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我凭画符征服帝国[直播] > 第102章

第102章

得太过分,怎么说汝南袁氏也是世家之一,还是大汉最后声望的世家之一,身为汝南袁氏的一家之主,他不可能不顾身后的族人肆意妄为。 暗地里作乱的几个世家自以为想的清楚,在他们眼里,百姓的命不是命,只是一个数字,死再多都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奴仆的数量是他们炫耀家产的资本,只要土地田产在他们手上,官职官位在他们手上,想要多少平民变成奴隶将都没问题。 汝南袁氏也有无数田产奴仆,人都是自私的,不为他自己想也得为他身后的家族想想,听说那位被视作继承人的小公子还不到十岁,等袁小公子长大,知道他的父亲为了提拔寒门不惜让天底下所有的世家大出血后会怎么想? 天下不只关中一地,豫州、兖州、冀州的世家更多,他们关中只是小打小闹,真把他们惹急了,他们也不是不能造反,就算打不过,就算前头是必死之路,他们也能用自己的命从那人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世家大族原为一体,他们关中几家遭难,兔死狐悲,兖州、冀州、豫州的世家不可能无动于衷,只他们几家不能动摇那人的根本,兖州、冀州、豫州的世家大族齐心协力,就是要了他的性命都是轻而易举。 辛辛苦苦打下那么大的地盘不容易,眼看着大汉十三州尽数落入手中,指不定再过些日子就能登基称帝,大好的前程在前面等着,何必为了无关紧要的庶族寒门把路走死? 河东卫氏不就是比他们行动的早,神不知鬼不觉前去冀州投效,不然卫氏现在也不会发展的那么厉害,商户起家的大族愣是压了他们这些正经世家一头,商人趋利,难怪反应的那么快。 好在他们也不差,商贾毕竟上不得台面,他们不需要派人辛辛苦苦来往于各州经商卖货,只要有足够的田产奴仆,日子照样过的舒舒服服。 几个族长商量的时候各个底气十足,等到自家府邸被士兵围住才开始慌神,他们家中蓄养的部曲奴仆足有数万,但是那些部曲都是没上过战场的农夫,平日里指望他们打仗,能看家护院已经就好,和真正身经百战的将士比起来完全不够看。 家家户户数万的部曲奴仆在千余士兵的进攻下迅速溃败,不少部曲奴仆都是被逼无奈,打听到士兵为什么围攻宅院立刻倒戈,攻打他们的是官兵,也就是说他们的主家已经是逆贼,他们投降或许还能摆脱奴籍,凭什么给平时欺压他们的主家卖命?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关中大大小小的世家被肃清了一个遍儿,犯事儿太多的找出主事之人直接斩首,犯事儿少的也少不得牢狱之灾,抄家搜出来的田产银钱米粮全部充公,有那么多世家大族“好心赞助”,关中几百万百姓的口粮愣是没需要从冀州运过来,可见他们究竟藏了多少东西。 只抄家还不算,更要紧的是之后安抚百姓落实原本的政令,关中七郡,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弘农、河东、河南、河内,七郡加起来上百个县城,每个县城又有几十上百个村寨,所有的村寨都要重新统计户籍人口,之前肃清世家让官场空了大半,新官上任正好从统计户籍开始,每个县令县丞亲自下乡到村寨里盯着,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八个人来用。 关中百姓之前被各种欺压,对官府的态度不算好,除了京兆附近的城池亲近官府之外,在其他地方的百姓眼中,官兵和山贼劫匪可以画上等号。 为了避免好不容易挑出来的官刚下乡没两天就被愤怒的百姓杀死,还得有足够的士兵护卫他们到处乱跑。 孙坚在长安没待几天就回了兖州,关中的情况触目惊心,他得赶紧回去查查,看兖州有没有同样的情况,要是真的和关中差不多,他可没脸再见主公。 乌程侯火急火燎的从兖州来到长安,揍完孩子后消停几天,带着他亲自整理出来的关中世族罪行大全火急火燎的从长安回兖州,路上经过一座城池留下一份关中世族作恶多端的证据,回到家兖州后也没闲着,加印之后派人送去徐州、扬州的官署。 