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万象之主 > 第204章

第204章

。 阳光折射出来,便是窗上繁花的颜色。 廊下的芍药花瓣被风吹落一片。 服侍的姐姐们散坐在廊下,有人穿青袍,有人穿粉裙,有人挽金钗珠坠,有人只用青簪一束。 见她来了,围着廊柱说话、看书、做针线的姐姐们都有些惊。 她们站起身,影子和廊下的阴影分开,又快步向她走近。 林迟看看手里的图纸:“我晚饭后再来。” 那时这里一定方便了。 她转身行,心里还有一句话在想: 姐姐都中状元了,妈妈和爹爹还是一个样。 作者有话说: 来啦! 本文至此正文完啦,感谢小天使们一路的陪伴。今天开始更新番外,有想看的可以在评论区提,我有灵感会写,啵啵~ 好久没写这种非常甜美、圆满、暖洋洋的结局了,好开心,希望大家也喜欢。 感谢在2024-01-23 14:43:53~2024-01-24 14:40: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本无树 50瓶;苏幼楠、二两青苔、白衣清泫 10瓶;67817697、温软如玉、端木玥、在光里找花、宸居暇豫、酸奶少68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十二钗 ? 123 ? 番外:会同四译馆 ◎贾探春:“郡主娘娘,这可不敢!”◎ 大齐永泰八年, 夏末秋初。 “荣国府”虽被夺爵,贾赦、贾琏父子流放,连国公府都被收归国库, 但皇帝终究还是留了几分情面,于京中专赐下一所四进宅院, 供荣国公夫人居住, 还将贤德妃省亲的“大观园”赐为其亲弟贾宝玉的产业。 ——虽然贾宝玉由其父代笔,一折奉上, 仍将省亲别院献与了宫中。 皇帝便赐了贾宝玉一个工部主事之职,不必将来科举才能入仕。 贾政便自愿上折请致仕了。 皇帝准。 大哥与侄子皆流放在外, 贾政是母亲仅剩之子,他自然要承担起奉养之责,便欲携妻子儿女搬与母亲同住。 但贾母不许:“我自己和凤丫头住还清净,你们一来吵吵闹闹, 凤丫头和她婆婆又搬去哪儿?你嫌家里人多住不开,就把珠儿媳妇和兰小子送过来, 看着他两个我还高兴些。” 贾政被说得灰头土脸:“儿子并不是私心想聒噪母亲!” 贾母道:“那就别叫你媳妇来我面前烦!” 她还有几年好活?可不想天天再与王氏对面!邢氏好歹是丈夫大儿子都流放了,学着老实了不少! 宝玉……她也不管了!左右他有了官儿做, 饿不死就罢了! 挨了一通排揎回家,贾政坐在书房生闷气。 贾宝玉又正来向父亲请教: 他下月便要到工部当差了,不知进了衙门该怎么做?还有工部的诸位大人脾性、喜好皆是如何? 他不愿做在官场上蝇营狗苟的国贼禄蠹, 但圣命不可违。他不必再科考,即便想效仿林姑父、谢大人等能臣,也无那般大才, 将来大约一辈子只是工部主事。可虽做不得什么, 他也不能肆意妄为, 再让贾家雪上加霜, 给外祖母、母亲和姊妹们招祸了。 贾政正对王夫人有气,因儿子来说的是正事,不好张口就骂,便先将他上下打量一回。 贾宝玉正是十七年岁,正当翩翩少年时。他自幼生得美貌夺人目,至今仍色如春晓之花,又因被苦拘着读了几年书,身上少了几分贾政厌烦在男子——尤其是自己亲子——身上见到的闺中脂粉气,站在当地倒有些读书人的样子了,请问的姿态也恭敬,问的又句句在正理上。 思及自己年过五十,一事无成,今后又将赋闲在家,儿子虽从小不爱读书,却得了北静郡王的青眼,时常出入王府,今后至少五年,还将是家里唯一在朝为官的人……贾政便不觉将闷气去了两分。 贾宝玉所问,他尽力教了,又抚须道:“北静王爷倒还看重你,今后走动,不可疏忽无礼开罪了人。” 贾宝玉应是。 贾政又想了想,与儿子竟无甚可说,便道:“去吧。” 贾宝玉竟还是记忆里第一回与父亲这样顺顺当当说完了话,没遭一句斥责。 从父亲书房出来,他与兄弟、侄儿说了会话,向后院找母亲坐了半日,听了王夫人一车“我的儿,你可算出头了”等语,又回自己房中闷坐一时,索性出门去看祖母和姊妹们。 从“贾宅”到“荣国夫人府”不算近,骑马还要近一刻钟。换在几年前,太太和老太太都不放心他骑马出门,定会要他坐车。不过如今京中街上骑马出行的女子都不少,他也大了,老爷不管这些,太太……不想他还叫三妹妹比下去,便没人管他骑马了。 贾宝玉到荣国夫人府时,已近晚饭。 贾母不爱见儿媳妇,心里也想以后不再管贾宝玉了,但孙子过来,她还是乐意和他吃饭。 到底是放在眼前养了十几岁的孙子,又和亡夫那般相像。 