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出。 谢姜这会正在尽力遮掩怀孕的事情,她挺着六个月大的肚子,怎么可能跑到王府来抛头露面? “不妥。”谢润缓缓摇头。 谢姜不能来,谢母又远在千里之外,京城也没有谢家的亲戚。 想来想去,淡桃也只得打消了这个想法。 谢润:“不过红玺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哪里出了疏漏。” 谢润垂眸。 受原剧情影响,她竟然忽略了原主的母家以及外面那些事。 她没死,谢姜在京城出名,谢敬又中了举……谢家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 但谁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潜在危险。 而且还有件事……原主的邻家竹马! 这就是个明摆着的炸弹。 谢润进了王府,没追究府外发生的事情,倒也不知道这个男人情况如何了。 谢家和这个竹马,确实是个大隐患。 谢润思前想后,提笔给谢姜和谢敬都写了封信。 淡桃在她身边伺候笔墨,疑惑问道:“主子若想知道谢家的情况,为何不问大公子,要问大小姐?” 谢家以后的当家人肯定会是谢敬。 很多事情,谢敬肯定是比谢姜要知道的多的。 第118章竹马失踪了 谢润只道:“有些话,只有大姐才懂我的意思。” 谢姜和她情况相似。 她肯定能猜出谢润的言外之意,知道谢润不是真想知道她爹娘是否安好,而是想让她帮忙监控谢家的情况,免得她生产时出乱子。 至于给谢敬的信,则是让他去打听自己那个青梅竹马的事情。 谢润怕谢敬误会自己对那男人还有旧情,一再说明竹马出现的严重性。 一旦出了事故,祸害的可能不止谢润,还会是整个谢家。 谢敬身为长子,担负家族兴盛重任。 对于这种可能会威胁到谢家上下性命的事情,自然会万分小心。 处理好一切,谢润才勉强安了心。 方太医来了后,就被请去了安侍妾的院子里。 到了下午才传出消息。 二郡主被炭气闷久了些,伤了脑子。 四公子喉咙和肺里吸了炭气,怕也有损伤,至于后果,如今也拿捏不准。 只知道这孩子以后的肺怕是不会太好。 安侍妾听说了这些消息,人直接被吓晕了。 查了半天,最后查出是伺候的人没个章程,又太紧张两个小主子,乱中出错,才惹出这门大祸事。 伺候的人自然全都受了罚。 晚间,景王从朝着回来,都没去看安侍妾一眼,直接让人把二郡主抱到王妃院子里养。 景王也没提养多久,怎么个养法。 但后院的人都猜到,景王大概是想把二郡主记到王妃名下,直接当王妃女儿了。 至于对四公子是个什么态度,大家就不知道了。 王妃这边,景王回前院后,李嬷嬷气的很。 “王爷也太欺负人了。” “当初后院四个怀孕的,他哪个都没提过让王妃您养!” “如今安侍妾养不好了,把孩子害得成了个傻子,倒是让您来擦屁股!” “还是个女孩……王爷对您也太过分了!” 以往不管怎么样,李妈妈都会下意识偏颇景王,总劝着王妃景王多好多好。 如今也是真的被景王的行为给气到了,对景王的滤镜全碎了。 王妃一派淡然,端着茶浅浅尝了一口,“王爷若把那男孩抱来给我养,才是真的要害死我和那孩子。” 李妈妈擦了把老脸上的泪,人也是一愣。 “主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妃:“上次宸妃把手伸到方庶妃的院子,我就猜到后宫和前朝得乱了。” 王妃曾经也是公主,在宫里宫外也见识不少,有一定的政治素养。 她叹了口气,“王爷不被其他王爷重视,一是娶了我,二则是……没有嫡子。” “若王爷有了嫡子,那又不一样了。” “后宫里的那些手脚,就不会盯着这些庶妃侍妾祸害,而会全盯上我。” 