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轩辕修神录 > 第245章

第245章

道。 她这两年多,担心的很啊。 谁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呢?万一西北有战事,直亲王就战死了呢? 那样,于国,是一个亲王战死。殊荣。于家,皇上大约也会嘉奖。 可是于她,那是儿子没有了,所以,如何能安心? 可如今再见着,他神采飞扬,就连素来病歪歪的儿媳妇都看着好多了。说明这两年多,他们过得好。 过得轻松,过得不压抑。 这以后啊,她也就安心了。 不必这么担忧,人安心了,不就老的慢了? “额娘真是瞎担心,儿子会欺骗您?皇上对儿子好着呢。”直亲王不是不懂额娘的心,只是劝着。 “那就好,那就好。你们兄弟好,额娘最是安心的。瞧着你就知道,你过的好。只是到底在西北……额娘不能时时刻刻见着你。”惠太妃又抹泪。 “过几年总是要回来的,额娘好好保重身子,过几年回来了,儿臣接了您出去住。”直亲王笑道。 他算是看出来了,老四没怎么防着他。 那么过几年回京了,就把额娘接出去过吧。亲娘俩在一起过,总好过把额娘丢在后宫里好吧? 第679章 皇帝的想法 午膳在惠太妃这里用过之后,直亲王就去了乾清宫。 皇上也在锦玉阁里吃过了午膳,还逗了一会儿子呢。 所以,四爷是晚了直亲王一步的。 乾清宫里,兄弟两个终于见面了。 四爷不知道所谓穿越和重生是什么意思,他不会想到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不过,他始终记得,直亲王当初,是处处都提携他的人。 所以,除了帝王之心对于兄弟的天然防范之外,其实四爷从未刻意的防着过直亲王。 甚至于,如今见了面,四爷是打心里觉得高兴的。 “大哥这两年辛苦了!早上叫大哥白跑了一遭,昨儿实在是累着了,就睡过头了。大哥来了,朕也没起来。”四爷笑道。 他这样直白的说了出来,直亲王都诧异的很。 后知后觉的发现,这是皇上与他亲近的意思。 直亲王说不出心里的感觉,抛开那些复杂的不去想。这大约就是……无心插柳吧。 “臣不敢,昨儿是忙活了一天。打从过年起,皇上想必没歇着。累也是有的。”直亲王笑道。 “可不是么,大哥坐吧。你我兄弟两年多没见了,好好聊聊。”四爷笑道:“西北如何?” 直亲王马上正色:“西北布防是三个月一换,臣都是亲力亲为,藏人不敢有异动!” “好了好了,这些事,折子里大哥说的不是很清楚?朕是问你,西北气候如何,大哥住得惯么?侄儿侄女们可好?”四爷笑着道。 直亲王一愣,然后也有些不好意思了:“都好,托皇上的福。初初过去的时候,也不适应。很快就适应了。几个孩子都在戈壁滩上玩儿野了。尤其是大格格,骑马跑去了戈壁,劳着一府上下去找。臣那会动气,差点打断她的腿!” “哈哈哈,咱们满人的女孩子,就该是这样的性子!”四爷大笑:“苏培盛,去叫内务府找一匹好马,配上好马鞍给大格格送去。就说是朕送的,允许她骑着玩儿!” “臣替大格格谢过皇上了!”直亲王起身:“哎,可这一来,臣是越发管不住了。那孩子野的跟个男孩子一样了。” “管着做什么?大格格不小了,过两三年该出阁了,大哥只管叫她自在的跑几年吧。”四爷笑道。 直亲王了就踌躇了一下,然后道:“皇上,大格格的婚事……” 四爷看了一眼直亲王,心里知道,他大约是怕他选了这个孩子抚蒙。 四爷也不是不嫁格格去蒙古,不过肯定不会选这个孩子的。 大哥大嫂的长女,他不至于非得要这个孩子去抚蒙。 “大哥要是有了合适的人选,就上个折子,朕赐婚就是了。”四爷说着,又道:“二格格年纪也不小了吧?萨克部几个王子都到了年岁了,去年就上折子,求娶格格。朕还没有定下来。” 孝期这一出,不管是宫里先帝爷那几个格格里,还是皇子们家里的,总要出来几个去蒙古。 不过,四爷不会完全不保护这些个去蒙古的格格。 