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 万琳琅淡声道:“哪里的话?你自己有想法,这是好事。” “我一向是赞同你自己做主,毕竟我总不能替你操心一辈子。” 听到这句话,莲侍妾的眼泪瞬间止不住了。 万琳琅把手上的帕子递给她。 她拿着帕子擦泪,委委屈屈哭诉道:“万姐姐,我知道错了。” “我不该不听你的,听到大师的话就失了分寸,不自量力的想让花庶妃搬院子,如今倒是自取其辱。” “我一个侍妾,就算侥幸怀了王爷的子嗣,也得守着府里的规矩……” 万琳琅当然听得出莲侍妾这话不实诚。 这件事,分明是莲侍妾听了大师的话,心里生了不该有的念头,妄想踩着花庶妃立威,也顺便给肚子里的孩子添几分份量。 万琳琅肯定是不赞同。 在万琳琅看来,要么不出手,要么就一击毙命。 莲侍妾就算把花庶妃踩在脚下,有什么好处? 那口气和面子是争到了,但你个侍妾挑衅庶妃,落在景王眼里,也得了不安分三个字,明显是弊大于利。 可怜莲侍妾偏要做,完全听不进万琳琅的劝。 大概是之前被江侧妃欺负狠了,心里一直憋着口气,这会只想把面子争回来。 两人不欢而散,万琳琅也因这事,这几日都没登云碧阁的门。 莲侍妾还在哭诉:“昨日玉如那个小贱人见我被王爷训斥了,竟就耐不住,找了人调到芳侍妾院子里!” “同样是侍妾,芳侍妾不过是仗着养着如意郡主,被那些管事们捧着,就能随意调走我房里的人。” 第209章担忧 “王府里这群狗眼看人低的,如意郡主又不是她生的,我肚子里也怀着王爷的孩子……他们就敢如此欺负我。” “花房明知我对百合过敏,偏还特意送了百合过来,就是拜高踩低。” “说来说去,都是因为我做了傻事,惹了王爷厌恶,如今我满心后悔,却又不知道如何找补。” 她悄悄扯了扯万琳琅的手,“还请万姐姐的救我。” 万琳琅这才缓缓开腔,“玉如原本是临时安排来的,迟早要调走,只是恰巧被安排到芳侍妾的院子里。” “倒是花房的人,也确实放肆了点。” “明知你对百合过敏,还送来这花,若伤着王爷子嗣,他们的小命也不够赔。” 万琳琅瞥了眼碎玉,“你带着人拿着那盆百合去花房一趟,不能让莲妹妹白受了委屈。” 碎玉:“奴婢知道。” 莲侍妾面上终于有几分笑意,“万姐姐,我就知道你不会生我的气的。” “上次是我想歪了,如今我已经知错了,只求姐姐别再冷着我了。” 万琳琅轻轻叹了口气,“自然不会。我之前拦不住,也怕到云碧阁惹了你的眼,故而不曾上门。” “如今你不嫌弃,那我还是照旧日日来给你诊脉,好确保你和孩子安好。” 莲侍妾满眼感激的点头:“这后院,只有万姐姐对我一片真心。” “外人都谣传万姐姐对我好,只是为了我肚子里的孩子。”莲侍妾低声道:“我出身不好,但却知道一件事。” “好不好从不是嘴上说出来的。” “无论外人怎么说,是万姐姐你护着我和孩子安然,也是你处处替我周全,让我不至于受人欺负……大恩大德,我永世难忘。” 莲侍妾说着说着,娇妩的面上染上一抹狠绝。 她握着万侍妾的手,“都说女子生产如过鬼门关,若有朝一日我我遭遇不测,我的孩子迟早会被别人养。” “与其是后院其他人,我宁愿是姐姐……就凭着姐姐对我一分真心,我若有半分假意,天打雷劈!” 万侍妾也握住她的手,淡漠的脸上浮现几分心疼,“别胡说!” “这样的话不经说!你好好养着胎,健健康康把孩子生下来,有子嗣做倚靠,还怕踩不下花庶妃吗?” “便是和江庶妃的仇,迟早也有报的那一日。” 莲侍妾眼眸含泪,“姐姐,这次我听你的。” 晚膳时分,景王带着十安公公几个来到春山院。 