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哪儿了还说什么前来请罪,闹呢? 荀彧注意到挤眉弄眼就差把脸皱成一团的孙权,侧身朝他们家主公说了句什么,然后无形的战场转移到吕大将军身后的旁听席,弄得吕布感觉背后发毛,打了个寒颤后挪到旁边把萝卜头们全部露出来。 孙权捏着炭笔,手心已经被汗浸湿,“我以为关中出问题和我爹有关,这儿不是屯田出了问题吗,曹校尉当年和我爹在兖州干的也是屯田的活儿,所以就……” 孙坚:??? 曹孟德在关中惹出事端,和他这个曾经一起共事的同僚有什么关系? 乌程侯气得不行,下意识想起来揍儿子,好在站起来之前反应过来这是什么地方,跪都跪了,主公还没喊起,他总不能自己站起来。 兔崽子等着,回头再收拾你。 孙权被亲爹瞪的瑟瑟发抖,扭头看向曹丕,要不是这家伙在他耳边念叨什么关中有屯田,兖州也有屯田,兖州的屯田比关中更早,关中都出了问题,最先开始的兖州肯定问题更严重,他也不会让人快马加鞭去兖州喊他爹来主动认罪。 不是他自己的错,曹丕也有掺和。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曹丕很快成为新的视觉焦点,头皮发麻的坐正身子,下意识向他可靠的父亲求救,声音发虚试图解释,“我也没说什么……” 他只是和孙权分析关中的情况,没说乌程侯一定有错,最多就是觉得他们家父亲更厉害,连他们家父亲治理的地方都能出问题,乌程侯那边大概率情况更糟。 只是猜测而已,又没说一定会是那样,信是孙权写的,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也是无辜的。 于是乎,下一个焦点很快变成曹孟德。 曹操:…… 孙坚被这变来变去的罪魁祸首弄得嘴角直抽,合着不是一个人的错,而是除了他们家主公外所有人都有参与,尤其是几个不懂事儿的孩子,丁点大的小事儿就把他们吓得跟天塌下来一样,以后出门别说是他孙文台的种,他丢不起这个人。 误会终于解开,乌程侯无罪脱身,为了防止自己忍不住动手揍孩子,特意选了荀彧旁边位置坐下。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屋里除了他们家主公就只有一个荀文若还算靠谱,其他连曹孟德都靠不住,吕奉先更不用提,至于那群半大小子,兔崽子们不跟着添乱就是万幸。 孙权和曹丕低着头不敢说话,趁大人们继续谈论正事,眼神噼里啪啦火花四射,如果目光能杀人,他们俩现在已经血溅五步了。 原焕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看俩孩子吓得不轻也没再说什么,他不说话也挡不住俩小子回去挨打,再说话岂不是火上浇油。 乌程侯来了也好,省得再另外派人去兖州传话,他身边不是世家出身又身居高位的本就不多,直接和孙坚面对面说话,免得到时候会错意再出差池。 荀彧说的不错,这事儿必须让不怕得罪人的人去做,最好是还杀伐果断的武将来监管,万事开头难,开始的时候越强硬越好。 可惜他最近没法回邺城,不然还能连其他事情一起办了,好在现在情况不算太坏,长安城没有他用惯的班底,有曹老板用惯的班底也不错。 曹老板自带吸引人才光环,能被他看上的都不简单,虽然这么说有点不要脸,但是他真的想过曹老板招过来一波他收割一波,这样比自己费劲儿甄别省心的多。 好在他总能忍住,知道不能可着老实人欺负,也不能逮着一只羊薅羊毛,如今各州郡的人才前往邺城投效的更多,他再把曹老板好不容易聚起来的班底弄走,这人估计得跑去邺城找他哭。 想让寒门子弟迅速成长起来并不容易,只让他们有书可读有学可上远远不够,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有晋升的路子,不然只靠最上层的几个人去挑选,就是累死也挑不出几个人。 让读过书的年轻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场,就算是最基层的小官,那些本来有条件让孩子读书但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不愿意让孩子读书的家长们也会改变主意让孩子读书,空口白牙说再多话都没有用,只有让他们看到好处,政令才能更好的推行下去。 