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哥,咱这是往哪儿走啊?” 王大春发现这不是去国营商店的路。 夏东青漫不经心地打量着街景,随口应道: “先去跳蚤胡同转转。” 这跳蚤胡同就像后来的旧货市场,是老百姓自发形成的交易场所。 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这儿可是出了名的“投机倒把”聚集地。 不过自从政策松动后,这里反倒越来越红火。 虽说还没到完全放开的地步,但管得确实没那么严了。 现在连夏东青这样的普通老百姓都能自由进出。 凭着前世的记忆,他知道再过十几年,这里就会变成石湖市最繁华的购物中心—— 石湖人民商场!! 听说让不少人都发了家致了富!! 不过这些都不是夏东青在意的重点。 他第一站选择跳蚤胡同,主要是来摸行情的! 谁不知道公家收购的价格最坑人!! 那些工作人员才不管东西好坏,全按死规矩来。 这里头的门道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怎么省事怎么来!! 端着铁饭碗的他们,整天琢磨的就是怎么准点下班!! 至于什么“为人民服务”,听听就算了.... 石湖市西城区。 这片区域布满了鳞次栉比的小院落,被分割成数不清的小块地盘。 错综复杂的巷道,就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常常迷失方向。 有时远远望去,前方似乎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可走近一瞧,巷子尽头竟藏着一条狭窄的通道。 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形,让这里即使在严打时期,依然保持着地下交易的活力。 多年来,没人能说清跳蚤胡同的确切范围。 石湖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在跳蚤胡同,只要腰包够鼓,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这话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不过! 足以证明这里的规模确实非同小可。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夏东青领着王大春和王小海,熟门熟路地穿梭在十几条小巷中。 这条路线他前世走过无数遍,时隔多年依然烂熟于心。 转过最后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 仿佛跨过了一道无形的门槛。 嚯! 震耳欲聋的喧闹声瞬间驱散了王小海的睡意。 "天哪..." 他瞪圆双眼,难以置信地环顾四周。 各式各样的摊位映入眼帘。 "现宰大肥猪,九毛一斤!没票加三毛!" "糖葫芦,五分钱一串!" "最后八条喇叭裤,先到先得!" "老母鸡,六毛一斤!" 从肉食到山货,从日用品到服装,品类之丰富丝毫不逊色于国营商店。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热闹氛围。 每个摊主都在卖力地吆喝。 光是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王小海就忍不住想掏钱。 当然,也有少数摊主显得格外低调。 王大春好奇地凑近一看,回来时连连咂舌。 难怪这些摊主如此低调,原来他们卖的都是稀罕货!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连电视机都有! 全是紧俏的工业品! 第15章 开价 八十年代,国内工业基础薄弱,这些工业品价值连城。 相比之下,农产品的价格被压得很低。 所以卖粮食、肉类的商贩随处可见,但经营这些工业品的却凤毛麟角。 按规定,购买这些商品需要专门的票证。 自行车票、电视机票、录音机票等等。 每张票都能追根溯源。 这些票证大多在权贵阶层流通,很少流入民间。 能做这种买卖的,都不是等闲之辈! 要么后台够硬,要么门路够广。 而这些人,正是夏东青要找的买家! 给王小海买了串五分钱的糖葫芦后,夏东青先在市场转了一圈,然后找了个角落,铺开一块布,上面只放了一张紫貂皮。 跳蚤胡同没有固定管理人员,只要守规矩,谁都可以摆摊。 夏东青的摆法很特别,别人都恨不得把摊位堆满,他却只摆一件商品。 而且一言不发,就这么蹲着。 活像那些卖工业品的摊主。 但当人们看清商品后,顿时恍然大悟。 果然是稀罕物! 不一会儿,夏东青的摊位前就围满了人。 "兄弟,这紫貂皮怎么卖?" "给个价呗。" "就是,不报价我们怎么买?" 嘈杂的讨价还价声让没见过这阵仗的王小海直往哥哥身后躲。 王大春也绷紧了神经,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只有夏东青气定神闲。 前世和俄罗斯人谈过上亿项目的他,这点场面根本不值一提! 他拍拍王大春的肩膀,示意他放松。 然后微笑着环视众人,就是不接话。 见他这副模样,不少人暗自叹气。 本以为是个可以捡漏的愣头青。 没想到是个行家! 外行可能看不懂夏东青的用意,但内行一看就明白,这是在等买家出高价。 说白了,就是价高者得! 只有真正的好货才敢这么卖。 紫貂皮虽然比不上那些天价珍品。 但胜在稀缺! 本来产量就少,国营商店还要分走一部分。 能流入黑市的就更少了! 上次见到这玩意儿还是夏天的事。 现在能从国营系统里搞到货的,都不是一般人! 这不仅要钱,更要权! 再说了。 权力也分三六九等。 真正的好东西从来不愁销路。 权力不够大的,能弄到的货也不比普通百姓多多少! 围观的人越聚越多。 夏东青觉得时机成熟,终于开口道: "紫貂皮,新货,夹子打的,完好无损。
相关推荐: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新年快乐(1v1h)
镇妖博物馆
蝴蝶解碼-校園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女奴的等价替换
恶蛟的新娘(1v2)
开局成了二姐夫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