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薄彼。 好主意,就这么办! 第29章 流离不平 * 原焕和孙坚谈了许久,为了照顾两个武将的感受,书房里也布置的很是清凉,等孙坚精神抖擞出门,他一直挺直的腰背也松懈了几分,“奉先,扶我起来。” 吕布精神一振,连忙走上前蹲下身子,怕自己拿捏不好力道,把这玉做的神仙人物弄伤,只是如临大敌般僵着身子一动不动,单骑冲进敌营都没有这么紧张。 原焕捏捏有些胀痛的额头,没有注意到他的反应,伸手扶着他的手臂借力站起来,捏捏手底下结实梆硬的肌肉,再看看自己这弱不禁风的身材板儿,不由又叹了口气。 “主公?”吕布以为自己哪儿做的不对,紧张兮兮的喊了一声,他第一次做这种近身伺候的活儿,也没什么经验,主公有什么不舒服的直接开口说,不然他也不好改进。 原焕站起身来,拍拍这比自己高了许多的英挺武将,眉眼弯弯笑的温柔,“无事,走吧。” 跪坐的姿势对腿实在不友好,他看上去只是说了几句话,连动弹都没怎么动,却依旧感觉乏的厉害,坐久了之后忽然起身,不说腿麻,整个人眼前都是黑的。 在这裤子大多是开裆的袴裤的年代,除了跪坐,别的姿势都相当不雅,像箕坐那样两腿张开的坐法,放到现在是用来羞辱人用的。 想想就知道,穿开裆裤还张腿坐,该露的不该露的全能露出来,岂是“不雅”二字能形容。 合裆裤不是没有,袴褶合裆,但这是军旅打仗的将士们惯穿的衣物,称为戎服,寻常人并不会穿。 庄子上人少,现在正值盛夏,男女老少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他也不想这个时候折腾人,等过了秋收,再让织娘做些改样的衣物。 头顶日头毒辣,午后的庄子沉寂下来,除了蝉鸣听不到别的声响,仆从佃农都躲在阴凉处歇息,等到太阳落山,才会趁热气散去再去劳作。 从书房回来这一点路程,吕布已经热的满头大汗,原焕吩咐侍女给他拿来布巾擦汗,简单问了他在兖州的见闻,然后让他回去好好歇歇。 他们这次毫无遮掩的插手兖州之事,还将乌程侯孙坚从袁术手中抢出来,不出意外,他那两个弟弟很快就会做出反应。 能不能打起来暂且不说,他们得先作出万一打起来的应对。 吕布揉着手腕,扬起下巴傲气凌然,“主公放心,有布守卫在侧,本初小儿就是三头六臂也伤不到主公。” 原焕笑着点点头,等这高大威猛的武将昂首挺胸走出去,撑着疲累的身体洗漱一番,问了小祖宗这会儿在干什么,看小家伙握着拳头睡得香甜,这才转身回到床上睡下。 陶姬邵姬关上窗子,打开香炉洒了勺香料进去,袅袅青烟徐徐飘出,清淡宁神又没有太冲的味道,淡淡的清香萦绕在房间之中,很适合病中人用。 侍女们手脚轻轻退到外间,将手里的活计忙完,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各自找地方小憩。 原焕一觉醒来,外面日头已经偏西,屏风下面的小床已经空了,小家伙醒的比他早,不知道在外面玩些什么,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奶娘压低了声音哄孩子。 内室刚刚响起动静,守在外面的侍女就相继进来,先是伺候主家洗漱,然后数月如一日的在他醒来端上药碗。 黑漆漆的汤药泛着涟漪,看上去和之前喝的一样可怕,味道却比保命时那些容易接受许多,原焕面无表情接过碗,仰头将药汁喝了个干净,然后端起送到嘴边的蜜水,小口小口的压住汤药的苦涩。 真男人,从不害怕喝药! 再踏出房门,已是黄昏。 金乌西坠,一望无际的良田笼罩在沉沉暮色之中,归巢的倦鸦哀啼不止,庄子里的青壮们趁着天未全黑,面带喜色在地里侍弄庄稼,今年收成好,他们家里能留下的粮食也能多些。 荀彧和曹操讨论了半天的屯田之策,二人最初心中都有些疑虑,来往试探了几个回合,发现彼此都以百姓为重,很快从相互试探变成相见恨晚,讨论对策也掏心掏肺全无保留。 曹操得知原焕想扶持他成为兖州牧,执掌兖州一州的军政,已经感动到无话可说,恨不得肝脑涂地来回报兄长的信任。 他曹孟德对天发誓,只要有他在兖州,兖州军民就是兄长的后盾,如果袁本初和袁公路意图对兄长不利,他曹孟德就是不顾儿时情谊,也必然会站在兄长身侧。 