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凭画符征服帝国[直播] > 第46章

第46章

,平和宁静的早晨,郭鬼才的府邸早早就火药味儿四起。 原焕休息够了醒过来,洗漱之后醒醒神,想起昨天见到的豪宅忍不住头疼,从下人口中得知郭嘉、袁术、吕布、高顺等人全部都在府上,吃过饭后就让人把他们全部传唤到跟前。 袁术现在已经不要面子了,自从知道兄长还活着,之前那个和袁绍斗死斗活的袁公路很快恢复成少年时吊儿郎当的模样,虽然见到袁绍时一样变成斗鸡,但是在其他方面显然更加随心所欲。 汝南袁氏有他哥当顶梁柱,袁绍那个混账玩意儿肯定不敢在他哥手底下搞幺蛾子,他才是他哥的亲弟弟,换句话说就是和袁绍的战争他赢定了。 最大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事情哪里需要他再费心。 侍女刚刚去传话,袁术就飞快的跑了过来,跑到门口时慢下速度,理理衣袖拍拍脸整整发冠,确定自己的形象没有问题,这才扬起笑容进去。 “大哥,我找了邺城最好的工匠去修房子,再过两天咱们就能搬过去了,我和工匠说过了,一定和别家宅子一样简朴素净,不会让大哥落人口实。” 原焕抿了口水润润嘴唇,对这家伙口中的“简朴素净”持怀疑态度。 不是他对蠢弟弟有偏见,而是经过昨天的事情,他发现这家伙的审美已经脱离正常人的范围,为了他自己以后住的开心,他的住处绝对不能再交给这个人。 如果不是实在不合适,留那座宅子当个偶尔住几天的别院也不错,问题是现在天下大乱,他如果一边说着为百姓谋幸福为苍生求生路一边住着无数银钱堆砌起来的玉楼金殿,别人不骂他,他自己都脸红。 蠢弟弟也知道那座宅邸的模样让人知道会落人口实,他让匠人把宅邸变成那种模样的时候怎么想不到这一点? 瞎折腾! 原焕对这个蠢弟弟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么大一座豪华宅邸,不用脑子都知道要花费多少银钱,“你在南阳待的好好的,怎么一声不吭来邺城了?” 袁术撇撇嘴,“大哥要搬来邺城,整个邺城最适合大哥落脚的就是那婢生子、那袁本初之前住的宅子,别人住过的宅子多晦气啊,我来给大哥翻修辟邪。” 原焕:…… 多大仇啊? 原焕心累的叹了口气,正好郭嘉等人也跟了过来,让他们各自坐下,然后才继续说道,“府邸的事情交给伏义来打理,不求奢华,看上去正常就够了。” 在场几个人中,只有稳重的高伏义能让他放心把装修之事交出去。 高顺坐正身子抱拳领命,应下之后立刻风风火火的出去,务必让他们家主公尽快住上正常的府邸。 袁术伸手试图阻拦,脸上委屈之意尽显。 为什么不让他负责? 他造的宅子不正常吗? 分明很正常,只有那样的宅子才配得上大哥,大哥怎么能说他亲自盯着工匠造出来的宅邸不正常呢? 原焕无视了蠢弟弟那可怜兮兮的目光,目光转到其他人身上继续安排,“文远和伯符去将府上所有的珍贵物件收起来,哪儿来的送哪儿去。” 张辽和孙策挺直腰杆,领命之后也跑的飞快。 郭嘉借喝茶的姿势挡住笑意,没想到他们家主公第一次这么正儿八经的发号施令,却不是战场应敌,而是为了住上正常的房子。 袁术听到这里整个人都蔫儿了下来,纠结了好一会儿才又讷讷开口,“大哥,那些东西不值几个钱,也就是看着好看,留在府上也不占空,何必非要着再派人送回南阳?” 来回运送也费事儿,路上不小心撞破了不也是浪费吗? 原焕轻飘飘看了他一眼,“不值几个钱?你知道那些东西能换多少粮食吗?知道那些东西换来的粮食能让多少人活命吗?” 袁术低头不语,是不知道,同样也是没有把问题放在心上。 他又不缺粮食,也不缺钱,那些物件儿好看就够了,能换多少粮食和他有什么关系? 原焕也没指望他能回答,不识人间疾苦的世家公子能知道才是怪事,袁公路从来都是要什么有什么,想让他知道粮食的珍贵,大概只有等到沦落到史上那种连口蜜水都喝不上的地步才能知道。 这辈子他提前把蠢弟弟鱼肉百姓的路给堵死,只留固定的钱财给他嚯嚯,不让他碰内政是为了他治下的百姓,同样也是为了他自己。 