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贾先生没太端“先生”的架子,自然也没有什么拜师礼、敬茶之类。 他简单介绍了自己,便令黛玉背诵几首诗,又对了一个简单的对子,便从孔圣人生平讲起,令黛玉先熟读《学而篇》前五句,再慢慢讲解意思,还以举例来说明圣人深意。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别说黛玉了,就是真的五六岁孩子也能领会。 江洛……也能。 再结合原身的记忆,她认为自己绝对能跟上进度。 她不觉得和五岁孩子比学习有什么。 天才是天才,人是人。 很快,半个时辰过去。 看林姑娘面上已有疲惫之色,贾雨村便令歇息半个时辰,令学生自行复习,上课还要提问。 他自往东厢歇息,把堂屋留给林姑娘和林大人的爱妾。 黛玉对着书,把先生讲的默记一遍,才让奶娘抱下椅子。 她命:“把点心都找出来。” 竹帘里,江洛正思索贾雨村没提朱熹注解。 是有意延后再讲,还是因黛玉不必科举,所以不讲? 这时,黛玉在帘外问:“江姨娘,一起吃茶吗?” 江洛一怔:“姑娘快请!” 甘梨忙放下茶杯要打帘子,已有人在外打起帘子,黛玉进来,笑道:“我带了松瓤卷,桃花糕,不知姨娘爱不爱吃。” 江洛再次握住黛玉的手,抱她到矮榻上,笑道:“我带的是栗子糕和红豆酥,也不知姑娘爱不爱。” 黛玉整个人都轻轻小小的。 两边的丫头一齐摆盘,四小碟点心一盘四个,放在小炕桌上,别提多齐整了。 王嬷嬷上来笑道:“姑娘可别多吃了,小心不克化积食。” 黛玉笑说:“嬷嬷,我知道。” 江洛便问:“姑娘往常一顿吃几块?” 王嬷嬷忙道:“也就一块半块罢了。” 江洛笑问:“那我与姑娘分。姑娘想吃哪样?” 黛玉指了指桃花糕和栗子糕:“多谢姨娘。” 四样点心都不大,江洛一样掰了半块,拿丫头递过来的干净帕子给黛玉。 她猜黛玉应是不爱吃油腻。那这鸡油松瓤卷,难道是特意给她带的? 这么想着,她吃了剩下的半块桃花糕和栗子糕,又拿了一个松瓤卷,配茶吃。 一齐吃完,黛玉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 江洛洗耳恭听。 黛玉没说话,脸却红了,看向王嬷嬷。 王嬷嬷会意,笑问江洛:“姨娘要不要和姑娘一起更衣?” 江洛感受了一下,小声说:“也好……” 咳。 方便了省心。 洗手回来,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 丫头们分吃剩下的点心,黛玉回座位上复习,江洛虽然不会被提问,也回去看书看笔记。 第二节课,贾先生用不到三分之一时间提问了黛玉,似乎很满意。剩下的时间讲了新的五句。 江洛确定正常五六岁甚至七八岁的孩子都跟不上这进度。 午时准,放学了。 贾先生一走,江洛瞬间感到很饿! 学习让人饥饿! 黛玉明显也累得很了,王嬷嬷说要抱她回去,她没拒绝。 这回江洛没有主动请缨。 黛玉虽轻,但回去要走百八十米,她从没抱孩子走过这么远的路,不确定自己一直能抱稳。 到了正院门口,黛玉还要下来告别,江洛忙拦住:“我这便回去了,姑娘快别下来,还要请姑娘替我给太太问好。” 她向正房一礼,便忙忙回院子,和冬萱说:“快去厨上,看还能不能给我加一条清蒸鱼。有酱好的鸭子猪蹄也行!” …… 女儿小口小口喝着水,累得都要坐不直了,贾敏心疼又欣慰,只问王嬷嬷:“姑娘上学怎么样?” 王嬷嬷虽然识字,却不大通正经书,只把姑娘如何去上学,两节课之间怎么样说了一回。 贾敏笑道:“玉儿也会照顾人了!” 看女儿喝完了水,她笑问:“贾先生怎么样?” 正好明日就是休沐,有什么不好的都可以再商议。 黛玉将先生如何讲课复述一遍,问:“娘觉得怎么样?” 贾敏点头:“倒是不错。” 这时,王嬷嬷想起一事,上来回道:“只是学里虽然不算远,姑娘一日来回走两次也多了些。如今天气不热,若到了酷暑寒冬,虽有我们抱着,姑娘也难免忍热受冻的。” 贾敏深觉有理,已有了主意:“等我和老爷商议。” 正房催得紧,厨上比往常早送饭一刻钟,贾敏忙令摆上,同女儿吃饭。 盐政新上任,林如海还是忙,中午腾不出空回来,贾敏便同女儿一起午睡。 娘的手软软的,身上香香的,黛玉枕着娘越发细瘦的胳膊,有一点想睡,也有话想说。 贾敏轻轻摸着女儿的背,低柔劝着:“说吧,说吧。和娘有什么不能说的?” “我觉得江姨娘不坏……”在母亲的引导下,黛玉说出自己的想法。 贾敏心中略觉复杂,但还是鼓励女儿继续说:“为什么呀?” 作者有话说: 来啦! 注:贾雨村剑眉星目是原著描写。 “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感谢在2023-11-09 03:07:33~2023-11-10 01:18: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鲜奶泡芙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瑭瑭 5瓶;点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9 ? 只是个女儿 ◎如海尚未不惑,岂能确保永不续娶?◎ 黛玉觉得江姨娘和别的姨娘都不同。 所有姨娘在娘面前都很小心,但在娘看不见的时候,她们每个人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 柳姨娘一时恨她,觉得她挡了她的路,一时似乎不屑,一时看着她又庆幸,全看青儿当时身体如何。 青儿没了……她也没再见过柳姨娘。 魏姨娘和嬷嬷姐姐们一样,总惋惜她是个女孩儿。 盛姑娘自从做了“姑娘”,好像渐渐地变了。变得有些像柳姨娘。 只有江姨娘,从没流露过“可惜大姑娘竟是个女儿”的神情。 哪怕今天上学也没有。 从来没有人像江姨娘这样,既小心地喜欢着她,又不惋惜她“只是个女孩”。 黛玉断断续续说完,听得贾敏心中酸楚难耐。 她搂住女儿,谨慎回忆着,她是不是也常在不经意间,让黛玉觉察到了她可惜她不是个男儿?黛玉是她拼死生下来的孩子,她从没因她是女儿少疼她半点,只是这世道上女儿终究比男儿难上太多…… 贾敏一中午没曾睡得,待下午林如海回来,终于有人诉说:“我还是亲娘呢,竟从没察觉玉儿这般心事。” 林如海抚着妻子的背,也沉默反思。 他也的确有把玉儿假充男子教养之意。 在安静中,贾敏艰难开口:“我想来是时日不多了——” “敏儿!”林如海不忍听,也不敢听,“你已比先好得多了,再将养一段时日,一定会好。” 贾敏抬头,望向一尺之内的丈夫。 “……好。” 她……也舍不得玉儿和他。 她背过脸,再转回来时便是笑着的:“学里虽然不远,可玉儿到底还小,寒冬酷暑往来难捱,不如请先生搬居别处,把学堂给玉儿午间歇息,也省了一日两回往来。” 林如海忙道:“如此甚好。” 贾敏笑道:“先生搬去哪里我就不管了。只江氏也能算玉儿的同窗,先生下课一走,再把西边甬路的门一关,那里便没人了,也叫她午间歇在那吧,省了来回折腾。” 林如海思索一会:“也好。” - 休沐一过,再上学时,中午江洛便不用回芙蓉院了。午饭送到学堂来,后堂东厢房还有给她铺好的床榻,她一整个午间都能歇在这,再带上发梳、靶镜等物,洗脸梳头也方便得很。 下午上课时间也从原本的三点到五点,改成了两点到四点。 从学堂到芙蓉院也就一百五六十米,步行五分钟。可加上摘脱帷帽、收拾东西,中途等一等黛玉……加起来也快一小时了。 现在省了这些时间,还能早放学一个小时,江洛知道,她这又是沾了黛玉的光。 黛玉还主动照顾她,第一日上学时和她吃点心、“更衣”,体贴她,不叫她尴尬,今日又主动说中午一起吃饭…… 摸着吃得有点圆的肚子,江洛决定她一定要尽力对黛玉更好,即便她力量不多,只是个妾。 因为黛玉也并没有因为她的身份轻视她,鄙薄她。黛玉看她时只会看她这个人,而不是外在的这些东西。 …… 这日下午放学,王嬷嬷笑回道:“姐儿中午比平常多吃了小半碗饭呢!” 太太做亲娘的,女儿多吃一口,少吃一口都放在心上,她们自然要更上心。 贾敏听了却担心:“怎么多吃了这么多?没积食罢?” 王嬷嬷忙回道:“太太安心,没有。是今日下学没忙着回来,姑娘胃口便好,江姨娘又吃得香甜,姑娘才多吃了几口,吃完饭很是歇了一会,我摸着没积食,才让姑娘午睡的。” 说完,她心里一咯噔,怕是说错了话。 贾敏却并没生气,反而笑了:“这倒是意外之喜了。” 只她心里的确烦闷。 总是她胃口不好,越发吃不下饭,带累了玉儿。 如海再安慰她,大夫们再说太平话,她也自知,她这身子是养不好了。 她不在了,如海尚未不惑,岂能确保永不续娶? 若续娶,继母再好,也不会对玉儿如亲生儿女一般。 若真不续娶,送玉儿回贾家教养,母亲自会爱玉儿如珠似宝,可母亲年事已高,两府里人多心不齐,玉儿难免会受委屈。 看着女儿血色不足的小脸,贾敏心中有无限担忧。 或许她不该答应让江洛上学,该叫她好好服侍如海,早日有子,让黛玉有靠。
相关推荐:
宋朝败家子
华娱璀璨时代
轻咬丝绒
汉道天下
影后她又刚又飒
小鸡快跑
道友请留步之鸿蒙紫府
皇陵守墓日常
就是爱逗你
奇迹MU之冰风谷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