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挺有意思。 等回府的时候就和王氏说起谨王已经回来的事,王氏道:“我们于谨王府并无什么往来,自然也谈不上落井下石,既然回来了差人送一份厚礼过去即可。” “只是那处桩子...” 辛安道:“我问过林姐姐,说既是皇上的恩赏就断没有收回去的道理,若是我们主动归还倒是显的谨王小气。” 王氏想了想便也没再说什么,此时平秋领着陶怡然进了门。 多日未见陶怡然憔悴了不少,原本就害喜,又动了胎气,不好好养着还接了玉姨娘的孩子养在跟前,让她更显憔悴。 见礼后缓缓坐在一旁,她是来求王氏重新寻找一位乳母,“那乳母看着健壮却喂不饱七斤,惹的七斤总是哭闹,儿媳想多请一人照顾,也周全些。” 王氏并不满意她接了孩子去照料,“依我看你还是将那孩子送回去,让玉姨娘照看,眼看养好你自己的身子才要紧。” 陶怡然其实早后悔了,觉得玉姨娘的孩子不仅吵闹还丑,尤其是她见到那孩子拉了一尿布,整个人都不太好,王氏一说她就借坡下驴,“是儿媳考虑不周到,原是想让玉姨娘多歇息,没想到儿媳的身子不争气。” “如此就让玉姨娘也养孩子,倒也不用麻烦再去请人。” 辛安垂眸,心想着无欲无求的陶怡然算计起妾室也是半分不留手。 对玉姨娘这样的妾室来说,姣好的身段是争宠的必要条件,一旦开始喂养孩子便意味着长时间不能争宠,且陶怡然明显是要将玉姨娘当成乳母,这是多怕自己生不出来一个儿子? 王氏懒得管春华院的事,让她自行做主。 都没等陶怡然道谢听门房前来回禀,“夫人,族中的人到了。” 门房说侯府的大门口来了唐家族中的五位公子和三位姑娘,另外有十几个随行伺候的人,都是由族中大老爷和大夫人领着来的,人已经下了马车。 比预计的时间提早了十来日,王氏有些意外。 她哪里晓得唐家族中的人渴望这一天已久,老侯爷还在世的时候族中的人就说要来京城帮衬着老侯爷,那个老侯爷担心皇帝会过河拆桥,正忙着避其锋芒急流勇退,担心唐家那些人来了后稳不住闹出事来,便一直没答应。 到了唐纲这一代,他嫌弃族中没有出息的人,来了也是占他便宜便也没答应,这回老太太的消息一去那些人恨不得当晚就出发,生怕侯府的人又反悔。 第313章 出息的族中儿郎 “你们两个随我去迎接。” 王氏整理了一下衣裳起了身,陶怡然和辛安也起身跟在了她身后。 侯府大门口,唐家大老爷唐豫抬眼看着气派威严侯府大门,看着匾额上那几个烫金的大字,心潮澎湃。 旁边站在他的妻子赵氏,身量并不算高,长颇有福气,肩宽厚背,笑起来很是喜庆和善,眼角几道褶子舒展,一看就是日子过的顺心没吃过苦的人。 身后一众家中小辈也是忍不住打量,唐家在东南方向的蔚州,因着侯府的关系唐家也是当地的大族,富贵荣华自然不缺,世面也是见过的,但和京城的繁华比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哥大嫂来了?” 几年前唐豫来过京城,见过王氏,算起来他比唐纲大了十来岁,模样自然也看着显老,王氏一眼认出了他,“收到你们的信我就掐算着日子,想着你们应该要到了,快快里面请。” 门口不是说话的地方,简单寒暄两句一行人就进了门,陶怡然和辛安站在影壁后等着,人一进来就福礼问安,“见过大伯父。” 一行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两人身上,眼里带着惊艳之色,尤其是跟着来的三个姑娘,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很出色的人了,在两人跟前忽然就没了自信。 王氏笑着介绍,“这是我两个儿媳妇,这是大儿媳妇,娘家姓陶;这是二儿媳妇,娘家姓辛。” 唐豫点头说好,倒是不方便说什么,赵氏将两人一阵夸赞,互相见礼后王氏带着两个儿媳妇将一行人都领往春荣堂,去拜见老太太。 “老太太可好?” 赵氏自来熟,亲亲热热的走在王氏身旁,“得到老太太的信我们心中实在欢喜,路上也不敢耽搁,就想着能早一日来见见老太太。” “母亲一切都好,就是惦记着你们,昨日还在念叨,一会儿见了你们还不知道多欢喜。” 