袁术苦着脸不说话,原焕没有在这种事情上和他掰扯,问了他在邺城这些天住在哪儿、南阳的政事有没有安排妥当等几个重要的事情,等他一一回答,然后又是一声轻叹。 说他不聪明,他是真的不聪明啊。 南阳的事情交给身边属臣还算不错,他大老远的跑来邺城,又是费钱又是费力的瞒着所有人只为了盯着工匠干活是不是太任性了点儿。 袁术听不得他们家大哥叹息,二话不说立马认错。 他只是想给大哥一个惊喜,来的时候没想太多,是他想的太简单,他真的知道错了。 原焕捏揉揉额头,很想告诉他心意很好,下次不要再有了,这不是惊喜,是只有惊没有喜,叫惊吓才对。 可是蠢弟弟都蔫儿成这样了,他也不好在人前教训,让他去暂住的地方收拾行李搬来府上,过几天就回南阳去。 刘表已经掌控荆州七郡,只剩下南阳郡这块最大的肥肉游离在外,他身为南阳太守,这个时候还敢到处乱跑,胆子也是够大的。 “好的大哥,我马上让人收拾行李。”袁术听到他们家大哥愿意让他住进宅子立刻支棱了起来,连忙出去收拾东西搬过来,从背影中都能看出几分欢快。 郭嘉饶有兴致的看着这容貌相似性情却截然不同的兄弟俩,以为能听到他们家主公语重心长的教育弟弟,结果只说了几句话,还不如平时对旁边这吕大傻子有耐心。 郭鬼才捏捏光滑的下巴,屈起指节在旁边的桌案上敲了两下,“主公,嘉没有记错的话,此处应当是嘉之住处。” 原焕顿了一下,眼神有一瞬间的飘忽,又很快恢复正常,“只是三两天而已,奉孝大度,应当不会在意我等借住几日。” 郭嘉促狭的挑了挑眉,正想和他们家主公调笑几句,旁边不解风情的吕大傻子就开口了,“暂住而已,有什么介不介意的,主公若是愿意,布之住所就在不远处,府里还有单独划出来的演武场,主公想住多久住多久。” 还有那袁公路,在别的地方不能对他干什么,到了他府上往演武场上一扔,不把那家伙训的哭爹喊娘他就不叫吕奉先。 郭嘉啧了一声,摸摸鼻子不说话了。 原焕眸中笑意更甚,他前些天赶路的时候没有精神,已经好几天没有碰公务,邺城如今什么情况知晓的不算清楚,正需要郭奉孝给他梳理梳理,这人不说话可不行。 郭嘉这回学聪明了,他先不说,先让吕大傻子说,等这家伙说尽兴了,他再接着补充,如此方能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更能反衬这大傻子的愚钝。 哦,不对,这大傻子不用他来反衬就已经非常愚钝。 郭鬼才在心里嘀咕着,抱着手臂让吕温侯说话,吕布撇撇嘴,不就是给主公解释邺城如今什么样儿吗,又不是什么难事儿,他来就他来。 吕大将军坐正身子,一本正经的看向他们家主公,铿锵有力很是自信,“如今这邺城,冀州九郡的太守国相尽数在此,荀氏叔侄在官署处理公务,已有好些日子不曾回府,官署有兵马戒备,诸位先生处理政务时不曾被打扰,除了没法回府歇息,暂时没有别的问题,此外,各世家也有子弟来邺城谋求官职,主公府上的拜帖已经堆满了一整个房间。” 吕布说的条理清晰,郭嘉乐得省心,“奉先将军说的对。” 吕大将军瞥了他一眼,清清嗓子继续说道,“邺城原有兵马依旧在张郃高览等人手中,今日黑山贼张燕屡有异动,麹义已经率军前去查看究竟,邺城、魏郡、乃至整个冀州,暂时没有发现别的贼匪。” 他去年追着各路山贼劫匪打了好几个月,大大小小的贼窝只要露头就被他削平,他吕奉先的威名在哪里都很好使,只要他还活着,冀州境内就不会有大的匪患。 这次黑山贼也没在冀州境内闹出太大动静,张燕和公孙瓒私底下有联系,黑山贼活跃在太行山中,冀州这边有大军镇守,从去年开始那些山贼就去并州找出路去了。 虽然并州是他老家,把山贼往老家赶这种事情干的有点不妥当,但是冀州这边的百姓以种田为生,遇到山贼劫掠的时候大部分没法及时作出反应,他们并州不一样,穷先不说,并州胡汉杂居,百姓种地的放牧的都有,大人孩子拿上大刀就能干架,山贼想抢他们的庄子,或许还要做好被抢的准备。 如果抢到胡人的村寨那就更好不过了,狗咬狗一嘴毛,两败俱伤皆大欢喜。 吕布说着说着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天底下所有的贼寇都惧怕他吕奉先的威名,他笑两声怎么了? 郭嘉摇头晃脑继续接道,“奉先将军说的也对。” 