吕奉先的脑袋瓜难得机灵一回,这法子的确不错,看来多在主公身边守着好处不少,连吕布都能变聪明,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 房间里,原焕有理由怀疑他的得力帮手在记仇,理由充分证据充足,这人笑得越温柔越是在记仇,绝对没有第二种可能。 呵,不就是在隐晦的抱怨他不该不听劝非要亲自来长安吗,荀香香啊荀香香,你的险恶用心已经全部暴露了,态度再好也藏不住。 原老板抿了抿唇,有些心虚的移开视线,要不是顾忌形象,他甚至想像小孩子一样捂着耳朵把人撵出去,记忆力那么好干什么,他身边已经有好几个文化水平不达标的了,不需要再来一个文化水平远超常人的家伙学着吕布的语气夸夸。 同样的话吕布来说是活灵活现的嘚瑟,荀彧来说……他只会觉得这人在一本正经的开嘲讽。 荀彧不知道从哪儿又抽出来一张纸,笑意盈盈将上面夸张直白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夸赞全部念出来,直到他们家主公耳朵尖儿红透了才停下。 不停下不行,再念下去他们家主公就该恼羞成怒赶人了。 “主公,奉先将军写的不错,只是还有些不妥,彧另起草了一份拿来让主公过目,没有问题的话就让人送去汉中。”荀彧把纸往前推推,“汉中百姓笃信鬼神,曹校尉前些日子还提过那边的百姓不好治理,奉先将军此举倒是给我们支了个好招。” 原焕定了定神,压下面上热意接过另一份夸夸,荀文若和吕奉先不一样,委婉含蓄的世家子应该不会太过火、等等、这是什么玩意儿? “文若,这真的是你写的?”原老板双手颤抖,难以置信的看向面色如常的荀彧,看到他竟然还煞有其事的点头,整个人都不好了,“文若啊,写文章不能太夸张,我觉得奉先的那份就很不错。” 有对比才有伤害,吕奉先写的好歹能看出来他是个人,荀文若写的这哪儿是活人,分明就是胡乱编了个神仙安上他的名字,这合理吗? 他不会行云布雨,也不会走上祭坛就能吓退亿万万蝗虫,更不能沟通天地让地龙不再翻身,最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没法和小动物沟通,曹仁他们打关中的时候有麋鹿帮忙纯属巧合,和他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只有童话故事里的公主才能和小动物说话,他不是公主,这里也不是童话世界,所以他不能和小动物交流,逻辑通,没毛病。 “主公说笑,天下人都知道您神通广大,怎能妄自菲薄?”荀彧不赞同的摇摇头,认真的让原焕以为他在不知不觉间又穿越了,面前的这个荀文若是他熟悉的那个荀文若没错吧,今天怎么感觉奇奇怪怪的? 原老板坐正身子,皱紧眉头问道,“奉孝和志才到安国袁府的时候是夏天还是冬天?” “是夏天,盛夏,三伏天。”荀彧无奈的看着试图转移话题的主公,回答完问题继续刚才的话,“主公,汉中百姓敬鬼信神,曹仁将军他们出兵的时候有麋鹿相助所有百姓都清楚,至于其他事情,三人成虎,只要说的多了,总会有人相信,张鲁可以用这法子治理汉中,主公得上天眷顾,未必不能取而代之。” 只拿下汉中还不算,让百姓从心里信服才是正经。 听说南边不通教化的深山老林里都信仰天神,山民数量不在少数,又桀骜难训不服管教,大汉强盛的时候尚且拿他们没办法,如今朝廷无力管辖,南边的山民更加不把官府放在眼里。 他们现在腾不出手收拾那些聚族而居的山间百姓,先用这法子试试水,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上策,能不打仗尽量不打,主公自己也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不是吗? 原焕抿了口水压压惊,他承认这主意不错,只是他毕竟不是真的神仙,不会呼风唤雨,若来年风雨不调百姓求他作法沟通天地,他难道真的要像神棍那样开坛做法不成? 荀彧顿了一下,眼中带了些迷惑,“百姓信谁都不会风调雨顺,信那些虚无缥缈的鬼神没有用处,信主公至少主公会管他们,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信主公?” 民间百姓信什么的都有,出现天灾的时候拜完这个拜那个,也没见哪个神仙帮他们赈灾,主公心系苍生,天灾人祸需要他们自己来扛,分明比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祭拜几次的神明强多了。 