谢润胃口一般,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索性给一旁的陶陶喂辅食。 景王来的时候,就看到谢润笑眯眯的往他儿子嘴里塞些绿糊糊一样的东西。 陶陶吃的十分认真。 谢润的勺子才到他嘴边,他就迫不及待的一口包了进去,小嘴吧唧吧唧吃的十分香。 景王见过府里其他孩子吃饭,也就李庶妃生的端敏郡主好些,其他几个都吃不进什么东西。 别说当娘的愁,便是什么都不懂的景王看着也知道对孩子不好。 如今看见陶陶吃的这么香,忍不住笑道:“这小子好胃口。” 谢润笑道:“陶陶最近长牙了,天天都爱咬东西。这几日吃饭格外勤快,应该是咬着东西,牙齿就舒服些。” 景王好奇问道:“他不舒服?” “肯定是不舒服的。”谢润怜爱的看向自个儿子,“这几日白日都哭闹了几回,就是因为长牙不适。” 景王看着张嘴吃的香的儿子,也有几分心疼。 “就没法子让他不难受?” 谢润稀奇的看了眼景王,“有呀。给个东西给他咬着就行。” 景王:“……” 看完儿子,两人独处,谢润让人搬了棋盘放在桌上,开始向景王求学。 这一两年来关在院子里太闲了,无论是下棋画画写字,谢润都在练,还真进步了许多。 不过落在景王眼里,那还是丑。 手上落下一枚棋子,谢润轻声问道:“王爷,昨日王妃派听荷姑娘来,给妾身送了一盒千雪香。” 景王漫不经心的听着,手指点了点谢润落下棋子的手,“放这边。” 谢润听话换了个位置落下,抬眸好奇看向景王:“妾身不好向王妃打听,就只能厚着脸皮来问王爷了。” “夏菊落水的事情……可是有人见不得王爷好?” 景王随意落下一枚棋子,抬眸颇有深意的看了眼谢润,“你放心,本王会好好护着你们母子的。” 谢润心一惊,就知道自己没猜错。 对方名义上是对夏菊下手,但其实是为了坐实秋枫院克莲侍妾的传言。 不然怎么会选的这么准,偏巧这丫头就叫夏菊,名字里就带着花? 这是生怕大家不往这件事上想吗? 传言被坐实,接着就是朝莲侍妾下手。 一个孕妇,若有个万一,轻则母子受损,重则母子俱亡。 对方的目的,就是在景王的子嗣上。 那陶陶就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谢润的手落在景王手上,眸里盛满了担忧,“王爷,妾身担忧陶陶,但更担心您。” “外面刀枪剑雨,妾身无法替您抵挡……只能每日诚心求菩萨多保佑您平安了。” 景王略有薄茧的手回握住谢润,嗓音低沉。 “本王再无用,也不用自己的妻妾来挡刀枪。” 他一用力,就把人拉入怀中,“你且把心揣在胸口,本王不但要自己平安,也要保你们母子一世平安。” 谢润眼里满是孺慕敬佩,好似满心满眼只有景王一人。 在景王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心绪激动下,谢润主动勾住景王的脖子,在他唇角落下一吻。 “妾身也应下,要一世陪着王爷!” 景王喉结微动,大掌一揽,就把人捞进自己怀里。 中间不小心撞了下棋盘,发出的声响惊动外面伺候的丫头。 “主子,是有什么事吗?” 景王沉声道:“在外面待着,不必进来。” 几个丫头和太监同时应声:“是!” 景王俯身将人压在身下,轻咬谢润的耳垂,“如今说一世还尚早,只今晚陪着本王就是。” 不知为何,近来景王折腾人的兴致愈发高涨。 都说后院妇人,生产后就会慢慢失宠。 便是不失宠,宠爱也绝对比不上往日。 谢润都做好了生了陶陶,逐渐被景王冷落的准备了,谁知道景王好似对他兴致反倒比以前强了。 以往见谢润受不住,两回也就放过她了。 