如今已然有争储的端倪,若景王这时候死了嫡子,又或者死了正妻,都有致命危险。 死了嫡子,比起其他王爷就少了一份竞争力,也显出无能。 死了正妻,那些人就更有话说了。 最主要的,这让皇帝怎么看景王? 给你娶个邻国王妃,就是为了断绝你争储的念头。 如今各个王爷蠢蠢欲动,你的正妻忽然就死了,是准备再娶个有家世的,以便图谋不属于你的位置吗? 今上多疑却无情,若真下了狠心,怕是直接让景王给妻子守孝个三年五载,再发配封地,直接断了景王的希望。 听起来很荒谬,但这已经不是皇帝第一次办荒诞事了。 三皇子卫王原是个清雅君子,十分洁身自好。 卫王已逝嫡妻出身江北陈家,大虞朝清流世家之首,曾出过三代帝师。 夫妻两自幼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婚后也恩爱异常。 可不知陈家怎么就招了皇帝的眼。 先是废帝师,后又强迫卫王休妻。 卫王宁死不肯,皇帝便在朝堂之上屡出羞辱之言,直将卫王踩到泥坑里。 后陈氏扛不住流言蜚语,自尽而亡。 皇帝却当众嘲笑卫王,“汝自诩夫妻情深,如今汝妻已逝,何不追随而去?” 卫王被羞辱的差点当众拔剑自刎。 只是被众人拦下。 谁知回到卫王府,就收到皇帝让他为妻守孝三年,发配封地的旨意。 这道旨意一出,几乎是绝了卫王的前途。 后还是卫王生母陈德妃跪死在大虞宫,皇帝才收回旨意。 自那日起,卫王闭门不出,替妻子守孝三年。 三年后,卫王便成了眠花宿柳的多情公子,再不沾染半点权利。 皇帝一旦对哪个儿子产生怀疑,那是真能做尽狠绝之事。 景王不把男孩给王妃养,既是在护着王妃和四公子,更是在护着他自己的未来。 王妃看得透彻,并不带半点怨恨。 “我当年在夏朝伤了身子,怕是这辈子都难有自己的孩子。” “以前不想养别人的孩子,是因为担心孩子生出别的心思牵累了我,又或者是养不熟。” 屋内暖香融融,王妃面容白皙沉稳,“如今养着个二郡主,虽是个姑娘,也有些傻,却也少了许多要忧愁的。” “也算是有失有得吧。” 李妈妈的眼泪擦了又擦,“主子怎么就这么命苦?!” “不过主子说的也对。全当养个小猫小狗,就当是打发日子了。” 王妃皱眉,“妈妈又失言了。” “她是王爷的女儿,皇上下旨册封了的端静郡主,怎么能说是小猫小狗?” 李妈妈自己扇了下耳光,“都是奴婢失言!” “小郡主长得白白胖胖,身体也康健,肯定是个有福气的!” “奴婢还听说过,民间有不孕的妇人抱了个孩子养,马上就有孕了。”李妈妈越想越开心,称号都换了,“也许我们家小郡主,还真是个小福星呢!” 王妃淡淡笑着,只是也没她说的那般开心罢了。 在这后院,又怎么能真的事事如愿? 有时候,只一桩如愿,就够了。 又过两日,谢敬和谢姜都回了信。 谢姜信里只说谢家人都十分安分,没什么异样,还送了些有助于生产和产后修复的药丸。 谢敬的信里却提及了一件事。 谢润那个青梅竹马,最近失踪了! 第119章谢润平安生产——五公子 这人当初没应谢润的约私奔,事后被家里人送到了谢家嫡系那边的书院上学。 秋闱和谢敬一同参考,可惜落了榜,又回了老家。 原是准备在老家闭关苦读,以备下次考试的。 谁知谢敬派人去打听时,这人却消失了。 谢润一听,浑身的警铃都响起来了。 她这会只留了淡桃。 谢润:“这人的失踪未必是冲着我来的!但我却不能不防!” 淡桃也十分紧张。 她知道,一旦这时候闹出些流言蜚语,莫说对谢润名誉有损,若是惹得谢润生产艰难,到时候可是一尸两命的事情! 想到这里,淡桃赶紧问道:“主子,我们要怎么办才好?” “府外的事情,我们也鞭长莫及……” 谢润知道隐患的存在后,反倒十分稳得住。 “不怕。” “既然是府外的事情,自然就让府外的人去解决。” 谢润心想,谢敬在谢姜的剧本里能官拜丞相,总不至于这点事都处理不来。 而且谢润看他来信里写的这些,也能看出谢敬是有些能耐在身的。 “我这就写信让大哥帮着找人,势必要找到那人在哪!” 谢敬这边收到消息,还给出个提议。 “此人若想闹事,必然会登王府大门。” “不如派些人在王府门口盯着,若发现脸熟之辈,提前下手?!” 谢润当即应下,把一切事情都托付给了谢敬。 处理完这一切,好似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仗,谢润睡觉都沉了几分。 端静郡主和四公子办满月宴的那天,谢润前脚派人送了礼,后脚就发动了。 春山院的人早做好了准备,大家各司其职,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积极做事。 景王还在户部处理事情。 王妃得知消息,让人递了消息去户部,又带着人来春山院坐镇。 见春山院早就安排妥当,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王妃也乐得自在。 谢润是用了早膳发动的,前期阵痛不太剧烈时,她还扶着肚子在产房内走来走去。 几个丫鬟这段时间学了不少新鲜东西,知道自家主子是为了方便生产,也不会阻拦之言。 过了一个时辰,谢润就实在扛不住,躺在了床上。 谢润刚听到接生婆喊开五指时,月牙儿忽然进来。 在她耳边低语道:“主子,方怀安当真登王府的门了!” 谢润瞪大双眼。 月牙儿赶忙道:“不过已经被大公子派的人提前给拦住了!” “可要派人去给大公子递个信?” 谢润长舒一口气,她身上虽然疼,但还稳得住。 她握住月牙儿的手,“他敢登王府大门,必然是有人背后指使。” “这会只怕那人还安排了人在暗处盯着!” “我们做得越多,反倒越容易被人抓住错处!” “管住院子里的人,只当不知道这回事,待我生产后再说。” 在府里经历的事情多了,月牙儿也越发稳重了。 月牙儿:“那奴婢一定看住院子里的人!” 听到方怀安这个隐患暂时被解决了,谢润彻底放心,一心生产。 可她想的太好了。 景王府后院的人各个都是人才。 既然准备对谢润下手,就不可能就这一桩事。 谢润生产的关键时刻,忽然有小丫头在外面喊。 “主子,不好了,咱们家大老爷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疼的快失去意识的谢润脑子一懵。 大老爷是谁? 这喊的是什么东西? 在一旁陪产的淡桃却脸色一变,立马冲出房门吼道:“刚刚是谁在门口说话?!” 一直守在门口的春卷正好追上人押了回来,气愤道:“淡桃姐姐,就是这小蹄子!” 淡桃:“把人先丢进柴房,派个人看着,等主子生产后再说!” “是!”春卷摩拳擦掌,也恨得牙痒痒。 “在主子生产的关键时刻跑来捣乱,你这条命是别想要了!” 四月初六,酉时初,谢润顺利诞下一个男孩。 这孩子一扯嗓子哭,哭声就响彻了整个产房。 连在正厅等候的王妃都听到了。 接生婆抱着孩子,忍不住夸道:“五公子这嗓门可真好,可见身体强健。” 另一个稳婆也跟着夸:“胎发也浓密,一看就十分有福气。” 府里连生了三个猫儿似的孩子,她们好不容易接生了个健壮的哥儿,赏赐肯定少不了。
相关推荐:
Dio不懒惰的奇妙冒险
第二次分手
踏天龙皇
仙尊养崽手册2[快穿]
我在农村开个饭店怎么成大明星了
夏秦帝国风云录
小小夜曲
反派三观特别正
我将在诸天世界高举龙旗
大唐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