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对抗什么东西啊? 可惜明显已经丧失理智的蛊雕没有回答他的困惑,她尖啸一声,展开庞大的翅羽,朝着宋从心与阿黎的落足点俯冲而下。瞬间,无数翎羽爆射而出,每一根都利如尖刀,笼罩范围几乎囊括了整座双子塔。无处可避无处可退,宋从心与阿黎几乎是同时朝前一站。宋从心拂剑低吟,剑上清光横扫而去奏出弦鸣之响;阿黎重剑落地,浑厚刚正的剑气瞬息构成一面巍峨的屏障。 翎刀与剑气相击的「铮铮」之声不绝于耳,爆裂炸开的气浪拂动广袖衣袂。宋从心身上升腾起灵气催发至极致的白雾,阿黎身周则萦绕着丝丝缕缕金棕色的灵蕴。两种迥然不同的剑气自他们脚下炸裂溢散,彼此交织错落,却圆融如并合在一起的手掌。 无极道门行走在外的弟子惯来以纪律严明而闻名于世。但这种仿佛无需言语的「默契」往往建立在大量的训练之上。若对宗门道统以及同门的战斗习惯不够熟稔,在与敌人对决时便很可能会因为互相妨碍而发挥不出原有的实力。但在这方面,宋从心与阿黎都可称之为道门翘楚了。 挡下翎羽的冲击后,两人不退反进,一轻一重两柄剑再次对上了害兽的利爪。 剑气爆破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与宋从心每一次出剑都是一声惊弦之声不同,阿黎的重剑大开大合,每一次挥剑众人都能感到脚底的震颤。 双子塔摇曳不稳,梵缘浅见战况如此焦灼,当即折身回防。楚夭倒是还罢,宣白凤却仅是肉-体凡身,眼下的状态也绝对称不上好。但就在她迈出第一步的瞬间,一道声音突兀地在她的识海中响起,生生得她将脚步停下:“别动。” 梵缘浅下意识地回头,天旋地转的双子塔中只看到那与自己相对而立的白衣僧人,周遭动静之大已然撼动高塔,可他却仍如一张静止的画,“缘浅,你便站在原地不动,什么都不要做。你不动,我便也不动,如何?” 魔佛如舍,又或者说,曾经的禅心院佛子「梵觉深」这般说着,刻意往前迈了一步。仅这一步,因打斗而动荡不已的双子塔便再次「平静」了下来,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点上,并未再向其中任何一方倾斜。任谁都能看出,这位魔佛若是插手争斗,眼下绝不会是这般势均力敌的局面。 百年前尚未入魔的梵觉深在离开禅心院时已是自觉阶(罗汉阶)的禅修,堪比道门元婴,被允许徒步独行变神天的强者。如今百年过去,梵觉深气如渊海,显然修为越发精进。如今师哥究竟修成了何种境界,梵缘浅也已经勘不破了。 梵缘浅沉默了一瞬,不知如何应对来自久别重逢的师哥的威胁:“师哥,他们是我的同伴。” “我知道。”真容掩藏在面具下的魔佛笑了笑,便是无意,其音也如天魔的低语,透着蛊惑人心的力量,“所以我才让你站着别动,你不动,我便也可以不动。这是我最大的让步,就当是你牵制住了我,如何?” 梵缘浅是听劝的,又或者说,不听劝也没有办法。至少,梵缘浅是愿意相信梵觉深的。 梵缘浅静静地注视着梵觉深的眼眸,确定了这件事没有丝毫商谈转圜的余地。她便干脆走到一旁的角落,盘腿悬停于空,手掐莲华印,封闭耳目六识,阖目入了禅定。见她如此果决,魔佛也轻轻一笑,随即眸光一转,视线再次落在了场中央。 比起身法冠绝内门的宋从心与稳如磐岩的阿黎,并未修行仙术的楚夭可谓是叫苦不迭。 在发现梵缘浅似乎她那站在敌方的「师哥」对上了之后,楚夭便自动自觉地扛起了保护宣白凤的责任。