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这?说法很快便被辟谣了。冬季东海风浪极大,如今大宋海船虽有较为先进的隔舱,但?抗浪能?力终究有限。 算下来,尤嫂子夫妇、其他医者以及所携带的大量赈济药材米粮,即便日夜兼程,最快也要二十日方?能?抵达。不过,好在先前官家?便急递了旨意,要南边各州府就近调拨人手药材支应,或许还能?撑些时日。 汴京离桂州实在太远了,当知晓漕船疾行二十日才能?到,姚如意原担心,尤嫂子他们赶到时黄花菜都凉,倒不如就近调拨州府援手。还是林闻安淡淡几句话叫她明白了过来,大宋并不是后世,无法八方?风雨共济。 此行虽远,却必要有朝廷的医官带队走这?一遭。 一是汴京集天下岐黄圣手,有整个大宋医术最精湛的医官,熟悉各种病症,能?治疗各类病症;二是全靠地方?自发救援,将无人统筹监督赈灾事宜,群龙无首,必然会乱做一锅粥;三是稳定民心,正因桂州太远,如今瘟疫已生了两月,尚且反复得不到控制,朝廷再?不行动,百姓寒了心,来日再?生天灾便会演变成?各种人祸。 第?四……林闻安轻微摇头:“岭南道各州本就穷困,冬日艰难,如何能?单靠地方?支撑这?样大疫灾?邻近州府只怕早已畏疫如虎,若无官家?下旨,或许都不敢派人过去。各地父母官守土有责,也要对自己治下百姓安危担责,能?拨些粮米药材,已是不易。” 姚如意听得心里?一阵沉甸甸的,最终千言万语全变作了一声叹息,心里?也愈发为那些不顾己身、奔袭千里?救死扶伤的医官、郎中而感到敬佩。 今日也出?了些软绵绵的太阳,屋瓦上的霜每日夜里?刚结了软塌塌一层,天一亮便又?化了,让夹巷里?每家?每户的屋檐都泛着水光,濛濛的,地面的石板也总是潮潮的。 今儿辰时不到,巷尾姚家?的院门便开?了,门上挂的厚棉帘子用布带束起了半边,方?便来客进出?。 窗下原本供学子们坐着吃东西的两套桌椅拼在了一块儿,桌面上堆满了各色碎布、麻布料子。姚如意正和巷子里?的婶娘嫂子们缝蒙面用的布罩、药囊以及麻布帐篷。 这?东西讲究实用,不讲究美?观,只要针脚细密便成?,姚如意便也很快上手了。 自官家?下旨再?遣医官赴岭南,不光国子监里掀起了一阵“我去”“我也去”的声浪,汴京城里外也四处都是谈论这件事儿的人。 昨日,沈记带头捐了两万贯给朝廷,用于调集生石灰、被褥、衣物以及各类成药制剂。之后汴京城里?的权贵富户、官宦人家、巨贾商户、寺庙道观也都不甘人后,纷纷慷慨解囊。 听闻不到两日,水门码头便已堆满了成捆的艾草、成箱的药材,商户们捐的银钱也兑成?了米粮药材,只等着装船一路南下了。 夹巷里?的人家?、学子们,也是你一贯我一贯地捐了不少。姚如意算了算自己铺子里?的流水、货款和日常开?销,除去这?些后,她便也将这?些时日开?铺子挣来的利润都捐了。 钱总还可以再?挣的,但?人命重于泰山,她这?回可一点儿也不抠搜了。 她今儿也没怎么?做生意,有人来买就卖一些,专心和婶娘嫂嫂们做了大半日的针线活。忙起来时辰是过得最快的,如今一转眼都快到国子监散学的时辰了。 晒着不怎么?热的太阳,俞婶子已经?缝好了几顶棉帽子、麻布罩衣,做好后往后一抛落进箩筐攒着,接着缝下一顶。 朝廷里?虽也有制备这?些,城中好些官营作坊与寺庙的纺织都连夜赶工,供给的衣物用具已经?装了两三艘大船了,但?谁也不知究竟够不够用。 她们也帮不了其他,除了捐些银钱,也只能?尽绵薄之力多备一些。她们做的是专门给尤嫂子夫妇俩以及他们的学生们带去用的,疫病如虎,多缝一顶便多份安心。 俞婶子一边做一边瞥了眼尤家?人来人往的门庭,尤医正要带国子监的不少医科学子们同去,朝廷为鼓励这?样的义举,还专门拨了一艘纲船与他们乘坐,这?几日他家?中,便都是他学生的家?人来来往往,一趟趟地送东西。 棉衣棉帽、药材粮食,还有各式各样的护身符、除秽药符,把尤家?的小院塞得都快堆满了。 “……不过我是真没料到,青琅她竟也能?有这?份心气,真了不起。”俞婶子低头缝帽子,小声与如意、程娘子等人絮絮地道,“平日里?我是没看出?来,以前我总觉着她是个穷讲究的怪人,家?里?的地日日要擦得光可鉴人,洗衣洗碗还要用滚水先浇一遍,那多费煤饼啊!而且,她之前分明还说,只叫茉莉日后嫁个好人家?就成?了,我便不喜她。如今,我算是对她刮目相看了。” 青琅是尤嫂子的名字,婶娘们说,她是已故的薛医正的女儿。青琅在此时是一种色如青玉的青石,不仅美?丽,在宋时还作为一种矿物药,常被磨成?粉用在眼药上,可明目去翳。 薛医正给她取名字时,一定也曾绞尽脑汁
相关推荐:
生存文男配[快穿]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狂野总统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大唐绿帽王
角色扮演家(高H)
媚姑
御用兵王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