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前让冶造局造的自行车,他们已经早好了。” 高怀走入御书房,朝李承道禀报道。 “这么快?” 李承道闻言眼睛一亮,然后放了下手中的毛笔。 高怀的话引起了御书房内其他大臣们的注意,贾诩忍不住问道:“陛下,自行车是什么?” 连一向见多识广、足智多谋的贾诩都这么问了,更别提其他大臣们了。 众臣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李承道。 “你们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李承道笑着说道,从龙岸后走了出来,朝门外走去。 贾诩等人互视一眼后,最终还是没有按捺住心里的好奇,也纷纷放下各自手里的朱笔和奏折,跟着李承道走出了御书房。 御书房外的院子里,许墨正带着两名工匠等候着,身边还放着一辆造型奇特、两个轮子的东西。 正是自行车! “短短五日的时间内便把自行车造了出来,许卿你可真是让朕意外。” 李承道笑着对许墨夸赞道。 许墨微微一笑,拱手道:“冶造局乃是陛下花费大心血打造的技术研究之所,集结了我墨家众多门徒以及全大唐的能工巧匠,若是连陛下给出图纸的东西都造的那么慢,那冶造局也过于无用了。” 言语之间,有些许自豪之意。 李承道点点头,然后打量起这一辆冶造局出产的自行车。 通体由轻铁打造,重量还能接受,轴承齿轮以及链条这些精细的零件,都可以看出来是由手工打造的。 齿轮链条这种东西,其实早在墨家的墨书之中就已经有所记载了,这也是李承道看过墨书后才知道的事情。 墨书分为学术类以及工艺类,学术类很简单,就是阐述墨家理念学问。 而工艺类顾名思义,就是集结了墨家种种发明以及巧夺天工的工艺技术,和鲁班书差不多。 只不过后者并没有遗传到后世,随着墨家的衰灭而失传了,若非李承道这一世重新重视墨家,他恐怕也无缘一见。 许墨他们还对自行车的一些细节处做了些改进,比如用牛革包裹座椅和握把,刹车处利用两片厚木片作为制动装置,总之一切细节都很到位。 这是一辆完全合格的自行车。 李承道打量了一阵后,直接骑了上去,然后娴熟地在院子里面骑了起来,转了一圈又一圈。 “这……真的能走动?” 跟着许墨的一名工匠吃了一惊,虽然他们在制造好后尝试过骑它,但是谁也没有成功。 而贾诩等大臣们更是震惊,一个个兴趣完全被勾起来了,就连魏征也不例外。 “若是有了这自行车,以后上朝就不怕堵车了。” 房玄龄由衷地赞道,看向李承道那辆自行车的目光中满是羡慕之色。 “冶造局的技艺,真是不容小觑啊。” 魏征摸着胡子感叹道。 李承道骑完一圈后就停了下来,对这自行车十分满意,朝许墨笑道:“不错,非常合格!” 不过他刚刚停下,贾诩便带着众大臣们围了上来。 “陛下,嘿嘿……臣有个不情之请。” 贾诩搓着手看着李承道,不怀好意地笑道。 “臣等也有个不情之请。” 其余大臣们也搓着手笑了。 李承道:“……”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泰山封禅(上) 自行车的出现,令众多大臣们都大感新奇。 贾诩等人纷纷用李承道的这辆自行车试着骑了一下,虽然一开始都不是很熟练,但是自行车学起来并不麻烦,他们很快便掌握了自行车的使用方法。 御书房外的院子里面,魏征骑着自行车四处转悠,技术竟然已经相当熟练了。 过了好一会儿后,魏征方才停了下来,抬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颇为高兴地对李承道说道:“陛下,此自行车甚是方便,比步行要快数倍,却没有马车那么笨重。” “恳请陛下将此自行车赐给老臣,老臣日后便不用因为堵车而迟到了。” 听到魏征的话,其余大臣们顿时大惊。 “魏大人想要独占自行车,也未免太过于狡猾了,我家离皇宫最远,这自行车理应给我才对。” 贾诩毫不客气地说道。 “贾大人和魏大人此言差矣,依我看这自行车赏给谁都不妥,不如由大家轮流使用吧。” 长孙无忌倒是不贪心,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孟子云尊老爱幼,你们都是年轻人,难道就不应该让让我这个老头子吗?” 魏征居然倚老卖老起来了,看来着实很喜欢这自行车。 眼看大臣们就要吵起来,李承道及时站出来道:“都别争了,朕赏你们一人一辆便是。” “再说了,这里不是有堂堂冶造局的督造在这里么,你们为何偏要争朕的这一辆自行车?” 李承道没好气地说道。 众臣这才蓦然惊醒,然后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许墨等人。 对啊,这里不是有冶造局的人在么,找他们造一辆不就行了嘛! “呵呵,许先生咱们可是老相识了,你看是不是该先帮我造一辆,价钱好说,好说。” 杜如晦上去揽着许墨的肩头笑呵呵地说道。 贾诩等人也纷纷围了过去,一时之间让许墨满头大汗,有些不知所措。 这些可都是中枢重臣,现在全都围过来求他一个小小督造,实在是…… “请各位大人放心,这自行车的模板我们已经做好了,除却打磨零件需要手工制作外,造一辆自行车花不了多少时间,十日,十日内保证给各位大人都造一辆。” 许墨开口保证道。 众臣闻言顿时大喜,对许墨的态度也就越发热情了。 