赵氏捋着衣袖,又抚上发髻,“一路风尘仆仆,该梳洗一下再去给老太太请安,不会失礼吧?” 她这么一说身后的几个小辈拉衣裳摸发髻,都有些慌张,王氏停下脚步,“老太太最是和善不过的人,知道你们来了定是迫不及待想要见你们,又如何会觉得失礼,只会心疼你们路上吃了苦。” “你们住的院子我早早的就让人收拾出来了,方才已经命人再去洒扫,用炭火驱一驱屋子里的寒气,再烧上些热水准备些清淡些的饭食,等见过老太太再过去刚刚好。” “弟妹你可真是周全。” 赵氏一下子就喜欢上王氏了,若是王氏闭着眼说他们一点都不乱,很体面,她是一点都不能相信,说老太太会心疼他们,这感觉就又不一样了。 他们这回来京城就是想来借势,别看嘴上说不敢耽搁,实际上是迫不及待,也做好了会被侯府小瞧的准备,眼下王氏这般热情的接待他们,什么驱寒烧水,让人听着就心里就觉得踏实。 片刻后就到了春荣堂,王氏笑着进了门,“母亲,族中的人都到了,是大哥大嫂带着来的。” 唐豫夫妻领着一众小辈给老太太行了大礼,老太太伸手虚扶,“快快免礼,一家子无需如此。” “多年没见,豫哥看着更睿智了。” 唐豫起了身,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叔母,我是老了。” “在叔母跟前,你年轻的很啊。” 老侯爷和唐豫的父亲是堂兄弟,年龄差的也不小,算起来老太太也就比唐豫大了十多岁,保养得宜的老太太对上唐豫,瞧着两人像是同辈人。 赵氏笑着和老太太寒暄了几句,然后就对一众小辈道:“一个个的上前来给你们叔祖母说说你们都是谁,爹娘又是谁,在家中都做什么。” 儿郎要挣前程,姑娘要挣姻缘,见老太太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一个看起来十六七岁,模样周正儿郎上前拱手作揖,“给叔祖母请安,小子单名一个楠字,楠竹的楠,年十六,已经有举子的功名,父亲名讳唐佑。” “唐楠?” 老太太想了想,随即恍然,看向唐豫,“这是你那个小儿子吧?” 唐豫很是自豪的点头,“正是,这小子也算有几分念书的天赋,也还算刻苦,就等着明年开春后科考,若是能榜上有名也不负他多年苦读。” “好好好。” 模样清俊还会读书的后辈老太太很喜欢,“上前来叔祖母看看?” 辛安从老太太的眼中看到了欢喜,对老太太此刻的想法很能理解,她上辈子年纪大的时候也喜欢看俊美的小后生,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头稀罕的很。 “这孩子的哥哥在做什么?” 唐豫说唐楠的哥成了亲孩子都两个了,帮着料理族中的产业,老太太遗憾,“该让他一起来的。” “以后有机会。” 这个退下另外一个接着走了出来,“给叔祖母请安,小子唐桦,桦树的桦,年十六,也有举子功名,父亲是唐安,在家中管田地。” 老太太吃惊了,“你也是举子?” “是的,叔祖母。” 唐豫乐呵呵的说这是他兄弟的孙子,“脑子灵,聪慧,就是调皮。” 老太太依旧慈爱的笑着,心里却开始吃惊,族中出了举子这事她竟半点不知。 后面三个小子分别叫唐楚、唐栩、唐棋,三人都要小些,但最小的也十四了,唐楚还是个秀才,可见这次唐家族中选人,是真的选的最有出息的人来。 “叔祖母,我是唐泉儿。” “叔祖母,我是唐菲儿。” “叔祖母,我是唐可儿。” 这个三个‘儿’模样娇美,十四五的年纪,还都没定亲,见到她们老太太笑的脸上褶子都多了两条,心里却在暗暗叹气,她的担心终究还是多余的,她不愿算计姑娘们的婚事,但架不住这些丫头或者她们的家人自己想要往更高的地方去。 人都认完了王氏又在心里给了大伙儿半柱香的功夫说话,时间一到就笑着起了身,“母亲,大哥大嫂一路风尘仆仆的来,想必也是累了,不如我现在带他们下去安置梳洗一番,晚上摆个家宴,咱们一大家子好好说说话。” 老太太笑着点头,“你向来是周到的,就按你说的办吧。” 唐豫赵氏等人都起了身,笑着向老太太告退,由王氏和辛安领着去凝翠院和凌香院安置。 张氏得知婆媳两个殷切周全热情,两相对比差距太大,气的差点没咬碎一口黄牙。 