吕布磨了磨牙,捏着拳头想揍人。 第80章 山雨欲来 吕大将军怒目而视,如果目光能杀人,郭鬼才已经死了不知道多少次。 郭嘉笑着眨眨眼,看吕大傻子没有什么要说的了,这才轻咳两声,不疾不徐缓缓开口,“方才奉先将军说的已经足够,嘉接下来要说的,是目前暂居藏书楼的名士大儒们。” 是的,暂居。 藏书楼建在内城外城边界处,周边空出了很大一片地方为大儒士子修建落脚处,宅院不大,但是一个个排列整齐,和高耸入云的藏书楼也算是交相辉映。 但是他们好像低估了那些书籍对大儒们的吸引力,几乎每一个见到藏书楼的老先生都对给他们安排的住处毫不上心,找了个合心意的角落要了铺盖卷儿就不走了。 郭嘉说到这里,特意停了一下强调道,“主公,我真的劝了,奈何磨破嘴皮子也没有用,他们已经被那浩如烟海的书籍勾了魂儿,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耳朵。” 学问越是深厚,对那些书就越看重,好几位老先生看到原本以为被董卓焚毁的绝本古籍后当场痛哭失声,他只能让人在藏书阁临时隔出一间间小房,按照老先生们的喜好准备了书案和笔墨纸砚,等他们过了这阵儿稀罕劲儿再说搬去住处的事情。 “郑司农能来,着实是意外之喜。”原焕听到郭嘉提到的几个名字,不由感叹知识就是力量。 郑玄郑康成,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通晓今古文经,博采众长,遍注儒家经典,乃是当代经学的集大成者,最最最重要的是,郑玄学识广博,还广收门徒,弟子多达数千人。 这年头读书人少,能学出本事的读书人更少,郑玄身为大儒,他收的徒弟整体质量自然比其他读书人高,老师已经到了邺城,不愁学生不来。 而且,郑玄郑司农的名声在读书人之间,比汝南袁氏在天下世家中的地位更高,那么大一块金字招牌,说是意外之喜完全不为过。 党锢之祸害人不浅,大儒名士是被迫害的重点对象,郑司农从四十五岁被禁锢,到了五十八岁黄巾之乱解禁,前前后后长达十四年。 所谓经学的集大成者,说的就是他在被禁锢的十几年间打破了经学的家法,注释与著书“几百余万言”,创立了“郑学”,让“郑学”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 经今古文之争持续数百年,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争斗不休,如果不是他兼通今古文经,博采众长注释经典,结束了持续数百年的经今古文之争,或许经学就会在两派的互相攻讦之中慢慢没落。 原焕给隐居各地的名士大儒都写了帖子,但是还真没想过郑玄会过来。 黄巾之乱爆发后朝廷接触党禁,当朝执政的掌权者几乎都请过他入朝担任官职,但是老爷子的态度非常坚决,只想著书讲学,不愿意涉足仕途。 何进征辟过,太尉府征辟过,司空府征辟过,司徒府征辟过…… 几乎所有有资格征辟属官的地方都给那人抛过橄榄枝,只是没有一个成功的,其中包括原主的叔父袁隗。 甚至史上记载,郑玄病逝也是因为官渡之战时,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让袁谭逼迫郑玄随军,老爷子推辞不得只好抱病随行,最终在途中病逝。 人家为了守节不仕搭上了性命,他写帖子的时候也没抱太大希望,毕竟藏书楼里书籍很多,像郑玄那样的大儒家中书籍也有很多,不一定看得上外面的书。 郭嘉扬起唇角,神色见带了几分自得,“主公不知,郑司农拒绝朝廷征辟后一直在青州东莱郡隐居讲学,去岁黄巾贼扰乱青州郡县,郑司农便起了去别处避难的想法,恰巧太史子义在青州大肆招兵买马,州郡之中青壮走的七七八八,焦刺史和孔北海像两只斗鸡一样日日对骂惹得天下人耻笑,整个青州鸡犬不宁,郑司农听闻邺城有座藏书楼,便收拾行囊来邺城了。” “如此一想,还是我们自己的功劳。”原焕笑弯了眼睛,汝南袁氏是一块金字招牌,如果能留住郑玄,就是另一块金字招牌,两块金字招牌同时在他这里,可能他们的起点就是别人的终点。 据他所知,郑玄收徒不问出身,只要有天赋有毅力,就算出身贫苦他也一样能教。 