好在宣白凤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凡人,两人在震动摇晃的塔楼中勉力维持自身的平衡。在蛊雕被重剑击退重重撞上塔楼的墙壁时,险些被掀飞的楚夭猛地拽住宣白凤的一只手臂架在自己的肩上,运起轻身功法纵身越向一处平台,却还是险些摔趴。 “那。”宣白凤被楚夭带着狼狈落地后便迅速伸手攀住一处窗台,减轻同伴的负担。她手上仍握着那面一人高的旗帜,另一只手却向前一指,朝着黑塔所在的方向。 楚夭拭去鬓角滑落的汗水,顺着她指示的方向望去,险些发出一声惊叫。 那被宋从心一剑斩成两段的残骸竟然如活物般蠕动着,就像有无形的丝线在空中牵扯。只见那淋漓的血肉被猛然向上一「提」,相砌的断口处忽而蓬出许多丝绒般细细密密的肉芽,它们彼此纠缠交织,如黏稠的胶质般将两团血肉重新「粘合」在一起。 “我的眼睛!”楚夭发出了痛苦的低喊。 面对恐惧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抹除恐惧。楚夭迅速抬手打出三道火符,符隶在空中无风自燃,化作三条赤色的火龙,席卷着气浪朝着那粘合在一起的尸体冲去。夜路走得多总会见到鬼的,楚夭很清楚这种再生能力极强的怪物不惧刀劈斧砍,他们唯一的弱点是火。 楚夭猜得不错。 那两团蠕动的本是面朝着宋从心与阿黎所在的方向。但在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炽热火光时,「他」立时便调转了方向。与先前蜜肤雪发女子的突变相似,有那么一瞬,楚夭似乎看见那两团血肉扭曲成了某种圆身尖嘴短颚的怪物。但很快,那团血肉便急速臌胀,喷出一股水流来。 激流与火龙相撞冲击起大量朦胧的水雾,这眨眼的间隙,血肉便已愈合在一起,逐渐恢复了人样。 好消息是,楚夭成功分散了敌方的火力;坏消息是,对手疯了。 “蝼蚁鼠辈,受死吧!” 狂性大方的魔修双目一片血染的赤红,他高高跃起悬停于空,鬼面旗猛然向下一挥,霎时间,千魂俱泣,万鬼齐哭。 双子塔的规模并算小,但当万千冤魂厉鬼汇聚而成的黑雾凭空出现时,乌压压的一片让空间都变得仄狭小。鬼面旗在红的余晖中飘扬,以其为轴心向外扩延出一个庞大繁复的猩红阵法,那些被拘束在鬼面旗中的死魂瞬间被夺取了残存的神智,凄厉地惨叫着,沦为他人之牛马。 没办法,只能打了。楚夭心中哀叹一声,挽起衣袖扎紧袖口,反手摸上自己的腿上的暗袋,抽出一柄薄如蝉翼的匕首。 “你能保护好自己吗?”楚夭直视前方,没有回头。 宣白凤面色苍白:“我能帮你牵制他。” 楚夭诧异道:“怎么做?” 宣白凤摇了摇头,没有回答。她只是双手握住那面金红色的军旗高高举起,直面山崩海啸般扑面而来的厉鬼,猛然用力将其刺在地上。 “全军列阵!” 楚夭听见了喧天的锣鼓与军旗高扬时猎猎的风响,她疑心是否红的光辉太过夺目,才让她眼前出现了幻觉一般的景象。 身披霞光的宣白凤手握军旗,身后似有千军万马。 她缓缓抬眸,沉寂的眼中似有旭自灰烬中重燃。 “共赴国难,守我河山!” 整齐得恍若仅有一声的甲胄声响,伴随着刀枪剑戟落地的金铁之声,将士们震耳欲聋的宣号响彻高天之上。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掌教首席 机关算尽无悔棋…… 幽州, 咸临,帝京。 “您真的不后悔吗?” 谢秀衣居于高高的祭坛之上,面对着下方乌泱泱的人群。站在这个位置上只要她有心便能将任何一人的表情收入眼底。