是,用公主换和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最直接,最省力的法子。可她们有功。四爷不会放任她们死在蒙古。 人都是偏心的,直亲王疼爱孩子们的心差不多,可是大格格是大福晋生的。这一点,就不一样了。 所以,大格格可以自由选择婚姻,二格格要去蒙古。直亲王心里虽然难过,可是也只能应了。 “大哥放心,朕手里送去蒙古的格格,生死都是要明明白白的。活着的,就好好活着。死了的,也是明明白白的!” 病死也好,还是生孩子死了也罢。总要明明白白有结果。 不像是过去送去蒙古的格格,都是死的不明不白。 “朕已经想好了,以后去了蒙古的格格,不管是嫁给蒙古的王爷,王子,还是台吉。一旦娶了大清的格格,只要格格们没了,他们的爵位也就没了。”四爷道。 他不能强制要求蒙古人将大清格格生的孩子扶上爵位。可是,他可以这样保护格格们。 久而久之,哪怕过去的格格都是被供起来的呢。好歹都能活。 果然,听了这话,直亲王心里就安稳多了。 跪着谢过四爷:“臣多谢皇上体恤。臣不是不愿意,实在是……这些年去了蒙古的格格们,委屈啊。” “大哥起来吧,还记得九妹妹么?她好好的活着呢。”四爷笑了笑。 当年他亲手送出去的那个亲妹妹还好好的活着的。这也是个好榜样。 直亲王接了妻子孩子们出宫,路上,就不敢看二格格的脸。 他有愧。纵然对二格格的额娘没什么感情,可孩子是他自己的。 他到底是偏心了。 马车上,福晋叹气:“这也不由人。其实,皇上就是选了大格格,我也……认命。” “胡说,我哪里舍得你认命?我……亏欠了那孩子的。可我不忍你难过。”直亲王将头埋在福晋脖子里。 心里钝痛不止。 大福晋又是感动,也为二格格难过。可终究是觉得,保住了自己的女儿,是……好的。 是她自私吧,可这种时候她做不来大义凛然。 她想。她都会难过,直亲王肯定更难过、 “给她额娘请封吧。”大福晋道。 直亲王点头,没有说话。 他想,只要皇上说了是算数的,那么二格格就不会死在蒙古。 毕竟,先帝爷的几个格格都是正当年的。不会先轮到二格格的。 只要不是第一个第二个,那么皇上的话,就有时间去实践了。 不会死,就是以后……不能常见面了。 送走了直亲王,四爷这里还有一堆事。明日就要早朝了,所以四爷根本没时间琢磨那么多。 他眼下,所有的精力都调动起来。一大办都在福建沿海。 另一半,在朝中盯着别的事。 直亲王家里这点事,对于四爷来说,真是无足轻重。 他做出了承诺,能保证侄女儿们活着。就很是不错了。 “皇上,八爷来了。说是皇后娘娘的册封礼要跟您商议。”苏万福进来道。 “按着先帝爷册封皇后的规矩来,商议什么,朕忙着呢。”四爷摆手,很是有些不太满意。老八不懂事。这种事商议什么?有前面的例子,跟着办就是了。 第680章 感动 四爷再次将叶枣叫来的时候,带着些兴奋。 他拉着叶枣坐下,亲自从书桌上拿来一张纸给叶枣看:“枣枣看看,也给朕提提意见。” 叶枣诧异的看那张纸。 四爷写的是,巡幸江宁,祭拜明孝陵。南下福建,巡视沿海。检阅水师,试船。 四爷笑着:“你看朕这么安排合适么?” 叶枣很惊讶:“皇上,这是朝中事啊……” 说着,叶枣就是灵光一现。 四爷为什么和她说这些?四爷可不是个要女人出主意的人。四爷不是个无能的,她自己,也不是个厉害的。 最起码国家大事上,她并不懂得什么。 这一点,所谓穿越并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四爷为什么叫她看这些呢? 四爷……是有些激动吧。 他登基以来,大刀阔斧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开禁海。 开,不是说开就能开。开了之后,要保证不再禁。那么不管是台岛还是海外,就不能有别的隐患。 便是有,也要降低,降到最低。 说来简单,好像是皇帝动嘴,下面人就都做好了一般。 事实上,没有一件事是说一嘴就能好的。 昔时隋炀帝杨广督建大运河,对于后世来说是受益无穷。