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从零开始:我的天赋是烹饪 > 第273章

第273章

地停下。 姜伯游眼神好,倒是看见她。 不过又同众人说了一会儿,才相互道了别。张遮不知她就在背后,转过身时,却一眼瞧见她立在那海棠花树下,身形便顿住。 但他没有说话。 姜雪宁也不言语。 直到姜伯游走过来,笑着道:“怎么找我来了?” 姜雪宁才一眨眼,收回目光,道:“方才想起蜀中的一些事宜,觉得还要同父亲说上一说。” 姜伯游却朝周遭一看,仿佛忌讳着什么似的,一摆手道:“正好,你的亲事我也有些想法,要同你谈一谈,回去的路上说。我先去同另几位同僚道个别,你且在此侯我片刻。” 姜雪宁不知他是有什么想法,但暂没深问。 只点点头,看他去了。 等她回过头,去找张遮时,方才他驻足之地,已是空无一人。 上一世,有缘无分; 这一世,有分无缘。 她低笑一声,暗骂老天爷折腾她,只觉自己要走出来怕还要花一段时间。 站了片刻,又觉累,干脆往亭内走去。 只是上台阶经过旁边那一丛南天竹时,姜雪宁视线一错,却突见初夏那微红的叶片间挂着一只玄黑的银纹锦囊,像谁经过这蔓生的枝条时,被不小心挂走的。 她随手拾起,本没在意。 然而拿到手中的瞬间,便觉熟悉。 上一世张遮身边可不常挂这么一只锦囊? 有一回她疑心是哪位姑娘送的,抢了来玩。本以为张遮已被自己折腾得没了脾气,不料他却骤然变了脸色,虽还是坚忍寡言模样,皱着眉头时却多了几分沉怒。 她架不住,还了。 后来才知道那是慈母一片拳拳爱子之心,一针一线缝的,里头虽不装什么紧要事物,对张遮来说却意义非凡。 若是上一世她拾得此物,必要用以好好嘲笑讽刺一番,如今见了却是满眼酸涩,只想他若发现东西丢了该很烦忧,便打算交由王府的下人保管,备着他返来寻找。 可待一挪步,锦囊里传出细碎之物碰撞的声响。 “……” 姜雪宁忽然呆住,手指一颤。垂眸盯着手中捏的这只锦囊,某些纷繁的念头划过脑海,却茫茫白雾似的,没留下什么痕迹。 立了过了好久,好久,她才慢慢将那锦囊解开。 哗啦…… 数十颗新年时吉祥瓜果样的金银锞子,从中滚落下来,散在她掌心。伴随着掉出的,还有半页折起来的薄纸,隐约能看到背面透出的墨迹。 姜雪宁眼泪霎时往下坠。 她用力压住自己的心房,但觉溺水一般,下一刻便要呼吸不过来。 那夜将锦囊挂在他门外时的忐忑,那日站在他面前直问他心意的孤勇,尽数从心上划过,这一刻却都化作了一种不解的荒谬,不忿的悲苦…… “张遮,我属意于你。” “姜二姑娘容谅,在下心中已有属意之人了。” …… 倘若你的确属意旁人,对我毫不动心,那留着这些东西,又算什么呢? 第176章 臣的坦白 张遮是半路上发现东西不见了的。 只是他自撞见姜雪宁后, 便心神不属,竟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见,又到底是丢在回来的路途上, 还是丢在了临淄王府里。 于是去而复返。 空寂的园林中已经没了姜雪宁的身影, 凉亭中也空无一物,只有两名侍从在收拾亭中留下的狼藉杯盘。 眼见张遮去而复返,先前伺候的侍从对他有些印象,上前来弯身一礼, 主动问道:“张大人,怎么了,可是落下什么东西?” 张遮问:“可曾见过一枚锦囊?” 那侍从顿时一怔:“是玄底银纹模样吗?” 张遮道:“你见过?” 那侍从连连摆手, 目光却变得有些奇怪, 神情里也带上了几分为难,犹豫了片刻才讪讪道:“见是件过, 不过方才小的等来这里收拾的时候,是见姜侍郎家那位千金立在这里,正拿着一枚锦囊, 和您要找的有些像。她面上瞧着……小的们就没敢上去多问。” “……” 张遮立在阶前, 恍惚极了。 腰际没了那枚锦囊,有些空荡荡。 侍从于是觉得眼前这位年轻朝廷命官的神情,竟有一瞬与他先前所见的那位姜二姑娘重叠在一起, 是一种奇异的、晃悠悠的沉重, 像是黑沉沉的水面下有一面镜子,让折射上来的光都显得昏暗。 过了好久,张遮才开口。 他问:“姜二姑娘走了吗?” 侍从点点头道:“对, 好像已经和姜大人一道回府了。” 张遮便微微闭上了眼,沉默片刻, 才道一声“谢过”。 侍从心里疑惑,却不敢多问。 再一躬身,抬头已见这位大人重顺着园径向外头走去,分明暖风熏人醉的夏夜,背影渐渐隐没在层叠的廊下灯光尽头时,却仿佛是走在冷寂的秋霜里。 前日下过一场雨,冲刷了笼罩在京城上空的浮尘,长街的路面也被雨水洗了个干净。 车马声渐绝。 于是脚步轻踩在路面上的声音便变得明显起来,空寂,冷清。张遮脑海里仿佛什么都想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想。 他住的地方距离王公贵族们宅邸所聚之处颇有一段距离,过了这片寸土寸金处,两旁楼阁的高度便低了下来,渐次有些笑闹叫卖之声响起。 今早不慎打翻家中茶壶,母亲叮嘱他回来记得买个新的。 