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声,“我拼死,也绝不能让你们活着!” 两个奶娘被吓的打了个哆嗦,浑身止不住的发抖。 一直跪在地上磕头求饶。 春山院内,谢润正陪着陶陶玩抓小老虎的游戏。 陶陶如今已经会靠着枕头坐了。 谢润让人在暖榻上做了一圈围栏,里面放上几个玩具,给陶陶随便玩。 虽说陶陶上午还在为腹胀的事情哭闹,但下午人就没事了,精神的很。 一直乐呵呵的,笑声就没停过。 谢润靠在榻边看着他玩闹,听着他的笑声都觉得心里轻松许多。 淡桃端了一盏羹汤进来,“主子喝点汤热热身子。” 谢润:“放一边吧,等会吃。” 淡桃把羹汤放下,走近道:“主子,刚刚看门的婆子说看见颂雅院请来了宋太医,没过片刻又看见人出来,朝着前院的方向去了。” “奴婢想,应该是发生什么事,去请王爷了。” 春山院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附近院子的消息。 谢润只稍微思索片刻,便了然于心。 她淡淡的笑了下,“应该是方媛儿终于知道自己儿子出事了。” “说来,我能得知,也是托了陆侍妾福。” “只不知道是谁在背后动手脚,竟然把手伸到三公子身边?” 最重要的是,方媛儿这个当亲娘的还一点都不知道。 要知道,早产儿本就该照顾的精细点。 只一点点不适,就该去找太医问问情况。 可听那奶娘的话,三公子是拉了四五日了,方媛儿半点没察觉。 这绝对是她这个当娘的疏忽。 淡桃轻声道:“主子觉得是谁有这能耐?” 谢润看了她一眼,轻声道:“我只怀疑万侍妾,但却不知道她是怎么做的。” “方媛儿应该也做了不少防护……这样她都能钻到空子,我也实在猜不到了。” 淡桃说着,忍不住问起了今日的事情,“主子,今日木薯粉和何首乌的事情,奴婢总有些不明白。” 谢润抬眸看她:“哪里不明白了?” 心里却有些想笑。 何止淡桃不明白,其实她自己也不太明白。 淡桃:“万侍妾和方侧妃都满口喊冤,好像真的和这两件事无关。” “若不是她们,那谁才是害我们五公子的凶手呢?” 谢润淡笑道:“若她们都是呢?” 淡桃一惊,轻声道:“主子,那她们岂不是太会演戏了点?奴婢还真的相信了她们。” “何止奴婢,王爷也一样。” 谢润面色淡淡的:“她们是都有参与,但并非是你想的那样。” “奴婢有点不明白您的意思。” “何首乌的事情,应该不是方媛儿所为。” 淡桃点头:“奴婢也觉得。这件事这么巧合,有秋露吸引目光,反倒像是被人嫁祸。” 谢润道:“何首乌和方媛儿无关,但木薯粉的事情,她一定有掺和!” 谢润的语气十分肯定。 淡桃眼底有几分不解,“主子是有什么证据?” 谢润笑道:“没有。” “不过我今日让她发誓时说话留了个心眼。只问她是否有害我和陶陶,并未直指何首乌的事情,她犹豫了,这就意味着何首乌和木薯粉两件事,必然有一件是她主导。” 淡桃立即反应过来:“主子的意思是,木薯粉事件是方侧妃主谋?” “可您先前不是说像是万侍妾的行事作风吗?而且这件事如今落在平安身上……” 怎么看也牵扯不到方侧妃呀? “若是万侍妾所为,她为何要嫁祸平安,而不选择其他人?” 顿了顿,淡桃轻声道:“其实奴婢觉得,万侍妾没那么大的本事。她拿不出来两千两银票,也没手段把手同时伸进几个院子。” 府里侍妾的收入其实挺透明的。 尤其是万琳琅这种无宠无子嗣的侍妾。 她们平日里就靠着月例银子过活。 若正常吃喝,月例银子差不多够了,稍微想吃好点,就有些捉襟见肘。 她们也只有逢年过节会得些赏赐,还因为身份低微,得的赏赐并不多。 万琳琅入府当侍妾才一年左右,也没得过什么大赏赐,更没听说她进府有带什么丰厚嫁妆。 