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好。 看得出来,这一家人进行补蟹是因为市场原因,他们进入这一行恐怕很快就退出去了,而且可能有家庭成员永久性离去了。 所以,这个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渔民家里的这个青年,破釜沉舟,购买了最新型号的渔船,完成了从传统捕捞到工业化捕捞的过度。 林轩:“那么奎因船长,面对风暴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奎因举起三根手指。 “第一,绝对不要和浪平行前进,百分之一百翻船。” “第二,绝对不要空仓穿越风暴,百分之一百翻船。” “第三,千万别在风暴中喝咖啡,容易烫一脸。” 海员还是很多的,很多人都有过当海员的日子。 要说怀念这种生活,觉得这种生活美好,那绝对是放屁。 因为以前的海上常年没有信号,当时电子设备储存量又小,而且女性是不会上船的。 能想象几十个大老爷们合起来只有两部片儿的日子么? 所以,海员们一下船回到都市生活,就会疯狂的发泄这种孤寂,到处花钱,花天酒地。 这就导致海员们基本上存不下钱。 在这一行干,能存钱买船自己当船长的,要不是家里继承了一大笔横财,要么就是自己非常的自律,这些人都是怪胎。 如果一个捕鱼世家,连续有三代出这种极度克制,极度自律的人,就有可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总之一句话,这一行,赚的比陆地上多五倍,花钱大手大脚十倍于陆地上的人。 林轩看了看窗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奎因船长,你的国家有什么好玩儿的好吃的可以介绍给大家吗?” 一说到自己的家乡,有良心的人都是滔滔不绝的。 特别是奎因这种北欧的捕鱼业船长。 他们和北欧本土的其他人,简直是两种不同的生物。 对于乡土的眷恋,是旁人无法比拟的。 有些人总是说,我身在国外,但是我心向祖国。 这完全就是扯淡,除非是一直生活在唐人街的,还有一丝可能。 有一个现象非常有趣,在北美的华人,都想让自己的子女成为医生。 但如果问原因,绝对不是救苦救难,绝对是因为医生工资高。 为什么会这样? 费逼话,要是他们心怀梦想要救苦救难,为毛不旧自己人,跑去国外救皮肤颜色都不一样的人? 如果真有这种活菩萨,抱着救米国的目的去米国,那这种人更可怕,绝对是龙国的敌人。 当然了,只要一个群体的人多起来,那的确会有善人的存在。 大量的华人华侨都拼尽全力支援祖国建设。 但是这些人从来不会把这些支援、救援挂在嘴边。 相反是某些香蕉人,如矮大紧之流,开口闭口‘我们拿绿卡的,给国内捐多少钱啊。’ 话说别人卷钱和你有个鸡毛关系,这就是硬蹭爱国心? 奎因花了十分钟,将他的家乡丹麦旅游方面的资源讲的非常的透彻。 要不是奎因是单麦人,林轩也不会在这一期提这个问题了。 “很好,谢谢你,奎因船长。” “观众中应该有很多人会有兴趣到单麦国旅游的。” 奎因船长非常装逼的带上了墨镜:“单麦欢迎你哟!” 很快奎因就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 更别说这种风暴之中了。 奎因虽然年轻,但是他至少跟着父辈进行了十年以上的捕鱼,才有可能自己出来作为代表。 作为船长,他当然得在船舱指挥。 天色逐渐变暗。 船上也颠簸的厉害。 别看新式渔船非常大,但是在超过十二级的大风暴来临的时候,还是不太够看的。 就算是超级油轮,在十二级以上的风暴中,那都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 别说十二级,十级大风掀起的海浪,都可已让船做钟摆运动。 渔船上,早早的做了一顿饭。 接下来就要开始吃干粮了。 一般情况下遇到风暴,那都是一夜就过去了。 但是飓风不同。 因为船行驶的方向是被风暴追着赶的。 所以船舶需要和风暴并行三天。 当然了,大家又不头铁,一旦遇到合适的航线,就会驶离风暴。 但至少都要和风暴的外围密切接触一整天时间。 天黑压压的,大雨倾盆而下。 风暴带来的冷热交替,是大雨的催发剂。 