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者指引一个方向。 这倒不是因为宋从心已经预知到此行的凶险,而是她习惯做好最坏的打算。 耗时一个月跨越中州的崇山峻岭,宋从心和灵希这才依稀看见坐落在盆地中的烟火人家。徒步跋涉近千里,两人才终于抵达了天殷国边境的第一座城池「霖城」。 这座因降水充沛而以「霖」为名的城池都出现了干旱的境况,中州的灾情恐怕不容乐观。这一路走来,宋从心且行且看,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她对中州的民生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看法。两人骑着马继续前行,赶在天黑前抵达了城池,出示通关文牒后,宋从心和灵希正式进入了天殷。 霖城市井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可行车马的青石大道,布局整齐的屋舍民宅。贩夫走卒沿街叫卖,市民提着菜篮子赶集,偶有三两孩童手持风车小跑而过,熙熙攘攘,一派市井繁荣、歌舞升平之相。 “霖城作为边境小城,竟也有这般气象。”灵希牵着马,走在宋从心身旁。 “天殷不愧是当世第一强国。”宋从心道,“单从市井民生来看,他国与天殷相比可谓是国力悬殊,无怪乎天殷能在乱世中伫立不倒。” 若不是中州地貌自成天险,天殷国的发展恐怕远不止于此。其他国家还在战乱、饥荒、外道的泥潭中沉浮,天殷却仿佛与世隔绝,颇有太平盛世的气象。这也难怪姜家有和无极道门叫板的底气,能治理好如此广袤的州域,统治者的手段底蕴缺一不可。 不过,宋从心并没有轻易给天殷下定结论。一个国家,一个族群,构成集体的成分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她眼下看见的也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先找间客栈住下吧。”宋从心道。她向街道 旁摆摊的老人买了一小袋板栗,顺便问了问路。老人态度友善,热心地为她们指明了方向。 「柳回舟」的长相承其父辈,雅致温文,清秀非常。这副皮囊淡去了宋从心冷冽的气场,让她显得平易近人了不少。反倒是灵希顶着「柳映雪」的皮囊,眉眼雍容,仿若有光,小小年纪便能看出其迫人的气场。两人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既断绝了有心人的寻衅滋事,又会让路人心生好感。 宋从心之所以同意灵希的同行,也是想让这命途坎坷的师妹能够多走走看看。就像不愿为生存而舍弃自由的吉量,抗争命运的同时不要忘记沿途的风光。 “店家,两间上房,还有两匹马也请给我们安排独立的马房。”两人找到了霖城最好的客栈,以柳家兄妹的身份,去住破落的酒馆反而会招致怀疑的目光。 宋从心观察街景时,灵希已经翻身下马,主动和店家交谈。见店家面露难色,她在桌上放下一片金叶子,道:“我家兄长的马匹性烈,与其他马匹同宿怕是会闹,伤了其他客人的马就不好了。我们可以加钱,让它单独住一处吧。” 有钱能使鬼推磨,本想拒绝的掌柜喜笑颜开,道:“好说,好说。” “另外这些天的伙食给我们单独开小灶。”灵希又放下二两碎银,道,“清淡一些,不要加多余的调料。做得好的有赏。” “好说,好说!” 宋从心安抚好吉量时,灵希已经拿到了天字房的门钥。看着已经能和店家正常交流、与常人一般无二的灵希,宋从心甚感欣慰。安顿好马匹后,两人准备回房间放置行李。这间涤尘客栈不算奢华,但房间打扫得十分干净。途经大堂时,宋从心还看见几位游侠商贾在堂中用餐。 “对了,客官。两位应当是外来的旅人吧?”掌柜突然想起什么,他提醒道,“城中有宵禁,亥时二更后便不允许外出了,还望两位恪守规矩。” 宋从心与灵希对视一眼,道:“我们知道了,多谢您的提醒。” 天字房在四楼,宋从心和灵希上楼时,顶楼却正好有人下来。三位身披玄色斗篷的人与宋从心灵希撞了个正着,其中打头的人影身量较为矮小,看上去似乎是少年人。奇怪的是,另外两位看上去是成年人的反而站在少年人的身后。双方打了一个照面,宋从心侧身避让。将将擦肩而过时,领头人的斗篷微微一偏,似乎扭头看了宋从心和灵希一眼。但三人似有要事在身,脚步匆匆,并没有过多驻足。 “……”宋从心和灵希再次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没有回头,径自走向自己的房间。 以宋从心和灵希的境界,仅观三人轻盈的步态、浑厚悠长的吐息便不难看出那几人皆是身怀内家功夫的高手。三人虽然穿着宽大的斗篷,但宋从心也注意到他们腰间都配备着统一长度的刀刃。这三人吐纳的韵律是一样的,同时还能在天殷国内随意佩刀。也就是说,那三人若不是师出同门的武林人士,很可能就是官府培养的特务。 只是不知道霖城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他们行止如此仓促! 不言归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正道魁首 宵禁,亥时二刻始,五更三点行。除疾病、生育、死葬外,不可通行。 但,有一些人却是例外。 “十三街第七巷第五户……若官府地图没出错的话,十三街已经临近城郊了。没想到关家被贬之后竟落魄至此。” “很正常。