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有她在,你这一辈子吃不了苦了!” 不论以后林家官中还给黛玉多少东西,起码敏儿的嫁妆是一文都少不了她的了! 回想这两年,贾母越发觉出江夫人的好处,又和外孙女说:“她这般尽心待你,你今后更要好生孝顺她。终究不是亲母女,你也待她好,她才不会冷了心肠。” 这继母继女的关系,实则比婆媳之间也不简单。尤其她还总接黛玉来。从前还怕江夫人对黛玉不好,又想从江夫人身上算计,现在回想,怕是叫孩子在两家里为难了。 也亏江夫人明事理,不迁怒到孩子身上。 外祖母说太太的好话,林黛玉也高兴,笑道:“老太太放心,我和太太一向好,从前也好,原不在身份如何、亲与不亲的。” 贾母诸多感慨,最后只化为一句:“那就好啊……” - 大明宫。 已在一年里最后一个月,天气严寒。寒风裹着雪花扑向紫宸殿,又在广阔深长的大殿檐下消失殆尽,丝毫不能侵犯到这高居九十九阶之上,大齐最尊贵之人——太上皇——的居所。 殿内似季春温暖。 年已六十有七的太上皇只披一件夹衣,看着已经登基近两年,在他面前却还是一如以往谨小慎微服侍的皇儿,含笑重复他的话:“每月逢二、六日期,准许妃嫔家眷入宫看视,以免妃嫔与父母家人宫内宫外常年不能相见,互相思念成疾,有伤天和?”[注5] “是,父皇。”皇帝深深低头,不明白他错在哪里以致父皇动怒,忙道,“是儿臣想着,‘孝’之一字,不分贵贱,皆是一理。儿臣有幸能日夜侍奉父皇,尚不能略尽孝意——”[注6] “你已说过一遍,朕知道。”太上皇笑道,“抬起头来,朕看看你。” 皇帝抬头。 太上皇细细审视,没能从皇儿脸上看出任何问题。 今次选中的新嫔大半皆是朝中重臣之女,吏部、户部、兵部、刑部……东宫后殿窄小,皇儿不是想借重臣家眷入内看视女儿,见女儿住所狭小,便能联合众臣请皇帝正位紫宸殿,也好让新妃嫔居于六宫宽阔宫殿内? “你的孝心,朕一向知道。”太上皇点头笑道,“朕又替你想了一个主意,你听是不听?” “父皇有何吩咐,儿臣一定照办!”皇帝急忙表态。 “好。”太上皇便笑道:“妃嫔眷属入宫,难免还要遵从宫规,母女之间,不能畅怀,倒不如令妃嫔归家省亲,才可略尽骨肉私情,你看如何?”[注7] 作者有话说: 来啦! 注1注3注5注6注7:有参照原著描写。 注4:原著写,贾家官中每年的收入来源是“春秋两季租子”。第五十三回,“大灾年”,除去日常用的粮食炭火等物,乌进孝还送来了“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贾珍则推测他至少有五千银子带来。而乌进孝口中他兄弟管着荣国府八处庄地,比贾珍这边多几倍(可能为了推卸责任略有夸张)。所以本文推测,在目前的时间点,非灾年时,荣国府官中“春秋两季租子”的收入大约在一万两左右。后期管家贪污更加严重,收入会更少。 注2:原著中,薛家三口人对薛宝钗金锁的来历说法始终不一,且第八回看金锁的剧情,薛宝钗两次叫莺儿倒茶等细节都太刻意了。个人认为“金玉良缘”是薛家杜撰的。 另外,情势和原著相比已经有许多变动啦,所以一些原著剧情出现的时间顺序会打乱。 原著第八回节选: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 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 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
相关推荐:
动心则乱
风花雪月情
电话牵情线
捡来的相公是皇帝
被妹妹抢亲,嫁进大杂院吃瓜开摆
[综英美] 霸总总是格格不入
请你原地投降[娱乐圈]
玄幻:过往曝光,女帝们哭求原谅
纨绔追妻录
半步情错,上司滚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