奎因进行着最后一次换班,再下一次换班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了。 换班下来的奎因立刻找到了林轩:“林,你们可以到休息舱去了。” “我们的船是新的,不过休息舱并不算特别好。” “多见谅。” 奎因的船造价将近千万,加上小拖网,价格是超过千万的,在一千五百万左右。 不过,这说的是软妹币。 这个价格的船,直面风暴是不行的,但是面对风暴外围问题不大。 但为了抵御风暴的能力,造船的时候就不可能有什么豪华卧室这种东西的存在。 林轩:“行。” 带着安璐瑶走到船舱,一路上已经感觉风暴的厉害了。 船员水手们都在进行自己的工作。 林轩乐呵:“给大家表演个太空步。” 安璐瑶站在房门的一侧,抓着扶手。 林轩随着大浪调整着重心。 居然整个人斜向四十五度角稳稳的站着! 迈克尔杰克逊都要靠钉子才能完成,但是在船上,直接就能完成这个动作。 这就是海员们的苦中作乐的时候。 不过,船虽然保持着这个角度,但是前后在变化。 林轩直接被迫一溜烟斜着四十五度跑出了镜头。 观众被逗得哈哈大笑时,船的重心又变化了,林轩又跑回来了。 接着,林轩保持重心站在大过道上。 但是整个人的倒向,完全不可预测。 渐渐地,没到过海上的人,光是看林轩站姿,就感受到了大风浪的恐怖。 镜头切换,一架无人机盯着风暴起飞,正在奎因号的上方。 在风暴之中,奎因号这种大船,居然像握在小孩子手中的模型船一样,颠簸起伏,疯狂的在浪涛之间起伏。 比游乐园里的海盗船可刺激多了。 海盗船只有一个方向,而在海上,随时都可能是四面八方的起伏。 为了闯过一个又一个大浪,船正在海上不停的变换方向。 这就是吃这口饭的人,常年遇到的情况。 大船已经算好的了,如果是小船在海上突然遇到这种级别的风暴,一个大浪可以让船飞上天。 幸好船舱里压满了货物,水仓全是鱼和水,所以才稳得住。 镜头切换回林轩,林轩和安璐瑶在一个非常狭小的房间里。 如果是在陆地,可能用来做书房,大家都会觉得拥挤。 不过,看着刷成灰色漆的金属墙上钉的相框看,这应该是奎因的房间。 奎因的房间也不例外,也并不是什么单人床,而是双人床,只不过不是上下床,而是两个上铺。 下铺一边是办公桌,另外一边是铁柜子。 在这么大的风暴中,柜子里的什么东西散开了,不停的撞击柜门。 林轩和安璐瑶各自上了一边床,林轩拉起一根安全带:“栓上。” 这就是大海,睡觉还得栓安全带。 否则你不知道你醒来后,是睡在床上,还是墙上,还是椅子上,或者是过道上甚至是马桶上。 这种眩晕感,让安璐瑶的晕船感觉又来了。 不过安璐瑶是吃了晕船药的,现在只需要睡觉,睡着了,就没那么不舒服了。 镜头挪走,已经变成了远景。 风暴已经大到无人机也不能飞行了。 这个镜头,是转播船对准奎因号的镜头。 两艘船都在大海上起伏,所以说时不时就会跟丢。 因为在海上,不能靠太近,否则会撞船,所以镜头实在是太远了。 林轩睡醒后,发现已经是早上六点了。 按道理应该快天亮了,因为这里是夏季的北方,所以应该亮的很早才对。 但是,圆形的小玻璃窗口外,一片漆黑。 这说明,风暴云层越来越大了。 林轩烦了喊安璐瑶。 安璐瑶悠悠转醒。 “好不舒服啊,身上快散架了。” “睡在风暴里,就是这样的。”林轩:“起来了,醒过来后一直躺着,更不舒服。” “走去船长室看看。” 林轩想看看现在的风暴规模有多大。 到了船长室,才发现奎因几人正围着无线电一直在说话。 林轩:“什么情况?” 奎因看到林轩解释了一番:“刚刚有求救信号,然后无线电信号断了,我还没找到对方的船在哪里。” 奎因解释:“我们同行的船隔得不算特别远,我们看得到的船都没什么问题。” 林轩:“你把渔业雷达打开试试。” 奎因:“???” 雷达打开后,船起伏的厉害,所以雷达操纵员根本看不懂信号的意思。 林轩指着窗外两点钟方向:“那个位置,有一艘小船。” 奎因傻了:“这也看得出来?这信号能读的出来?” 有船员用望远镜仔细看,然后高喊:“船长,真有!” 奎因接过望远镜看了一下:“无线电信号,往这边转一下,另外,换频道试试。” 很快,声音再次出现:“能听见吗,能听见吗?有了有声音了!” “我们是~~埃~J~~~蓝星月号~” 信号断断续续,但大概能听懂。 —— 新书《全球就我没成仙》不在这个笔名下,笔名大泥石流。 0194、小国的无奈! 