没想到冶造局也是十分有用的嘛。 …… 十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许墨按照约定给贾诩等大臣们人手配给了一辆自行车。 于是乎,在每日早晚都马车拥堵的长安城官道街头,便出现了奇异的一幕。 堂堂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尚书侍郎等等中枢要臣,在碰到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不慌不忙地从马车里取出一架两轮车,然后下车骑着便走了。 这样的一幕,顿时引起了无数长安城百姓以及朝中官员们的注意。 这几位大人们骑着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和打探后,这个秘密终于被披露了出来。 那两轮儿车,乃是当今天子发明的代步工具,名叫自行车,可以不用马来拉车,随时随地骑着就能走。 这个发现一经过披露之后,便掀起了一波自行车的热潮,无数官员们纷纷找上冶造局,想要购买这种自行车。 不仅仅是朝中官员,就连长安城中很多士子显贵们,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求购自行车。 李承道得知后,并没有禁止对外售卖,反而还十分鼓励,并且让冶造局标价五百两银子一辆,借此充实一下内库。 五百两银子一辆自行车,着实是极贵了,但是有钱人最不缺的就是钱这东西,五百两银子又算的了什么? 连当今天子、中枢重臣们都骑自行车,他们若还是乘坐马车出行,那简直太掉面子了。 这可是关乎身份面子的大事! 因此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自行车就狂卖一百多辆,而且还有高达六百多辆的订单没有完成。 一旦全部完成,单单卖自行车就能让李承道赚个十多万两银子,没什么比这来钱更快了。 然后整个长安有钱人的出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原先达官显贵们出行都是把马车或者轿子弄得越豪华越好,才能彰显身份。 现在若是再看到有人乘坐豪华马车、轿子出行,旁人看到后只会冷笑一声“土包子”,然后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远去。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交通拥堵都因为自行车的出现而缓解了很多,路面上除却来往商队的载货马车外,已经很少看见豪华私人马车了,反倒是骑自行车的人有很多。 而借此机会,李承道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下令在城内专门成立大唐百货商店,。 由户部来负责经营,专门负责售卖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和冶造局研究出来的一些新奇玩意。 没办法,皇帝也缺钱啊。 每年税收再多,那最终也是要收归国库的,皇帝名义上富有四海,但他能随意动用的只有自己内库里的钱财。 现在内库还要供给冶造局经营发展,要是再不想办法赚钱,他的小金库很快就要空了。 堂堂一位皇帝居然缺钱,说出去恐怕都不会有人相信,但这居然是事实。 属实有些惨。 …… 自行车和百货商店一事,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没过多久之后,一件真正牵动李承道的大事便降临了。 那便是……泰山封禅!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山封禅(中) 所谓世间事,不过是白云苍狗。 自李承道登基,到现在为止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整个大唐迎来了四海升平的太平盛世。 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人口也在逐步回升,短短数年间,如今已经从两百余万户回升到了两百六十余万户。 经济方面自不必多说,随着新政的推行、民间商贸的繁荣,现在长安、洛阳两地已经逐渐成为了天下贸易中心,此外轨道铁路的建设亦在不断落实之中。 整个大唐都呈现着欣欣向荣的姿态。 这一切,和李承道以及众多臣子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般功绩十分惊人,因此在一次早朝时,户部尚书李纲主动提出了泰山封禅一事。 “陛下,我大唐如今海晏清明、盛世太平、兵强马壮,在短短数年之间达到如此成就,其中大半功劳当归陛下。” “因此,臣私以为陛下之功绩旷古烁今,冠绝后世,当于泰山封禅立碑,以彰功绩!” 李纲当着文武众臣的面,声音响亮地说道。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顿时眼前一亮。 自古以来,泰山便有中土第一圣山、五岳独尊之称,除却它自身雄伟绝伦冠绝中原以外,还有一原因就是古之圣王皆在泰山封禅。 