万幸他当年读书的时候学的认真,记忆力也算不错,唐宋明清的科举制有什么优点缺点没有忘干净,这时候也能根据他们现在的情况来改动调整,不然让他凭空造出一个更好的制度,他也没那个本事。 有句话说得好,生产力是推动一切发展的决定力量,有些事情不是他想做就能做,就拿现在来说,他倒是想让所有百姓立刻吃饱肚子,一年解决温饱问题两年全民小康,问题是只有想法没有用,想得到做不到等于白想。 别人穿越重生要么带着随身空间要么有个山崖底下的老爷爷,他也不求有多大的奇遇,飞升成仙太不现实,能给他来个穿越大礼包也行。 奇遇配套的玉米、土豆、辣椒、棉花、红薯他一个也没见着,造船的技术也不允许他派人远渡重洋去原产地找种子,即便造船术跟得上,能把人送去遥远的大洋彼岸,现在的种子和几千年后精心培育出来的种子也不一样。 穿越大礼包指望不上,想让百姓吃饱肚子只能靠他们自己。 在这连活下去都很困难的年代,大跨步容易适得其反,他也没本事跨太多,只能顺着先辈们走过的路,将容易被钻空子的九品中正制抛开,现在的世家大族权利很大,九品中正制后养出来的门阀世族权势更大,思来想去,还是直接略过更好。 文举武举并行,但又不能让他们偏科偏的太厉害,走文举之路的要有一定的武学底子,走武举之路的基础文化课必须得过,除非是天降文曲星或者天降武曲星,不然都不能算过关。 原焕之前只提过几句废除州牧以及设立三省六部的事情,科举相关的具体章程还没有想好,也没有和身边人说过,不过邺城书院的入学考核和那些已经很接近,倒也不算太突然。 曹操和荀彧听得入神,这法子倒是有趣儿,世家大族提拔后辈很正常,但是也要那些后辈值得提拔,很少有人会冒着败坏自己名声的风险提拔没本事的后辈,就算要提拔的是亲儿子也一样。 当然,有人不肯让不成器的后辈出门祸害百姓,自然也有人不管自家后辈几斤几两非要将人塞进官场,无才有德至少能保证不干坏事,要是无才又无德,至少会有一县一郡的百姓不得安生。 如果所有的官员上任之前都要经过考试,世家子和寒门子弟同台比拼,应该没有人能接受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子弟后辈比不过寒门出身没有任何背景的人。 如此一来,各家教导后辈应该会更尽心,也算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不至于让什么都不会的后辈出去担任官职。 “主公这法子不错,各州各郡都有读书人,准备几场考试比让他们千里迢迢赶来邺城更方便,也不会再发生没有本事却自视甚高之人扰乱官署。”荀彧越想越觉得可行,他们家主公鲜少接见生人,各地赶去邺城投效的有志之士没有门路去司徒府,只能把拜帖送去别的地方。 委婉一点的,先去邺城书院探路,学识能被邺城书院的先生们认可的话就会被举荐到官署,只是绕了个弯儿,行动起来不算麻烦。 直接一点的,直接去官署外面的路口守着,门口时刻有士兵巡逻,闲杂人等只要靠近就会被带走,守在路口好歹能在被抓之前见到想见的人,他还有官署的同僚都被堵过不少回,其中有不少可用之才,但是更多的还是只会夸夸其谈却不通俗务的家伙。 先在郡县里试试他们的学问本事,没本事的直接卡下去,总比他们回家休息却被人拦下当街自荐强。 曹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想了一会儿又问道,“若是有才之人不乐意主动出山,只等朝廷派人前去征召,又当如何?” “这还不简单,爱来不来,惯的他们。”孙坚嗤笑一声,想着在场还有几个孩子,说话不能太粗,免得带坏小孩儿,于是又用尽量文雅的话重新说了一遍,“沽名钓誉之辈数不胜数,真正有才之人想要归隐山林,派人去请也没有用,不想归隐山林想要为民请命,自然会主动出山,要是连一场考试都考不过,那还算什么有本事?” 曹操板着脸说道,“那是儒士的风骨气节,你个粗人懂什么?” 孙坚莫名其妙的看过去,“说的跟你不是粗人一样。” 曹操冷笑一声,“我文武双全。” 孙坚:…… 好像也是哦。 