最近每次起码得三回…… 谢润都担心他的腰能不能撑到三十岁。 第210章参加宫宴 一大早,小纾服侍谢润更衣后,期期艾艾道:“主子,宫里规矩森严,今日就有由淡桃姐姐陪着您去吧,我不如淡桃姐姐小心仔细,也怕入宫带累了主子。” 谢润笑道:“也行。若有下次,再带你去。” “那奴婢就等着!” 淡桃也轻笑:“奴婢其实也紧张的很。早听说宫里规矩多,一个不小心就犯了大忌……” 谢润想了想,“这事也是我想的不够周到。你们派个人去青松院,向王妃求一个懂宫里规矩的老嬷嬷过来,好歹给你们多讲解些……” 谢润晋位庶妃的时候,就聆听过嬷嬷教导各种规矩,其中就有入宫的种种。 按照规矩,她成为侧妃后,身边是该分派个老嬷嬷的。 只前些时日王府和皇宫都不安宁,谢润也不敢再让春山院进新人,就一直没提起这件事。 只小纾刚要带人去请,就看到李妈妈带着个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的老嬷嬷进来。 小纾赶忙行礼:“见过李妈妈。” 一番问好,谢润才知道原来是王妃派了个嬷嬷来教导入宫丫鬟的规矩。 王妃行事一向小心,只说暂时教规矩,等宫宴结束,老嬷嬷照旧回原处办事。 就怕让谢润误会是她是想往春山院安插人手。 谢润自然是连忙感谢。 元宵宫宴在晚上,但大部分人都是一早就开始预备了。 有些人早上和中午都不用膳,就吃两口糕点垫垫肚子,免得入宫时出现尴尬事情。 谢润没亏待自己,吃了午膳才出发。 景王一大早就抱着陶陶在院子里乱转,父子都有点玩疯了,比谢润还不急。 还是谢润看不过眼,叫人把景王喊回来。 临走前,陶陶对景王依依不舍,一直伸手求抱,分明是还要去外面玩。 景王只当儿子舍不得自己,一颗钢铁直男的心都被软成水了,险些没说出带着儿子一同去的话。 天太冷,谢润和景王都是坐马车入宫。 到宫门口的时候,谢润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发现宫门口排着长长的马车队伍,都在等待着查验。 不少家丁冷的直呵气冻脚。 景王是皇帝的亲儿子,自然拥有特权从其他门先入宫。 谢润抬头望了眼皇宫屋檐上的冰锥,心里有点感慨。 跟着景王,好处还挺多的。 景王见她掀起帘子看了眼就放下了,好奇道:“第一次入宫,可有不安?” 谢润想了想,认真道:“还好……有王爷在,妾身挺安心的。” 景王不自觉勾唇,“倒是忘了,你看着娇弱,其实性子最是沉稳谨慎。” “入宫后,你只管跟在本王身边就是,不会有人敢欺负你。” 谢润认真点头:“妾身记得呢。” 顿了顿,谢润又问:“入宫后,可是先要去拜见柔贵妃娘娘?” 景王瞥了她一眼,笑道:“不必。宫宴也快开始了,再转去柔仪宫,太麻烦了点。” 谢润听了他的话,还真以为宫宴很快开始,谁知道景王先把她带去一个宫殿休息。 在宫殿待了一个时辰,谢润才意识到景王其实是不想去见柔贵妃。 这行为……不会被人说不孝吗? 这次,谢润不敢再直白问景王。 皇宫的元宵宴会,自是热闹无比。 谢润盘着高髻,装扮的娇媚华贵,紧跟在景王身侧入了宴会。 景王如今颇受皇帝宠爱,谢润跟着也受追捧。 并不需要她主动去结交谁,倒是不少人巴巴黏上来,想和谢润打好关系。 毕竟如今都知道景王府有两
相关推荐:
Dio不懒惰的奇妙冒险
第二次分手
踏天龙皇
仙尊养崽手册2[快穿]
我在农村开个饭店怎么成大明星了
夏秦帝国风云录
小小夜曲
反派三观特别正
我将在诸天世界高举龙旗
大唐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