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万象之主 > 第108章

第108章

。 而太上皇和皇帝的父子之情,还不知有没有林如海和贾敏夫妻之义的一分真。太上皇如此高调赏赐下去的高位妃嫔,皇帝还怠慢不得,即便真不喜欢,也不能太冷落…… 江洛不算太了解皇帝,只从林如海的描述中,知道他表现出来的是天姿平平,但并不算太愚笨,优点在于很能听进去旁人劝谏的年轻皇帝形象,尤其对太上皇孝敬到了一万分。 可皇帝实际是否真是如此性情? 他被强塞了妃嫔,会在心里一直记恨吗? 贾家将来之败,又是否会与今次之事有些许相关? 林如海不能预知未来,江洛也没想拿这些问题难为他。 但她还是忍不住向他看了一眼。 又看了一眼。 五年过去了,再提起那时的事,他会依然烦恼忧闷,还是会心生眷念? 对他来说,时间可以抚平一切吗? “夫人?”她看过来太多次,林如海不禁开口询问,“是还有什么疑惑?” “嗯——”江洛还是打消了想法,“没有了!” 真问出来,不知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对话。 麻烦。 偶然产生的好奇,也并不必非要满足。 她不肯说,林如海又再看不出什么,也只得罢了。 林、贾两家还算正常亲戚往来,贾元春封妃这样的喜事,林家自然要送礼相贺。 礼单是林如海亲自写。 江洛在旁边给他剥栗子,心里随意回想着原著剧情她还记得多少。 ——是不是贾元春封妃之后,立刻就是省亲了? 贾家是为省亲才盖的大观园,而原著大半重点剧情都发生在大观园里,比如“共读西厢”,比如“滴翠亭”,比如几次诗社,还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王夫人查抄大观园…… 《红楼梦》未完,她不知道大观园众人的真实结局如何,但黛玉既被归在“薄命司”里,又有“还泪”一说,必是薄命早逝的结果。现在情势虽与原著有了很大不同,可如果所谓“警幻仙子”一定要黛玉命运如此,“神仙”的力量,能是凡人可以抗衡的吗? 江洛剥栗子的手不觉停了。 夫人又在发呆。 写礼单的间隙,林如海抬头看了夫人几眼,心中好笑。 方才那般迟疑不定,显然是有话想问他,又不好意思——或者是不敢——问。现在不看他,想的事当是与他无关了,也不知她会不会说。 林如海低下头,继续斟酌这次贺礼的轻重。 江洛却向他笔下看了过去。 送荣国府的礼物。 为贾元春封妃,送荣国府的礼物…… 亲戚朋友间交往,除非有求于人,送礼都讲究有来有回。因黛玉在荣国府住过一年——前后是跨了两年,那两年林家送往贾家的年礼和给贾母的寿礼都比寻常重了快十倍。 认真计算,就是那两年中,林家白给贾家送了快六千银子的东西,平均一年近三千两。 黛玉一个小女孩儿,吃用不多,连发髻都是明年才梳上,六七岁时用的首饰不过就几朵珠花、几对耳坠,伺候的人不到十个,除非天天拿人参当饭吃,不然五年八年也花不了三千两。 这是林如海为了黛玉在荣国府的日子能舒心,别说一年三千两,就是五千两、八千两,只要能起到效果,就不算亏。 可惜,他礼没少送一分,黛玉的委屈也没少受一分。只因黛玉天性纯粹,不会因一人的过错厌极这人全家,又更会记得他人的好处,所以至今还孝敬贾母,也与三春等姊妹要好。 想必原著里的林如海也是如此为黛玉周全。或许是黛玉知道父亲的苦心,不愿父亲再为她劳心,所以林如海对贾宝玉“摔玉”,给黛玉起字“颦颦”,以及王夫人对黛玉的冒犯警告等事一无所知,临终之前,才依旧放心把黛玉托付给了荣国公府? 林家子嗣不丰,也因此几世积累没有分散过,积攒到现在如此庞大的一笔财产,定有不少流入了荣国公府。 和林家所有财富相比,几千两银子又是小钱了。 她记得,似乎正是林如海去世,黛玉由贾琏护送回荣国公府后,贾家才开始动工的省亲别院。 那便不谈书中,只论现实。 现在的贾家,有能力盖起一座连皇妃贾元春都觉得奢靡过头的省亲别院吗? 贾家一门双国公,开国时每家所得的土地都比时为侯府的林家要多。但贾家支庶繁盛,每有子孙分家出去,都会带走数目不等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尤其是开国两位国公的亲儿子,所分家产必不可能太少。几代过去,目前宁、荣两府每家拥有的土地都应少于林家些许了。 目前林家每年房屋、土地、铺面上的收入,寻常年景约有两万两,丰年会超过两万。比如今年,光房租、书斋上的收息就多添了近五千两银进账。 来往了两年,江洛很知道贾家上下管事仆人贪污得厉害。她估算寻常年景,荣国府每年收入大约应在一万两出头。而他家官中除了庄地出息之外,似乎没有其余收入来源,若遇灾年,或许一年只能入账几千两。