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乱笑。 孙太后笑容僵了一瞬恢复正常,笑着对李永昌说:“传膳。” 一场大宴开始,孙太后端坐主位,朱祁镇带着一种嫔妃请安后分别排位落座,皇帝自然份数第一。 由太后打了个头,然后每人说句吉祥话,什么太后万福,皇上万岁之类的,当然在座的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说的肯定比大白话文雅的多。 这顿饭一直吃到深夜,吃的那是一个和和美美开开心心,朱祁镇跟孙太后仿佛都忘了上午在大兴隆寺发生的事,默契的闭口不提。 “金英,这些没有动的菜就赏赐下去,那条鱼,对就那条,给于谦送去。”朱祁镇眺望全场指挥。 皇帝家的年夜饭除了奢侈就是浪费了,平均一个人吃几十道菜,碰见爱吃的还好,不爱吃的或者菜上的晚了那是真一口不吃,就赐给臣子加深感情。 本来也多是在乾清宫办这事,这不是刚惹太后生气,作为弥补,专门安排在了仁寿宫里,效果看起来也还行。 等事情办完了之后,太后已经在寝宫内等了朱祁镇许久。 “儿臣不孝,让母后久等。”朱祁镇进屋就跪在了地上,他大概能猜出来孙太后等他是什么事。 “皇帝快起来,你来,坐在哀家身边,咱们母子俩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孙太后拍着褥子说。 朱祁镇坐下手被孙太后攥住,这才发现孙太后脸上的皱纹已经有这么多了。 孙太后静静地注视着自己的儿子,他长大了,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我这辈子过得都浑浑噩噩的,唯一的幸运就是被你爹喜欢,又生下了你,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孙太后缓缓开口。 “母后,朕……”朱祁镇想说什么,却被孙太后打断。 “皇帝,你长大了,我这把老骨头这就这点用了,既然你爹给了你启事,就按他的意思办吧,去吧,哀家累了。”孙太后拍拍朱祁镇的后背。 “母后……”朱祁镇看了看孙太后,那冷静中透着哀伤表情的脸,让朱祁镇几乎不能自己。 “儿臣告退。”终于,朱祁镇还是没说什么,默默退出寝宫。 朱祁镇走后,孙太后泪水忍不住洒落,打湿了瓷枕,泪花浸润瓷枕一片冰凉。 李永昌出现在寝殿内,叹了口气劝说:“太后,皇上也是为了您心安才有此一着,本就是为了让您不再受梦魇困扰,您千万别因此伤了凤体。” 孙太后声音哽咽说:“哀家知道又怎么样?这道旨意一出,天下谁不说哀家错了? 哀家一个快入土的人了,也没什么看不开的。只希望皇帝不辜负哀家的心意,做一个好皇帝,我下去了见到他爹也就有个交代了。” 朱祁镇抱着自己的胳膊走在清冷的皇宫中,模样看起来有些凄惨,金英亦步亦趋跟着朱祁镇,想开口,又怕惹的朱祁镇更不高兴。 “朕真的错了吗?” 金英忽听问话,抬起头却发觉朱祁镇只是在自语,就又去看脚尖。 长安东街上曹宅大院中,曹鼐正跟家人吃着年夜饭,说是吃,实际上菜已经凉了还没有动作,孩子都饿的哇哇叫也只能眼巴巴等着。 “老爷,皇上的恩赏到了。”管家气喘吁吁的跑进来说道。 曹鼐噌的站起身子,带领家人迎到院内跪下说:“曹鼐恭迎天使!” 来的是一个小太监,脸上挤出灿烂的笑容说道:“曹大人请起,皇上体谅您辛苦,特赏下御宴。” “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曹鼐激动的说。 送走了内官之后,曹鼐一家人重新回到餐桌上,打开精美的御用食盒,头一道菜就是一条青鱼,烧的红彤彤,看得人喜滋滋。 再打开第二层,一只硕大的红烧猪肘出现,皮烧的透亮,盘子内汤汁完好,香气扑鼻。 儿子曹恩见曹鼐还不发话,便问:“爹,皇上的赏赐已经到了,赶紧吃吧,孩子们都饿了。” 曹鼐吐了一口气,兴致不高:“吃吧,吃吧。” 小孩子闻言露出兴奋神色,望着桌上的大鱼大肉不住的吞咽,纷纷央求母亲给自己夹菜。 曹鼐没有说话,独自一人喝着闷酒,曹恩见状问道:“吃饭啊爹,皇上特地赏您的,您反倒是不吃。” 曹鼐木然说道:“往年都是鲤鱼,今年怎么是青鱼了?难道皇上真的厌弃我了吗?” 随即又觉得自己不该在家人面前说这些事,马上停住话头严厉训斥曹恩道: “好好吃你的饭,吃完了带着孩子们去休息,这么大个人了,连个进士都考不上,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 曹恩也不意外,插科打诨道:“爹,咱家祖坟上冒青烟,才出了你这么个状元,我肯定就没这个福气了,有您庇佑,儿子我混个衣食无忧就心满意足了!” “你这个逆子!让你读书从来不是这不舒服,就是那不舒服,没有一天用功的,还埋怨起祖宗来了?”曹鼐喝着酒吹胡子瞪眼。 曹恩嘿嘿一笑说:“您拼死拼活的读书,不就是为了让子孙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么? 