和这些相比,他带出来的那数千学生甚至都不怎么起眼了,亲自教的学生有一定数量,而开启民智却是没有数量的,“奉孝奉先,收拾一下,稍后随我去一趟藏书楼拜见诸位大儒。” 他要建学校,要立学官,如果学校和学官面向普罗大众,必然会引起世家的反对,如果这个学官是郑玄,以郑司农在天下士人间的地位,谁敢反对,就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 世家大族也都是以治学起家,家族世代钻研的要么是今文经要么是古文经,郑玄以一己之力解决了经今古文之争,就算是世家大族,也不能在学问上对他指手画脚。 人家想教就教,教的是人家自己的学问,郑司农从小就不遵守经学中师法、家法那一套,现在人家已经成了大儒,再让他困在师法、家法之中,怕不是嫌自己日子过的太舒坦。 读书人最擅长杀人不见血,全天下的笔杆子一起戳脊梁骨,哪个世家都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郭嘉对上他们家主公含笑的目光,扬起唇角猜到他想干什么,“主公亲自去请,郑司农应该不会拒绝。” 吕布听的云里雾里,什么去请,主公说要请人了吗? 他们不是要去藏书楼见那什么司农吗?变成把人请到府上做客了吗? 吕大将军眼里的迷惑太过明显,看的原焕忍俊不禁,事情有点复杂,三言两语解释不清,只能让他先迷惑着了。 吕布挠挠头想不明白,索性不再难为自己,他去准备车马,不打扰主公和这郭奉孝说这些听不懂的话。 原焕笑了一声,和郭嘉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继续道,“奉孝刚才说,藏书楼除了郑司农,还有位水镜先生?” “对,司马德操是颍川阳翟人,和嘉是同乡。”郭嘉嫌弃的切了一声,倒也没说司马徽的坏话,“那人精通奇门遁甲,于兵法之道也有涉猎,学识广博,尤其是看人,那双眼睛忒毒。” 原焕眨了眨眼睛,“水镜先生看人如何?奉孝在他手中吃过亏?” 郭嘉跟踩到尾巴的猫一样立刻跳了起来,“吃亏?主公不要开玩笑!” 他郭奉孝是什么人,怎么可能吃亏? 司马德操看人的确准的离奇,但是他郭奉孝也没差哪儿去,奇门、遁甲、兵法、经学……他哪一点都不输好不好? 那老头儿就是仗着年岁大,见闻比他多,这才略微强了他一点点,但是也只是一点点而已,如果他们两个一般大,那一点点的差距都不会有。 郭鬼才说起自己本事开始滔滔不绝,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天底下就没有他不会的事情,主公要是不信,赶明儿找个机会他们俩来比试比试,看看谁才是最厉害的。 原焕:…… “奉孝说要和谁比试?” 郭嘉定定的看过来,“自然是主公您。” 他和司马德操太熟悉,彼此之间的比试已经分不出胜负,主公不同,话说回来,他和主公相识那么久,好像还没怎么正儿八经的比过学识。 原焕:笑容渐渐消失.jpg 他们俩…… 还是算了吧。 天下人皆知,汝南袁氏袁士纪温文尔雅俊美无俦,家学渊源文采风流,年纪轻轻继任家主之位,在世家大族中从来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袁绍和袁术成年加冠后进入官场,兄弟两个卯着劲儿出风头,在他们家长兄跟前也得收敛锋芒,如果不是那人过于低调含蓄,进入朝堂后不显山不露水一切顺其自然,或许能更早从九卿晋升三公。 朝堂黑暗,郭嘉及冠后一直闲赋在家,鬼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颍川离洛阳不算远,亲朋好友为官者甚多,对于见微知著的奇才,往往从几个官职的变动就能推出朝堂接下来的动向。 郭嘉自诩是个聪明人,在收到荀彧的信件之前,他一直觉得汝南袁氏的风头要被袁绍袁术兄弟两个抢走,乱世将至,脾气太软不是好事,在太史慈把青州变成空壳之前,他都时不时就想对他们家主公说这句话。 为人主者当杀伐果断,如此方能御下,万不可有被人拿捏之软肋。 现在不用担心主公脾气软被欺负,那些大儒被藏书楼里的万卷书简吸引而来,主公亲自出面岂不是比他过去更为妥当? 