即便是现代,大运河也没有完全失去它的作用。 可以说,大运河的建成,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事。 可是隋炀帝杨广本人,却是落下了千古骂名的昏庸无道好色狠毒皇帝。 一小部分,是因为他可能真的是寡人之疾。当然,他是不是谋害了父兄登基为帝,这个不确定。 可做皇帝的,心狠手辣的又不是之后一个隋炀帝。 唐太宗不是一样杀兄弑弟,囚禁父亲,才有皇位? 隋炀帝的毁,是因为他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太过于不折手段。 天下分分合合几十年,隋朝不过两代。就算是如此,天下也是狼烟四起。 并没有统一。这种时候,朝中没有钱,百姓吃不饱。 督建大运河便不是最好的时机。可是杨广太过于想做成这件事了。 他不顾百姓的死活,也不管国库能不能承受。倾其一生,只想将大运河打通。 如此一来,必定是生灵涂炭他,民不聊生。 他的骂名,也必然是注定了的。 而四爷如今做的事,也不可能因为他的一句话,下面人就马上能做好。 四爷要考虑的也很多,比如会不会与台岛开战? 比如会不会劳民伤财? 毕竟,不管是训练水师,还是造船,都是烧钱的事。 所以,叶枣懂了。四爷不是要她出主意。而是…… 而是四爷现在,很激动。他不能和臣子说,因为他是皇帝,有时候就要保持一些高高在上的神秘感。 任何时候,都要有种超脱于臣子之外的高度。 也不能与苏培盛他们说。他们只是奴才。 四爷此时,需要朋友。可是皇帝没有朋友。 所以,四爷想到了她。 叶枣忽然就湿了眼眶,这无关于男人女人所谓的****。只是因为,她觉得感动,也激动。 四爷也是头回做皇帝啊,他也是跌跌撞撞往前走。 康熙爷禁了海,四爷要开海。可是这之前,没有人尝试过开。 他也害怕失败,害怕最后这件事是个烂摊子。 或者,战败于台岛…… “怎么了?”四爷见她抬头,眼眶湿湿的,一惊。 “皇上。皇上!”叶枣丢下那轻飘飘的纸,然后起身:“皇上是个好皇上。一定会成功的。” 他是在尝试,努力的不失败。因为一国之君,不能失败。 普通人做一件事,失败了就失败了。 最可怕的结果,身亡或者举家覆灭。 可是皇帝要是错了,也许就是生灵涂炭。 “这是怎么了?夸的朕都不好意思了。”四爷笑着扶她,她福身下去了。 “你知道么,我觉得很荣幸。我觉得热血澎湃。”叶枣擦了一下眼睛,笑着看四爷。 她就这么站着,抬头看四爷。 四爷心里一动,没有说话,想要听她继续说。 叶枣果然继续说。 “抛开别的都不说,我觉得幸运的是,我似乎能亲眼看见一个鼎盛的大清。”康熙爷已经没有了,他晚年那些窟窿也就不存在。 四爷还年轻,他能够做好多年的皇帝。所以,大清会在他手里繁盛起来。 “我很激动,能亲眼看见一个鼎盛的王朝。像是先唐朝一般。我觉得很激动。”叶枣笑着,捂着胸口。 她不爱封建王朝。可是如今身在这里,也希望这里能是最好的。叫世界都觉得好。 “我虽然不懂得政事,可是我也觉得,皇上安排的很好。我想,隋炀帝当年建大运河要是也能好好想一想,等一等,也许隋不止二代。”叶枣笑道。 四爷将她抱住,将下巴放在她的头上。 说不出什么感觉,只是觉得,心里很舒服。 这个狐狸精,倒是真像个活了几百年,几千年的狐狸精。 知道的事很多,她并不读史书,但是她会读野史。她说史书没意思。 四爷心里,总也记得她方才那湿了的眼眶。 真是个不一样的女子。四爷想。 她居然会为了这些激动,激动到落泪。 后宫女子没有人不愿意看到大清鼎盛,这一点四爷确信。 可是,也绝没有一个人跟她一样,这样高兴,这样的……盼着。 还有,她对他的肯定。她觉得他可以,可以做的很好,更好。 甚至于,这不是一个女人对自己夫君盲目的信任与看好。而是,她就是看好他。 这一点,叫四爷觉得骄傲和自信。 谁还不愿意被人看好了? 亦或者,四爷甚至觉得,她对他还有欣赏。 欣赏……多奇妙的词汇?一个本该属于他的女人,对他看好不是因为她是他的女人。 