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吻我请关灯 > 第126章

第126章

得的度过了一天闲暇时光。 朱祁镇与杨采薇二人心照不宣的选择了忽略昨晚谈话,如同刚到三亚时那样,在这天涯海角处嬉笑打闹,不过始终刻意保持着一些距离。 而梁文的大船,也果如朱祁镇所说,来到三亚的第三天一早,已经安静的停在了临川港处,港口戒严,栽满石蟹与原盐的商船只能等在外面。 “朕要走了,你可想好了?”房中朱祁镇问杨采薇。 杨采薇迟疑的摇了摇头,好像是不知道怎么开口。 “那朕先走了?” 刚说完,杨采薇眼泪唰的落下,抱住了朱祁镇的腰,颗颗泪珠浸透了他的胸口。 朱祁镇将手放在杨采薇头顶,轻轻抚摸着她的秀发,竟如水般光滑。 “你会等我吗皇上?”杨采薇带着哭腔问。 “傻丫头,忘了朕的圣旨了?”朱祁镇抚摸头发的手微微用力。 杨采薇却又将朱祁镇推开,破涕为笑道:“那说好了啊!”说着还伸出了已经准备好的小拇指。 朱祁镇忙跟着将自己的小拇指搭在了杨采薇的手上,两人手指紧紧扣在一起。 “说好了!” 杨采薇闻言松开,擦着眼角的泪痕对朱祁镇摆摆手:“皇上快走吧,天下还在等您呢!” 朱祁镇猛吸一口气,深深看了杨采薇一眼,转身离开屋内,随着门被关闭,杨采薇笑容消失,眼中神采暗淡重重坐在凳子上。 “公子?采薇姑娘不跟我们一起回京吗?”等在门外的樊忠抢先问道。 朱祁镇瞪了他一眼,樊忠悻悻的躲到了郭懋身后。 见熊宗立也想跟着问朱祁镇只好说:“她还没想好。郭懋,安排人保护她们父女。” “是!”郭懋闻言赶紧答应一声。 “走吧,已经出宫快两个月了,是时候该回去了。” 朱祁镇领众人前往码头,知府梁文已经等在哪里,如果不是朱祁镇吩咐不要惊扰百姓,此时客栈已经戒严了。 “微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梁文带头跪倒,身边的师爷已经换人。 朱祁镇走到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身子:“干得不错,记得替朕保密。”径直上了大船。 梁文转过头来,一个头重重叩在地上,声音颤抖的说:“臣遵旨!” 等到朱祁镇几人上船后,大船缓缓启动,随着风帆升起,加速驶离了这座充满回忆的港口。 梁文跪在地上,一直到看不见大船的影子才起身,宽大袖袍遮住了泛红的眼圈。 “府台大人?我安排车回去?”身边新换的师爷小心问道。 梁文没有说话,而是朝着柳心居走去,身后师爷与衙役紧随其后。 “咚咚咚!” “采薇侄女,我是梁伯伯啊,伯伯带你回家。”梁文敲响了朱祁镇的房门。 杨采薇赶紧把门打开,憔悴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梁伯伯您来送他了?”杨采薇问。 梁文心里一震,表面上只是恭敬的答道:“皇上已经走了,我送你回家。” 杨采薇祈求道:“还请梁伯伯不要跟我爹提起此事。” 梁文郑重点头,随后两人乘坐惠民药局的马车,在琼州府衙役的护卫下前往石镇。 回去比过来快了许多,只是日月的一次轮转就到达了惠民药局。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杨浩肚子坐在饭桌前吃饭,可一脸愁容的他,心思明显不在眼前的饭菜上。 “爹!我回来啦!” 耳边突然传来杨采薇的声音,杨浩砰的放下碗筷,两只筷子散落在地,发出叮咚响声。 等杨浩出门后,杨采薇已经进了院子,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可看着看着眼框里的泪水就忍不住的开始往下掉,杨浩心肝齐颤,快步上前将杨采薇抱在怀里,如同儿时那样轻轻拍着杨采薇的肩膀。 口中语气轻柔:“不哭不哭,有爹在,谁欺负你了跟爹说,爹去给你出气!” 怀里的杨采薇闻言摇了摇头,然后破涕为笑的看着杨浩:“我想你了爹!女儿不孝,不该不听你的话偷偷跑出去。” “在外面没受委屈吧?”杨浩又问。 “看你说的,有熊院使在还能让谁欺负了大侄女?”梁文走进院内。 杨浩这才想起本要来送车的熊宗立几人,并没有跟着女儿一起回来,有些纳闷的问:“他们人呢?不来家里坐坐喝杯水酒了?” “哈哈,他们也想来,只不过正巧碰上圣驾临幸,就趁着龙船回京了,走时还让我跟你道个歉,没能劝退采薇,也无法再亲自送还马车了。”梁文笑道。 听说是碰见皇上了,原本有些埋怨语气的杨浩立马一变:“既然是陪着皇上回京了,那自然是应该的!” 也亏得是梁文平时都是没甚架子,亲自来送杨采薇倒也不显得突兀。 “梁大人还没吃饭吧?送小女回来一路辛苦,请在屋里稍坐,我这就去买些酒菜!”杨浩说着就要出门。 梁文忙摆手道:“杨兄不用客气,我还有公务在身,实在不能久留,侄女到家我也得马上回府了。” “梁大人再急也不在这一时半刻的,办事也要吃饭啊!”杨浩再度挽留。 你都马上要成国丈了,我还是尽量不打扰你们父女团聚了。 “以后不有的是机会?过几天我还要再来看看,到时就住你家里,咱们不醉不归!”梁文说。 