原焕:…… 明明他才是正儿八经头顶红旗长大的人,为什么和这人一比反而更像古人? “此事依你,只是先说好,印出来之后不准拿到我面前。”原老板做出最后的让步。 荀彧笑着将东西收好,“主公英明。” 原焕白了他一眼,等他把所有碍眼的东西全部拿去一边才又问道,“刘玄德最近在干什么?还和以前一样闭门不出?” 刘备是个烫手山芋,放到哪儿都不合适,可是让他一不做二不休把人除掉他又觉得不太妥当,只恨他对汉室宗亲这个身份看的太重,但凡刘皇叔不死守着汉室宗亲这个身份,他都有办法让人去他该去的地方发光发热。 现在把人弄哪儿去都不放心,三兄弟中反而是关羽最好安置,张飞那暴脾气比他们家奉先还难相处,没有刘备压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得炸。 俩人放到一起,他们奉先将军都显得格外明事理。 “刘玄德,最近倒是没听说他的消息。”荀彧眉头微蹙,他这些天忙着和曹操一起挑选官吏补足关中郡县的空缺,益州那边还真没怎么在意,“我来长安之前他的确还是闭门不出,现在不知道在干什么,益州那边有人盯着,有异样的话会快马加鞭传信回来,现在没有消息,应该是和以前一样。” 原焕垂眸想了一会儿,还是不放心让人离得太远,“这样,派人去益州将他请去邺城,陛下身边汉室宗亲不多,他既然是刘姓宗室,多和陛下说说话总不会有坏处。” “陛下那边……”荀彧略一思索,倒也没有反对,“如此也好,多派些人去承平宫盯着,有董承等人的下场摆在前面,刘备应该不会轻举妄动。” 原焕笑了笑,“邺城戒备森严,陛下身边伺候的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刘皇叔就算想轻举妄动,他能动得了什么?” 那是他经营了好些年的大本营,百姓富足兵马强壮,城里一旦有异动,周边城池立刻就能调动几十万大军,刘备和张飞只有两个人,双拳难敌四手,他们两个人对上几十万大军,用脚丫子想也知道肯定翻不出风浪。 说他自大也好,说他目中无人也罢,总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刘皇叔还真威胁不了他。 “主公说的是。”荀彧温声应道,“稍后让曹校尉派人去益州,刘玄德身边那位结义兄弟很是难缠,还得多派些人过去才行。” 房间里气氛正好,院子里几个小家伙也玩的开心。 日头偏西,傍晚的风带了几分清凉,枝繁叶茂的大树在晚风中飒飒作响,树荫下的石桌上摆满了炭笔和没有装订的纸张。 “奉先将军说他们五天可以走遍一整个郡,关中一共七个郡,也就是一共需要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袁璟拿着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他还没学会怎么画舆图,只能用圈圈加名字来代替,大致方位对就没关系,不用要求那么多细节,“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到哪儿了,还不带我们一起,太不够意思了。” “我们跟不上骑兵的速度,奉先将军的并州铁骑有多厉害你知道的,我们还小,跟他们一起行动就是拖后腿,再长大一些就好了。”郭奕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他们现在只能骑小马,什么时候能和奉先将军一样骑大马什么时候就能跟着出去办大事,不着急不着急,总会有那么一天。 袁璟鼓了鼓脸,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炭笔画了几道,像个小花猫一样张牙舞爪可爱的紧,“我倒是想骑大马,问题是奉先将军不让我骑,还说什么等到我和赤兔一样高了再换大马,哼,我迟早长的比他还高。” 郭奕:…… 这似乎有点难。 作者有话要说: 马超:骑大马,住大屋,种大田,当大官! 袁璟:+1 第173章 何以天下 袁璟和郭奕在树底下乘凉,没一会儿,孙翊和曹彰也满头大汗的跑过来,两个人刚才因为谁爹更厉害打了一架,打到一半忽然想起来还有正事儿,这才慌里慌张的跑过来报道。 郭奕嫌弃的看着两个泥猴,让他们洗干净换好衣服再过来,脏兮兮的不像话。 孙翊和曹彰不敢顶嘴,瞪了对方一眼后赶紧回去洗脸换衣服,收拾爽利了才又忙不迭跑回来,说好的一起商量,不能把他们俩抛下。 “你们是在纠结去哪儿当太守吗?”曹彰看到纸上的圈圈和字迹,揉揉脸小声说道,“我觉得司隶的太守不好当,我父亲太凶了,还是冀州好。” 冀州没有他父亲,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随时可以回邺城求救,再说了,长辈们几乎都在冀州,没有人敢在冀州生乱,除非不想活了。 “你当谁都跟你一样胆小怕事,当官就要当最难的官,没难度还当什么官?”孙翊开口毫不留情,噼里啪啦把小伙伴的选择批评一顿,然后拿起炭笔,在关中几郡的圈圈下面画了个大大的益州,“看到了吗,要去就去这儿!” 他们刚拿下益州没多久,听说那儿好吃的多,还有传说中的食铁兽出没,知道什么是食铁兽吗,就是那种黑白分明、圆滚滚胖嘟嘟、实际上三巴掌能把狼拍成肉泥,只有那样厉害的猛兽才配得上跟在他身边。 猎犬不容易出彩,老虎又没法驯服,他要是能从益州弄几只食铁兽回来,邺城最靓的仔非他莫属。 “食铁兽三巴掌能把狼拍成肉泥,你觉得你能驯服它们?”郭奕对小伙伴的异想天开不做评价,找几只食铁兽带回邺城不算难,他们想当太守难于上青天,那么多比他们有本事还比他们年纪大的人都在等着,他们想当官还有的等。 上来就想当太守,他怎么不上天呢? “有志不在年少,想想又不会少块肉,说不准过几年就实现了呢。”孙翊咧嘴露出一口小白牙,他大哥二十出头能当太守,他们没准儿也能当,只是再等个十几年而已,问题不大。 郭奕:…… 曹彰:…… 袁璟:…… 算了,让他继续做梦吧。 几个人略过傻兮兮的孙三郎,点了点石桌上的纸继续讨论,他们可不想做梦,人得现实一点,当太守太难,不如想办法跟长辈们出去见世面。 他们来的路上已经见过不少以前没有见过的可怕场面,现在所有人都在忙,曹二哥和孙二哥被带出去干活,大人们也都忙的脚不沾地,就连还在养病的司徒大人都没有闲着,他们整日无所事事岂不是太对不起大家? 袁璟是个敢想敢干的大孩子,他柔弱的父亲天天待在房间不出门,很多东西都是经他的手送进去的,遇到看不明白的事情他爹也不会藏着掖着,该知道的事情他都知道,比这几个不靠谱的小伙伴懂的多多了。 “我爹说关中的事情解决之后可能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奉先将军再过几天就能回来,他回到长安到我们离开长安,至少有小半个月的时间得闲。”袁璟小公子唰唰唰写下几个日期,试图在这段时间里搞事情,“长安城里有曹校尉坐镇,不需要奉先将军干太多活儿,我们可以想办法缠着他,让他带我们去周边转转。” 吕大将军除了打仗之外鲜少有正经事情需要干,这是小家伙们一致达成的共识,以前就是再忙也忙不到吕奉先身上,现在也差不多,该震慑的震慑了,该敲打的敲打了,该抄家打杀的也打的差不多了,在下一场硬仗到来之前,吕大将军有足够的时间陪他们。 他们不强求跑太远,到河内郡看看就成,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可是他们家父亲教的,身为父亲亲自教导的好学生,他们怎么能天天闷在家里死读书? 不妥不妥,三伏天过去之后他们就要回邺城,趁现在人还在长安,不抓紧时间出去走走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孙翊探头探脑挤过来,“所以你们刚才讨论的不是去哪儿当太守,而是去哪儿玩?” “瞎说,我们是去长见识。”袁璟给了他一个脑瓜崩,一本正经的为他们正名,“深入民间探访能叫玩吗?我们是为防止贪官污吏欺上瞒下而努力!” 孙翊:…… 行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孙小翊吵架从来吵不赢,打架也不是每次都能获胜,小伙伴信誓旦旦把玩说成深入民间探访他也不好说什么,古有赵高指鹿为马,今有袁璟说玩为忙,他能怎么办,还能拆穿不成。 袁小璟敲敲石桌继续说道,“你不是想当太守吗,当太守也不能只顾得吃喝玩乐,要当官不光要让百姓吃饱饭,还要教化百姓,让所有人都知书达理,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好官,朝廷的史官你们知道吧,干的不好不光现在挨骂,几十几百几千年后还得挨骂。” “行行行,懂懂懂,我们要教化百姓为民请命做好官,继续继续,我不打岔。”