第314章 王氏是个好婆婆 同样都是亲戚,唐家族中人的待遇和卫家的全然不同,他们有早就收拾好的院子,崭新床褥摆件,屋子里烧的暖暖的,热水也已经准备妥当,连为姑娘们准备的脂粉都没落下,让他们一进门就放松了下来。 “实在是太过周全,辛苦弟妹张罗安排。” 见到如此体贴周全的安排,赵氏满脸欢喜,“到了这里如同归家了一般,再妥帖不过了。” 付出的辛劳被人看见,并对自己表达了感谢,王氏也很高兴,“大多是老二媳妇张罗的,尤其是梳妆台上的那些脂粉都是京城最时兴的颜色,看看几个丫头可还用的习惯,若是不好回头请他们二嫂嫂领着她们出门去转转,亲自去选。” “缺什么就差人来告诉我,院子里这几个丫头就留在这里伺候。” 赵氏忙说太麻烦她,“她们二嫂嫂准备的哪里可能不习惯,这三个丫头也给她们两位嫂嫂带了礼来,晚些时候就送去。” “这伺候的人我们自己就带了,年节上忙你手里也不能缺了人手,这院子用不着这么些人伺候,留下两个跑腿的就成了。” 有前头那个永不知足的张氏作对比,王氏觉得唐家族中的人简直通情达理,说笑间也不推辞客套,来了这么两家客人,侯府的人的确有些不够用。 赵氏想起一事,“我怎么记得老大的媳妇才应该姓辛?” 刚进门那会儿就顾着高兴了,一时也没反应过来,王氏拉着她的手压低声音将前因后果都说了,最后表示,“也算是缘分吧,老大那孩子今年是有些不顺,但旺子嗣,前几日刚得了个胖小子。” “老大媳妇和另外一个妾室也是同时有孕,明年这个时候老大就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 “老二夫妻最开始都有些芥蒂,好在相处久了看对方也就顺了眼,感情也日渐好了起来,如今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可惜老二出门办差去了,要过几日才能回来。” 别的不说,光是换亲的消息就将赵氏震撼的够呛,怎么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这里面的内情实在是难以评说。 又问了王氏几件事王氏都告诉了她,而后才催着她去洗漱歇息,“这回来了就不着急回去,往后有的是说话的机会,说起来咱们还没一块儿过个年,今年要好好的热闹热闹。” 赵氏笑着点了头,王氏又交代了几声才去了隔壁院子。 辛安已经将唐豫几人安置妥当,王氏到的时候已经坐下吃饭的唐豫几人又站了起来,王氏忙请他们坐下,依旧是客套的交代了几句,又留下了交代才带着辛安离开。 “往后你怕是不得闲了,回头看看那三个丫头可是值得帮衬的,若是可行你赴宴的时候就带出去坐坐,长长见识。” “这三个和卫家那两个不同,是你父亲和祖母都点了头的。” 长久的观察下来,王氏觉得在外应酬方面辛安比她要强不少,也就有意将往来应酬的事交给她去办,她这个当婆母的只需要坐镇家中,除非她必须出面的宴席才会考虑出席,辛安也无需协助她打理府中琐事,如此分工婆媳俩都轻松。 “头一回还是需要母亲领着,如此方显重视。” 王氏应下,又感慨起了族中儿孙出息,“早前也只是听说念书有几分天赋,竟不晓得已经是举子了,说起来明年春闱就应该下场了吧。” 话说到这里才反应过来,只怕即便不是老太太去了信这几人也是要来的,也不知道唐纲早前是否得到了消息。 辛安又想起了王仕,“既然都是读书的好苗子,回头等夫君回来让他带着王仕表弟来见见人,都是读书人,也可以相互探讨学问。” 记忆中唐家的儿郎是有高中的,但人家没有到侯府来,是中了后才差人来报的喜,如今来了,必定也是老太太写信的缘故。 “还是你想的周到。” 他大哥为了这个儿子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只要是对他念书有用的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要弄来,好在王仕那孩子聪慧踏实,“若是你表弟往后也能有个功名,你舅舅这才算是熬出了头。” “前几日你舅母来说话,还说要给他说个媳妇你舅舅都没答应,说不能耽误了念书考功名,成亲的事往后挪一挪动,左右他也不着急抱孙子。” 