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这了。” 朱祁镇点头示意朱祁钰继续说下去。 “那不如趁着这个事,将涉及其中的礼部、都察院、翰林院的人都一并调整,也方便皇兄按照自己的想法控制这些不安分的臣子们。 呃,皇兄,臣弟就是瞎说,不妥的地方,您就当我瞎说就行。”朱祁钰越说,就越觉得朱祁镇的眼神不对劲,喉结因为紧张滚动。 原来是朱祁钰越说,朱祁镇就越觉得这位代宗不凡,不愧能在前世顶着巨大压力,跟于谦一起扭转大明颓势的猛人。 “祁钰说的有理,不知道你觉得接下来具体应该怎么做?” 朱祁钰明显愣神片刻,然后才回答道:“皇兄,臣弟认为,可以将曹首辅叫来申饬,想必曹首辅应该会明白您的苦心。” “真的?祁钰你是这么想的?”朱祁镇皱眉看着自己这个弟弟,这一句话跟刚才的朱祁钰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看法。 当然不是!朱祁钰心里呐喊一声。但是在皇上面前,自己再抖机灵就是真傻了,这种事,还是让皇上做主的好。 “可能臣弟想法太过稚嫩,让皇兄见笑了。”朱祁钰挠挠头笑道。 朱祁镇深深看朱祁钰一眼,然后说:“已经很好了祁钰,朕很欣慰你与朕没有藏掖,心中时刻惦念着朕,为朕排忧解难。” “祁钰谢皇兄夸奖,平时懒散惯了,整天提笼架鸟的没个正形,多亏皇兄教导,臣弟才有了一点浅见,不过是投石问路,能稍稍给皇兄一丝启发,臣弟就知足了。”朱祁钰谦虚道。 朱祁镇拍了拍朱祁钰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官话。 “让那个学子明早去敲登闻鼓吧。” 朱祁钰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本来想劝一句,却始终没有说出口。 “是,臣弟遵命。” (感谢一直支持本书的朋友们) 第191章 朱祁钰得了朱祁镇的授意匆匆走了,既然是明天要敲登闻鼓,那今天就得告诉张岩。 想到这朱祁钰有些回过味来,或许朱祁镇是为了保护他,才要这么将事情闹大。 否则日后自己就藩之后,封地官员备不住就是曹鼐的门生故旧,说几句阴阳话,自己也恶心不是? 朱祁镇要是知道朱祁钰的想法,只能说一句多虑了,他本来也没想让朱祁钰就藩,留在京城他不好吗?或者(蒙多,想去哪就去哪。) 心中计较着皇兄的打算,轿子就进了养济院,也是巧了,朱祁钰找到董太启的时候,那张岩已经去而复返,正跟着一块蹭晚饭。 虽然对这一对师徒都是顶看不上的,不过毕竟要靠这张岩去敲登闻鼓,朱祁钰还是装出了一副惊喜神色。 “太启!好消息!” “王爷回来了!”董太启站起身子。 而张岩眼尖,远远看见朱祁钰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故意落后了半个身子站起来。 欢天喜地的说:“谢王爷、谢王爷!学生无以为报,若是王爷不嫌弃,学生愿意留下免费授课。” 朱祁钰看着张岩也有了笑脸道:“不用这么客气,况且你要是补了举人身份,那马上就要做官了,如何能有时间来这养济院中授课? 况且都是皇兄爱才,一听说竟有如此刁难考生之事出现,当时就大发雷霆,要将那几个考官拿办。” 张岩一听‘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面朝皇宫方向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响头。 “谢皇上隆恩!学生无以为报,日后但有一官半职,定然为皇上为大明排忧解难!” 张岩脸上有止不住的欣喜,看着朱祁钰说:“没有王爷大恩替学生进宫伸冤,皇上也无法得知此事,学生的数十年心血还是要白费。 王爷大恩永世难忘,即使要入朝,学生也要帮着王爷教到最后一天。” 说话间已经是默认的朱祁钰的说法,认为自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官了。 朱祁钰看着张岩的模样,心中不禁掠过一丝冷笑,还没得意就忘形了。 “王爷,不知道皇上的恩典什么时候到?学生是不是要去指证考官?还是等着重新放榜了?” 张岩直勾勾看着朱祁钰,恨不能立刻找到赵恢,亲手指着那老匹夫的鼻子,问问他后不后悔,还帝师,皇上可不觉得你是在维护皇上。 朱祁钰微微一笑说:“朝廷自有法度在,没有苦主,皇兄也不好插手此事,毕竟这考官是由礼部推荐,还经皇兄首肯,自然不能平白无故的就拿办了。” “对对对,王爷说的有理,我明天一早就去都察院告他们!”张岩甚至有些别样的爽利,想到自己要亲手把那些人拉下来,就忍不住的嘴角上斜。 “哎!都察院哪行啊!”朱祁钰眉头皱起。 张岩一愣,赶紧问:“那王爷的意思是?” 朱祁钰严肃的看着他说:“你想好了这可是民告官,都察院中也有恩科的考官,这种时候,他们会管你吗? 怕是你前脚刚去,后脚这个事就在考官中传开了,到时不仅你改变不了什么,恐怕到正科时候,也会影响你的功名。” 