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气一点的。 双方商量定了,崔长嘉就让大刚过来杨帅带走,先去车间打一个月的螺丝。 打螺丝也是一门技术。 根据板材的厚度,螺丝怎么打都是有学问的,还有怎么下位置才会让家具更结实,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大刚来了,崔长嘉跟着他们一起出去。 崔长嘉看着杨帅呆呆的,说道,“厂里很多工人比你年龄小就开始干了,现在领着安装队干活的杨经理就是从小活干起来的。你小表叔下了班一样去车间干活,什么都别想,踏踏实实去吧,害不了你。” 杨帅低声道,“表姑,我妈说话就那样,你别和她一样。” 崔长嘉拍拍他的胳膊道,“我要是和她一样,就把她撵出去了,安心在这干啊。” “哎。” 崔长嘉又对大刚道,“大刚,杨帅是我表侄,但是这事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工具他一概不会用,让人带着多教教再上手,一定要注意安全。回头我让姚总给他安排宿舍里去住,你先带着他熟悉两天。” “放心吧崔总,我都晓得。” 崔长嘉这话也是说给杨帅听的,一是让他别觉得自己是亲戚,就高人一等,二是得让他知道,自己也是特别关照过的。 把杨帅送到了车间,杨玉起接着就要回去,被江红英留这儿住了一天。 两口子昨天晚上几乎一夜没睡,连着熬两天,年纪都不小了,怎么能受得住? 江红英安排两人先去休息,下午杨玉起挂着家里实在待不下去了,就要回去。 崔文泉和崔长嘉商量,“要不我们把你表哥、表嫂送回去吧,带点东西一并看看你姑,还有你大爷,再去坟上给你爷爷奶奶烧点纸钱。你大舅年纪也大了,也得去看看。” 自从厂里出事之后,他和老家基本上就断了联系,唯有他大哥还有长嘉大舅联系的多一点。 当老哥的总是要挂念着弟弟妹妹的,知道他情况越来越好,就足够了。 崔长嘉不太想让父亲回去,“爸,您回去大家若是有事找您,您是帮还是不帮?还是我自己回去吧,东西也不必买,我大姑、大爷还有大舅家里一家给五百块钱,然后再悄悄的回来就是了,您说呢?” 厂里的财务状况现在还是“月月光”的状态,债务、贷款还有供应商的货款,哪一样都无法轻松。 村里有难处的人很多,他们张口了,若是不帮,显得跟他们崔家人多么高高在上似的,可若是帮了,就不能只帮一个。 崔文泉沉默了一阵道,“我还是和你一起回去,你大爷年纪大了,见面就少一面,真要是有什么,后悔都来不及。我也两三年没去你爷爷奶奶坟上磕头了,以前不去是因为实在没办法,爸爸现在好了,再不去,就是太不孝顺了。村里的事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到时候,爸爸不会打肿脸充胖子的。” 年少时,父母俱在,兄弟姐妹便觉得格外的亲厚,后来各自成家,父母相继离世之后,牵连着兄弟姐妹的那条线断了,彼此之间来往的也就少了。 可是血缘亲情是无法割舍的,尤其是清明需要祭祀的日子,不回去总感觉少点什么。 崔长嘉见父亲话都说这份上了,也不好再说什么,便让姚君华张罗着去买东西,准备火纸、香烛、祭品等。 临回去之前,崔文泉让崔长嘉把她开的周青彦的大奔换成了常远亮的商务车。 常远亮一听崔文泉要回老家,不仅让人把车送了过来,他让他们那边的司机也跟着一起回去。 崔长嘉没有拒绝,回老家要六七个小时的车程,一个人开实在是太累,有司机跟着,换着开开能轻松很多。 