府上目前是一日三餐,黄昏时厨房已经做好饭菜,夏侯惇、曹洪、祖茂、程普看到侍女端着食案立刻聚在一起,顺便将写完家书的孙坚也拉出来赶紧坐好。 他们明天一早就要启程离开,满打满算只剩下两顿饭,吃一顿少一顿,一顿都不能错过。 曹操看他们吃饭不带自己,当即竖起眉头要发火,荀彧笑着看了一会儿,借口还有事情要处理,不在这里打扰他们用饭。 他住在府上,厨房做出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主公首先品尝,接下来就是他和公达,在府上住了那么久,他甚至感觉自己胖了许多。 孙坚几人看到荀彧出现稍微矜持了一下,等到温润如玉的文人先生走出去,瞬间又恢复风卷残云的架势。 曹操:!!! 全是饿死鬼托生的不成?! 又不是不够吃,这么急赶着干啥去? 正在吃饭的几个人没一个搭理他,曹操骂骂咧咧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端起饭碗很快加入风卷残云小队。 孙坚端起酸溜溜的果子露喝了一口,餍足的眯了眯眼睛,他现在觉得把家眷送到袁府来不是当人质,而是送他们来享福。 要不是他要为主公效力,他自己也想留下,奈何兖州离不得他,真是太可惜了。 “乌程侯要送家眷来这里?”曹操诧异的放下碗筷,眼珠子一转也起了同样的心思。 他在陈留起兵征讨董卓的时候,父亲曹嵩带着幼弟曹德前往徐州琅琊避祸,他的家小还留在陈留老家,乌程侯送家小到袁府来让兄长安心,他也可以把家小送过来。 兄长给他们提供粮草让他们坐镇兖州,他们不光要对得起兄长的信任,还要在行动上让兄长放心。 主要是,他们没福气天天在府上吃饭,让家小过来替他们享享福也是好的。 孙坚起身松松筋骨,“怎么,孟德也想让家眷待在府上?” 曹操但笑不语,愉悦的表情却将他的心思暴露了个干净。 第二天清晨,原焕站在大门处的台阶上,看着潇洒远去的几个人,眨眨眼睛有些迷茫,“孟德和文台的意思是,要把家眷全部送到这里?” 他的确眼馋那些小辈儿,只是这还不等他开口就迫不及待将人送过来,是不是有点过于积极了? “兖州离中山不近,主公无法亲自过问,曹孟德和孙文台将家眷送来,也算是有心。”荀攸轻轻点了点头,人心易变,如今这种情况,有家眷在主公手上的确比什么都没有强。 原焕不确定两家有多少人,庄子上也没有太多闲置的房屋,如今荀氏族人住在府上,再来两家大概率不太够用,让客人挤在一起也不合适,得找地方新建些住宅。 袁绍正在和公孙瓒对峙,公孙瓒攻势凌厉,冀州尚且没有被袁绍完全掌握,许多郡县官吏见到公孙瓒打过来纷纷投降,袁绍为了缓和局势,已经提拔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只待公孙范抵达渤海就任。 如果局势稳定下来,府上可能很快就能又迎来几位客人,这时候让曹操和孙坚的家眷来这儿,是不是不大安全? 几人返回主院,荀彧荀攸听到他的担忧摇了摇头,“公孙瓒来势汹汹,不会因为袁绍主动示好便把手,主公且等着,不管公孙范接不接这个官,战事一时半会儿都停不下来。” 原焕无声叹了口气,“即便如此,也不可松懈。” 袁术离得远,暂时对他们没有威胁,袁绍不一样,冀州能用之人不在少数,有个被曹操感叹“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的沮授在,袁绍如今也没到固执己见不听良策的程度,即便南北腹背受敌,也同样不可小觑。 沮授、荀谌、田丰、审配、麹义…… 袁绍身边最得用的谋士武将,几乎都是从韩馥手中继承而来。 沮授初为韩馥麾下别驾,官拜骑都尉,在韩馥打算让出冀州时苦口婆心的劝诫,奈何韩馥不听,只能眼睁睁看着冀州易主,好在他能力出众,志大才高、文武双全,对冀州的内政非常熟悉,不管冀州之主是谁,他都能稳坐二把手。 审配年少时忠烈慷慨为人正直,来到冀州后因为过于正直而不被韩馥待见,等到袁绍反客为主成为冀州牧,方才受到重用,成为治中别驾,同时总理幕府。 田丰和审配的经历差不多,这一对难兄难弟都是因为过于正直不会说话而不得韩馥重用,不过田丰的遭遇比审配更加曲折。 