说起孩子王氏又宽慰起辛安,怕她因为隔壁春华院子嗣兴旺的事有压力,“一切都是命数,该来的迟早会来,你祖母着急是因为她年纪大了,总希望儿孙们都美满,你莫要思虑太多,顺其自然。” 辛安有些感动,从来都是当婆母的无时无刻不想着给儿媳妇立规矩,严格教导,子嗣一事也不松懈,王氏这般通情达理真的很少见。 “有母亲这话我心里就踏实了,此事我与夫君商议过,明年我弟弟成亲,夫君说想带我回淮江参加婚礼,我心里也盼望着,子嗣一事要等从淮江回来后再做准备。” 她坦诚相告王氏心里也就有了数,笑道:“这小子虽是浑了些,也算体贴,该回去看看的。” 远嫁的女子想要回一次娘家何其艰难,不趁着身子方便回去看看,等着有了孩子再想回去要考虑的就多了,往往最终都不能如愿。 “母亲宽厚夫君体贴,是我的福气。” 王氏笑着抓着她的手腕慢慢往前走,“有你这般能干懂事的儿媳妇也是母亲和老二那小子的福气。” 婆媳两人笑着前行,气氛相当融洽,可惜这样的氛围没维持多久就被张氏给破坏了。 张氏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朝着两人而来,在三步远的地方停下,不满的看向王氏,“唐家的人一到你也算大方起来了,这个时候不说侯府炭火不够了?” 前几日张氏以炭火不够为由张口就要给她每日多添五十斤,说京城太冷,炭火需得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烧,又说什么都冻的卫传宗握不住笔杆子,又说耽误了卫传宗考状元,王氏必须负责任。 张氏想找不自在,王氏懒得理她,直接差人将她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给了唐荣,唐荣无奈,只能自己掏腰包补贴了炭火,如此一来张氏又被卫良才骂了个狗血淋头,转身就去唐荣跟前周全了此事。 第315章 唐荣鼓动张氏 张氏记恨王氏,随时都在琢磨着给王氏找不痛快,王氏嫌弃和她争论掉价,和辛安一起继续往前走,丝毫没有理会她的打算。 被忽视的张氏怎能甘心,更是怒火中烧,“王氏,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王氏停下脚步,“你也说了,待客,你像个客人?” “谁家客人整日给主人家找事?” “怎么,外头没了人宴请你,无聊到在府中乱窜凸显存在?” 辛安默默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对付张氏这种无赖轻言细语是不行的,就应该往她脸上招呼,虽然也没什么用,但自己痛快啊。 “舅母,这天寒地冻的还是在屋子里烤火的好,您这样出来受冻不说,也浪费了大哥的炭火。” 张氏被这婆媳联手挤兑,气的牙痒痒,好在婆媳两人嫌弃站着太冷,继续转身走了。 春华院的唐荣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眼神中带着浓浓的嫌弃,让卫家来绝对是他做的最错的事,再一想被敲诈的五千两,卫家人来了他又是补贴每日青菜又是补贴炭火,这般情况下还没了他父亲的私下补给,更是对卫家满是怨怼。 只晓得来打秋风,都是一方大员了也没说贴补他一些。 又想着辛安和唐陌日渐得意,再一想张氏胆大刻薄,心里顿时就有了主意。 “去请舅母过来,就说我有话和她说。” 青墨还以为他是要警告张氏莫要惹是生非,飞快的将人请来,来的时候张氏还有些忐忑,没料到唐荣对她和颜悦色,“方才的事我都知道了,舅母受委屈了。” 张氏等这话等了好久,可不就是受了天大的
相关推荐:
勾引有妇之夫(西顾)
偷情的礼仪(合集)
笙笙(古言NPH)
肉色生香_高辣文_御宅屋
艳情欢(一对一高H)_御宅屋
淫唐传(H)
入赘
金瓶梅(NP纯肉、男女通吃)
囚我所爱(futa)
蛇祭(H)(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