回去的路上,孙翠娥挺失望的,以前来一趟州城,衣服、鞋子,她三舅妈可没少给,可这次回去,也就带了一些普通的油、牛奶等普普通通的礼品,哎,孙翠娥心想,那么有钱还那么抠,真是的。 第484章 姊妹亲情 崔长嘉他们第二天早晨五点就在工厂出发了,刚开始是司机开的,中间在服务区休息了一次,换成崔长嘉开,到镇上的时候刚好是中午十二点。 他们找了个卖油饼的小吃摊,一个人喝了一碗胡辣汤。 吃完饭,崔长嘉去结账,烙油饼的老板娘悄声问她,“吃饭的那个是崔家庄的大老板崔文泉不?” 其实从他们坐下吃饭,一直到现在来来往往的人都会看崔文泉。 崔文泉是镇上的名人,修路、盖学校等需要用钱的大事,都少不了他。 而且,早年间,他从老家往外带了不少人出去,所以认识他的人很多。 崔长嘉转头看去,相比起两年之前她爸老了不少,只是,他到底经商多年,气度依旧不凡,跟周遭的人比起来还是很打眼。 她道,“已经不是大老板了。” “哎呦,真的呀,听说他那家具厂都被烧光了?” “对,一点渣都不剩。” “干了那么多好事,好人没好报啊。”老板娘看着崔长嘉问道,“我看你跟他一起来的,你是他什么人?” “他员工。” 老板娘凑近了崔长嘉,小声道,“背后都说你们老板的钱来路不正,所以才倒霉招了报应。” 崔长嘉知道传不出什么好话来,便不和老板娘说话了,拿上她找的零钱就准备离开了,没想到老板娘在她背后嘀咕道,“莫不是找的小三吧!” 崔长嘉气急,扭头指着自己的脸对着老板娘道,“看好了,我叫崔长嘉,那是我亲爹,敢胡说八道找人掀了你摊子!” 还没回家呢,先惹了一肚子气! 老板娘讪讪,自知理亏,什么都不敢说转身回屋去了。 一行人上了车,然后从镇上回家。 崔文泉一路都在扭头看着窗外,看着车路过一根根的电线杆,看着车经过一片片的农田,他的眼角逐渐酸涩,神色也越来越沉默,有生之年,回来一次就少一次了吧。 崔长嘉他们先去大姑家里送表哥表嫂。 把车停到胡同口,崔长嘉去后备箱里拿了东西,东西都是家常用的,没有什么贵重的,一箱牛奶,一桶油,还有两瓶酒,另外她还准备了五百块钱,是单独给大姑的。 正值中午吃饭的时候,村里的街道上没什么人。 大姑和表哥表嫂分开住的。 不过大姑的房子也不差,三间砖瓦房,当时崔文泉在老家修整他们的老房子的时候,也把大姑住的房子也给稍微的修了一下,窗户也都换成了密封性比较好的铝合金窗户。 他们进院子的时候,大姑正在和大姑父在屋里吵架。 “你就是看着我娘家没人了欺负人,”是大姑崔文玲气愤的声音,“我兄弟要是还跟以前你一样,你还敢这个熊样的吗?” “娘!”杨玉起朝着屋子里喊了一声,“又在吵什么?” 崔文玲隔着屋子叫道,“你爹嫌我做的饭咸了,非要我重做。哎,老大,你回来了啊,帅帅怎么样了?” 大姑一边说着一边从屋里走了出来,出来看到崔文泉等人,她嗷的一声,哭了起来。 “天杀的老三啊,你还知道你有个老姐姐啊,你要是再不回来,你姐姐就要被人欺负死了啊!” 崔长嘉抽了抽眼角,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若是她母亲江红英在,势必要和她大姑虚与委蛇一番,可她崔长嘉什么都不会说。 “娘,别嚎了,”杨玉起道,“三舅坐了一路车也累了,让他赶紧进屋歇歇吧。” 崔文玲抹抹眼睛,赶紧让着崔文泉和崔长嘉进屋。 崔文玲家屋子里乱七八糟,对着门放了张矮桌,桌子上还有没收拾的饭碗,看来是中午刚吃了饭。 杨玉起搬凳子给大家坐。 大姑父叼着烟,赔着笑道,“文泉来了啊。” 虽说是七老八十了,可一把年纪了吵架让媳妇娘家的人听见了总归是不好。 “姐夫,身体好吗?”