乌程侯顿了一下,意识到这人只是表面看着糙,实际上写诗写文章信手拈来,就连他的儿子都能说会道样样精通,不能比不能比,他这个当爹的比不过,怎么好强求儿子非比人家儿子强。 攀比心太重不是好事儿,他儿子不会写诗将来一样能闯出一片天。 原焕眸中划过一抹笑意,等俩人拌完嘴才继续吩咐,具体怎么安排需要他们慢慢尝试,正好荀文若在,先和曹孟德一起商量着写一份章程,至于乌程侯和吕大将军,他们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关中需要下一剂狠药,不趁现在将藏在里面的蠹虫全部肃清,将来换成其他人过来更难行事,左右吕大将军已经把人得罪完了,也不怕得罪的更狠。 曹操听到这里,那颗请战的心蠢蠢欲动,只是想起之前屡次被拒绝的经历,为了不在大家伙儿面前丢面子只能放弃。 兄长对他寄予厚望,需要他办的都是其他人干不来的大事难事,攻城打仗抄家抓人这点小事儿不值得他这样有本事的人亲自出马。 日上中天,原焕安排的也差不多了,他这些天要忌口的东西多,不好留大家伙儿在他这里用饭,又说了几句就让他们各人带着各家的崽正离开。 郭小奕的父亲没来,吕大将军的闺女没跟来,一大一小对视一眼达成一致,大手牵小手跟在曹操孙坚身后等着看他们揍儿子。 刚才没有揍是场合不允许,这不,几个小的刚刚迈出大门就跑的飞快,肯定知道待会儿要挨揍。 “奉先将军,你觉得他们能躲掉吗?”郭小奕问道。 “躲不掉。”吕大将军语气笃定,“逃起来毫无章法,最终结果就是他们爹揍完一个揍另一个,当然,如果换成本大将军,他们父子几个加起来也不够我打。” 想当年他在并州老家,那时候躲的可不是来自亲爹的拳头,而是真正能要命的胡人魔爪,他吕奉先打小最先学会的就是逃跑,不然也没机会闯出现在的威名。 匈奴人知道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不管什么人,反正都没他能打。 前面嚣张的声音嘚瑟的不行,远门处,荀彧默默捂住荀小恽的眼睛,试图让小家伙心里那个威风凛凛的形象晚点儿破灭。 第171章 何以天下 盛夏已至,阳光带着燥热洒在大地上,城里城外处处都是蒸笼,出去走两步就能出一身汗。 酷暑难耐,田间劳作的农人却不敢有丝毫懈怠,田里是他们接下来大半年的口粮,伺候不好的话就会饿死,比起大热天还要出来劳作的辛苦相比,显然饿死的下场更可怕。 下地辛苦的是他们自己,婆娘孩子好歹能在屋里躲躲,不下地的话,一家人的日子都没有指望。 暑气蒸腾,天气愈发炎热,灌满了清水的瓦罐放在田埂上,经过太阳曝晒后的清水也带了热气儿,时不时有孩童从篱笆墙内的宅院跑出来将瓦罐添满又赶紧跑开,男丁需要在田里劳作,妇人和孩子也不会闲着,所有人都在为了活下去而努力。 村寨不算太大,满打满算只有百来户人家,但是他们负责耕种的天地却远超过村子现有男丁能耕种的范围,篱笆墙外整整齐齐的田垄都是他们需要耕种的土地,不种不行,官府按照这个田亩数征收粮食,他们种的太少,秋收的时候就算把所有的粮食都交上去也不够官府规定的数额。 按理来说,官府让他们耕种的田越多越好,粮种可以从官府预拿,家里人不够还可以去租用耕牛,田越多他们能留下的粮食就越多,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想从官府拿粮种,秋收之后就得翻倍还回去,租用耕牛更是奢侈,他们本来需要交六成的粮食给官府,租用耕牛后就要给七成八成,辛辛苦苦干一季,最终粮食几乎全给了官府,他们怎么活得下去? 耕牛比人命更贵,要是不小心让耕牛生病或者死掉,卖儿卖女都不够赔偿。 日子好像没有盼头,迈过一个坎儿还有更大的坎儿等着,可是没有办法,人总得活下去,能活一天是一天,等到实在活不下去的日子到了,是死是活也不是他们说了算。 村寨是左冯翊治下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子,像他们这样的村寨还有很多,不是没有人觉得官府的政令欺人太甚,曾经不少村子反抗,试图将粮税降低一些,他们听过其他地方的传闻,别的地方只交五成税,为什么他们要交六成七成八成,他们知道官府要收税,但是没有收那么多的道理,往前数几百年也没听过交那么多粮税的道理。 