一族三十五口人,流放迁移后病疫、冻饿而死者众,最后在霖城落足的也只剩十二人。分宗别族而去,居住在十三街的应是原关县令一家子。” “关家抄家流放的罪名是治理不当引发灾民暴-动,与此次诡事是否有关?” “不无可能,但不能轻易下定论。此次报案的是附近村里的农民,关家人莫名失踪。如今一家七口人只剩贫弱的主母与奶娘,其中定有蹊跷。” 三道身披斗篷的黑影在夜色中穿梭,皮靴点地轻盈无痕,行止伴有刀鞘轻撞之声。偶尔掠起的斗篷下,以金线织就四方纹的玄色衣角一晃而过,腰侧隐露的刀鞘刀格上系着一段祥云红绸。外地人或许不甚明了,但若天殷本地人窥见这一抹赤红,只怕会立时勃然色变,闭门不出。 原因无他,天殷以玄色为尊,着金边玄衣、配缙云横刀者,只有天殷刑天司中的玄衣使。 刑天司在天殷司法机构中的地位特殊,皆由世家勋贵弟子担任特使,这些有着显赫家世的名门子弟无论去哪里都通行无阻。明面上,刑天司负责司法监察、刑案追踪,经手的基本都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的官场阴私。但对于天殷国的平民百姓而言,玄衣使出动通常代表着某地发生了官府无法解决的大事。 譬如涉及神鬼通灵、往生死葬的灾厄。 天殷国人敬神拜神,对神鬼之事讳莫如深。而世间诡事大多源自人心之恶,过深的执念与情感会催生阴煞,造成灾祸。玄衣使祓除阴煞,后续难免也要对活人追责。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桩诡案的告破往往也代表周遭的活人要吃挂落。没人愿意卷进这些可怖的灾厄里,自然也就对常年与鬼神打交道的玄衣使敬而远之。 玄衣使也知道自己并不讨喜,平大多都是在夜间调查行动。他们外罩斗篷,若非必要也不会在民众面前显摆。此次三人前来霖城是为了调查霖城近郊地带的失踪案,根据地方官府报信,霖城这边已有几户人家家中的孩童无故失踪。据报案人的证言来看,这些人都是自行走向山林,随后下落不明。 按理来说,平民出入山林,不慎遭遇野兽或因意外失足而死的不在少数,这类案件根本没必要上报刑天司。但地方官府在统查人口时却发现霖城近郊这片地近年来的人口数不增反减,天殷近年来没有天灾亦无战事,人口锐减并不寻常。官府一开始以为是隐户,而天殷在人口管控方面极其严格,官府县令不得不为此下乡。却不想走访时有村民来告,道这些年来每隔一段时便有人失踪,村民们甚至找不到尸骨。 “这不寻常,有经验的山民进山的路线都是固定的。他们谨小慎微,会根据脚印、木、粪便等判断山林附近是否出现野兽。沿途也会做 下记号以防迷失,若是失足坠崖或是意外而死,村民们搜山时应该能找到尸骨或衣料残渣之类的线索。”三人中属于青年女子的声音说道。 玄衣使办理正案时会佩戴铁甲面具,以代号相称。玄衣使的办案搜查容易遭人忌恨,隐藏身份是为了避免他人寻仇。 此次被派遣来霖城的玄衣使,代号为「惊飞」、「鹰觉」以及「隐刃」。 「惊飞」是位二十来岁的成年女性,她从肩上停驻的夜鸮脚上取下线报,递给两位同僚观看。「鹰觉」与惊飞年龄相仿,是个气质沉稳可靠的青年。反倒是居于三人首位的「隐刃」,即便沉默寡言、气势人,从身量来看也不过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人。 “线人是否查到第一位受害者?”隐刃翻看线报,问道。他嗓音压得很低,尖锐得宛如名刀出鞘。 “最初的受害者应当是关家,但因为关家是戴罪之身,附近百姓都对关家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关家究竟是何时出事的也不得而知。”鹰觉展开一张地图,指着其中一处道,“如今关家唯一的幸存者便居住在郊外的庄园中,据说是得了失心疯。仅剩一个忠心耿耿的奶娘还陪在主母身边,靠关家的遗产过活,子很是拮据。” “奶娘。也就是说,关家原本有孩子。” “是,根据调查,关家幺儿在流放的过程中因水土不服夭亡,另外两个孩子则是在霖城中不知所踪。” “一家七口如今仅剩一个,确实可疑。周遭林野可检查过了?可有关县令的下落?” “没有。线人走访时才发现关家宅邸已经人去楼空。” 情报支离破碎,但三位玄衣使都没有气馁。隐刃拍板道:“切勿打惊蛇,先从附近镇民开始查访,查清楚平与关家往来的人。” 玄衣使经手过许多类似的阴诡奇案,久而久之便也查出了经验来。之所以将关家列为头号嫌疑,是因为关家失踪人数最多,且有充足的犯案动机关家本是地方官吏,虽算不上名门显贵但也算得上有头有脸。只是数年前若水泛滥,临近若水的县城遭受涝灾,关县令因治理不当导致流民暴-动,当地死伤惨重。 天殷没有死刑,关县令一家被判了流放和抄没家产。但在天殷,阶级沦落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关家若是为此走上歧途,倒也不算奇怪。 玄衣使首先要排查的便是此案是否牵扯了淫祀邪祭与外道。毕竟许多淫祀邪祭都与血亲相关,这或许就是关家一家七口仅剩主母的缘故。关家主母许是在痛失爱子的打击以及目睹了某些恐怖之事后患上了
相关推荐:
清纯欲女的男神闯关日记
予姝予卿(兄妹骨科)
娇夫(女尊,np)
监禁地下室(NP)(H)
老牛“吃”嫩草
【快穿】活着(H)
想被你弄哭
青符(父女 古言)
人妻教师的群交派对
相府千金治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