自幼天资聪慧,少年时丧亲守丧,守丧的时间已过仍笑不露齿,在这以孝治天下的年代,此举足以令他声名远扬,他自身又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在冀州名望颇高,最初被朝廷征辟推荐为茂才,被选为侍御史,因愤恨宦官当道怒而弃官归乡,这才到了韩馥手下,没想到依旧是郁郁不得志。 袁绍刚成为冀州牧时很是虚心纳谏,得知此事后亲自去请田丰出山辅佐。 甚至连袁绍手中最得力的猛将麹义,最开始都是跟着韩馥干的,在韩馥知其能而不用的对比之下,袁绍这样恭谦有礼,可想而知原本在韩馥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几位幕僚会偏向谁。 荀彧倒是不担心袁绍手下的那些谋士武将,不是因为荀谌在袁绍手下做事,而是不管那人手底下有多少能用之人,他都不敢光明正大的对他们家主公不利。 袁本初和袁公路兄弟俩能够大打出手,原因无外乎是袁家无主,董卓以他二人起兵为缘由,屠戮在京袁氏子弟二十余人,所有人都以为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全部死于董卓之手,袁氏没了当家的两个人,底下人乱上一阵很是正常。 袁绍袁术一长一嫡,甚至如今在名义上都是嫡子,在袁氏没有族长的情况下,兄弟俩都想争上一争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便是寻常兄弟分家,也都想着自己能多分些,更何况袁氏这种四世三公的豪门大族。 他们兄弟俩打破头都没问题,或许以前也对族长之位产生过觊觎之心,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敢借董卓之手来掩盖,事情发生之后甚至连提都不敢提。 两个人什么都不干,别人还想不到哪里去,看在袁氏的面子上,明面上也不会多嘴去说什么,若是再想对他们家主公动手,只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就足以让他们名声扫地。 礼法在那儿摆着,他们不想断绝天下士人的投奔之路,就是再不乐意,也得在主公面前低头。 “主公莫要担心,彧前些日子写信给友人,若无意外也该到了。”荀彧算着日子,其实半个月前人就该到了,只是不知为何,府上至今没有得到消息。 若是再不到,就该让主公派人去颍川看看,别出什么事情才好。 等他那几个友人抵达中山,袁绍手下有谋士武将,他们主公手下的人才和他相比毫不逊色。 原焕抿唇笑笑,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激动,“只待诸位先生到来。” * 安国县界,几辆牛车行走在官道上,车夫将马车停在石碑旁边,让车上的年轻郎君辨认碑上的字迹。 天气热的厉害,挑开竹帘钻进去的也是热风,年轻俊美的青年文士擦擦脸上的汗珠,无精打采的看向石碑,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然后摆摆手吩咐道,“是安国县,这次没找错地方,速度快些,尽量太阳落山之前抵达袁府。” 盛夏不适合赶路,要不是他们和荀文若足够亲密,说什么也不会在这种天气下赶路,没有美酒没有美人,前路漫漫不知何时能到袁府,他可真是太难了。 竹席上,两三岁的小娃娃耐不住热,好一会儿没有感受到凉风,嘴巴一瘪又要哭出来。 “好好好扇扇扇,祖宗诶,你可别闹了。” 后面的牛车里,另一个病恹恹的青年撑着身子坐起来,确定石碑上写的的确是“安国县界”四个字,不是“安平”“安熹”或者别的乱七八糟的名字,这才有气无力的躺回去。 下次再有机会,他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和这家伙一起出门。 第30章 流离不平 * “小麦青青,大麦枯。 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人何在,西击胡。 