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就没点自己的主意? 还有四姑太太那些嫁妆,不说在林家攒的了,光从贾家带去的,一年庄子铺子上的收息就上千两!她就全交给一个姨娘管着,如此没胆色,真是、真是……给条绳子都爬不上墙! ——江夫人是有多少钱,林家得有多少钱……她才连四姑太太的嫁妆都不看在眼里? 如今又是老太太想接人就接人了,林家这两个丫头总是来。 江夫人这般软面团一样,没有一点心计,也就是林如海愿意宠着她罢了。 …… 已经把母亲嫁妆的事告诉了二舅母,林黛玉自然没有还不与外祖母说的理。 贾母听了就念佛:“佛祖保佑!你父亲真真是娶了位好夫人。好孩子,有她在,你这一辈子吃不了苦了!” 不论以后林家官中还给黛玉多少东西,起码敏儿的嫁妆是一文都少不了她的了! 回想这两年,贾母越发觉出江夫人的好处,又和外孙女说:“她这般尽心待你,你今后更要好生孝顺她。终究不是亲母女,你也待她好,她才不会冷了心肠。” 这继母继女的关系,实则比婆媳之间也不简单。尤其她还总接黛玉来。从前还怕江夫人对黛玉不好,又想从江夫人身上算计,现在回想,怕是叫孩子在两家里为难了。 也亏江夫人明事理,不迁怒到孩子身上。 外祖母说太太的好话,林黛玉也高兴,笑道:“老太太放心,我和太太一向好,从前也好,原不在身份如何、亲与不亲的。” 贾母诸多感慨,最后只化为一句:“那就好啊……” - 大明宫。 已在一年里最后一个月,天气严寒。寒风裹着雪花扑向紫宸殿,又在广阔深长的大殿檐下消失殆尽,丝毫不能侵犯到这高居九十九阶之上,大齐最尊贵之人——太上皇——的居所。 殿内似季春温暖。 年已六十有七的太上皇只披一件夹衣,看着已经登基近两年,在他面前却还是一如以往谨小慎微服侍的皇儿,含笑重复他的话:“每月逢二、六日期,准许妃嫔家眷入宫看视,以免妃嫔与父母家人宫内宫外常年不能相见,互相思念成疾,有伤天和?”[注5] “是,父皇。”皇帝深深低头,不明白他错在哪里以致父皇动怒,忙道,“是儿臣想着,‘孝’之一字,不分贵贱,皆是一理。儿臣有幸能日夜侍奉父皇,尚不能略尽孝意——”[注6] “你已说过一遍,朕知道。”太上皇笑道,“抬起头来,朕看看你。” 皇帝抬头。 太上皇细细审视,没能从皇儿脸上看出任何问题。 今次选中的新嫔大半皆是朝中重臣之女,吏部、户部、兵部、刑部……东宫后殿窄小,皇儿不是想借重臣家眷入内看视女儿,见女儿住所狭小,便能联合众臣请皇帝正位紫宸殿,也好让新妃嫔居于六宫宽阔宫殿内? “你的孝心,朕一向知道。”太上皇点头笑道,“朕又替你想了一个主意,你听是不听?” “父皇有何吩咐,儿臣一定照办!”皇帝急忙表态。 “好。”太上皇便笑道:“妃嫔眷属入宫,难免还要遵从宫规,母女之间,不能畅怀,倒不如令妃嫔归家省亲,才可略尽骨肉私情,你看如何?”[注7] 作者有话说: 来啦! 注1注3注5注6注7:有参照原著描写。 注4:原著写,贾家官中每年的收入来源是“春秋两季租子”。第五十三回,“大灾年”,除去日常用的粮食炭火等物,乌进孝还送来了“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贾珍则推测他至少有五千银子带来。而乌进孝口中他兄弟管着荣国府八处庄地,比贾珍这边多几倍(可能为了推卸责任略有夸张)。所以本文推测,在目前的时间点,非灾年时,荣国府官中“春秋两季租子”的收入大约在一万两左右。后期管家贪污更加严重,收入会更少。 注2:原著中,薛家三口人对薛宝钗金锁的来历说法始终不一,且第八回看金锁的剧情,薛宝钗两次叫莺儿倒茶等细节都太刻意了。个人认为“金玉良缘”是薛家杜撰的。 另外,情势和原著相比已经有许多变动啦,所以一些原著剧情出现的时间顺序会打乱。 