郭鬼才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他们家主公也是惊才艳艳之辈,单给两个小家伙启蒙都能写出那些朗朗上口百读不厌的声律对韵,足以看出底蕴之深厚。 像他们这些自幼饱读诗书之人,作出锦绣文章不是难事,可是将文章写的通俗易懂又不失韵味却很不容易,尤其还是给孩童启蒙,要将难度控制在稚童能读懂的范畴,还能让小家伙们愿意学,难度如何就更不用说了。 有主公在,那些大儒名士哪里看得上他郭奉孝? 郭嘉眼睛越来越亮,看向他们家主公的眼神像是在看窖藏了三十年的香醇美酒,想起之前那么些天都没有意识到身边还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他们家主公才貌双全,才学自然不会单单局限于理政,早在奕儿背书给他听的时候就该注意到这里,怎么当时只顾得感慨适合给小孩子启蒙却没有意识到别的。 一定是太久没喝酒,脑子都糊住了。 郭鬼才的心思百转千折,煞有其事的退后一步,双手并拢躬身一礼,然后一本正经的抬起头,“嘉冒昧问一句,主公平日都在读什么书?” 原焕木着脸看着想要找他讨教的郭奉孝,一瞬间甚至想掩面逃走,他何德何能,哪里能和这些真正博古通今的饱学之士想比? 如果原主在,原主亲身上阵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原主不在,让他一个对诸子百家全都不太了解的人怎么应对? 到底是什么给了这家伙错觉,他看上去像什么都懂的人吗? 原老板幽幽叹了口气,后知后觉意识到,他看上去还真像什么都懂。 感谢原主给他留下那么多,真是太感谢了,感动的都想掉眼泪了呢。 “奉孝若是感兴趣,等过几天安顿下来,我给奉孝列个书单,奉孝有空来书房翻阅便是。” 他只想当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这家伙还是自个儿看书吧,读书人不要那么争强好胜,自己知道自己满腹经纶就好。 吕布准备好马车回来,敏锐的察觉到气氛有点不太对,不过这两天想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他现在还有点懵,察觉到不对劲也没多想,只是侧身让开路请他们家主公上车。 原焕心下一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他们家吕大将军体贴可靠善解人意。 他和郭嘉出行需要马车,吕布心情好的时候从来没什么架子,点了几个亲兵随行护卫,一点也不觉得自己那么大本事干这种事情有什么不妥。 董卓老贼是董卓老贼,他们家主公是他们家主公,他不乐意被那老贼吆五喝六当小兵使唤,不代表不乐意跟在他们家主公身边鞍前马后。 英俊神勇的武将骑着没有一丝杂毛的赤色宝马出现在街道上,即便是第一次见,也能猜出这人是谁。 除了勇冠天下的吕奉先吕温侯,天底下再没有谁能如此威风八面神俊不凡。 一人一马已经显出身份,被他带兵护卫的马车里坐着的是谁呼之欲出,路上的行人大多不关心这些,看到官兵忙不迭四下躲避,有人不在意,自然就有人在意。 冀州牧昨日抵达邺城,今日一早吕布就亲自护卫马车出行,除了初来乍到的新任州牧,里面之人是谁再不做他想。 原焕捏捏眉心,透过帘子的缝隙看了一会儿外面的街道,轻叹一声问道,“奉孝觉得,让璟儿拜郑司农为师如何?” 小家伙现在年纪小还不显,等以后长大,有郑玄亲传弟子这层关系在,天下读书人都会站在他这一边。 郭嘉抿了抿唇,转过身子道,“小公子现在拜师,是不是太早了?” 有他们家主公在,小公子拜郑玄为师不是难事,只是那人以前收的学生都是成人,让小家伙现在拜师未免操之过急。 原焕摇摇头,“璟儿早慧,这个年纪不算太早。” 主要是,再不给小家伙们找老师,他就教不下去了。 第81章 山雨欲来 * 原焕一直觉得自知之明是个好东西,不管别人有没有,反正他自己有。 他有原主的记忆,可他毕竟不是原主,再怎么熟悉那些记忆也没没法让自己变成原主,他可以拿他自己记忆中的知识修修改改拿出来,却没把握用那些原本不属于他的知识教孩子。 