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两道风来自一双衣袖。 庙里的人不是王破,是茅秋雨。 庙侧的篱芭被推开,白石道人从雨中走来。 凌海之王与司源道人,自东西两面的山野里行来。 秋雨里,还有很多红衣的影子在山林间若隐若现。 四位国教巨头,各执重宝,带着无数境界高深的红衣主教,把潭柘庙紧紧地围了起来。 这阵势真的很大。 想要杀死一名神圣领域的强者,便必须要有这样的阵势。 铁树看着茅秋雨,眼睛缓慢地眯了起来,杀意未有丝毫减退,反而变得更加可怕。 离宫果然出手了,是想要护住王破,还是真的趁着这个机会杀死自己? 他很清楚,如果是后者,今天自己就算能够活着离开,也必然要付出极惨重的代价。 他把双手伸向雨里,任由寒冷的雨水不停冲洗。 他看着从缓步从庙里走出的茅秋雨,面无表情说道:“这是教宗大人的旨意吗?” 茅秋雨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望向了更远处。 铁树已经感知到了,所以才会问出这个问题。 远处是群山,秋意带来的黄红浓艳之色,早被寒雨洗至极淡。 不知何时,一座王辇出现在那片山崖的边缘。 相王,亲自到场。 这场朝廷对王破的杀局,有可能变成离宫对铁树的围杀。 如果山崖上没有出现那座王辇,如果山后没有隐隐传来大军如雷般的蹄声。 无论是对谁的杀局,至此,已经便成了明局。 “陛下要我问你一句话。”茅秋雨看着铁树问道:“你们都忘了当初的星空之誓吗?” 很多年前,以教宗为首的神圣领域强者们,曾经以星空为引,立下过誓言。 誓言的内容是,一切以人族的利益为先,绝不会主动对那些承载着人类将来与希望的修道天才动手。 王破,当然是那份名单里的首位。 当初在浔阳城里,朱洛对他出剑,已经可以说是破誓,但他还可以找些借口。 他的剑,刺的是苏离。 只不过,王破非要站在苏离的身前。 今天呢?铁树带着一身秋雨来到潭柘庙,明显就是要杀王破,他能找到什么借口或者理由? 教宗陛下让茅秋雨问他这句话,他能如何回答? 铁树没有回答。 茅秋雨看着他说道:“既然你无法回答,那么就不要动王破。” 铁树的目光更加寒冷,被雨水洗着的手变得更加洁白,仿佛莲花一般。 这代表着他现在很生气。 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 他带着微讽之意笑了起来。 教宗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陛下还要我对你说……” 茅秋雨仿佛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平静说道:“如果他回归星海之后,你还是坚持对王破动手,那么离宫会灭你全族。” 如果说离宫也是一种宗派的话,那么必然是世间最强大的那个,因为它就是国教。 没有哪个修道者能够与国教正面抗衡。 哪怕强大如铁树。 哪怕曾经是八方风雨之首、拥有天机阁这样可怕组织的天机老人。 当然,一位神圣领域的强者,只要不像今天这样陷入重围,就算不敌离宫,也很难被杀死。 可是,修道虽然是孤单的,却很少有真正孤单的修道者。 他会有家人、亲人、朋友、同窗、同族、同道。 茅秋雨说完话后,场间一片死寂。 灭你全族。 这四个字就像铁树的人一样,很强硬,很冰冷,有一种令人生畏的金属味道。 铁树看着他说道:“你们应该很清楚,王破来京都是要杀人的。” 茅秋雨神情不变,说道:“他若杀人,触犯周律,自有朝廷官员惩办。” 很多人的视线落在远处那片山崖上的王辇。 相王没有出辇。 铁树笑了起来,带着讥诮与嘲弄。 茅秋雨的说法,代表着离宫的态度。 这种态度,很是冷漠。 “他要杀人,你们不管,我还没有杀人,为何教宗大人却要管?” “因为你有心。” “这不公平。” 茅秋雨没有回答铁树的话,转身向着山外走去。 凌海之王等人,也随之而去。 教宗确实没有杀死铁树的意愿。 就像当初在国教学院那样,离宫只是在展现自己的力量。 所谓保驾,横刀在前便是,所谓护航,横舟在前便是,不需要出刀,也不需要真的去撞,便够了。 铁树看着在秋雨里离开的国教众人,眼角微微抽动。 这些人都是国教里的大人物,但没一个人是他的对手,他却不敢出手。 确实不公平。 就像先前在山道上,他对肖张说的那样。 在教宗与国教面前,他有什么资格谈公平? …… …… 黄叶落尽,寒意渐深。 京都今年的冬天,仿佛比以往都要来得早一些,看日子还是深秋,却已经落了好几场雪。 北新桥的民众,对此感受更是真切,躲在家里,不停地搓着手,咒骂着天气。 没有人注意到,这般严寒与那口废井有关。 寒风从井口不停地向外吹着,呜咽不停,像是吹箫,也像是哭泣,喜极而泣。 第694章 云无心 潭柘庙一役,没有发生真正的战斗,但其间隐藏着的凶险,要比世间绝大多数战斗更加可怕。 那个落着秋雨的日子里,朝廷与国教出动了太多高手,根本没有办法瞒住消息。 世人很快知道了铁树自南海归来的消息,并且知道他抵达京都,要杀王破,同时,也确定了王破的目的,他是来杀周通的。