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日头西斜,暑气渐散,佃户们扛着锄头下田劳作,孩童围着田地旁的篱笆墙玩闹,一边拍手一边唱着朗朗上口的歌谣。 国人的强迫症几千年都没有变过,宫殿房屋要有中轴线,城池布局要四四方方,村庄外的田地划分也是一目了然,田垄整整齐齐,各家耕种的范围一目了然。 荀彧来袁府时春光正好,如今已经是盛夏,即便外面兵荒马乱送信不易,从颍川到中山也不能耗那么长时间。 不算来回路上的时间,信使已经回来两个多月,就算在家深思熟虑纠结要不要前来中山,两个月的时间也已经够了。 到现在连个人影都不见,除非他那些友人一个都不愿意来。 荀彧觉得,这个可能几近于无。 他和友人们志同道合意气相投,别的不说,在这方面的默契还是有的,如果不是觉得此处足以容身,他也不会写信让好友过来。 天下愦愦,朝廷昏暗,那些家伙要么一直没有出仕做官,要么是弃官返乡,接到他的传信后若是不愿意前来,至少也会给他回个信。 钟繇接受征召,如今已经抵达长安,在天子身边奉诏,陈群随父至徐州投奔徐州牧陶谦,其他几人也各自来信言明理由,只剩下那两个既没有回信也不见人影,让他怎么能不担心。 房间里清爽宜人,淡淡的熏香萦绕其中,只有翻动竹简的些微声音。 荀攸放下手里的笔,看旁边的荀彧已经连续几天心神不宁,揉揉手腕开口道,“叔父实在担心,不如派人去颍川一探究竟。” 荀彧将手边的竹简卷起来,摇摇头低声道,“再等两天。” 时间已经过了那么久,那两个家伙很可能在路上耽搁了,现在派人去颍川估计也找不到人,再等几天,如果再不到,就派人在沿途寻找。 早知如此,当初应该派人去接,也好过现在这般提心吊胆。 叔侄俩正说着,外面的护院快步进来,“先生,箭楼上的兄弟来报,说庄子外面的官道上出现了几辆陌生的牛车。” 荀彧精神一振,“我出去看看。” 他特意算着时间,感觉郭嘉和戏志才要到了之后特意吩咐田庄的护卫留意外面的官道,府上和外面联系不多,来来往往都是眼熟的人,有生人出现一眼就能看出来。 等了那么多天,那两个家伙终于到了,待会儿见到人一定要问问,磨磨蹭蹭到底干什么去了? 荀攸看他难得失了淡定急急忙忙往外走,笑了一声继续处理手头的事情。 田庄外面的官道上,牛车晃晃悠悠走着,不知不觉从颠簸变成平坦。 车夫和车上的人都惊奇不已,天下战乱已久,官道年久失修,他们一路走来,见得最多的就是和乡野田间无甚区别的泥泞道路。 牛车稳当,走在那样凹凸不平的路上也颠簸的不行,身体康健的人尚且受不了,更何况郭嘉和戏志才两个身体都不怎么好,还带了个年幼不懂事的孩子。 郭嘉这段时间受了大罪,一边生疏的照顾孩子,一边忍受路途的颠簸,还有这越来越热的天气,哪一样都让他难以忍受,要不是想着荀彧还在等他的消息,他甚至想直接停在原地不动弹了。 青年苦着脸给儿子扇风,临近傍晚,官道又难得没有颠簸,小家伙很快乘着凉风睡了过去。 后面的牛车上,戏志才闷闷咳了几声,几缕发丝被汗水浸湿粘在脸上,看上去很是狼狈。 尚在病中的青年察觉到牛车行走的愈发平稳,待呼吸平稳下来,掀开竹帘看向外面,入眼满目金黄的麦浪,暮色下劳作的农人,都是他们来时路上见不到的美好场景。 郭嘉看儿子睡得安稳,慢慢收起竹扇,然后小心翼翼的往外挪,看到戏志才出神的模样小声说道,“文若在这里待的一定很开心。” 戏志才咳嗽几声,靠在车厢上幽幽开口,“你我一直没有音讯,文若怕是高兴不起来。” 郭嘉:笑容逐渐消失.jpg “天有不测风云,前路漫漫,不可强求,不可强求。”郭嘉讪讪笑笑,算算他们在路上耽搁了多长时间,搓搓胳膊缩回自己的车厢里不敢说话。 他觉得他指的路没错,谁让这几个地名那么像,一不小心把他这个天下第一聪明人也骗过去了。 田间的土路宽敞平坦,牛车的速度也加快不少,不等他们继续欣赏外面那祥和的丰收场面,就遥遥看到了院落高墙的影子。 兵营建在不远处,田庄周围都是他们的巡逻范围,士兵们提前得到消息,见到牛车没有阻拦,确定了里面是他们要等的人,特意派了几个人走在前面给他们带路。 