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口不言。 林黛玉忙看父亲:“五年前——我十岁那年,我们和太太去秦家赴宴,邹淑人请的戏班子里有一位唱小旦的,正是姓柳。后来太太请沈夫人和刘夫人来家,也请了他来唱,谁知他祖上和刘夫人娘家是世交,便得了刘夫人的举荐信,正投了平东军中——” 当年她还小,看柳指挥时离得又远,他也才十几岁,和如今相比,容貌虽未曾大改,周身气度和行动姿态却全然不同了,所以她到今日想起太太,才想起来他是何人! 她向父亲确认:“那一位,想必就是如今的柳指挥?” 林如海不好否认,只得说:“正是他。” 林黛玉看着父亲。 林如海叹出一声,默默伸手挡住自己的脸。 这下,林黛玉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也消失了。 她张口,说话难免有些磕绊:“爹爹是……爹爹是——” 堂中还有几个近身服侍的人,林黛玉便来至父亲身侧,低声问:“爹爹……难道是,在吃柳指挥的醋……吗?” 林如海一声不吭,装没听见。 林黛玉便想笑,也忍不住笑了:“这是吃的哪门子醋!太太与他不过两面之缘,这些年过去了,还或许连他姓甚名谁模样如何都忘了!” 林如海只顾低头看条陈。 林黛玉小声笑了一会,又说:“何况柳指挥虽是青年英才,与爹爹又不能相较——” 林如海:“还不住口?这也是你好议论的?” 可他的语气着实不甚严厉。 林黛玉听了,不但一点不怕,还顺着“爹爹前面都装听不见,只对这句有反应”往下想,想到:“只有一样柳指挥比爹爹……那就是……” 犹豫一瞬,她说出口:“比爹爹,年轻?” 林如海抬起头,看女儿。 “时辰差不多了,”他面色未改,平静道,“你回去用饭,还是在这用?” “自然是在这一起用!”林黛玉笑道。 她命人摆饭,却见爹爹又要先看完条陈再吃饭,那时饭就冷了,又吃不多少,心中一转,便想出一计,笑道:“爹爹既知柳指挥年轻,怎么不知妥善保养?爹爹本便与太太相差许多年华,再如此下去,待得胜回家,就不怕……真和太太是两辈的人了?” 林如海……放下了条陈。 他说:“先用饭吧。” 这日的晚饭,林如海比前一日多用了一倍的量。 …… 松原的回信在三月初到。 这次林如海的信竟和黛玉的差不多厚,都有半寸。江洛没忍住好奇,先拆了林如海的看。 他的正经信还是不多,只有四页。余下半寸厚,都是黛玉在边关数月,亲历战争亲处战局,做出的诗赋。 江洛又把林如海的正经信放在一边,先看黛玉的十首诗、十首词和十篇赋。 读这三十篇诗赋,她只用了一个时辰。 但再回看品味数次,却从午饭后直到华灯初上,当用晚饭,她才不舍放下。 文法清隽,简练含蓄,辞采华美,句句用典,叙事节奏分明,记叙松原之战的初始、经过和现状,赞颂大齐将士守疆卫土的坚决勇气和勇悍精神,精绘军中威武面貌,历数诸人功绩——突出者单独有诗记述赞美,又描写大齐东北疆土的秀美风光,还细述夺回三城后边境百姓对天恩的感念,以及罗刹军民对大齐之威的恐惧…… 简直是一部战争记叙史诗! 江洛连夜亲手誊抄一份,又令正院丫鬟誊抄出六份,第二日一早,便亲去面圣,将这份文章呈上。 ——这般清新自然赞颂功绩的文章,哪一位掌权之人能拒绝?或许黛玉的机缘就在此处……叫她去军中果然没错! 皇帝当场阅遍,果然大喜! 他命:“速将这些诗赋刻印出来,集合成册,发与百官!”又笑令江洛:“师母回家,也请快命书斋刻印此书售卖,别叫师妹的才华埋没了才是。” 江洛心中安定,一礼领命:“是!” 她一早已命云舒斋掌柜提前到林府等候,只待从皇帝这里听到准话,不与林家争利,回去便命刻印售卖。 有皇帝亲自推动,不出三日,全京皆在抄写传阅“山青君”的诗词文章。 又四五日,甚至隐隐有了“京城纸贵”之态。 送走前来恭贺的沈自安等人,江洛才慢悠悠开始给林如海回信。 她先写皇帝的态度和京中对黛玉文章的评价——赞颂、吹捧和批评、贬低皆照实写,又写过她和昭昭,最后才看着他
相关推荐:
海狸
神话重启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怀了影帝孩子的我带球火了
腹黑相公枕上宠施落卫琮曦
史上最彪悍少年
我本倾城:王的废柴狂妃
穿透心的眼睛文集
穿越盘龙亿年,地球变成物质位面
开局诡秘天赋,焚尸就能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