原著第八回节选: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 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 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 (后略) 感谢在2023-12-16 12:01:20~2023-12-17 12:03: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伊萨卡、砂糖橘喵子 22瓶;一颗甜汤圆 16瓶;小楼听雨、彻玖、黑紙描白畫、非cythia 10瓶;小小的小和锦、心嗅蔷薇 5瓶;tingting 3瓶;孟无、哈哈哈哈哈 2瓶;安娜、品客洋葱、随便吧、雪莹、嘟嗜宁芙、parallel、流年、层层、巍、四季递嬗、Ther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2 ? 父与子 ◎“朕必不负先生!”◎ 又到给皇帝授课的日子。 今日天晴, 却因才下过两日大雪,比前些时日还冷。晨间日光照在琉璃飞檐顶端未化的积雪上,天蓝得像玻璃。 林如海准时来到东宫, 在临敬门外整理衣冠,被太监请入临敬殿偏殿。 皇帝早已等在殿中, 态度比往日还热切许多, 竟是亲自向前迎:“林先生!” 林如海心内稍惊,连忙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快快请起!”皇帝亲手扶起他。 回想这几日朝中并无大事, 皇帝又不再主动开口,林如海便暂且不动声色, 照常给皇帝讲解先贤著作。 《资治通鉴》已讲至《唐纪三十一》。 陛下幼时不好学,老圣人便命吏部、户部、礼部三部尚书,及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子监祭酒五人排班,轮流给陛下重授经典。 他回京后, 亦得老圣人点名给陛下授学,又与礼部尚书共同教授陛下重习书法, 课程不少,是以每逢月一、四、七日皆要至东宫。 仅他所见到的, 陛下天资……不算聪慧,但两年来笃学不倦,竟未有一日耽延功课, 自云“勤能补拙”,不敢叫老圣人失望。 不过,陛下今日显然罕见地心不在焉。 林如海放下讲义, 笑道:“陛下不能静心, 不如今日先从练字开始吧。” 皇帝惭愧应是。 皇子们在上书房需自己裁纸、磨墨, 可皇帝不但要精心学业, 还要顾全政务,已无此等闲暇,都是太监代劳。 林如海捧茶坐在旁边,对皇帝正在为难何事并非毫无头绪。 一定是与老圣人相关了。 皇帝坐在案前。 他知道林先生一定看出了他有话想说。可他不知如何开口。 ——还未发旨的后宫之事,好与外臣相商么? 皇帝提起笔,指尖收紧,却迟迟下不去一笔。 他现在写的字一定不能入林先生的眼。 六位先生中唯有林先生最年轻。 林先生不似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几人一般年高德重,早便做过他们兄弟们的先生,知道他年幼时功课如何平平无奇。甚至夺嫡最激烈的那几年,林先生在外任职,还不像户部尚书见过诸皇子在各部历练掌权,而他仍与未成年的兄弟一处读书。 是以六位先生里,他最看重林先生,也最期望得到林先生的认可,能赞许他有所进益。 别人……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免会将他与兄长们比较。 皇帝想起了从前,想起了他还年幼,在尚书房的时候。 那时,他也不敢动笔、不敢开口,却不是怕的先生不满,而是怕先生满意。 宫中生活不易,自三四岁他就明白。在兄弟之间,他排行不算靠前,母亲又只是宫人,走运得了父皇一夜恩幸,才有孕晋封,又生下他。宫里有许多娘娘们,各自皆有依侍,皇兄们也更得父皇的宠爱。宫里死过他多少兄弟姐妹,连母亲也说不清。 他这一辈子,平安长到成人封王,将来能把母亲接出宫奉养,已经是不容易了。 所以他一直“不上进”。 读书上过得去、不被父皇教训就好,习武也只敷衍糊弄,不敢让二哥再说“五弟有几分我当年的样子”。 他在兄弟们里赔着小心,哪一位也不敢得罪,母亲也在娘娘们手下战战兢兢。好歹他混到二十出宫。 见父皇连个好差事都不肯给他,只让他还每日入宫读书,他也还是不
相关推荐:
破废成才
欲河
神棍劳动合同
万古圣尊
指尖风
三国铁骑踏天下
杠上妖孽九皇叔
瞎钓型男
闪婚第一天,获美食签到系统
极品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