最重要的是,人们最终确认了,朝廷与国教之间的裂痕已经越来越深,随时可能出现大问题。 在天书陵之变里精诚合作的两大势力,没过多少日子便反目相向,这是很难理解的事情,但现在人们都很清楚为什么。 因为陈长生。 没有人留意到北新桥那口底里散发出来的寒风,也没有人知道现在的陈长生在想些什么。 他没有离开过国教学院,安静地坐在藏书楼的窗边看书,不看窗外的景,也不问窗外的事。 很多人都在猜测,圣后娘娘的遗体应该就被他葬在国教学院里,只是没有办法证实。 林老公公这样的大人物都铩羽而归,离宫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谁还敢强行闯进国教学院查探? 朝廷没有继续下旨要求国教学院交出圣后娘娘的遗体,但谁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就此结束。 很多人都不理解陈长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包括国教里的某些大人物,比如白石道人。 如果只是为了国教的继承权,有了教宗的旨意,他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向皇宫释放出自己的善意,对方一定会收回原先的打算。 可他没有接旨,也没有请旨入宫,没有通过任何人传话给皇宫里的人,一直沉默着。 现在整个世界都已经知道,他是遗族之后,身上流淌着陈氏的血,但与圣后娘娘并无母子。 往过去数年望去,他与圣后娘娘之间,也应该没有任何情意才对。 他为什么要接而连三地抗旨?为什么要通过对周通的态度表达对朝廷的不屑?为什么要用沉默对抗自己的老师? 薛醒川已经入土安葬,薛河被捕回京,被关在周狱里,因为某些复杂的原因,暂时应该没有性命之忧,薛府重新回归宁静,但没有人会忘记前些天薛府设祭时的热闹,很多势力都派了代表,这是对旧朝的怀念,还是对新朝的仇视?这是对教宗的敬畏,还是对商行舟的挑战? 如果还在天海朝,周通绝对会借此事掀起一场极大的风雨,但现在的他一反常态,表现的格外沉默。 任谁知道像王破这样的人藏在京都里,随时有可能从街边的茶铺里走出来,向自己斩出一道刀光,大概都会如此沉默。 颇有深意的是,最近这些天,周通没有像最开始那数日一样留在皇宫里,而是回到北兵司胡同重新开始视事。 “铁树应该就在附近,他会一直守着周通。” 苏墨虞说道:“他会等着王破出刀,然后杀死他,这样并不违背星空之誓,无论教宗陛下还是谁都无法降罪于他。” 寒冷的秋风从窗外吹进来,翻动着书页,却无法让陈长生的表情有任何变化。 看着坐在窗边沉默不语的他,苏墨虞在心里叹了口气,说道:“潭柘庙那日真是可惜了。” 如果那天离宫不惜一切代价,在秋雨里杀死铁树,现在的局面便不至于如此棘手。 陈长生视线在书上,说道:“那天不好杀。” 苏墨虞明白他说的是山崖上那座王辇,说道:“如果主事的是折袖,他一定还是会动手。” 既然不惜一切代价,哪里还需要顾忌那座王辇和山外的如雷蹄声。 “八方风雨哪里是这般好杀的,就算能够成事,离宫也要付出极大代价。” 如果那天铁树真的被杀死,那么从秋雨里走出来的四位国教巨头,又能有谁活着? 陈长生看着书页,说道:“而且会天下大乱。” 苏墨虞说道:“如果唐棠主事,他还是会坚持如此做,因为道尊想必也不愿意看到天下大乱,那么,杀便杀了。” 陈长生不认为事情会像他,或者说像唐三十六设想的那般发展。 离宫杀铁树的目的是为了保王破。 王破来京都的目的要杀周通。 周通是皇宫一定要保的人。 王破是皇宫一定要杀的人。 陈长生很清楚,就凭这四句话,师父他便不惜天下大乱,而且…… “师叔不会这样做。” 他抬起头来,望向窗外的凄淡秋景说道:“因为他不是这样的人。” 教宗陛下,是心怀天下的大人物。 但他不是豪杰,更不是枭雄。 他看着星空的时候会有所敬畏,他想保护陈长生和王破。 但他更不想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他能够把京都的局势维持在还可控制的范围内,已经非常辛苦。 坐在棋枰对面的那个人呢? 皇宫很安静,很多人在殿前,看到过那个房间里商行舟被灯光映出来的侧影,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商行舟应该是在做什么事,却没人知道那是什么事。 就像天书陵之变,就像雪老城之叛,他的无声,往往是一道惊雷的前奏。 也没有人知道王破在哪里。 整个世界都知道他在京都,他想要杀人,却找不到他。 他消失了,而南城某家酒楼,多了一位来自汶水的账房先生。 …… …… 京都秋意再深,更深,深至极处,寒意刺骨,好在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将那些寒意冲淡了数分。 南北合流,这件万众期待的盛事,终于得到了正式宣告,庆典也即将举行。 庆典前所未有的盛大,既是庆贺南北合流成功,又何尝不是新朝想要完全洗净天海圣后留下的气息。 