车夫不像车上的两个人那么心大,看到兵丁有些胆战心惊,发现这些兵说话时很有礼数,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牛车穿过一道又一道的栅栏,从看到高宅的影子到真正走到大门前面又过了两刻钟,可见袁府的田产之多。 郭嘉摇头晃脑感叹着府邸的门户森严,目光从黑漆金字的匾额一路下移,然后就看到了台阶上那芝兰玉树笑意盈盈的谦谦君子。 二人对视片刻,郭奉孝果断从心,抬手将车厢窗外的竹帘解下来,挡住那要命的温柔目光。 荀彧:…… 如此反应,这家伙果然心虚。 “彧在府上等候多时,奉孝和志才迟迟未到,若非你我之间情深义厚,此时或许已经心生嫌隙。”荀彧走到车厢旁边,隔着帘子缓缓开口,“奉孝,你觉得呢?” “文若大人有大量,应当不会过于苛责友人。”车厢里,弱弱的反驳声很快响起,“颍川到中山路途遥远山水相隔,路上劫匪盗贼防不胜防,吾等平安抵达,文若不说欢迎,反倒有问罪之意,实在伤透了吾等之心。” 荀彧唇边笑意更甚,不愧是郭奉孝,还是如此的擅长倒打一耙。 忽然,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打断两个人的对峙。 荀彧眸光一凝,放过那心虚的不敢见他的混账家伙,走去另一辆车,将那和他们家主公一样孱弱的好友扶下来,“这一路上难为志才了。” 戏志才虚弱的笑笑,待双脚踏实的踩在地上,将身上的重量分到好友身上,然后毫不留情的开始告状,“若能回到当初,吾绝不与奉孝同行。” 荀彧转过头,隔着竹帘瞪了郭嘉一眼,扶着虚弱无力的好友进院找疾医。 还好他知道这两个人的身体都算不上强健,特意通知了疾医在主院等待,正好趁面见主公的时候让疾医诊脉看看。 戏志才又咳了两声,颤着手指了指被郭嘉关的严严实实的车厢,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留,“等等,奕儿还在车上,先把孩子抱出来。” “奉孝把奕儿也带来了?”荀彧惊了一下,没想到过郭嘉会带着孩子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语气也不似刚才那般从容,“稚子体弱,奕儿年幼,简直胡闹。” 郭氏没有和荀氏一样举族搬迁,现在董卓之乱已经平定,豫州虽被战乱波及,却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危险,郭氏一族在颍川没有迁走,家眷都在族地,他带着牙牙学语的孩子出远门,万一路上除了意外怎么办? 戏志才叹了口气,虽然很不愿意,但是还要为郭嘉解释几句,“带奕儿出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此事怪不得奉孝。” 郭嘉听到这话瞬间精神,动作生疏的将孩子抱下车,怕把这惯会闹人的小祖宗吵醒不敢大声说话,但是挺胸抬头扬起下巴,整个人都嘚瑟了起来,“你看,连志才都说错不在我。” 荀彧看他抱孩子的姿势看的难受,吩咐仆从去主院找一位奶娘出来,然后板着脸回道,“志才只说带奕儿前来错不在你,没说那么多天没有消息传来错也不在你。” “我们都已经过来了,还分那么清干什么?”郭嘉眼神飘忽,抱紧儿子当挡箭牌,可惜对面两人丝毫不为所动,等匆忙出来的奶娘将孩子接过去,立刻恢复铁面无情的模样。 这么严肃干什么啊? 马上就要见到宅子的主人,这么不给他面子,他怎么给那位面前留下好印象? 郭嘉嘀嘀咕咕整理好衣服,垂头丧气跟上去解释他为什么把孩子带过来。 郭氏不比荀氏家大业大,这些年已经走上下坡路,偏偏族中老一辈自持资历,什么事情都要插上一脚,他的妻子刚刚亡故就借口奕儿还小需要人照顾让他续娶,其实不过是想借他来和其他家族联姻。 他这边还不知道消息,那边竟然连亲家都找好了,年纪模样品行如何一无所知,就这么不经过他的同意要把事情定下。 一个二个说着为孩子好,这要是成了亲,能对孩子好才怪。 反正他要离开颍川,把奕儿自己留在家里他也不放心,不如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郭奉孝的儿子,绝对不能被人欺负。 就是没想到亲自带小孩儿会那么辛苦。 他肯定是被那小祖宗折腾的精神恍惚,所以路上才老是指错路,文若要怪罪不能怪罪他一个人,得连那小祖宗一起怪。 