孙翊捂住嘴巴,只露出一双圆溜溜的眼睛。 袁璟:…… 怎么忽然感觉那么不正经? 袁璟捏捏拳头,忽然有点想揍人,可是现在不是打架的时候,待会儿说完了再打,正好打完洗漱睡觉,“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怎么让奉先将军愿意带我们出去。” 最简单的法子就是直接去找他爹让他爹下令,可是外面不知道是什么样,阿爹知道他们跑出去怕是要担心,最好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恶,如果不是那些世家大族欺人太甚,阿爹就不会气病,阿爹没有生病,他们就不需要一直被困在长安城,甚至可以被阿爹亲自带着去底下郡县瞧瞧。 听说阿爹最开始带他躲避仇家的时候就在关中附近,那时候他还小,什么都不都记得,阿爹浑身是伤还要保护他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非常不容易,难得再一次回到关中地界儿,他还想打听打听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在邺城的时候忙忙碌碌想不起来探究这些,现在到了关中,正经事情帮不上忙,打听点消息总不能再办不成。 孙翊和曹彰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平时没人和他们说这些,只是下意识觉得有点不对劲,“躲避仇家?” 郭奕倒是知道点什么,可是他知道的和袁璟说的完全不一样,以前他爹在家的时候偶尔提起这些,每次表情都很奇怪,弄得他也不敢问太仔细,“应该是董卓吧。” “我爹那么好,会害他的肯定是恶人,董卓当年害了那么多人,多我爹一个不多,少我爹一个不少,应该是他没跑。”袁璟捏捏下巴,倒不觉得仇人难找,他刚出生的时候关中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轻轻松松就能找出来仇人是谁。 可惜大仇不需要他来报,他爹自己就把仇报了,他当年要是再大点就好了,不然还能跟奉先将军一起杀进郿坞。 小家伙们说着说着就开始偏题,没一会儿就开始凑到一起唾弃董卓,荀彧从屋里出来,看到几个孩子聚在树底下嘀嘀咕咕说个不停,脚步一转走过去凑热闹。 “文若先生。”几个孩子听到脚步声连忙给他腾出来个位子,然后义正言辞的说道,“我们在想怎么给你们帮忙,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拘泥于小小的庭院。” “不要胡说八道,被我爹听见有你受的。”袁璟赶紧捂上他的嘴,小声骂了一句然后朝荀彧笑的乖巧,“我们在研究董卓当年在关中的累累罪行,翊哥说他回头以当年的事情写篇文章,写完就拿给先生们看。” 孙翊:??? 我不!我没说!呜呜呜呜呜!!! 袁璟手上加大力道,愣是没让他再说出一个字。 荀彧笑吟吟看着他们搞怪,假装没看出来小家伙在信口胡来,怕孙小翊还不够绝望顺着说道,“董卓有什么好写的,孙小郎想写文章,可以把来时看到的情形写出来。” 孙翊:!!! 救命!!! 他现在找曹小植和荀小恽帮忙还来得及吗,那俩小的一路上看见什么都要写几句,他可不可以直接拿来用? 救命,他真的不会写,文若先生为什么要难为小孩子? 曹彰看到小伙伴吃瘪非常开心,怕他胡搅蛮缠摆脱写文章,赶在他挣脱之前立刻转移话题,“文若先生,奕哥刚才说到奉先将军诛杀董卓的英勇事迹,但是奕哥说的太扯了,您能再给我们讲讲吗?” 郭奕听到这话不太开心,“那些都是奉先将军亲口说的,怎么就扯了?” 曹彰很不服气,“就因为是奉先将军亲口说的才不靠谱,我父亲就从来不会那么夸自己。” 郭奕别过头,不想跟他掰扯这事儿,主要现在是在长安城,曹校尉就在旁边住着不能说他坏话,等过几天奉先将军回来,到时候让奉先将军亲自和这小子说。 曹校尉从来不会那么夸自己,因为曹校尉当时在关东打了败仗,长安这边最厉害的只有他们奉先将军。 袁璟只有两只手,这边堵住了孙翊的嘴,旁边郭奕和曹彰又要吵起来,一时间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按那个,唉,奕哥平时那么沉稳,怎么涉及到奉先将军的事情就那么暴躁,奉先将军偷偷给他吃他糖了吗? 