来自白帝城的使团,提前数日便已抵京,白帝夫妇最终只来了一人。 与魔君惊天一战,白帝也受了不轻的伤,来的是皇后,也是大西洲的长公主。 很多人的视线投向了国教学院。 谁都知道,国教学院与妖族之间的关系向来极为亲近,陈长生更是落落殿下的老师。 那么妖族使团的到来,会对京都的局面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个问题,陈长生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使团抵京的那一天,他第一次放下了手里的书卷,沐浴更衣,然后等待着故人来访。 来的果然是位故人,但不是落落,是金玉律。 “郡主正在破境的关键时刻,无法离开,轩辕破我是在路上遇着的,他受了不轻的伤,需要调养,所以我没有把他带回来。” 金玉律看着他说道,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又叹了口气。 无法离开,没有回来。 陈长生有些难过。 第695章 不再见 当然是因为听明白了,才会难过。 但陈长生难过不是因为明白的那些事情,而是随之而来的别离与再难相见。 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以他与落落之间的关系,大公主访京,理所当然应该与他见面,但没有。 这便是妖族的态度。 “陛下与你的那位老师是朋友。” 金玉律看着他叹了口气,说道:“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陛下没有在意你与落落殿下之间的亲近,甚至乐见其成,然而陛下算到了一切,却没有算到,事后你的那位老师会另有想法,而你……也有想法。” 陈长生保持着沉默,没有对此做出解释。 金玉律继续说道:“当然,就算你的老师生出新的想法,陛下也有办法帮你守住教宗继承者的位置。” 圣人之言,其威无界。 陈长生想起了这句话。 他的老师商行舟,现在当然是一位圣人。 但两位圣人说的话,终究要比一位圣人的话更有力量。 如果白帝坚定地支持他,再加上教宗的指定,就算是商行舟也无法反对。 白帝会不会支持他?在今日之前,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陈长生是落落的老师,与妖族向来亲近,由他继承教宗之位,怎么看,这都是对妖族来说最好的结果。 现在看来,白帝的态度很明显已经发生了变化。 “你的表现,太不成熟,陛下对此深感忧虑。” 金玉律说道:“就算我们支持你,助你成为离宫之主,可是你有能力在那个位置上坐稳吗?如果不能,那我们为什么要支持你?” 陈长生的心神有些恍惚。 他最近好像经常听到成熟这个词。 十四岁入京,他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稳重,很少有人会觉得他这方面有所欠缺。 现在看来,原来还是不够,至少不够成为一位大人物。 只是,什么是成熟呢? 陈长生明白,在很多人看来,在白帝夫妇看来,自己确实做了很多不成熟的事情。 既然教宗师叔亲自替他说话,他只要认输、投降、伏低,老师便没有不重新接纳他的道理。 即便不能,他也应该表现的更成熟一些。 比如最近这些天,他不应该在国教学院里,而应该在离宫,抓紧时间了解国教的一切。 比如前些天,他不应该去城门外,在官道旁替薛醒川收尸,去薛府拜祭。 比如更早些的那一天,他在国教学院里没有接旨,而是用千把剑把林老公公砍的浑身是血。 比如那一天,他背着天海圣后的尸身从天书陵上走下来,与老师擦身而过,仿佛陌路。 就像这些天,他一直在期待白帝城的使团到来。 他以为总会有人支持自己,就算没有人,还有妖族。 现在看来,这种期待,真的很可笑。 他望向窗外,湖畔的大榕树都已经无法保有完全的青意,变得萧寒了很多,湖面上覆着薄冰,衰草上凝着浅浅的霜。 是的,这些都是不成熟的,天真的,幼稚的,热血的,冲动的,中二的,可怜的,可笑的。 可总比这些寂清的、萧瑟的、没有热乎劲儿的世界要来得温暖吧? …… …… 大公主去了皇宫,又去了离宫,与商及寅相见。 三位圣人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妖族与朝廷、国教之间搭成了什么协议也没有人知道。 人们只知道,她没有去国教学院,也没有请国教学院里的人去她居住的别宫。 她没有见陈长生,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也让京都里的局势再次变得清楚起来。 南方使团也陆续抵达,长生宗、秋山家等诸世家,圣女峰也派了人前来,就连槐院也派了代表。 京都里的风向哪个方向在吹,谁都看得清楚,于是大公主的态度相同,南方使团没有一个人去国教学院。 因为敏感,也是因为他们要向朝廷表明态度,而且作为南人,他们对天海圣后没有任何好感,自然也不会因此支持陈长生。 