甚至对他欣赏…… 多大胆,却也……足够诱人。 简简单单的安排,她都看得懂。她可真是聪明。也真是……有远见啊。 “朕从前有没有与你说过,朕得了你,真是老天的馈赠。”四爷轻轻的,用下巴摩挲她的头顶,柔声说着。 “没有哎,现在有了,我记住了呢。”叶枣笑了笑,也用头顶回以摩挲。 两个人的心情都很好。 第681章 师出有名 汉人讲究师出有名。 或者说,汉人自古以来,做事情都习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四爷安排的祭拜明孝陵,就是这个意思。 明孝陵葬的是谁?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啊。 其实从大义上说,反清复明都站不住脚的。 因为明朝就不是叫清朝灭了的,它是被闯王李自成给灭了的啊。 准确说,也不是就灭了,至少是占了紫禁城,逼死了崇祯皇帝。古代么,皇帝都被逼死了,那可不就是跟灭了差不多了? 而清兵入关,打得旗号是为崇祯皇帝报仇,李自成等人也确实是死在了清朝人手里。 至于李自成死了还是出家了,这可不可考究,也不管!且当他是死了。 当然,清朝人没打明朝么?那怎么可能。 李自成还没进北京城的时候,清兵就和明朝人打了好多年了。 只是一直没有进山海关而已。 就算是从李自成手里拿下了北京城,清兵仍旧在江南大开杀戒。明朝有人痛恨清朝,那是肯定的。 可凡事都要说个大义。 这大义就是,清兵杀了李自成!灭了大顺军。所以,清朝是从大顺手里抢来的! 与你大明不相干啊! 当然,这是是非非没这么简单,可是需要简单的时候,就必须简单。 四爷早就放出消息去了,江宁府也一早就开始预备。 因为皇上要祭拜明孝陵。 先帝爷也是做过的,如今皇上依旧祭拜,说明了清朝皇帝看重正统啊。 什么是正统?炎黄子孙就是正统。 中原就是正统! 虽然说,满人对于关外的土地也深有感情,可是依旧是认可中原才是正统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正统,那这明朝的第一个皇帝朱元璋,自然也是正统。 当然,这祭拜,是做给天下人的看。也堵着台岛的嘴。 天下人么,除了少数吃不上饭的,或者是野心勃勃的。 其余人,想造反的心是没有的。 甚至还会夸赞,你看,咱们皇上多好?这还祭拜明朝的皇帝呢! 百姓们不管爱新觉罗家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们只管吃得饱,吃得好。 其余那些改朝换代的话题,都是茶余饭后,偷偷说一说,丰富一下娱乐生活罢了。 也是百姓,当年因为清朝要求剃发宁愿死也不肯。 又是百姓,后来因为朝代更迭,政-府要求剪辫子而宁死不屈。 也可以说他们是没记性,但是其实是百姓们不管这么多而已。 习惯了吧。 所以,从多尔衮带兵进京开始,到顺治爷,康熙爷,如今已经是雍正爷了。 百姓们早就习惯了脑后的辫子,也习惯了如今的日子。 这时候,他们只会说,看,我们皇上多好,对前朝皇帝都这么好。 台岛还闹什么呢?你们太不懂事了。就该好好的进京朝贺,山呼万岁啊。 这便是大义。站住了这个点,台岛就只是台岛。 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只需四爷弯个腰而已。 再去福建,台岛想要动兵戈,都要想一想。 他们是沿袭明朝的旧制,自称是明朝的延平王。这会子,人家刚祭拜了你们的老祖宗,你们却要打人家…… 这说不过去吧? 所以,不管台岛如何应对,四爷的第一招……唔,

相关推荐: 我将在诸天世界高举龙旗   谈个恋爱,救个世[快穿]   乱惹桃花:夫君好难缠   大唐:从种土豆开始   我真没想当舔狗啊   萌宝娘亲闯天下   买可乐吗   欢喜冤家   斗罗之葫芦   漫威里的灵能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