诸如伏羲神农、尧舜禹、周王、秦始皇等等帝王,全部都在泰山进行过封禅,这便更加奠定了泰山的超然位置。 泰山封禅意义重大。 将军以封狼居胥为至高荣誉,文臣以死缢文正为殊荣,而帝王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封禅于泰山,立碑告世。 不过自汉光武帝以后,便没有哪位帝王敢封禅泰山了,因为封禅一事并非儿戏,若是自身功绩不够或者是不得民心,那么封禅泰山便只是个笑话,徒惹万世唾弃。 但李承道绝对有这个资格! 单说功绩,便有攘平四夷、封狼居胥、收复辽东、开创盛世! 仅仅是,随便拎出来一样便足傲视绝大部分古今帝王! 如果李承道都没资格封禅泰山,那么古往今来封禅泰山的帝王就没几个能有资格了。 “臣认为房大人所言极是,臣恳请陛下封禅泰山,立碑告世!” 贾诩心中一动,第一个出声赞同,躬身说道。 魏征稍作迟疑后说道:“臣以为泰山封禅过于兴师动众,恐劳民伤财。” “魏大人多虑了,如今国库充盈,且轨道马车四通八达,前往泰山封禅并非难事。”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后说道,竟然也是支持泰山封禅。 其余不少大人亦跟着附和,纷纷开口说道:“臣等皆附议!陛下之功旷古震今!臣等恳请陛下封禅于泰山!’ “陛下乃千古一帝,比古之尧舜、始皇帝亦无不及,当封禅泰山彰显功绩!” 这牛皮吹得有点过了。 “臣恳请陛下封禅泰山!” 诸位大臣再次齐声道,朝着李承道大拜而下,声音里都带上了激动之意。 李承道若是封禅于泰山流传千古,他们也与有荣焉。 要知道他们可是这位圣君的臣子!亦为大唐盛世立下了一份功劳! 若是能有幸在碑文.上提一句,那更是比青史留名更加了不起的莫大殊荣! 听到众多大臣的劝谏后,李承道心中亦有些迟疑。 身为帝王,他是对泰山封禅一事很心动的。 原先作为太孙时,让武功达到了封狼居胥的成就;现在身为皇帝,若再做到封禅泰山,那便是古今独一份了。 不说绝后,空前是可以保证的。 一番思索后,李承道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旋即大袖一挥,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朕便依诸卿所言,于四月封禅泰山!” “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下跪行礼,齐声高呼道。 …… 前往泰山封禅一事,在作出决定后,李承道便让礼部将其昭告天下。 天下百姓和文林士子,听闻此事后无不奔走相告,大喜过望。 不知道多少人呼朋唤友,打算提前前往泰山周遭占位置,于封禅当日见一见规模浩大、千年难得一见的封禅大典。 自古以来各朝代的帝王封禅,有几人有幸得以见到?何况还是当今天子陛下的封禅大典! 帝王封禅是否可行,从百姓和天下大儒、士子们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一位帝王若是不得民心,被人视作昏君,那么放言自己要去泰山封禅,绝对会被秉承浩然正气的士子大儒们毫不留情面地大骂。 但是李承道将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却只有认可与支持的声音! “当今天子乃千古难遇之圣君!当得起泰山封禅之荣!” “只有陛下这等圣君,才当之无愧!” “陛下创下如此旷古震今之功绩,开创如此太平盛世,此番封禅大殿我一定要亲自到场观看,可有人与我同行前去泰山观礼?我包了一整辆轨道马车!” “甚好!吾正有此意!” “善!带我一个,我也一同前去!” …… 泰山封禅的消息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事事关重大,礼部上下乃至于中枢大臣们,为此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了。 原因无他,因为他们都在纠结到底该用什么样规格的祭祀礼仪。 泰山封禅自古以来虽然是帝王最高殊荣,但是确无一固定的仪式,要知道每朝每代帝王举办的封禅仪式皆不相同,在周礼里面都没有明确记载。 因为封禅仪式的规格,是跟帝王本身的功绩息息相关的。 以李承道的功绩,该使用何种礼仪? 古来亲自带兵封狼居胥的帝王仅仅只有他一人而已,而且还将中原汉土的领域扩张到了突厥、辽东等地,堪称史上最大。 礼部官员们遍查周礼,翻遍了一切古礼有关的书籍,又与钦天监的官员们讨论许久后、才算是大致确认了下来 打算用最盛大的规格,即祭祀上帝的规格来举行封禅仪式。 这里的上帝不是指后世西方的上帝,而是指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也就是俗称的玉皇大帝,道教神话中的至高神。 封禅一事为重中之重,古人素来敬奉鬼神,信天
相关推荐:
风流人生张丽梅
我身边的女人之火车软卧一夜激情
只是网恋的关系
恶毒女配世界拯救计划(NPH)
总有美男倒贴她(NPH)
将君令(H)
得偿所愿(背德)
缠绕
美人劫
洪荒:重生多宝,开局劝通天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