圣女峰也只是给国教学院里的南溪斋弟子们送去了一些书信与用具。 某天傍晚,国教学院的门被敲响了,有客来访。 来访的客人是离山剑宗弟子关飞白。 国教学院中人与离山剑宗弟子相识已经三年,其间的故事很是复杂,可以说亦敌亦友,终究还是相熟了起来。 因为双方是真正的同道中人。 这却是离山剑宗弟子第一次走进国教学院。 关飞白跟在苏墨虞的身后,看着国教学院里的景物,显得很感兴趣,直到遇见几名以前便识得的南溪斋师妹,才收回了视线。 在藏书楼里,陈长生与他见面。 他是未来的教宗,关飞白虽然是神国七律之一,离山的天才弟子,身份地位也与他有很远的差距,不过双方的交谈没有变成所谓亲切地交谈、友好的会面,当然也没有像当年那般,充满着凌厉的剑意与敌意,只是简单的说话。 这场对话真的很简单。 “离山就来了你一个人?” “不过是走过场,来那么多人做什么。” “为何会是你?” “谁来都一样。” “那你们不如派七间来。” “要脸吗你?” 苏墨虞很及时地插话:“注意一下你的言辞。” 关飞白有些恼火地瞪了陈长生一眼,问道:“唐棠呢?” “你找他做什么?” “当然是打架。” “试剑好听些。” “都依你。” “他不在。” “去哪儿了?” “回家了。” “……那折袖呢?” “……还是打架?” “……试剑。” “他不在。” “去哪儿了?” “不知道。” 听到陈长生的回答,关飞白沉默了下来。 他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唐三十六和折袖都不在国教学院。 他想象得出,这段时间陈长生在国教学院里有多辛苦。 “那我走了。” “不送。” 既然想找的人都不在,想打的架也打不成,自然便应该离开,只是在离开之前,关飞白有个要求。 他对陈长生说道:“你送送我。” 陈长生摇头,说道:“不送。” 关飞白坚持说道:“你就送我到院门。” 陈长生说道:“不要。” 他送关飞白到院门前,会被很多人看见。 关飞白就是想要人们看见。 陈长生不想把离山拖进这摊浑水里,所以坚持。 关飞白想了想,说道:“那我走了。” 陈长生说道:“谢谢你。” 关飞白向院门走去,没有回头,摆手说道:“不客气。” …… …… 唐棠回了汶水,折袖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朝廷方面自然不会忘记这位狼族年轻强者,清吏司的密谍一直没有停止对他的搜捕,却始终一无所获,就像王破一样。 北兵马司胡同里的那座庭院,已然修复如初,平整的地面覆着新鲜的泥土,只等明年春日植上一层草皮。 夜色最深的时候,地面上结了一层冰霜,泥土深处传出极轻微的磨擦声,仿佛蚕在啃食桑叶,仿佛是无数蚯蚓赶在寒冬之前拼命地向地底钻去。 秋意最深时,便是冬日至。 南北合流的庆典顺利地结束,各使团却没有离京的意思,因为教宗的病一天比一天更重。 庭院里,周通看着凋寒的海棠树,喃喃说道:“到时候了。” 对有些人来说,是时候了。 城南茶楼里的那位账房先生与东家掌柜伙计一一告别,出门而去。 短短十余日的相处,竟让整间茶楼的人,从东家、掌柜到最普通的伙计,都对他生出依依不舍之情。 陈长生把笔搁回砚台上,吹干纸上的笔迹,封好,递给苏墨虞,向藏书楼外走去。 苏墨虞看着他的背影,心知今日一别,或者再难相见。 …… …… 第696章 大人物 国教学院的师生们,目送陈长生走到院门处,眼神很是复杂,情绪很是感慨。 南溪斋女弟子在院门处等着他。 陈长生示意众女不用跟着自己,走了出去。 “这是斋主的命令。”叶小涟在他身后恼火喊道。 陈长生知道很难说服这些少女,对在院外迎着自己的辛教士说道:“拜托了。” 辛教士叹了口气,挥手示意教枢处的教士和国教骑兵上前,把国教学院围了起来,自然也把那些南溪斋的少女拦在了里面。 陈长生望向国教学院,默默做了告别。 从那年春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半时间。 不知何时再见,国教学院里的青藤以及人。 他写了四封信交给了苏墨虞,就像苏离离开之前那样,把该交待的事情都交待清楚了。 北新桥井口的寒意越来越重,只需要再过两年时间,小黑龙便能够脱困。 他对这个世界再无亏欠,肩上再没有担子,可以轻身前行。 看着消失在百花巷深处的他的背影,辛教士的情绪有些复杂。 没有过多长时间,陈长生离开国教学院的消息便传遍了整座京都。 深秋后这些天,周通经常不在皇宫,而是在修葺一新的清吏司衙门里视事。 这个消息传到北兵马司胡同时,他正坐在一把虽然崭新、却被花了太大心力做旧的太师椅上喝茶。 他喝茶的还是最名贵的大红袍,穿得还是那件仿佛散发着血腥味的大红官袍。 他的脸色很苍白,眼神漠然仿佛没有任何人类的情绪,看上去就像一个厉鬼。 “做好准备迎接身份尊贵的客人吧。” 他把手里的茶盏轻轻搁到桌上,看着院子里的下属们平静说道。 官员们领命,面色匆匆开始奔走,周狱内外的气氛变得格外压抑肃杀。 远处的街上,那个浑身散发着铁般阴冷气息的男子,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望了一眼天色。 