[注4] 荣国府“主子”人数是林家的几倍,用的下人数目也是林家的两三倍,还要维持国公府邸的排场……日常开销算下来,一万两银子还真打不住,也不知“寅吃卯粮”已经多少年了。 去年她就算过,办事人员贪污不严重的情况下,盖出原著里描写的“大观园”,造价在四十万两左右。 现在的荣国府官中库里,还有四十万盖园子吗? 再算上贾家上下的贪腐问题—— 造园子的四十万之外,可还有多的四十万乃至八十万供人贪污? 贾家没钱,会把主意打到谁头上? 虽然林家的钱不是她的个人财产,她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被人白拿啊! 江洛按住林如海的笔:“老爷。” “夫人?”林如海笑问,“夫人终于舍得开尊口了?” 江洛嗔他一眼:“我是要说正事!” “是,夫人请说。”林如海稳稳放下笔。 “虽说黛玉的功课重要,针线都可以不学,但有一件一定要学了,”她严肃说,“家里一年的入账多少、开销多少,如何算账、对账,人情往来,乃至一斗米、一个鸡蛋都价值多少,这些就从今日开始学吧。” 她忘了在哪里看到过,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太监怕皇帝吃过热烧饼后,下次送来时冷了就是过错,所以一直给皇帝送冷烧饼,末代皇帝溥仪从小竟没有吃过热的烧饼,是出宫后才知道烧饼是热的? 皇帝吃不到热烧饼,还被骗着相信了烧饼就是冷的,看起来像个笑话。 即便这件事是假的,皇宫中贪污到“一个鸡蛋一两乃至几十两银子”的事总是真的。 有些事没人教导,再是天性聪慧也看不破骗局。黛玉虽然不会被人哄到相信一个鸡蛋五两银子这么离谱,但若贾家借过去十万两,还回来一堆东西抵账,她能算清价值吗? 江洛对贾母还有三分认可,对贾家的其他人完全没有一点信任。 “等吃过晚饭,老爷就给黛玉细讲讲为什么要这么送礼?”她盯着林如海。 “好,好……”林如海失笑。 的确,也该教玉儿了。 …… 贺礼是当日送去,黛玉在当晚教。 第二天,贾母就来了帖子,想接黛玉和英莲过去热闹几天。 黛玉想去。 宫中还没出省亲的旨意,江洛不好多说,只叮嘱黛玉:“若有人叫你答应事情,不管是什么事都不要应,只说回来问父母。她若威逼你呢,你就直接回来。” 黛玉虽不明原因,也忙应下,又担心道:“若怕有麻烦,不如我且不去了。” “这倒不必,”江洛忙笑道,“该去就去,不过提前和你说一声,未必有事。” 真有人和黛玉一个小女孩借钱,就是脸都不要了。她看荣国府还不止于这样。 大概吧。 黛玉便与英莲乘车至荣国府,先到荣庆堂恭贺贾母,又至王夫人房中贺喜。 人逢喜事,王夫人看一向喜欢不起来的林黛玉和甄英莲都顺眼许多,亲热留她们说了一会话,又不免想起贾敏,便难得贴心和外甥女说:“你母亲也是国公府的闺秀,嫁的侯府公子,出阁十里红妆,嫁妆竟有五六万两。如今你也大了,你母亲的嫁妆可是你父亲管着?你小孩儿家,自己不便张口,去求老太太,让老太太和你父亲说,趁早给了你吧。” 二舅母的话虽是好意,可听起来并不让人舒服。 什么叫,她母亲“也是”国公府的闺秀? 娘才正经是国公之女!这个“也”字该用在元春大姐姐身上才是! 母亲的嫁妆“竟”有五六万,又有什么不妥? 至于话中疑心父亲和太太,终究也算好意…… 林黛玉依旧守礼应对二舅母,笑道:“多谢二舅母为我着想。实不相瞒,正在本月月初,我太太已经劝着我父亲,把我母亲的嫁妆都交给我了,又让魏姨娘先替我掌管着。今日送姊妹们的团扇,便是我母亲从前存着的,一盒十二把,我父亲说正该女孩儿用,再不用就迟了。” 王夫人便没话,只能说:“你太太……江夫人倒周全。” 林黛玉笑道:“太太一向待我好,事事都虑得周道。” 王夫人便说:“老太太还等着你们呢,快去罢。” 林黛玉和甄英莲行礼告辞出去了。 王夫人闷坐一会,心里不由骂那江夫人。 果然是小门小户、姨娘出身……人年轻又没见识!听得这一年承恩公府想同她交好,她都推三阻四,只顾出城玩乐,——那可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如今元春封妃了,她也不亲自来贺一贺,连外甥女还要老太太下帖子请才送来,真就林如海说什么她听什么?林如海要远着这荣国府,她就真个夫唱妇随,一次也不来

相关推荐: 宋朝败家子   [快穿]萌妻难追   鞋乡之小镇崛起   小鸡快跑   「猎人」在鲨你的365日   署名:无   黑马王子   薄情总裁:囚住你的心   星雨落九天   地下城的一百万种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