但若极目远眺, 那一张张或是麻木或是鲜活的脸庞便会在视野中化作无关轻重的戏台帘布, 朦胧而又模糊。谢秀衣有时会想, 那位曾经追随五毂国大巫的贤者究竟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才会在建造祭台与天音塔时选择了这么一个「愿观者清, 无睹者漠」的角度。 而站在祭台上的人,在百姓们的眼中又是何种模样?其面目究竟是清晰,还是模糊? “休得多言。”谢秀衣阖目浅笑, 她温淡柔和的眉眼几乎看不出来言辞的厉色。她微抬下巴,静侍在她身后的将士便捧着一个黑金木匣走上前, 神情肃穆地将其放在祭台上, 随即调转木匣的方向, 朝着聚集而来的百姓打开了尘封百年的木匣。 木匣打开的一瞬, 内里漆黑如子夜般的断刃竟好似吸收了大的辉芒,于匣中流淌过一丝金红的霞光。亲眼目睹这一幕的百姓们不由哗然,交头接耳的人们不禁噤声,原本还有些嘈杂的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 那尘封在天音塔内足有百年历史的司命刀,再次显露在世人面前时却仍旧锋利雪亮,刃身不见半分锈蚀的痕迹, 刀尖溢散着霜冷的白雾。寻常刀剑绝无可能数百年不蚀, 但在场众人皆无一人质疑司命刀的来历。 「取未央为色, 见天光而熹,经年不锈,刃藏霜意」, 供奉于天音塔上。毫无疑问,这便是咸临国传承至今的重宝之一。 谢秀衣颔首示意,另一名将士便捧着她早已拟定好的檄文走至大众跟前,大声念诵谢秀衣以「文常侯」之名书定的诉求与冤屈。 祭台下的百姓本是前来看个热闹,毕竟他们对仅有声名而不见其面的「文常侯」并不熟悉。但听见文常侯自请司命刀竟是为皇太女平反时,本已安静下来的人群又是一阵骚动,不少人都露出了惊愕的神情。 皇太女被定罪已经是数年前的事了,当时咸临国门大破,皇太女不知所踪。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是非黑白自然都任由朝堂粉饰。当时的「宣怀王」连下三道罪己诏,看似谴责自身实际字字句句都说自己「教子不严」,将咸临败于大夏的罪责扣在了生死不明的宣白凤头上。那时的「宣怀王」对百姓而言仍是一个温厚仁慈的君主。因此民众们对罪状虽有疑虑,却也不敢妄自言语。 毕竟平民百姓的诉求很简单,若不是真的走投无路活不下去,鲜少有人敢于质疑自己的君主。 但如今,文常侯毫不犹豫地揭开了这面政治的遮羞布。 谢秀衣很少写这么长的文章,她在文坛上向来以中肯客观、鞭辟入里而闻名于世。但这篇檄文,谢秀衣罕见地用了极其辛辣的言辞,没有卖弄才学的引经据典,只将残忍的政治鲜血淋漓地摊开在天光之下,就连懵懵懂懂不识字的孩童都能隐约明白她在说些什么。 她将那些本该扫进故纸堆中的陈年旧事翻出来一一论述,将世家与皇权的博弈、贵族对平民的剥削解释得清清楚楚。她陈述皇太女的所作所为,又剖析她为何会沦为「罪人」。一桩桩,一件件,锋利的言语如利剑般劈开世人浑噩的头颅,将惊雷之声塞入。 檄文很长,念诵檄文的将士也不止祭坛这一处。城池各方都有谢秀衣安排的人手,五人为一组的将士分散于
相关推荐:
诈尸还魂
野蛮娘子想杀我!重生踏上修真路
影帝:我的娱乐时代
直播问答:火影海贼名场面大曝光
[FGO同人] 成为神罗战士后他叛逃了
睡了王爷之后我跑路了
盛唐风华
余温
平凡苦难
负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