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过去,陪伴林姑娘一年半载,或许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这三四年,谢家的小子仗着林、谢两家更近,他学问也更好,先是多找林少师讨教,趁机多见人,又找上林氏育幼堂,隔三差五就去那里帮忙,不知赚了多少好印象! 文曜年岁差了两岁,学业又不如,且人家先做的事,他再学,又太丢份,竟直到今日还不大和黛玉说得上话! 黛玉这一去军中,不正是文曜能占先了吗? 刘夫人颇有几分自得地看着小儿子。 看来她出身武将之家,在这书香世家里也不是全然没用。现今不是便能帮儿子赢来心爱的姑娘了? 云文曜面上却未见喜色。 他低头站了一会,已近长成的身体弯下,向母亲作揖,说:“多谢母亲为我想到此处……只是,还是算了。” 刘夫人着实吃惊:“怎么了?” 今年正月初九,林家过来,他不是还想尽办法也要溜到后面来,和黛玉当面说一声“恭贺新年”吗? 她没多思考,便沉了面色,问:“你是觉得女子去过军中就不好了?” 她怒道:“你母亲便是军中出身,从小混在军营里!” “并非如此!”云文曜白了脸,连忙辩解道,“是……是儿子看林姑娘终究要历游四海……便不能长久相伴,终非、终非良配——” “够了!”刘夫人喝道,“如此更好!我还省了担忧因你的亲事和江夫人、沈夫人还有你父亲为难!” 她命:“去罢!” 云文曜不敢多言,也不愿多言,一揖及地,安静退出。 刘夫人看着幼子的背影,直到院中空无一人。 她胸中发热、发烫,烫得她疼,让她想哭。 可最终,她只是咬紧牙关,沉沉嘲笑了一声。 - 第一场大雪后,黛玉的第一“封”……或者说第一“摞”家信,随着捷报和林如海的家信一同抵达京中。 看到黛玉信件的厚度,江洛便想笑。 黛玉这是学她以前,每天都写信,一次攒几十页寄到荣国府,好让黛玉能解闷、消闲、高兴吗? 她当然先拆黛玉的信看。 “太太、昭昭,见信安。”用那一笔清逸小楷,黛玉以家常白话写道,“这是离开家的第一天夜里,我和山月姐姐、山静姐姐、雪雁、澄湖一起睡在营地最内的帐篷里,还有晓风姐姐也在……” 江洛给昭昭读出来:“……秋风有些凉,但很不到烤火盆的时候。我再次庆幸自己身体已经大好,否则定然受不住这一日的车马颠簸和两餐干饼。但今日最大的难题是不能洗澡……” 松原在大齐最北,冬日比京中还冷得多,往年八九月便会飞雪。黛玉出门已在八月末,若不加紧赶路,等十月份便会大雪封路,人、车、马难以通行,甚至可能会被困在某处。 所以他们一行赶路,速度最重要,不会为舒适每日都特地寻到合适的人家借宿。 黛玉出发之前,江洛便提醒过,她路上睡帐篷里甚至车内的日子应比睡在床上炕上多得多。 只是做好心理准备是一回事,亲身体验又是一回事了。 江洛没说,其实她做好了黛玉会出发几日便折返回家的准备,并且想好了许多对外的说辞。 但显然,黛玉坚持到了松原。 而且,黛玉信中提及赶路的辛苦时,用的只是平淡叙述的语调,不是诉苦,更不是抱怨。 江洛读着信,就像黛玉正坐在她身边,一边抱着热茶吃点心,一边笑说一路的经历和见识。 “父亲瘦了好些。”在第四十页上,黛玉用锋利了不少的笔墨写,“身上的衣服宽了许多,手腕上的骨头都要飞出来了!” 她愤怒写道:“太太放心,从今日起,我一定会监督父亲每日按时用三餐,至少睡两个时辰!!” 江洛:“……” 她想到林如海在前线必不可能每日安睡,可已经到连睡足两个时辰都要黛玉监督的地步了吗!! 她愤怒拆开林如海的信。 全是太平话。 呵! 她愤怒磨墨,给林如海回信!!! 两日后。 十月十六既是朝日,又是江洛下午要入宫,给皇子公主们上外语课的日子。 她连熬了两个夜,面色着实不算太好。偏松原捷报才传,身为三军督军的夫人,她的憔悴便有些引人在意。 尤其众人回想,她自永泰五年春坐衙、今夏上朝已来,竟无有一日露出过疲色,更未告过病假,几乎每日皆是
相关推荐:
淡淡随心文集
华娱之生于1984
银麟纪
黑化圣骑士
先宠后爱[男王妃]
穿到九零年代种田谈恋爱
千金百味
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太青
这是病,得治[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