然而令他们恐惧的是,最先闹起来的村子很快成了空村,整个村子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全部消失不见,连刚刚出生的小娃娃和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没能留下,前去探亲的外嫁女以为撞了鬼,哭着喊着回去叫人,掘地三尺也没能找到一个人影,只在山沟里找到了几具残缺不全的尸体。 后来不知道哪儿传来消息,那些消失的人全部被官府抓到别的地方做苦力,天天从早干到晚,吃不饱睡不好,稍有不慎就要挨打,想逃跑是不可能的,一旦被发现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 最开始谁也不敢相信官府能干出这种事情,可是后来消失的村子越来越多,他们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起早贪黑努力干活,不管怎么说,至少他们还能和家人在一起,不用被人拿鞭子抽打着干活。 日上中天,篱笆墙里的妇人孩子出去给田里劳作的男人送饭,路旁的树底下已经坐了不少人,外面阴凉的地方不多,只有这几棵老树能遮一遮太阳。 一天到晚难得有歇息的时间,神情麻木的农人看到妻儿心里稍稍放松,忽然,杂乱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官道尽头掀起烟尘,一队穿着盔甲的士兵直直的朝着村寨而来。 累了一上午的青壮年顾不得吃饭,连忙让妇人孩子躲到后面,村子里能干活的都在这里,几十个男丁警惕的看着策马而来的士兵,心中升起阵阵绝望。 他们手无寸铁,如果这些士兵想要对他们不利,就是人数再多一倍也打不过这些气势汹汹的士兵,他们村子老老实实种田交粮,还是躲不过被抓去做苦力的命运吗? 赤红色的高头大马在阳光下宛如一道火焰,紫金冠上的艳色雉鸡翎更是惹眼,吕大将军握紧缰绳停下来,看到明明怕的要死却依旧堵在路上的男丁啧了一声,“你们寨子的主事人在哪儿?” 没有一言不合就甩鞭子,也没有来到就杀人,虽然看上去比以前见过的所有人都凶,但是这人好像不是过来抓他们做苦力的。 青壮们面面相觑,好一会儿,一个年纪略大的男人站出来回话,“小人陈二,是陈家村的里正,军爷有什么吩咐?” 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现在也不是征税的时候,他们村子只剩下最后的口粮,如果这样还要强行搜刮,那他们就彻底没活路了。 吕布上下看了他一眼,扭头看向旁边鼻青脸肿的年轻小将,“还不快去?” 小将委委屈屈应下,不太利索的翻身下马,从怀里掏出几张纸走过去,“这儿是陈家村,对吧?” 吕布暴躁的一鞭子抽到地上,“废话少说,赶紧的,再浪费时间后天的晚饭也扣掉。” 小将连忙挺直腰杆,从几张纸中挑出一张塞到陈二怀里,“陈家村现有九十二户人家,每家按人数发放米粮,村子里的耕地过些日子会有人过来重新安排,五日后记得去县城取粮食,你们不去没人给你们送过来。” 陈二懵了,不光他懵,他身后几十个年轻壮年也都一脸空白,从来都是他们给官府交粮,还没见过粮食能往回走,就是前两年最艰难的时候官府也只是减了他们的赋税,赈灾的粮食城里的大人们才能拿,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今年情况比前两年好很多,没有蝗虫,没有地动,旱情也不算太严重,官府怎么会忽然给他们粮食? 该不会、该不会是临死之前给吃顿饱的,然后再把他们抓去干苦力吧? 一群人想什么的都有,没有一个相信官府会忽然好心给他们粮食,陈二战战兢兢看着脚尖,诚惶诚恐应下,心里已经在想要不要狠狠心把没熟的庄稼收了举村逃亡。 薛兰按按隐隐作痛的嘴角,不用动脑子都知道这人想哪儿去了,他来到关中后跟着跑了不少村寨,几乎每个村寨的里正都是这个反应,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粮食给你们你们就收着,没打算把你们绑到山沟沟里挖矿。”