崔文泉和他寒暄。 “都好,就是你姐前一段时间动了个小手术。” “翠娥都跟我说了。” 崔长嘉适时的走过去,掏出五百块钱来给了大姑,道,“大姑,您买点好吃的多养养身体。” 崔文玲把钱接过来揣进了兜里,目光瞄了一眼崔长嘉放在地上的东西,眼神里有些失望,给的钱不多,带来的东西也都不贵重。 崔文玲问起杨帅的事情,当她听说杨帅上的真是个假大学的时候,又哭又骂,言语中对崔文泉也多有埋怨。 “你这当舅爷爷的是一点都不管,要是你当时帮着找找学校问一问,帅帅还能被人骗?” 这个时候,崔长嘉绝对是不会让父亲受委屈的。 崔长嘉道,“大姑,你这话说的不对,我爸当时自身难保,他怎么问帅帅的事情?换句话来说,我爸在医院躺着,我哥也在医院躺着的时候,你管了吗,你问了吗?” “帅帅上学要钱能找到州城去,我们家有事的时候就不能去?”崔长嘉嘴上一点都不饶人,“当时我们家都要喝西北风的,还硬生生的给帅帅拿了四千块钱,还说我们不管,还要怎么管!” “老三,这就是你养的好闺女,”崔文玲拉了脸,“这么难听的话,说到她姑的脸上。别人都上学的时候,我在家里既要管着给兄弟哥哥做饭洗衣服还得下地干活挣工分,我连学都没上一天,我大字不识一个,门都出不了,我怎么管?” 崔文泉面沉如水,那四千块钱的事情,他一点都不知道,估计那时他还没好利索,长嘉不想让他操心这些破事。 崔文泉站了起来,失望道,“姐,你好好养着吧,我还得去看大哥,看完大哥,去给咱爹妈烧了纸,我就回去了。” 父母已经去世,他只有哥哥姐姐可以依靠,可是回来在姐姐这里已经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只剩下了抱怨。 罢了,姊妹亲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崔长嘉也站了起来,跟在父亲身后,随着父亲出了门。 崔文玲动都不动,坐在凳子上在后面又哭了起来。 杨玉起在后面瞪了一眼他妈,赶紧去送崔文泉。 第485章 要不在家住一晚 杨玉起挽留崔文泉,“舅,嘉嘉,晚上来这里吃饭吧,我都准备好。” “不用了,表哥,”崔长嘉道,“下午若是时间早我们就回州城了。” “时间也不能这么赶啊,”孙翠娥也想起来那四千块钱了,脸上有些讪讪的,“我回去收拾屋子,住一晚再走。” 崔长嘉道,“真不用客气了,你们来回跑这一趟也累了,好好歇着吧。” 常远亮的司机小王原本在车外面抽烟呢,没想到崔文泉和他闺女这么快就出来了,赶紧把烟掐了,上车把车启动了。 崔长嘉开了车门,让她爸先上去,自己也坐了上去,和杨玉起两口子打了个招呼,就让司机走了。 孙翠娥看着远去的汽车,很不高兴,“咱妈也真是的,上来就埋怨三舅,哪能这样呢?帅帅还在三舅那里干活呢。” “三舅不是那小气的人,不然早跟咱妈吵起来了。”杨玉起叹了口气,“行了,走吧,回去吧,回去嘱咐咱妈把帅帅的事情瞒死了。” 孙翠娥丧气道,“这么丢人的事情,哪能还往外宣扬呢?”接着又转了口气道,“长嘉现在是越来越厉害了,以前可不这样呢,以前数她脾气最绵软了。” “不厉害也不行,”杨玉起沉默道,“不厉害那么大的工厂怎么管?” “我听说她已经结婚了,结婚了怎么还天天在三舅家里管工厂?” 杨玉起惊讶,“长嘉结婚了?谁说的,准不准?” “帅帅说承泽和他说的。”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啊,咱们该随礼的。” 孙翠娥翻了翻眼睛,“她结婚都不告诉咱们,咱随什么礼?” “你给三舅妈打个电话问问。” 