她就算再当二十年侍妾,也攒不下两千两银票! 还有同时插手这么多院子的事情……她一个侍妾,身边就几个伺候的人,难不成全派出去做害人的事情? 听着就有些离谱! 谢润眼神有些淡,“你和我觉得没用。” “若到时候证据都指向她,那就是她做的。就如如今的平安一般。” 她忽然坐直了身子,轻声道:“今日看到月枝惨死的景象时,我其实是有些被吓到的。” 月枝死前的景象,其实算得上血腥狰狞。 谢润当时思想想后,第一反应是这么毒辣的害人法子,只能是万琳琅。 只是回来后又忍不住仔细琢磨了下。 如淡桃所说,漏洞颇多,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 第183章求情 谢润原本肯定的心,又开始动摇了起来。 她沉吟道:“也许是我忽略了什么事?” 只是,到底忽略了什么呢? 正思考着,小纾掀开帘子进来:“主子,陆侍妾上门求见。” 谢润还在思考事情,随口问了句:“她来做什么?” 小纾:“陆侍妾想替平安求情。” “替平安求情?”谢润一皱眉,“那她来找我做什么?” 淡桃忍笑:“主子这事想事情想糊涂了。” “陆侍妾在王爷面前没份量,她自然不敢求到王爷面前,只能先来您这里探探消息。” 谢润:“她去替平安求情……这事倒是我没想到的。” 想了想,她忽然笑道:“不过她本来就是个重感情的,做这事其实也不算意外。” 几个人都想到了去世的橘子,难免唏嘘。 谢润起身,嘴里还在念叨:“方媛儿、万琳琅……我还忽略了她们什么?” 刚走了两步,谢润忽然顿在原地。 脑子里一道灵光闪过,好似醍醐灌顶。 她骤然想起万琳琅一个隐藏技能——易容术! 霎那间,谢润想通了整件事情的关键点。 她倒吸一口冷气。 这一招,竟然是方媛儿出的! 小纾和淡桃见她满脸苦笑,担心问道:“主子,您这是怎么了?” 谢润只觉舌尖泛苦,“你家主子我在庆幸,自己和陶陶死里逃生了一回。” 若方媛儿的计谋用在她和陶陶身上,她们母子焉有活路? 之前所有疑惑的地方都瞬间想通。 万琳琅会易容术,除了她自己,方媛儿也知晓! 这桩案件,最大的漏洞是那两千两银票! 谢润的目标直接锁定在方媛儿身上。 万琳琅是拿不出两千两银子的,那就只能是方媛儿了。 猜出凶手,再顺着答案倒推,就不难猜出方媛儿布的局。 明明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谢润却只觉得像是被寒风倒灌,骨子里都滋着凉意。 这一环套着一环,看似云淡风轻,其实处处致命! 木薯粉和何首乌两桩案子,两人都是项公舞剑,意在沛公。 若真目的是谢润和萧琮,只怕两人早已性命不保。 惊讶过后,谢润沉敛心神,对待方媛儿和万琳琅愈发重视几分。 只不知道景王派人去查,最后都会查到谁的身上? 她们两人真的有能耐瞒天过海,随意糊弄景王的眼? 很快,有小丫头引着陆侍妾进房。 上了茶,谢润端起浅尝了两口暖暖身子,驱散心底的寒意。 抬眸见陆侍妾眼底有几分不安,才出声问道:“你来找我,是为了平安还是安侍妾?” 陆侍妾勾唇一切,舌尖略带几分苦涩,“都有吧。” “谢姐姐可当奴婢是个贱皮子,和她们院子里闹成这般模样,如今竟还要不自量力的想去救人。” 陆侍妾见谢润沉默不语,犹豫半天才问道:“谢姐姐,你说我若去求王爷,王爷可会对平安从轻处罚?” 其实陆侍妾也知道自己问谢润这话不合适。 毕竟平安牵连的木薯粉事件,谢润正是受害人。 只是她实在是没法子了。 她本来想直接去找景王求情,是身边丫头提醒她,让她来向谢侧妃探探口风。 