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远镜”“改进数种火器”“研制新式纺织机”“兴修水利”“加强边境城防”等功劳,她被直接任命为工部右侍郎。 这一在工部就是九年。 直到姐姐回京任都察院都御史,父亲致仕,陛下有意提她做工部尚书,朝中有人质疑: 林御史两榜出身,连中三元,历有功劳政绩,数次超拔都是理之当然。 而长安县主虽功绩卓然,却非从科考出身……只恐升为一部尚书不足服众。 陛下生气:“不提长安县主在工部近十年,便她年少未入朝廷之时,一年的功劳便比尔等无能之辈十年的多!你等有何面目质疑于她?夏守忠!念一念长安县主从永泰十二年至今日之功!” 夏守忠事无巨细、不停口地念了近一个小时。 含元殿内诸臣罚站一般直直立着听。 林迟看到有好几位年过六十的老大人在暗中活动腿脚。 他们都在上书房给她上过课。 陛下也看见了。 他赐下几个座位,让夏守忠继续念。 夏守忠念完了。 许多不想她升任的朝臣也没了反对的力气。 但她出列,说:“多谢陛下替臣正名。臣不愿使陛下为难。” 她对众人笑了一笑:“臣愿意参加下一科秋闱。” 科考而已。 他们只记得姐姐三岁开蒙,五岁上学,苦读十余年,三元及第不负天分与辛苦,便忘了她也是父亲母亲的孩子,在上书房读书十年,受尽天下良师教导了吗? 下一科春闱在三年后。 晚三年升任尚书而已。 她不急。 - 但陛下有些急。 陛下年已五十有五,近年常觉身体衰老,颇有些忧虑将来。 陛下叹说:“若朕就在这两年内去了,太子顶不住群臣质疑,竟不许你再升任,如何是好?” 林迟觉得太子并非陛下所忧心的这般软弱犹疑。 她既这般替太子说了,也表达了自己想参加科考的另一方面理由:“终归更名正言顺。” 诸般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做成功过,才能说一句简单。 她想让所有人闭嘴,就要考出让他们心服口服的名次。 今后,她想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非进士不得为尚书”的环境下证明科举没有意义,就要先站在科举考试的最顶端。 陛下仍然不乐。 陛下骂人:“朕登基快三十年,从未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连选秀只选了一次,如今想提拔能臣,还要看这些人的脸色!” 陛下数着:“朕登基才二十七年,并非整数……朕和太后、皇后都非整寿……立太孙太早……明年似乎是与皇后大婚四十年整了……” 陛下笑道:“近二三十年,大齐吏治清明、国富民强,连胜倭国、罗刹、佛郎机三国,又近十年风调雨顺,就以此为由,明秋加开恩科!”陛下问:“昭昭,你看如何?” 林迟笑:“我定不使陛下失望。” 陛下忙唤人:“夏守忠!快传人拟旨!” - 林迟开始一边在工部兼尚书事,一边准备科考。 其实她多年将精力专注于研究和公事上,对幼时所学的举业书籍文章已经不甚熟悉了。 不过,父亲年未七十便致仕,仍被陛下极力留在上书房教导皇子、皇女、皇孙,时而参赞军政要事,但终究比从前清闲许多,便将大半精力用在教导她举业上。 还有十五年前三元及第的姐姐,十八年前选为翰林的姐夫,亦为翰林出身的江家舅父,及上书房十余位当世大儒……林迟拥有的师资力量,甚至胜于从前的姐姐许多。 她按部就班,进度飞快地追赶着“能考中举人”那条线,同时,没有耽误任何工部的正常工作。 只是对新式建筑用料的研究难免放缓了。 林迟认为,为考中进士做出一定的让步是值得的。 - 大齐永泰二十七年,九月。 长安县主、工部左侍郎林迟在顺天府乡试中位列第二,为亚元。 她的文章质朴平实、见解深刻,远超众考生,唯独在诗文辞藻上略逊一筹。而今科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偏爱华丽辞藻,认为这一份卷子用词过平,力排众议,点出名次。 试卷皆是糊名,众考官不知答题者为谁。揭名发现第二为长安县主时,想改也不能了。 榜上举子的文章按例会被誊抄示人。 解元与第二名亚元的文章深远程度着实相差过大,且亚元为造福百姓许多的长安县主,今科顺天府考官的公正便受到了极大质
相关推荐:
判官直播逆天改命
怀了影帝孩子的我带球火了
神话重启
柯南之神级辅助系统
狂兽邪妃之妖孽腹黑
快穿之颤抖吧校园苏
主人攻
好烦啊躺着也能赚几百亿
男神忠犬修炼手册[快穿]
黑化圣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