现今这家里住着的全是自家人,没有一位外姓姑娘,不必避嫌,三春、巧姐与贾宝玉便和老太太围了一桌坐。 贾母七十五了,牙齿松动,略硬些的东西便嚼不动,胃口也不好,喝了半碗粥、吃了几口菜便停筷,看小辈们吃。 她没受子孙牵连,还是“荣国公夫人”,也还用得起国公夫人的排场。可到底觉得没意思,她已将自己身边八个一等、八个二等丫头裁撤了大半,只留四个大丫鬟贴身服侍,余下有放出去的,也有送与小辈使唤的。荣国公府原本的下人也放的放,卖的卖——其中原本的管家赖大等人,因贪墨过多,被王熙凤带上十几个心腹找官府把家底抄了翻天,净得了近二十万两的家财,贾母自己和王熙凤一人一半分了。 如今她们一家子女人过日子,有钱有闲,还有圣上关照的名头,无人来欺扰,好像是比在那国公府里日夜操心还舒坦。 小辈们也吃完了饭。 贾母便留贾宝玉住下吧:“天快黑了,骑马绊着,明日再走。你到前院睡去。” “是!”贾宝玉笑。 老太太虽然不和小时候一样惯着、纵着他了,可老太太还是老太太、 贾探春、贾惜春和巧姐送他出二门。 三妹妹方才吃饭前,手里还拿着英文书在看。 站在垂花门下,贾宝玉突然有句话想说。 但这话说了,不但没用,反还会惹人嫌。 他站着发愣。 贾探春便抬手在他眼前晃:“二哥哥?” 贾惜春笑:“二哥哥怎么又发了呆病了。” “哦……”贾宝玉回神,笑道,“我发傻了。” 他指指前面,说:“我过去了。” 他想说,若陛下赏官,赏的不是他,赏的是三妹妹就好了。 可若他真上折辞官,请赐三妹妹,便不提陛下是当真会同意改旨还是龙颜大怒,是否觉得他藐视皇恩,会让家中再遭祸事……便在家里,他也无法面对太太。 所以,这话还是不说的好。 …… 荣国夫人府前后四进,只在西面有一片跨院,是下人群房,余下无跨院,亦无花园。 贾母独住第三进正院正房,东厢房住探春惜春,西厢房住迎春,后院后罩房住着王熙凤、巧姐和邢夫人。第二进院有三间屋子,住着贾探春的英文先生,贾探春也在这里上课。对面三间便是甄应淑的居处,现今这府里只有贾巧姐还来和她上课了。 甄应淑早想换一家任教,也试试她能否教好其他学生。但先是琏二奶奶加束脩挽留,贾家又连遭了难,她曾受贾家恩德留在这里,此时若去,太显无情,便依旧留下了。 近几年,她常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若她能晚生十五年,哪怕只晚生十年,今年才十七八岁,就能像现在甄家的女孩子们,她的侄女、侄孙女们,和这里的探春三姑娘一样,由家里尽力请着外语先生学习,以图秋天能去考一考会同四译馆,便考不上一官半职,能做学生,也是自古从没有过的。 可每次这样不足了,再想一想才从金陵抵京的日子,想一想险些被嫂子们弄去做五十岁男人的续弦,她便觉得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她能自食其力,即便贾家不请她了,她去别家任教,依然能过得好。 这都是平国郡主给她指明的路呢…… 郡主娘娘啊—— - 大齐永泰八年,八月初一。 会同四译馆招收第一批学生之先,先举办了选拔教职人员的考试。 过了初选,能正式参与考试的有八成为女子。 考试揭榜,取中教职人员共十人,九人为女,一人为男。 所有考生的试卷皆由会同四译馆编纂成册,刻印出来售卖,立刻止住了沸沸扬扬的“此次考试必有舞弊”之声。 平国郡主甚至要求将每位考生的笔迹都原样刻印,是以即便不懂一门外语的人,看到试卷上的字迹,也知道这九位女子被取中,实乃实至名归。 会同四译馆的新教授,甚至有一位是兵部右侍郎的夫人,国朝正三品淑人。 贾探春名落孙山,不在被取中的十位新教师之列。 但九月时,她再次参加招生考试,被分到甲班。 一年后,永泰九年。 她被选为从九品助教。 - 贾探春从学生宿舍搬了出来,搬到了教职员工宿舍。 几位女杂役帮她拿着行李箱笼,她自己也提了三个包袱,身前半步是九品学正云山风女士替她提了两个包袱,给她引路,笑说道:“你以后起晚了又有第一堂课赶不及,就从这边林子里穿——” “山风?” 云学正立刻停下脚步,闭嘴不说话了。 ——这是平国郡主的声音! 贾探春在四译馆一年,和馆中所有学生

相关推荐: 自由银币   小警卫   反派以才华服人[快穿]   男主分分钟黑化[穿书]   假如你有病   一步登天   万古圣尊   初出茅庐之巅峰人生   指尖风   养狼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