张遮便进了间打烊晚的瓷器行,选了套简单的邢窑白瓷的茶具,却听瓷器行的掌柜的陪着一名雅客立在多宝格前面叹气。 “清沽美酒,醉乡酒海,釉色清亮细薄,正称梅之瘦骨。周老板这一只梅瓶碎得可惜,我找了许多能工巧匠,倾力修补,却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远观倒与新瓶无异。” “可近赏不得。您观这口颈处,细缝隐微,便巧匠能夺天工,也难以填去旧痕。毕竟是碎过的,您本珍之爱之,往后就更得细心看顾,否则有点磕碰都得散架,不可同弥合如新,刚出窑浑然一体时相比啦。” “唉……” …… 张遮朝那一格看去,一只尺高的梅瓶立在当中,天青如玉色,胎质细腻,本有天成之美。可上面却有一道道细微的裂纹,乃是经过了修补后留下的,像是一道道被时光磨浅了却始终难以消去的疤痕。 柜台前面的伙计朝他看一眼:“公子也想买只梅瓶吗?本店什么都有的,您多看看?” 张遮才慢慢收回目光,道:“不用了。” 银钱付讫,带了茶具回家。 张母知他今日赴宴,怕他免不了席间的应酬,喝多酒,所以备了醒酒汤热着,见他回来,正好端给了他喝。 张遮心底一阵地酸涩。 有那么一刻他甚至感觉到万般的颓然,末了却还是放轻了声音,对蒋氏道:“回来晚了,又让母亲挂心。您身子骨不好,往后还是早些睡吧。” 怎么说也是自己养大的儿子,蒋氏岂能看不出他心事重重?连着好些天来,他都早出晚归,在衙门里公务一忙起来没个完,若说的确是事多繁杂也就罢了,可瞧着他的模样却好像除了公务,余事皆不愿去想,倒更像借此压住什么一样。 可他自小便很有主意,什么事都埋在心底。 蒋氏对他的事情知之不详,眼下看他若无其事模样,便知自己问了他也不会说,索性不问,只道:“便是你父亲当年都没你出息,他泉下有知定然瞑目。你呀,娘只盼着你安平些,遇到个喜欢的姑娘成个家,就再好不过。至于荣华富贵,好虽是好,可要去追,要去逐,反倒把自己过得很累。” 张遮没有解释。 蒋氏叹了口气,便从这间普通的书房里退了出去,叮嘱他也早些睡,然后将门带上。 刑部有许多卷宗都被他带了回来看。 如今都高高摞在案头上。 边上灯盏的光焰轻轻摇动,照着那一行行墨字躺在纸面上,却无法进到眼底。 张遮觉得这光晃眼,便把灯盏移得远了些。 于是纸面上的字也暗下来。 他枯坐在桌案后面,像是案头上砚台里渐渐干涸的水墨一般,一宿都没动上一动。 初夏的天光来得很早。 市井里的声音又喧嚣起来。 蒋氏一早醒来煮上粥,以为张遮与往日一般天不亮已经上朝,便打算趁着天气热起来之前收拾房间整理庭院。谁曾想到得他卧房门前,才把手放上去,门便开了。里头床铺被枕整整齐齐,分明昨夜无人睡过模样。 再转头一看,书房门却是紧闭。 天未大亮,还有一点灯光从里透出。 她犹豫一下,到了门前轻叩:“今日不去上朝吗?” 张遮坐于案后的身躯,才轻轻动了动,像是终于被人从某个幽暗冷寂之所拉回来般,却是慢慢道:“今日不去。” 朝议叫大起的日子,他从未耽搁过。 昨日也不曾说今日告假。 蒋氏怔住,半晌没声,然后才道:“那我去市上买些菜,等吃了早饭再去衙门吧。” 她收拾东西出门,拎了只竹编的小篮子。 早上的集市正是热闹时候。 挑一只两斤重的黑鲤鱼,买了些嫩姜,香葱,韭菜,还有新鲜的豆腐,最后选一块看着不错的猪肩肉,一道放进竹篮,往家中走。 去集市时,天还才蒙蒙亮。 回来时,晨光已然熹微。 只是当蒋氏转过那熟悉的胡同,看到自己家那旧院时,忽然发现那长着青苔的台阶下,竟立着一名年轻的姑娘。身上穿一袭月白广袖留仙裙,素面朝天,肤色在晨光里显得苍白,微微抬着头,似乎有些呆滞出神地望着那扇斑驳的木门。 这大清早的…… 蒋氏迟疑一下,走了过去,笑着问:“这位姑娘,是找什么人吗?” 姜雪宁回过头来,才发觉自己站得久了。 她看见了蒋氏,寻常模样的妇人,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所经历的风霜,在她面上留下了比同龄妇人更深的痕迹,两鬓霜白,皱纹细细。 臂弯挎的竹篮里,是刚买回来的新鲜的菜。 此时略带着几分担忧地看向自己,眉目里却十分慈和。 他该恨自己的。 这胡同深处仅有一户人家,姜雪宁已猜出了这妇人的身份,心底里那股愧怍如热泉一般翻涌起来,勉强要笑,眼泪却还往下掉。 她道:“请问,此处是刑部张大人家么?” 竟是来找自己那木头儿子的。 蒋氏见着这么个天仙似光艳照人的姑娘,根本都没往张遮身上想,可见她话没两句先掉了泪,便想起张遮昨夜今早不寻常的种种,一时心里嘀咕:那小子榆木疙瘩敲打不动,别是招

相关推荐: 拥有金手指后她开始为所欲为(nph)   春意融融_御书屋   疑心暗鬼(叔嫂 1v1 h)   会坏的 轻点   心甘情愿【女攻男受sp】   家庭教师(坑)(H)   qing欲秘书   兄妹的日常生活   毒品+代价(H)   合欢宗双修日常(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