张岩深以为然的频频点头说:“请王爷帮我!” “我帮你管什么用啊,本王无职无权,他们平时给我面子,这种时候他们还会给我面子? 你要做的是让皇兄知道,让他们没办法再找理由搪塞,务求一击必中!”朱祁钰暗示道。 “那王爷的意思是,让学生敲登闻鼓?”张岩咽了口唾沫。 “你这个想法不错,本王觉得可行。”朱祁钰只说是张岩自己想到的办法。 登闻鼓历代有之,自宋以后就开始形式化的倾向,到清朝就彻底成为了摆设。 规定擂鼓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的受理案件的区间;又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以防止无端刁民的恶意上 访。 而明朝朱元璋鼓励百姓维护自己的权益,家家户户颁发了当时的最高法典《大诰》,怕百姓不识字,地方官还要派人专门讲解,使百姓明白其中精义。 并且只要手持大诰的百姓进京告状,各级官吏不得阻拦,否则死罪论处。 这登闻鼓在洪武年间还会偶尔响响,可后来随着朱允炆做了皇帝,大明律法逐步走向成熟,以《大诰》为首的乱世重典就被束之高阁。 到了宣宗时,甚至有朝臣建言要取消登闻鼓,被宣宗皇帝以祖制为由驳回,但也能从一方面反映登闻鼓的形式化趋势。 “这登闻鼓已经许久未响,学生真要是敲了,会不会对皇上的声明不利?”张岩打心底里不想去走这一途,怕是闹得太大,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朱祁钰不置可否的说:“敲不敲都是你的事,你自然可去三司去看看,本王也只能帮你到这了。” 张岩出神的跪在那里,心里不停响起去还是不去的心声。 他知道朱祁钰说得对,只要是一去三法司,那自己这事,还是不了了之的份。 毕竟那么多落榜的秀才,哪一个不觉得自己应该中举?即使是有人大公无私,也没有谁能抵挡住来自同僚的压力。 “王爷……”张岩还想是想请朱祁钰私下处理,给自己解决一个举人的身份就行。 可朱祁钰闻言拍拍屁股就走了,说是想儿子了,要赶紧回王府。 “王爷、谢王爷,学生好好考虑考虑,有劳王爷帮忙了!”张岩对着已经走远的朱祁钰喊着,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见。 “长峰兄,天大地大不如自己的肚皮大,饭汤都快凉了,赶紧趁热吃了再做决定。” 董太启这一劝不要紧,张岩一股火气顺势就朝着董太启发了出来。 “康平兄,你我同窗好友数载,方才怎么也不帮着我在王爷面前美言几句,我只是想求一个本属于我的功名,何必要闹大呢?”张岩说着,狠狠拍了桌子一巴掌,将饭汤溅的到处都是。 董太启无奈的看着对方说:“长峰兄,王爷刚才的话你也听到了,我也没有办法啊。” 张岩越想越气冷冷瞪了董太启一眼拂袖而去,董太启追着出了门嘴里喊着:“长峰兄,吃完饭再走啊!别浪费了粮食!” 董太启自然无功而返,只能默默回到屋内,残羹剩饭收拾干净。 第192章 此时天色已暗,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学生来说,平常要么是在家里读书,要么是在书院读书. 退一万步说也应该早早休息,决计没有外出玩耍者,当然,有钱人有势的除外,他们想做什么都可以。 可对于需要在登堂书院,这么一间并不出名的书院中求学的人来说,夜里去街上找乐子,就不那么常见了。 张岩满腹心事带回了登堂书院,大冷天本来街上人就比平时少,走到书院街口整条街道上还只有他一个人。 许是他心事太多,步子太慢了,等到了门口,耳边嘈杂声音越来越大,抬头一看,竟然是孙纪跟同一群人勾肩搭背对向而行,走路也是五迷三道的。 借着书院的烛光,张岩能够看清,对面的人不仅是有跟他与孙纪一般,半工半读的书院“先生”。 还有看上去就青涩的少年学子,有几个自己还十分欣赏,这下心里就不舒服了。 等一起挤到书院门口的时候,心中的不平衡越来越浓,忍不住就开始出言讥讽。 “真是晦气,半夜也能碰上一堆狗屎,臭不可闻,真是臭不可闻。” 孙纪等人本就喝多了,这张岩声音本也不大,还真没有人听见,见有人先他们一步叫门,也就围了上来。 “哎,这不是张兄吗?这么晚了怎么才从,才从外面回来?嗝~”孙纪说着话还打了一个酒嗝,顿时一股浓烈的酒味包围了张岩。 “哎哎哎,别靠那么近啊,一身酒气的!”张岩嫌弃的捂起了鼻子。 “谁啊?”门内传出看门大爷的问话声。 “我张岩,麻烦老丈开门!”张岩搭上话。 “哎呀,这么大半夜也不知道早点回来,是不用做学问还是怎么?”老头大声埋怨着,门也随之慢慢打开。 先是看到了面色不好看的张岩,老大爷也瞪了他一眼说:“赶紧进来啊,我还着急锁门呢!” 然后却是看见了孙纪等人,立马态度一变,笑呵呵的打起了招呼:“哎呦,孙举人也回来了,果然
相关推荐:
重生回潮
直播后被迫成为玄学大佬
冤种父女的娃综互演日常
妈妈,所谓爱情(续)
父皇哥哥们,爱我
脱离轨道(出轨 1v1)
误发私照后(表兄妹,H)
人妖们的泄欲器
淫辱女警/绝色风华
别装/暴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