小将口干舌燥的解释,没到一个村寨都要说一遍,这套说辞他做梦都能背出来,“县城官署的贪官污吏已经被抓进大牢,之前来你们这儿征粮的那谁谁谁知道吧,因为中饱私囊被拉出去砍了,人头还在县城城门上挂着,你们要不信就去看看,关中现在由原司徒直接接管,劫掠百姓擅自加税的情况发现一例严惩一例,原司徒是谁你们知道吧?” 陈二:…… 陈家村的青壮们:…… 他们不知道原司徒是谁,他们只觉得把人头挂在城墙上有点吓人,本来敢去县城的走到城门处抬头看见个死不瞑目的脑袋也得吓回来。 薛兰耐心十足,看他们不说话又侧身露出身后的吕大将军,“不知道原司徒没关系,吕温侯吕奉先总知道吧?诛杀董卓、平定黑山贼之乱的吕布吕奉先吕大将军,爵封温侯仪同三司的吕大将军,这位你们总知道吧?” 一群汉子连忙点头,“知道知道,这个知道。” 左冯翊离并州近,他们不至于没听过吕奉先的大名,虽然不知道后面那一大串是什么意思,但是吕奉先这三个字足以让他们放下心来。 难不成这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就是传说中诛杀董卓的吕布吕奉先? 当年董卓没少在关中做乱,董太师把关中当成自己的大本营,把郿坞当成大本营中的大本营,搜刮他能搜刮的一切往郿坞搬,关中百姓深受其害,就算人已经死了好多年,再提起董卓也恨得牙痒痒。 没有人记得吕布跟在董卓身边时是怎么作威作福,他们只知道吕布杀了董卓救他们出苦海,可惜吕大将军得了封赏后就离开了关中,关中一带赶走饿狼又来恶虎,没一天有好日子过。 陈二等人放下戒心,薛兰接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多了,让这些百姓知道官府的屯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再让他们知道究竟是谁在其中作梗,最后再告诉他们县城不光有粮食供他们度过青黄不接的时候,适龄孩童多的村寨还能分到几本《论语》《诗经》,不用感谢他,都是司徒大人的命令,算是给他们过了那么多年苦日子的补偿。 薛兰说的嗓子冒烟,原本警惕的百姓放下心防,跑回树底下拿来装水的瓦罐给他倒水,但也只敢给他一个人倒水,后面的将军表情太可怕,谁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凑过去。 吕奉先的确有点不高兴,他的名声能传遍关中很正常,不知道他吕奉先的大概只有聋子,可这些人都听过他吕奉先的大名,怎么能没听到他们家主公? 不行,不能让主公被比下去,就算把主公比下去的是他自己也不行。 吕大将军眸光深沉,等薛兰把该说的事情全部说完,敷衍的朝感恩戴德的陈家村老少点点头,调转马头往县城的方向赶去。 关中这边已经能造出用来写字的纸,虽然纸质粗糙容易破,但是好歹能用来写字,轻拿轻放存个两三年不成问题,主公让作坊印基本的儒家典籍发给小孩儿,他顺便让作坊印点别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知道他吕奉先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把他们家主公的丰功伟业记清楚才算真上心。 骑兵们跟着吕大将军回到县城,看他没有吩咐接下来去什么地方以为可以休息都松了口气,大热天的再外面奔波,要不是他们身体好,这会儿早就趴下一大片了。 吕布让人将赤兔带下去喂草料,拎着薛兰的领子然后摆摆手让其他人去休息,“今儿本将军陪你跑了那么多地方,关中郡县被祸害成什么样子你也清楚。” 薛兰蔫儿了吧唧的点点头,“清楚,主公为百姓殚精竭虑,那些官吏却擅自加重赋税还强掳百姓,他们罪有应得。” 吕大将军点点头,“明白就好,剩下的地方你自己跑,整个左冯翊十三座县城所有的村子,一个都不能漏,全部通知完再去长安城找我。” 他得赶紧去作坊找匠人安排别的事情,没工夫亲自跟着跑来跑去。 薛兰蔫蔫儿应下,垂头丧气看上去可怜极了。 “怂兮兮的没一点精神,再这么下去以后别说是老子带出来的兵。”吕布骂了一声,让他随便找个医馆拿药膏,出门在外不比在自家地盘,军中疾医不会跟着他们各个县城的跑,磕着碰着忍忍就过去了,实在忍不了就自己找地方处理。 