儿子又不会像那些个勋贵子弟给您找麻烦,再说了就朝堂上的事,您儿子也伺候不过来啊。” 曹鼐瞪着自己的这个肚子,片刻后认命般的没了颜色,只顾低头喝酒,良久重重叹息。 “曹恩,你跟我过来。”曹鼐吩咐一声,父子二人一前一后来到庭院。 曹夫人见状也不敢拦着,只是喊了一声:“别动手啊老爷!” “曹恩,爹也不是嫌弃你没出息,你说的对,你从没给我这个老子找过什么麻烦,从小到大都懂事,就是不爱读书。 爹也想好了,以后给你求个恩典,找一个清闲衙门待着,咱们这个皇上啊,确实不好伺候,也越来越像一个人了。”曹鼐抬头满天繁星闪烁。 曹恩小心翼翼的问:“像谁?”又觉得自己问多了,赶忙补了一句,“您要不愿说就当我没问,这也不该我操这个心。” 曹鼐却一反常态,认真的说:“太祖朱元璋。” 第219章 正旦大朝会说白了就是给臣子、外藩一个给皇帝拜年的机会,天还没亮各个衙门在京所有的官员,都等在了承天门外,按照礼部划好的区域等着进宫拜年。 像瓦剌、安南、琉球中山、爪哇、暹罗、哈密、乌斯藏、占城、朝 鲜、日本等所有在京使臣,也都按照礼部的要求,一同等在门外。 原本各地官员也要进京给皇帝拜年,往年都有上万人齐聚京师。 河南、山西、山东等地还好,要是云南、广州、福建等地光路上就得耗时一个月,朱祁镇嫌耽误事,就让各地臣子上折子代替了。 使臣队伍中,朝 鲜跟瓦剌因为边境摩擦互相看不顺眼,正好瓦剌刚刚被朱祁镇所败,朝 鲜使臣的腰杆都比平时挺得直,目视瓦剌一脸傲然。 日本使臣站在最后,人数最少,只有主副二人,看起来心事重重。 “咚咚咚……” 随着鼓声宫门大开,礼部引领着百官从午门左右两边的腋门进入,有第一次见到皇宫的使臣不仅感叹大明皇宫的奢华。 以至于有类似:房顶上的瓦片都是金子做的,地上铺的都是玉石这类笑话,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大明的官员听了只是挺挺自己的胸膛,自信中更显大国气度,只有一些不对付的国家才会互相出言奚落几句。 奉天殿肯定站不下这么多人,官职小的只能排到外面,自然也没有机会一堵皇上真容。 礼部尚书前内阁首辅曹鼐站在奉天殿内,不停指挥调整站位,一时间场面显得有些嘈杂。 紧接着礼乐奏起,无论殿内殿外都迅速安静下来,礼部忙不迭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因为人数太多,只能以礼乐来提醒百官该做什么,现在的意思就是皇上来了。 伴随着升殿礼乐,朱祁镇来到奉天殿,端坐在龙椅上,毕竟是亲自经历如此盛况,还要接见国外使臣,紧张总是有些的。 “金英,什么时候开始?”朱祁镇身形僵硬的问了一句。 这种礼节性的大朝会,皇上基本上都是工具人,象征的也只不过是皇权的存在,换句话说,只要大家不介意,挂一个画像也就那么回事。 金英也看出朱祁镇紧张,安抚道:“皇上您要是饿了可以先吃点果子垫垫,马上就该百官朝贺了。” 金英刚说完,礼乐一边,礼部尚书曹鼐带头参拜朱祁镇,一时之间大殿内黑压压一片全是人头。 正旦大朝会一如往昔走着流程,朱祁镇身着几十斤重的冕服,就算坐在那也是一个不小的体力劳动,还要时刻注意仪态,表情要威严中不失优雅从容,肯定也就更累了。 原本有些枯燥的大朝会,随着使臣献礼,直接进入了实用环节,即大国展示实力威慑番邦。 “皇帝陛下,我瓦剌正在遭受百年难遇的寒灾,生存艰难,祈求皇帝陛下开恩,免除明年万匹战马进贡。” 随着瓦剌使者开口,奉天殿中原本昏昏欲睡的一众大臣,瞬间清醒过来,惊愕的看着对方。 朱祁镇有些发木的眼睛被吸引过去,视线停留在对方身上,片刻后缓缓开口。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岱总汗的意思?”朱祁镇此刻端坐龙椅,一举一动都似有莫大的威严。 瓦剌使臣顿觉压力大增,就连呼吸都不顺畅。 “皇帝陛下,是我瓦剌的百姓请求您免除贡马,还请皇帝陛下允准。”瓦剌使臣说道。 “呵呵,朕在九边开放的互市,足够你们换取所需粮食,这个恩典还不够吗?还要再找朕要恩典?”朱祁镇反问一句。 “可是皇帝陛下,我瓦剌人民游牧为生,实在没有钱来换粮食。” 瓦剌使臣的解释,也让其他国家使臣纷纷点头,不禁流露出同情神色,然后目光转向朱祁镇,都等着大明天子的决断。 朱祁镇也明白这种事处理不好,就是自己这个皇帝刻薄,逼人家人民饿死。 “既然这样,那你们在九边目前换取了多少粮食?能坚持多少时间?不如朕先借给你们一批粮食,等到明年折算成贡马一并还回如何?” “大明皇帝陛下可真是一位宽厚仁慈的明
相关推荐:
反派夫妻的流放养崽日常
国色天香
父皇哥哥们,爱我
六零女配是大美人
大昭皇朝艳史
【快穿】惹火要烧身
圈套(H)
自慰手淫摘抄笔记
被影帝们包围的我深陷恋综修罗场
宠物(百合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