男子汉大丈夫,不能仗着年纪小就逃避责任。 荀彧难以言喻的看着这家伙言之凿凿说孩子也有错的模样,许久未见,这家伙竟然连孩子都欺负,这是身为父亲该有的样子吗? 郭嘉转眼看向别处,“小孩子不能太娇惯,这是文若说过的话,怎么这会儿却不认了?” 荀彧:…… 他至今仍不知道,这家伙为什么能全须全尾走出颍川书院的大门。 郭嘉不着痕迹的打量着周围的情况,同时嘴上没歇着,将他和戏志才一路上的经历说给荀彧听,不是他不愿意赶紧过来,实在是突发情况太多,志才的身体不能颠簸,郭奕那小子也吃不得苦,只他自己吃苦耐劳并没有用,他得迁就着其他人。 旁边两人都知道他的性子,听他这么说只是笑笑不说话,戏志才甚至连反驳的欲望都生不出来。 高墙后面的庭院没有想象中规矩森严,穿过雅致清新的回廊来到主院,温雅清润的俊美青年瞬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风景摆设全部失去颜色,入目所及只剩下这恍若误入凡尘的神仙人物。 郭嘉以为荀彧已经是他见过的人中风姿最盛的那一个,没想到世上还有比荀文若更加迷人眼目的颜色,他能见到如此美人,此生无憾。 原焕看到来客身影,心下微定起身迎了出去,如果不是荀彧荀攸都拦着不让他出去,他甚至想学曹操迎许攸那样来个赤脚相迎。 郭嘉、戏志才,此二人之名如雷贯耳,加上荀彧荀攸,谋士团队也算有了基础,如此他便能稍稍放松心神,不必整日担心哪天醒来就被人大兵压境了。 郭嘉郭奉孝,史上屡献奇谋大放异彩,英年早逝后令曹老板痛苦惋惜的鬼才,现在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 而戏志才,这个在某演义中没有名姓,却在史书中被提到过的名字,和荀彧郭嘉一样,都是神谋鬼策的旷世奇才。 二人结伴前来,还带了孩子一起,若无意外应是不会转投他人,他虽无甚长处,但也不是让人弃之如敝履的无能之人,方才那孩子约莫只有两三岁,留下来正好和他们家那小家伙作伴。 荀氏家眷中没有和袁璟年龄相仿的孩童,他正担心那孩子长大了没有玩伴,郭嘉带了幼子一同前来倒是意外之喜。 郭嘉看到美人、不、看到主公起身受宠若惊,连忙快走两步并袖行礼,“在下郭嘉,颍川人士,见过主公。” 荀彧:…… 戏志才:…… 行、行吧。 戏志才无奈叹息,示意荀彧松开手,跟在郭嘉之后行礼道,“颍川戏志才,见过大人。” 原焕听到“大人”二字稍稍松了口气,他印象中的名士大才选主都非常谨慎,像郭嘉这种上来就喊主公的还真没怎么见过。 说起上次,还是一见面就喊“义父”的吕布吕奉先,差点没把他吓出个好歹。 昔年王莽改制,下达“令中国不得有二名”之制来附会古礼“讥二名,二名非礼也”的说法,这才掀起单字为尊的风气。 此后不光东汉,直到两晋,单字名都在史书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至于史书之外,名字是单是双也无人在意。 戏志才出身寒门,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姓实属不易,也可见他本领之不俗。 “不必多礼,二位远道而来,在下未曾出去相迎已是不妥,还请上座。”原焕态度极好的带他们进客室,感觉戏志才的脸色着实不好,坐定之后直接让候在室内的疾医给他诊脉。 一个二个都在史书上留下早卒的记录,趁现在年岁不算大,好好调养或许还能调养回来。 府上之前只有他一个人日日喝药顿顿药膳,现在多了两个一同喝药的可怜人,忽然感觉入口的药也不那么难喝了呢。 戏志才坐正身子又行了一礼,脸色发白叹道,“沉疴旧疾,让大人见笑了。” “志才言重,二位一路上舟车劳顿,正好让疾医仔细看看,喝上几副药就好了。”原焕脸上的笑容
相关推荐:
姜晚婉沈行疆七零家属院我怀了糙汉三个崽
双棱罪
杀死男主后我获得了新生
急,我白月光他人设崩了
逆行万年
两代,黑道
篮球最强领域
我救赎了暴戾太子
偶是凶残小雷文(穿越)
花痴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