天越来越暗,不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是因为云越来越厚,早已不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看来是快要落雪了。 没有过多长时间,最新的情报很快传到北兵马司胡同——陈长生进了离宫。 小院里,最忠诚也是最强力的数名下属,望向堂前那把太师椅,心想大人会不会是想多了? 朝廷摆出了这样的阵势,就算那个人是陈长生,难道还敢来闯周狱不成? “去了离宫,不代表他今天就不会去别的地方。” 周通看着手里的红泥茶壶,仿佛看着一件死物,漠然说道:“等他出来便是。” …… …… 离宫的最深处没有四季,自然也没有寒冷的冬意,那片被切割成方块的天空里,也看不到雪即将落下的征兆。 就像那盆青叶依然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很嫩、很绿、随着清水的泻落轻轻地摆荡,展露着自己美好的腰身。 教宗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病色,只是皱纹多了很多,深了很多,看着苍老了很多。 就像梅里砂死之前的那个秋天一样,老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显露了自己的老态。 看着教宗的脸,陈长生有些感伤,有些难过,有些不平,对这片大地的,对那片星空的。 教宗比商行舟还要小两岁。 他很清楚,师叔如果不是对自我的要求与这个世界的现状相抵触太多,以至于始终难以获得真正的宁静道心,何至于会提前老去。 教宗看表情便知道他在想什么,微笑说道:“你是不是在想,好人不长命?” 陈长生沉默不语,点了点头。 “我并不是一个好人。”教宗说道:“当然,就算这句话是成立的,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去做个坏人。” 陈长生很喜欢这样的话语,睁着明亮的眼睛,认真说道:“是的。” 教宗擦干净青叶上沾着的水珠,又从他的手里接过手巾擦干净手,示意他坐下,问道:“你师父这些天很安静,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 无论是国教学院抗旨,还是王破入京,对新朝来说都是大事,但商行舟没有对这些事情发表过任何意见,甚至在南北合流庆典上都没有说话。 陈长生很清楚,这并不符合师父的性情,但他真的不关心这些事。 “他这些天一直在尝试让朝廷控制天机阁。”教宗说道:“现在看起来,应该快成功了。” 陈长生即便再不关心这些事情,听着这话也忍不住震惊起来。 天机阁不是普通的组织,拥有难以想象的资源与力量,圣后娘娘执政期间,可以说是大周朝廷最重要的支柱力量,现在圣后娘娘与天机老人都死了,商行舟如果能够让朝廷继续控制住天机阁,真是非常了不起。 从重要性上来说,这件事情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通过雪老城的叛乱,杀死人族千年来最强大的敌人,暂时解决魔族南侵的危险,接着,毫不犹豫全盘接受天海朝的谈判条件,极其稳妥谨慎地推动南北合流继续向前,直至双方签约,如果商行舟连天机阁都搞定了…… 哪怕他现在在皇宫那个小房间里看书,不怎么见人,但他依然会是世人心里的神明。 “对师兄来说,这并不完美。” 教宗看着陈长生说道:“你知道他最开始的想法是什么。” 陈长生知道。 对商行舟来说,最完美的局面,无过于,当教宗死后,他可以重新拥有国教的大权。 只不过,他虽然是国教的正统传人,但毕竟当年发生了那么多事,而且他是教宗的师兄,无论怎么看,都没有可能由他继任教宗。 所以在天书陵那夜后,他第一时间推出牧酒诗,试图取代陈长生的位置,只是没能成功。 正是因为没能顺利地夺取国教,他才会付出如此多的心力,确保天机阁会落在手里。 教宗忽然说道:“位置是相对的,重要性也是相对的。” 陈长生记得“位置是相对的”这句话,被王之策写在笔记的第一页。 “在位置与重要性之间获得某种平衡,从而避免整个世界随着我们这些人起舞,是我这些年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教宗看着他的眼睛,说道:“唯如此,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才能够稍微安稳一些地活着。” 陈长生明白了。 先帝晚年,教宗会支持圣后娘娘,这一次他支持师父和陈氏皇族,现在,师父与朝廷势大,国教便要向相反的方向走走,越远越好。 这与情感、道感有关系,但也可以说没有关系,这是对世间万民无差别的仁爱,但在具体的某件事上,则往往会显得那般粘腻不爽。 他也明白师叔为什么要对自己说这些。 这是教诲,是传承,是现任教宗对继承者的指点。 “懂,不代表能够做到。” 陈长生想着天书陵的风雨,官道旁的尸体,还有京都里的血与火,出神了会儿。 “可能,我还是没学会怎么做个大人物吧。” …… …… 第697章 小原则 “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个小人儿。” 教宗笑着用双手比划了一下长短:“但人都是会长大的,有些事情只要肯学,就一定能学会。” 陈长生通读道藏,无论剑道还是别的本事,向来都是一学就会,天赋与悟性都极佳,有什么是他不能学会的? 听着教宗的话,他很自然地想起天书陵三日后,他与教宗在藏书楼里的那场谈话……只是世间书籍浩瀚如海,知识繁若星辰,木匠、种地、植药、裁剪、修院子,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何必一定要学怎样做一个大人物呢? “不想学怎么办?”他看着教宗认真说道:“这是不是说明,我不是教宗的好人选?” 教宗微笑说道:“这种推断自然有其道理,但即便你现在不肯学,只需要安静一段时间也好。” 陈长生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很直接地表示了拒绝:“我做不到,因为这不可能是一段时间,师父需要我真正的服从。” 教宗静静看着他的眼睛,问道:“你不愿意,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在如今的世人看来,师徒如父子,做学生的服从师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做师长的不说让你做些事,让你沉默些时日,就算让你束手就擒、甚至当场自尽,你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如此才是做学生的本份。 陈长生不如此想。 “是的,我不愿意。” 教宗问道:“为什么?” 陈长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那夜在天书陵,看到师父的第一眼起,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内情后,他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或许……是因为师父他做的事情我不喜欢吧。” “如此说来,你喜欢娘娘的行事?” 陈长生摇了摇头。 教宗问道:“那为什么你现在会如此选择?” 这里说的选择,指的是那天朝阳初升,他背着天海圣后的遗体走下天书陵。 也指的是国教学院封门数日,抗旨不遵,直至今天,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 教宗的问题也是现在京都里无数人的问题,林老公公问过,苏墨虞问过,很多人都曾经问过陈长生。 他从西宁镇来到京都后,一直是以国教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天海圣后的对立面而生活着。 他与天海圣后之间并无情意。 他不是昭明太子,那么自然也不是她的儿子。 那么,为什么? 陈长生道:“娘娘她被师父误导,弄错了我的身份,才会把我当作她的儿子,那夜的天书陵才会出那么多事。” 如果不是要替他逆天改命,圣后娘娘或者真的可以在这场大变里获得胜利,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教宗说道:“既然是误会,她的付出是对你师兄的,而非你的,你不需要承担这份恩情。” “我明白您的意思。但当时在天书陵上,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她是真把我当成她的儿子在看待,在爱护。” 陈长生沉默了很长时间,说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什么人,她既然曾经真的把我当儿子,我就把她当母亲看待。” 教宗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既然他把天海当成母亲看待,那么自然要替天海送终。 谁都无法越过这一条去。 陈长生接着说道:“至于师父……既然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没有把我当徒弟看,那么我也不会认他做师父。” 教宗看着他微笑说道:“有道理。” 把最想说的两句话说了出来,陈长生觉得由内而外一片清爽,便准备告辞。 教宗看了眼檐眼之间的天空,说道:“要下雪了,记得把伞带着。” 这句话有没有深意,陈长生不是很清楚,只是有些担心这位非常照顾自己的长辈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心灰意冷。 