来邺城之前他就想好要给小家伙们找老师,现在有郑玄这样的当世大儒在邺城,正好省得他挑挑选选拿不定主意。 有郑玄在,所有人都要往后排。 郭嘉以为他是担心接下来忙于政事,没有时间亲自教导孩子,所以才早早给袁璟小家伙找老师,想到这里后自顾自点点头,然后开始商量如何让郑玄愿意当一个刚刚启蒙的小孩子的老师。 和给孩童启蒙相比,显然是政务更重要。 马车外面,吕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昂首挺胸端的是气势不凡。 早在两三年前,董太师在洛阳城作威作福,吕布身为董卓身边最锋利的爪牙,出门时从来没有百姓敢靠近他十步之内,董卓凶名赫赫,吕奉先的名声没比他差多少,都是泥巴里滚了无数层泥洗不干净的那种。 不过现在,随着董卓老贼伏诛,吕大将军每次出现都意味着又有一波山贼劫匪消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冀州百姓心中,这位看上去非常不好惹的武将很快从暴戾杀神变成为民除害的战神,虽然真见了人该怕还是怕,但是至少不会和当年在洛阳时那样被人避之不及的情况。 吕布不在乎外人的看法,但是能不被百姓避如蛇蝎是好事,能光明正大的接受百姓的崇敬赞扬,傻子才想被人避之不及。 从郭嘉的府邸到藏书楼足足走了大半个时辰,马车穿过一条又一条繁华的街道,等他们到藏书楼的时候,邺城上下都知道他们州牧来邺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临藏书楼。 州牧大人特意在邺城划出一片区域开办书院,藏书楼里藏书万卷,只要身家清白就能进去查阅,已经可以证明他对读书人的重视,如今大人刚到邺城,据说连官署都不曾去就先到藏书楼,他们冀州的学风很快就要盛起来了。 书院还在筹备之中,如今来藏书楼的大多都是邺城本地学子,还有些冀州其他郡县过来的年轻人,也就是最近冀州境内没有贼匪作乱,不然别的郡县的年轻学子也不敢轻易远游。 这年头,流民逃难那是不得已,其他没有足够的部曲护卫鲜少有人敢出远门。 街道两旁遍布酒家店铺,坐在二楼的窗子旁远远看去,和洛阳兰台相比毫不逊色的藏书楼坐落在书院不远处,楼阁巍然伫立,比周围所有房宅都要高。 藏书楼、书院以及宿舍被单独划出来,四周都有士兵巡逻把守,外面的热闹喧嚣影响不到里面,穿过士兵把守的街道,耳旁很快清净了下来。 原焕掀开帘子,静静的看着没有太多人造访的藏书楼,等马车停在大门处,唤醒昏昏欲睡的郭嘉一起下去,“奉孝昨晚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没有精神?” 郭嘉以袖掩面打了个哈欠,目光幽怨看向他们家主公,“袁公路悄无声息来到邺城,是嘉与奉先将军等人失职,虽然主公未曾怪罪,嘉也要做好负荆请罪的准备。” “奉孝连夜去找荆条了?”原焕脚步一顿,上上下下打量着郭奉孝这瘦弱的身材板儿,语气中带了几分调笑,“奉孝与奉先的确有错,只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你们的错处暂且记下,若不能将功赎罪再说处罚。” 郭嘉:…… 吕布把赤兔交给守在外面的亲兵,跟上来后听到这话,以为他们家主公真的要问罪,连忙快走几步拉别人下水,“主公,还有高伏义。” 府邸的护卫是他和高伏义商量着安排的,要罚一起罚。 郭嘉难以言喻的看着这傻不愣登的家伙,心道幸好高顺不在这里,如果高顺在,那人可能会主动请罪,更可能在请罪之后和这家伙出去打一架。 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相关推荐: 穿越了,位面之子他追着我跑   异常收藏家   君落传   从零开始竞选总统   偏执女帝为我疯魔   随身带着战神系统   画皮   我的邻居黑手党   月下梢   俺宝玉在清朝当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