小袁公子还没有长大,已经提前感受到让小伙伴和平共处的苦恼。 荀彧笑着让几个小家伙消停下来,“乖点儿坐好,你们想从哪儿开始听?” 袁璟率先抢答,“从董卓入京开始,文若先生,我爹到底是怎么得罪董卓的您知道吗?” 小袁公子听多了其他人的英勇事迹,还真没怎么听过他爹和董卓之间的恩怨,他爹那么厉害,当时的状况应该更刺激吧。 荀彧顿了一下,对上袁璟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小公子知道你父亲当时的身份吗?” 他们家主公太过胡来,在孩子面前真真假假什么都说,弄得他也不太确定小家伙到底信了什么,早知如此,刚才就不凑热闹坐过来了。 世上没有早知道,后悔已经来不及,荀彧遗憾的叹了口气,不能在孩子们面前失信,只能多问几句再给他们讲故事,不然回头露馅了主公那里不好收场。 袁璟小公子感觉这个问题有点奇怪,“我爹当时的身份怎么了?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阿爹的身份不重要。”原焕披了件外衣走出来,欣赏了一会儿荀文若为难的模样才出面解围,“要说董卓当年入京,应该没人比我讲的更清楚。” 小家伙们欢呼一声,连忙让出位子排排坐等着听故事。 荀彧:…… 他们家主公真的不是编好新说辞准备继续忽悠小孩儿吗? 面对荀彧的眼神质疑,原老板笑的更加温柔,“还是说文若想讲?” 荀彧拒绝的干脆利落,“主公辛苦。” 他刚才就该直接离开,也好过现在在这里听这人瞎说。 原焕忍着笑意转向几个小家伙,没有像荀彧想的那样胡说八道,而是很正经的和他们分析当时朝廷的情况,关东各路诸侯的明争暗斗,当然,最后也不能忘了吕大将军的功劳。 至于他自己,他当时刚刚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不重要不重要,可以略过。 傍晚的故事会直到天黑下来才散去,几个小家伙听了关东各路诸侯为什么气势汹汹却没能成事,听了董卓为什么弃洛阳远走长安,听了讨董联盟中为什么一个汉室宗亲都没有等一系列小故事,最终的听后感再次达成一致。 刘姓皇室靠不住,各地的地头蛇也靠不住,朝堂官场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太可怕,他们还远不到能当官的时候。 本事不够的话,刚出门就能被人生吃。 袁璟小公子催着他爹回去休息,荀彧送其他几个小家伙离开,依旧是不知道小家伙们脑袋瓜里都装了什么的一天,所以说,袁璟小公子什么时候才能知道他柔弱的父亲当年在朝中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官,而是九卿之一的太仆? 第二天,原焕听到门外有人通报说袁术来了差点把杯子扔掉,“让他进来。” 袁公路在汝南待的好好的,忽然跑来长安干什么? 袁璟探头探脑看过来,听到袁术这个名字立刻警惕起来,又是那个非要过来攀亲戚的袁公路,别以为和阿爹长的像就能当阿爹的兄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来只见过有人去高门大户攀亲戚,第一次听到高门大户去别家攀亲戚,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那家伙是不是脑袋有包? 第174章 何以天下 袁术这次不是一个人过来,身边还带了他的独子袁耀,不是他出门还想着带儿子散心,实在是汝南最近有点不安稳,想着他哥也带了一群孩子去长安,索性连儿子一起带上。 他家崽一直跟在他身边,长那么大还没见过大伯的模样,也没和堂兄说过话,都是一家人,太生分了不好,正好趁这个机会见见人。 府邸外面,光鲜亮丽和周围格格不入的马车停在门口,锦衣华服的袁公路牵着同样锦衣华服的袁耀下了马车,还没进去就开始嫌弃这边条件不好。 上次来好歹还能看到几分京城的气派,这才过了几年,怎么落魄成这个样子? 要不是大哥

相关推荐: 九岁下堂皇后太腹黑   炮灰才是真男神   LOL上单女魔王   星宠:开局孵出孙悟空   与卿谋   修真股神   奶爸的文艺人生   特务高校生   再世为妃(重生)   光之国美食家,小金牛求我别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