奎因急忙:“你们现在情况怎么样?” “我们船甲板裂开了!” 弹幕上很多人提醒着: 林轩看了弹幕之后凑近无线电询问:“你们船漏水没有?” 无线电很快就回应了:“我们%……#@不知道,不知道漏水没有@##你们能救援吗?” 奎因:“现在风多少级了?” 大副看了一眼表盘:“十一级,还没到风暴的程度。” “不过感觉,快了。” 奎因拍板:“要救人的话,就只有现在有机会,如果现在救不到,他们就死定了。” 先不说船有没有问题,就算船没问题,他们这艘船的规模也是不可能在风暴中存活下去的。 如果这种小船可以开足马力前进,应该能赶在风暴来之前闯出去。 但是,就怕对面的船是艘老船,根本没这个动力。 奎因号开始朝着蓝星月号前进。 过程中双方一直在无线电交流。 “你们是做什么的,船上有多少人?” “我们是埃吉北极科考队的成员,我们船上有三名科学家,五名学者,四位船员。” 其实,埃吉不算小国,相反是非洲数一数二的大国,也是阿拉伯数一数二的大国。 但是,埃吉很穷。 和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国家们不太一样。 能组织起这种规模的船队,已经不错了。 这船,搞不好都不是埃吉官方的,搞不好是阿拉伯富裕国家的个人赞助的。 林轩:“前段时间我们国家的科考队完成了第十二次北极科考。” 、 林轩继续:“前段时间,我们央爸台里面流传着一个笑话,当然了,也可能不是个笑话。” “前段时间第十二次北极科考的团队,好几年申请到了经费,到了北极。” “到达科考目的地的时候,他们遇到了燕京市海淀小学的旅游团。” 就是那段时间,小学毕业,举行了毕业旅游,燕京市海淀小学选择的目的地就是北极。 一边是代表着国家的科考队,好几年才组织起来一次科考。 一边是小学生。 林轩:“这件事情得分两方面去看。” “一方面,我们国家现在富裕了,藏富于民,百姓能组织的起这种规模的旅游团,说明比起几十年前,大家都富裕了。” “而且,以前的科学家,好几十年才能凑够经费去一次北极。” “而未来,如果那群小学生中成长出一个科学家,那他小学六年级十三岁的年龄就已经到过北极了。” “这也说明一件事情,科研不能只是国家在支持,民间越来越富裕,所以民间对于科学的推动也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对于地理科学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 林轩看了弹幕解释:“做一件事情,肯定是有内外双驱动力来驱动的。” “科考的内因,当然是科考需求,而科考的外因就是国家对于这方面资料的需求了。” “举个例子,当年樱花国入侵龙国之前,花了好几十年时间,派遣大量的地理学家到龙国考察地理山川,甚至我们曾经抓到过进入不允许进入区域的特工。” “为了方便入侵,他们当然想要了解我们的地理。” “这就是外因。” 科考能带来的成果很多,外因也就很多。 战争是最直接的一方面,也是作用成果最显著的一方面。 除了战争,还有能源,气象,极寒试验等各种推动。 “我们国家主要的对于寒冷地带的科考都放在了南极。” “因为南极北极做实验区别不大,所以我们选了南极。” “不过很多国家在谋夺北极的权益,所以北极科考就会比较多一些。” 埃吉这个国土面积很大,人口很多,但是比较贫穷,而且这些年来处于内乱战乱状态的国家,实在是没有这些外因推动。 所以,他们科考的原因全部都是内因。 就是单纯的为了了解北极。 因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团队自己掌握的东西,是不会告知别人的。 什么科学无国界,那不放屁么。 米国登月几十年了,世界各国对于月球还是两眼一抹黑。 直到龙国在月球采集土壤的时候,米国突然放出论文,说月球可能有液态水。 等龙国自己
相关推荐:
耀斑
踢踢足球修个仙
一路凡尘 不全
妄想
宝贝轻轻:总裁的独家宠爱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
异能之超能学院
禁爱
斗罗之葫芦
长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