他对教宗说道:“师叔,离宫终究还是需要一个新主人的,您难道不觉得茅院长很合适?” 教宗看着他说道:“如果合适便可以成事,我又怎会让你离开。” 陈长生说道:“我不合适。” 教宗看着他似笑非笑说道:“哪里不合适?” 说不出来,哪怕是陈长生的对手,现在都说不出来他哪里不合适继任教宗。 他是国教正统传人,通读道藏,天赋极高,辈份更高,性情纯静宽仁,是教宗的最好人选。 以往可能还会有人拿他的年纪说事——他毕竟太过年轻——然而现在南方已经有了位比他还小的圣女。 “我太不成熟,年轻冲动,容易耽误大事。” 陈长生看着殿外阴暗的天空,想着稍后自己就要去做的那件年轻冲动的事情,有些紧张,又有些不安。 “这就是我选择你的原因啊。” 教宗感慨道:“如果你正值青春,便成熟稳重地像块木头一样,将来最多也就是第二个我,对国教,对众生又有什么意义?” 陈长生听懂了,认真说道:“不管我会不会留下来,我都会按照师叔您的要求努力修行。” 教宗知道他听懂了自己的意思,很是欣慰,说道:“如果你要离开京都,记得把我的宝贝带走。” 陈长生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才发现原来是那盆青叶。 …… …… 陈长生出了离宫。 这个消息再一次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整座京都。 北兵马司胡同的那方庭院,自然是最早收到消息的地方。 周通坐在太师椅里,左手平端着红泥茶壶,右手轻抚壶肚前端,看着地面,面无表情问道:“他去了哪里?” 数名官员对视一眼,然后有些不确定地说道:“三路都确定他进了魏府。” 周通听着这句话,抬起头来,眯着眼睛望向那些下属,声音微尖问道:“魏府?” 官员们急忙应道:“大人,绝对没有弄错。” 周通知道下属们不会弄错。 他只是一时间没有想起来,魏府是哪家府上。 而且他想不明白,陈长生离了国教学院、出了离宫,为何还没有来北兵马司胡同……杀自己。 魏府究竟是什么地方? 清吏司没有反应过来,京都所有势力,相王、中山王、徐世绩、就连离宫也没有反应过来。 陈长生已经来到了魏府深处。 天空里的雪终于落了下来,渐渐铺满草地。 就像魏府男主人的脸,很是苍白。 陈长生看着此人说道:“魏大人,你好。” 那位魏大人颤声说道:“陈院长好,不知您来下官家有何贵干?” 陈长生的眼睛很明亮,态度很端正,声音很诚恳。 “我来杀你。” …… …… 第698章 初雪落 都知道陈长生今天要杀人,人们盯着京都很多地方,北兵司胡同自然是重中之重,就连皇宫也没有放过。然而没有人能够想到,他走出离宫之后,没去北兵马司胡同,没去皇宫,而是去了魏府。 这让很多人都有些措手不及,然后生出与周通相同的疑惑。 魏府是什么府?为什么陈长生先去了这里,难道在他心目中,这里的重要性还排在皇宫和周狱之前? 紧接着,有些人想了起来,当朝礼部侍郎姓魏,刚刚被他休掉的妻子姓薛,是薛府的大小姐。 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陈长生去魏府做什么?替薛府出气?还是想要劝说魏侍郎与妻子重归与好? 魏侍郎刚认出陈长生的那一刻,便开始紧张地思考对方的来意,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 陈长生肯定是来替薛府出气的,或者,他是来“劝”自己与薛之华复合的。 这里的劝字,当然是逼字。 魏侍郎有些生气,但不敢表现出来。 如果他真把下堂妻接回来,魏府当然会失些面子,他肯定要受不少委屈,但……还能怎么办呢? 陈长生是未来的教宗,权力地位远他之上。 他已经做好准备,当陈长生提出要求后,他应该怎样紧张愤怒却又不过于激动、勉强但依然不失风范地接受对方的要求。 便在这时,陈长生说出了自己的来意,眼睛明亮,态度端正,声音诚恳——我来杀你。 雪花飘飘,落在庭院里,天地间一片死寂。 魏侍郎站在雪中,脸色苍白,微微张嘴,很长时间都没有说出话来。 原来,不是来闹事的,也不是来逼婚的,而是,来杀人的。 他是礼部侍郎,在普通人的眼里,仿佛高山般不可攀爬,但这时站在他身前的年轻人,对他来说才是座真正的高山。 未来的教宗要杀你,谁还愿意来救你?除了死亡,你不可能还有别的结局。 你应该紧张愤怒却又不过于激动、勉强但依然不失风范地接受对方的要求……去死。 没有人想死。 “我虽然做了很错的事情,但并没有必须去死的道理。” 魏侍郎盯着陈长生的眼睛,眼神变得格外幽暗,呼吸变得极其急促。 “是的,无论周律还是教典,都没有说,逐妻下堂便要被处死,换作以前,我肯定不会杀你,但现在我的想法有所不同,矫枉并不需要一定过正,但做错事一定要付出代价,要被人看见,你忘恩负义,我要告诉世人与教徒,你这样做是错的。” 陈长生最后说道:“而惩罚丑恶,便是歌颂美好。” 说这段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很明亮,语气非常认真。