这小子身上的伤是他打出来的,虽然他感觉这点伤不算什么,但是看着家伙一副要哭出来的模样,给他留半个时辰涂点药也不是不行。 他们家主公要在长安城休养,三伏天不好赶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让主公受罪,索性邺城那边留够了人手,他们等到天高气爽再回去就是。 关中需要清理的贪官污吏不少,需要震慑的世家大族也不少,吕大将军打了申请后就让他麾下的骑兵过来干活,他的兵比曹孟德的兵厉害得多,精于骑射的铁骑既能震慑宵小又能传消息,速度比曹操的兵快多了。 至于薛兰小将军为什么会挨打,单纯就是因为他姓薛,而他出身的薛氏正是这次需要打压的重中之重,吕布火气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没有让薛兰跟着他去抄薛氏祖宅已经很对得起他,挨揍干活儿还是轻的,如果他们家主公想搞连坐,这小子就算有他去求情都不一定能保下来。 吕大将军骂骂咧咧将人赶走,脚步一拐去官署将接下来的事情安排妥当,这才让人带路去印书的作坊找匠人。 * 长安城,原焕看着面前粗糙的纸张,好一会儿没能说出话,“这是奉先让人印的?” 荀彧忍笑点头,“奉先将军说他见不得百姓不知道主公的名声,必须让所有人都知道原司徒怎样英明神武救民于水火,这才让人印了这些东西,说是要和《论语》《诗经》等书一起送到关中各处。” 现在只是送往关中郡县,再过不久就是整个大汉,吕温侯搞起事情来拦都拦不住,亏得他想得出这点子。 原焕哭笑不得的拿书把上面的字迹遮住,他看过不少歌功颂德的文章,以往送到他跟前的文章都出自名士之手,辞藻华丽、词句优美,写的太过花里胡哨反而不觉得尴尬,吕奉先的水平在那儿摆着,那家伙没有让别人执笔,自己亲自上手把他夸了一通,夸的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真是的,夸人哪儿能这么夸,他写的时候不觉得奇怪吗? 原老板搓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不抱希望的问道,“现在拦还能拦下来吗?” 荀彧笑吟吟摇头,“整个左冯翊各个城池村寨都有了,百姓的反响很不错,都在夸主公是天神下凡拯救苍生,我等觉得这话说的不错,于是便没有拦着。” 原焕无奈的看过去,“你故意的。” 书不能随便印,所有需要印刷成册的书籍都要层层上报由他荀文若亲自审核,这年头能印的书除了儒家经典也没有几本,别的书籍不需要印也能满足百姓的需要,只要最开始把好关,其他时候不会有麻烦。 吕布要印东西发往郡县,荀彧不可能不知道,明明知道还要等到东西发到百姓手里才送到他跟前,要说不是故意的他一百个不相信。 他贴心能干的荀文若什么时候学坏了? 荀彧眉眼弯弯,不肯接下这个罪名,“主公说笑,左冯翊离京兆有些距离,奉先将军的性子您也知道,向来没耐心等太久,消息送到长安的时候,那边已经印出了好几千张。” 上面写的又不是假的,奉先将军遣词造句的确比不过别人,但是这样更能让百姓感同身受,只是言辞略有些夸张而已,随着那些免费发给孩童的启蒙书籍一起送出去完全不会有问题。 让百姓知道该感谢谁是好事,免得到时候被人随便一忽悠就对他们拔刀相向,奉先将军这次干的不错,就算有错也是情有可原。 荀文若慢慢悠悠的说着,一边将自己摘了出来一边给吕大将军求情,虽然满耳朵听到的都是求情,但是原焕看着面前温润如玉的风雅君子,感觉他每一根头发丝儿都在说“是吕布的错,和我没关系”。 白白软软的面团子,切开之后才能发现里面是芝麻馅儿的。 不愧是他颍川人贩子! 第172章 何以天下 原焕下令肃清关中官场不是说说而已,一时间连关中的空气中都飘着血腥气,狠辣到和他一贯的形象截然不同。 所有人都以为他不会做
相关推荐:
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炮灰才是真男神
穿越红楼去修仙
重生之宠你没商量
漫威:从蜘蛛侠英雄无归开始
丹道武神
所有人都以为上仙他精分
君落传
从刺客伍六七开始打卡
魏晋干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