只有一千二百多万,几乎是历史新低。按照一户人家四口人来算,也就是三百万户。一户一头牛,需要三百万头。 如果契丹和室韦供货能跟得上,那么

相关推荐: 出鞘   归义   穿越火线之英雄有梦   月魄在天   娇宠成婚   末世重生:空间好养娃   最强谍影特工   说你爱我   第一乐修   最强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