他不是在说假话,不是在刻意嘲弄对方,不是想要在临死之前羞辱一番对方,而是真这么想的。他来魏府杀人,就是希望在以后的世界里,像这样的事情能够少一些。 魏侍郎苍白的脸上现出两抹极不正常的红晕,身体开始颤抖起来。 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他这样的“正常人”看来,现在的陈长生就是个疯子。谁会因为休妻这样的事情付出死亡的代价?就算有些忘恩负义,薄情寡幸,郎心如铁……可是,为什么要死呢?他的妻族,还有被他休掉的妻子,如果不出意外,确实会被朝廷整死,可是……那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这是杀人的借口倒也罢了。 但不是,这就是陈长生杀人的理由。 他的眼睛越明亮,语气越认真,在“正常人”看来,便越疯狂。 魏侍郎望向雪中的院墙,想要找到活下去的可能,发现只是徒劳,终生绝望,痛苦地哭出声来。 微雪落在纸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很脆,就像美好的事物被撕毁时发生的呻吟。 那是一张白如初雪的纸,上面有几个黑洞,看着异常恐怖。 一道声音从一个黑洞里传了出来:“都说我是疯子……我看你比我还要疯。” …… …… 很多人都知道,画甲肖张的心性暴烈,精神有些问题。 但今年初冬,当他在雪里看到陈长生睁着明亮的眼睛、用认真的语气对魏侍郎述说自己的杀意时,生出一种极其怪异的感觉。 他觉得陈长生才是个疯子,一个一本正经的疯子,这让他很吃惊。 陈长生看见树后的肖张时,也很吃惊。整个京都,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会来魏府,相信这时候很多人正在向这边赶过来,为何肖张会提前在这里等着自己? “你怎么会在这里?”他一脸惊讶问道。 同时,那把锋寒至极、无垢亦无霜的短剑,已经刺破了衣袖以及三人之间讶色,来到了魏侍郎的咽喉之前。 肖张脸上覆着白纸,自然没有表情,但所有看到这张白纸的人,仿佛都看到了不屑。 这份不屑自然是针对陈长生的剑,如同无声的怪笑,充满了嘲弄的意味。 你居然敢当着我的面杀人? 铁枪破飞雪而起,振衣连袂而动,破寒意,而要开天地。 只需动念,锋寒无比的铁枪之尖,便要与陈长生的剑相遇。 陈长生的天赋再如何了得,哪怕在国教学院里胜了林老公公,今日剑与枪正面相遇,又如何是肖张的对手? 下一刻,肖张的铁枪便会破了陈长生的剑。 他会站在魏侍郎的身前。 京都初雪这天的第一场刺杀,便会无疾而终。 哪怕到了这一刻,看起来,似乎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终究会有意外。 比如今日。 肖张脸上的白纸哗哗作响,那份不宣诸口的嘲弄与不屑消失无踪。 无声的怪笑变成了真实的怪叫,响彻整座周府,撕裂了雪空。 铁枪的痕迹发生了极微妙的偏差。 没能刺中那把剑。 寒剑破空而去,带起了一道鲜血。 鲜血冲入飞雪之中,化作一幅美丽的画面。 一个事物破空而起,呜呜乱转,高速旋转,然后落下,溅起几缕冰雪。 那是魏侍郎的头颅,未能闭眼。 肖张霍然抬头,望向前方,面色骤寒,如见深渊。 魏府门口,出现了一位青衣人。 那人双眉微耷,十分愁苦,百分不愿,怀里抱着一把未出鞘的刀。 第699章 闻道有先后 天凉王破,终于在京都现出了身影。 看着门外的青衣人,陈长生才明白,为何会在这里遇到肖张。 世间最了解你的人,往往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这句话很老套,也很老套地经常正确。 整座京都,没有一人会想到,王破会来魏府,只有肖张想到了,所以他潜入魏府等着,只是没想到,先等来的却是陈长生。 王破看着微雪里的陈长生,有些意外,然后展颜笑了起来。 随着这一笑,耷拉着的眉向上挑起,仿佛阳光穿透层云,令人心折。 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种不约而同的感觉很好。 陈长生和王破,果然是同道中人,走的道路往往相同,去的地方往往也是同一个地方。 无论是充满死亡阴影的深渊,还是星海之上的神国,是戒备森严的皇宫,还是无人知晓的魏府,其实都无所谓。 王破向陈长生发出邀请:“一道?” “好啊。”陈长生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个邀请,抬步向府外走去,右手轻震,血滴自剑上落入雪中,仿佛梅花。 肖张很是恼怒,看着二人喝道:“喂!” 他手握铁枪,站在风雪之间,自有一股悍然暴烈的气势冲天而起。 然而王破看都没有看他一眼,陈长生回头
相关推荐:
魔商时代
一等婚事
暴躁狂郎
娇饲
灵目鬼话
(倚天同人)谁与争锋
重生之养来宠去
魔法花学园4:花冠月未眠
我的光荣进化模拟器
吉原枫下(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