见梁文坚决,杨浩也不好强留,只能答应下来,带着杨采薇送到门口。 父女两人关上家门后,梁文还听见杨浩的声音:“闺女想吃啥?爹给你做!松鼠桂鱼吧?” “真是有福气的一家人!有福啊!” 朱祁镇一行来时走的陆路,前后大半个月才走到琼州,这次回去的时候走水路,明显快了很多。 一路沿海岸线先向东,朱祁镇远眺澳门、香港。 此时的澳门香港还未有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定居,隆庆开关之前,发展也相对缓慢,不过既然要开海禁,自然要开始准备了。 走过两颗明珠后,紧接着就是台湾,现在叫琉球。 明朝初期琉球隶属澎湖巡检司,直至洪武二十年因实施海禁而废除澎湖巡检司,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 历经近两百年才在嘉靖四十二年时,为海防考量又重设了澎湖巡检司,重新将琉球纳入了大明版图。 想到这里朱祁镇又不禁苛求:“我这便宜祖宗,祖国的大好河山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哪怕就一个说法也不行啊!” 乘船向北,看遍大明的海岸线,天地清明,大海蔚蓝同天,朵朵白浪点缀。 第148章 半月时间匆匆而过,京师天气已经变凉,朱祁镇刚从海上回来,甚至有些不适应北方干燥的天气。 端坐在乾清宫的正殿之上,小麦色的皮肤显的有些暗淡,手中拿着奏疏,眼神却不知道飘向何处。 “皇上,于尚书求见。” “皇上?” “嗯?嗯,宣。”朱祁镇回过神来道。 于谦缓步进殿,君臣阔别两个月,竟有些物是人非之感。 “臣于谦,恭请皇上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安,给于谦赐坐。”朱祁镇放下手里的奏疏。 于谦谢恩后从怀里拿出数份奏疏呈上,并说:“皇上圣恩,臣自领皇命夙夜难眠,恐伤圣上圣德。 皇上既归,微服私访期间一应决断,皆已分门别类书于奏疏之上,请皇上御览!” “朕出京这些天可有什么大事发生?”朱祁镇没看奏折。 于谦稍稍沉吟片刻如实回答:“也就皇上在河南与广东等地之事,算得上大事。” 朱祁镇饶有兴趣的问:“看来朝中对这两件事颇有议论?” “皇上圣明!一个是伊王之事,有藩王上书,说伊王犯错也不该当街行刑,有伤皇家的脸面。 广东之事朝中臣子反应更大,有些人对动辄肃清一地官员颇有微词,言之刁民层出不穷,各级官吏实事艰难,不应过于苛刻。” “行了,别说别人了,你自己什么想法?”朱祁镇问道。 “盘古开天之后,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沉地,自此阴阳分明,四时轮转,方有万物繁衍。 皇上涤荡寰宇,胡尚书、曹首辅与臣等自是感念圣恩。 不过是不是方式上,可以稍稍温和一些? 毕竟事情还是要有人做的,例如广东此次府衙职事接洽总归会有些慌乱,多数新任官员不清楚情况,也怕行事有差,反倒会误了朝廷大事。” “这么说大多数还是觉得朕行事薄情了?” “臣等不敢!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都是臣等疏忽导致有贪官墨吏横行,与君父无关。”于谦跪在地上。 “起来,两句心里话,朕能堵上你们的嘴还能管你们心里想什么? 你说有藩王埋怨朕不顾皇家的颜面?都是那些王爷?”朱祁镇问。 于谦立于殿中指着那摞奏疏道:“最上面那两本就是王爷上的奏疏。” 两个?倒是出乎意料了,太祖封子最多,朱祁镇心理预期,还想着得有个七八个同气连枝的为伊王发声呢。 可打开第一本奏折一看,朱祁镇眉头就是一挑,这秦王、庆王都是当王爷当傻了吗?还敢搞什么联名上书。 朱祁镇看也没看,直接于空白处批示:让当地锦衣卫指挥向秦王、庆王汇报工作。 然后拿出第二本,打开一看原来是宁王奠培。 他在历史上虽然不怎么出名,可他孙子朱宸濠比较厉害,在正德十四年造反,号令十万大军,坚持了四十三天才被王阳明俘虏,算是了了祖宗朱权的夙愿。 “臣奠培恭请皇上圣安! 闻伊王之事,奠培心中惶恐,此等大逆不道之徒,还有何面目称皇室子孙? 皇上卫国法,正臣纲,大快人心。 正视听,靖浮言,还祖宗光辉圣德。 臣闻之亦反思己过,顿感平日御下甚宽,难免有小人仗势坏法,损王府声誉,国朝之德。 恳请吾皇天使降临江西,除小人,用贤臣,彰祖宗之德,为国朝典范。” 这个跑我这捡漏来了?还请天使,你成典范了,皇帝在哪呆着?看你阴阳怪气的,说不定你孙子就是继承了你的遗志造反。 “叫郭懋过来。”朱祁镇道。 金英领命出门去,留君臣二人在殿内。 “新军操练的如何了?”朱祁镇放下手

相关推荐: 残废弃子穿书后在娃综摆烂了   姐弟之间   荒岛上的兄妹   成瘾(骨科 NP 追妻)   误被当做魔尊女儿后(仙侠1v1)   爱原来一直在(H)   环姬_御书屋   禽兽日记   男配他可爱又迷人[快穿]   小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