孙翠娥有些不情愿,最终在杨玉起目光的逼视之下还是打了。 他们家的事情表面上看,都是她在当家,实际上这些人情礼往的事情还是杨玉起说了算。 从崔文玲家到崔家庄开车十来分钟。 路上崔长嘉安慰崔文泉,“爸,我大姑以前就心眼小,人也小气,您别往心里去。” 崔文泉默默的说道,“以后你姑这里,我就不来了,逢年过节的你和你哥想着来看看她就行了。” 能处的关系处不能处的就算了吧,左右这么多年也对得起他们了。 崔长嘉握住了父亲的手。 崔文泉拍拍她,示意自己没事,然后一直看向外面。 六七月份的农村是一年当中最漂亮的时候,树木还没有疯长,各种颜色很鲜艳,若是下点雨,空气再湿润一些那就更好了。 崔长嘉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季节下雨的时候,小时候,她能搬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看一天的雨。 汽车行驶在村道上,道路结实平坦,很是稳当。 当年镇里要修村村通公路,说是只拨了四米的钱,崔文泉觉得四米的路太窄,自己带头捐了五百万,又联和镇上、村里的富户捐款,把原本四米的路修到了六米宽。 后来镇上引进了蔬菜大棚,有的种菜,有的养蘑菇,天天有收菜的车来回的跑。 也幸亏是修到了六米,现在车越来越多,六米的路,两辆车开一点问题都没有,若还是四米的路,错个车都错不开。 离家越来越近,崔长嘉的心情也格外的不一样起来。 总归还是希望回家看看的。 崔家庄也不是个小庄子,前后三条街,有个七八百户。 两年多过去了,村里的变化很大,村口的小卖部的牌子也换成了超市的牌子,如果上面印着村名,崔文泉都有些不敢认了。 司机问道,“崔总,咱们直接去您家还是去大爷家?” 常远亮的司机经常跟着他回来,以前也经常帮着崔文泉送东西,所以不管是崔长嘉大爷家还是崔长嘉的家,他都是知道的。 崔长嘉最懂父亲的心思,道,“还是先回我家里看看。” 回来之前,她看到母亲往父亲的兜里塞钥匙了,说若是有时间回家里看一眼,哪怕是开开门晾一下也是好的。 前些年,崔文泉找人把老家的房子翻修了,当时常远亮说别修了,直接翻盖成别墅算了,崔文泉还是没改。他那个人念旧,那房子是他大哥十七八岁的时候,和父亲一砖一瓦的盖起来的,他舍不得扒掉。 他找人把房子加固,把房顶换一下。 房子外面还是那个样子,里面却修了个遍,墙面、地面吊顶,全都是按照城里的标准来的,甚至还修了蓄水池,装了自来水管。 但是这几年没有维护,蓄水池上的水泥有的地方都脱落了,自来水管也都不能用了。 院子里的变化也不大,除了铺了地砖,修了几个小花池,院子里的那棵歪脖枣树一动没动。 两三年不回来,她以为家门口得是杂草丛生了,没想到门口还挺干净,六七月份,正是各种植物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门口却连个草芽都没有。 车停好了,崔文泉下车,掏了钥匙,崔长嘉从车上下来,接了钥匙去开大门,锁上没有生锈的痕迹。 村里正好有人骑着车子经过,看到崔文泉他们了,惊讶的喊了起来,“哎呀,三兄弟回来了啊。” 那人赶紧停下了车子,“
相关推荐:
卑诗系情
华娱之生于1984
喜欢就是喜欢
穿越女遭遇重生女
请你原地投降[娱乐圈]
直视古神一整年
人生啊就是这样
二哥他超努力
这是病,得治[快穿]
这般深情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