贸然前往求情,救不了人也就罢了,若惹怒景王,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谢润听了她的话,沉思片刻,摇了摇头:“真要我说,你就不该去求情。” 陆侍妾眼眸一怔,沉默半晌,“身边人都这么劝我,我自己心里也清楚。如今是多事之秋,不牵扯进事情已然是大幸,偏我还要自找麻烦。” 她叹了口气:“或许是因为偷炭的事情我心里对她有亏欠,又或许是我上辈子欠了她的债,这辈子注定给她当一辈子奴婢。” “我总是不忍心看着她和平安就这么被冤枉死……” 陆侍妾倒不会不识趣去让谢润替她向景王求情,谢润也不会明知故问陆侍妾为什么不求她。 这一点上,两人十分有默契。 谢润似有几分惊讶,沉吟道:“你这么相信平安和安侍妾?” 陆侍妾讥嘲一笑,“奴婢好歹伺候她这么久,也和平安做了十几年姐妹,对她们不说看的透透的,也有八九分准了。” “这事,不可能是平安和安侍妾做的。” 谢润:“人总是会变的。” “我倒希望她们有些变化。可这两人,一个自私懦弱,一个愚忠固执,这辈子也变不了。” 陆侍妾笑道:“其实王府后院发生的事情,都很好猜。” 谢润一愣。 陆侍妾淡然道:“谁得利,谁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万侍妾和方媛儿结怨已久,如今这两桩案子分别落在两人身上,那她们怕就是幕后凶手。” “只是看谁做的干净隐蔽,能不能成功把事情全嫁祸在对方身上。” 谢润笑道:“这大概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亏得我之前还猜了大半日。” 只是想到了什么,谢润脸上的笑意逐渐淡了,“旁观者清……只怕王爷也早猜到了?” 陆侍妾道;“奴婢也是这么想的。府里的事情,怕从没有能真正瞒过王爷眼的。” “你就这般信任王爷?” 陆侍妾笑了笑,“倒不是信任。只是奴婢伺候安侍妾这么久,在府里也待了许久,隐约也有所感觉。” 谢润点了点头,才继续刚刚的话题:“我是不建议你直接去向王爷求情的。” 陆侍妾脸上的笑意缓缓消失,换上几分愁意和无奈。 “奴婢知道自己在王爷面前没一分面子,可无论能不能成,总想去试试……”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听到谢润的话,陆侍妾抬头,眼底有几分惊讶。 谢润提示道:“王爷是个冷面无私的性子,贸然去求他轻饶平安,一没证据,二不符合规矩。” “无论是谁去,王爷都不会开这个例子。” 这些道理陆侍妾都明白,只是不死心罢了。 谢润又道:“与其求情,你不如求去地牢见平安一面。” “一味替平安求情,只会令人厌烦,不如适当示弱哭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念及你们的姐妹情分,王爷或许会心软一二,让你去见平安一面。” 第184章认命?不认命? 陆侍妾为难道:“谢姐姐的法子好是好,只是奴婢是想求王爷轻饶平安,就算奴婢求情能见到平安,这也无济于事……” 还没说完,陆侍妾似乎想明白什么,脸色骤然一变。 她唇色逐渐泛白,声音也越来越小:“谢姐姐的意思是……平安是出不来地牢了?” 谢侧妃的意思,分明是建议她直接去见平安最后一面,不要做无谓的挣扎。 陆侍妾不傻,听懂之后,更明
相关推荐:
Dio不懒惰的奇妙冒险
第二次分手
踏天龙皇
仙尊养崽手册2[快穿]
我在农村开个饭店怎么成大明星了
夏秦帝国风云录
小小夜曲
反派三观特别正
我将在诸天世界高举龙旗
大唐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