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一个小小的大队干部,也不能背叛国家,损害集体利益,要积极工作,奋斗终身,随时为国家和人民牺牲。” “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赵芸芸瞬间忘记了刚才的异样感觉,不由自主地坐直坐正。 她有时候觉得赵柯以前那么懒散,现在像是当干部当傻了,又正经又没趣,可哪怕是身不由己地坐上妇女主任的位置时,她打算干完三个月就跑,也没有随随便便地对待这份工作。 赵芸芸也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 她真的……准备好了吗? 赵芸芸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回家之后也在想,人都有点儿恍惚,看到亲妈,还问她:“妈,你想当妇女主任,你做好准备了吗?一切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优先,积极工作,奋斗终身,随时为国家和人民牺牲。” 赵新山听到这话,诧异地看向闺女,像是第一次认识她一样。 李荷花也是,等回过神来才失笑道:“你这孩子,咋这么夸张?” 赵芸芸的圆脸绷起来,“我不是孩子了。” “好好好,大姑娘了。” 李荷花笑说,很有些敷衍。 赵芸芸不满意,“妈,你态度不认真,这不是玩笑,就算选票涉及到我和陈三儿的婚事,但我现在不是在以女儿的身份跟你对话,我们现在是竞选对手。” 李荷花收敛起笑容,惊讶地和赵新山对视。 这是他们闺女?! 她代妇女主任这半年左右,真的成长了很多,而他们总是忘记她的成长,还以老眼光去看她。 事后,夫妻俩躺在炕上。 赵新山道:“不管这次芸芸能不能选上,她和陈三儿的事儿,别挡了。” 李荷花没反驳。 陈三儿确实踏踏实实地干,今年春耕都成农机站骨干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挡着的,只是不放心赵芸芸。 但现在,李荷花有些惆怅,“孩子长大了……” 不过转过天,李荷花就感动全无。 公社下发的新规定,直系亲属不能在竞选中同时成为大队同一职位候选人。 李荷花立即看向刚从公社回来的赵芸芸,咬牙切齿,“好啊,你学会走偏门了。” 这咋不算成长呢? 赵芸芸气虚,“你别冤枉我,我就算走偏门,赵柯是那种人吗?她六亲不认的。” 李荷花的怀疑淡了不少,“那这个节骨眼儿,跟你也有关系。” 赵芸芸不敢吭声。 她其实没她说得那么理直气壮,万一呢?赵柯这是多信任她,竟然、竟然为了她愿意改变规定,得罪她妈? 压力好大…… 而这个消息在赵村儿大队传开,大伙儿也都在猜测,这个规定是不是因为赵芸芸。 那如果直系亲属不能同时竞选,母女俩谁会退出呢?退出一个之后,谁补上这个候选人位置呢? 全大队忙碌之余,都在议论。 有人问母女俩,俩人谁都不说。 还有人问到前前妇女主任余秀兰跟前:“你选妇女主任不?” 余秀兰现在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当然无心妇女主任。 村里又有人去问刘三妮儿。 刘三妮儿背着手,笑呵呵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掺和什么啊,既然担子早晚要交到年轻人手里,现在把着不放干啥,不如多给年轻人些锻炼机会。” 她这话,看似是说自己,可细品,好像又在指别的。 赵村儿大队干部选举当天,社员们翘首以盼,最关心最好奇的事儿,就是妇女主任的候选人。 赵新山今年的演讲稿也不是去年那份了,又重新润色,结合了当前赵村儿大队的现状和未来一年的发展情况。 一个重磅消息,打断了大伙看热闹的心情。 赵新山说:“今年,将在赵村儿大队继续建新的卫生所和一小部分社员们的新房,按照紧急必须的原则,大家都能盖,都不用往前抢,根据实际情况报名排队。” 这是息息相关、惦念许久的大事儿,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哪还管妇女主任候选人,纷纷追问起盖砖房的事儿。 赵新山摆摆手,“具体内容,等春耕结束后发布。” 众人心痒难耐,可他就是不说,毫无办法。 还有社员在下头嘟囔:“那还不如等春耕结束再通知,省得大伙儿躁。” 也有人道:“那这不是能提前高兴些日子吗?” 可不是高兴吗? 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笑,琢磨起来,自家能不能赶上第一批。 等到赵芸芸作为候选人站在台前,众人才意识到:哦,原来退出的是李荷花。 选举的风头完全被抢走。 赵芸芸这半年代理妇女主任,完全是集火型的,大家最后火气都到她身上去了,顺带还牵连了陈三儿。 有时候连赵新山都要被社员们质问,他咋养出这么个招人烦的闺女。 但烦归烦,赵芸芸确实也解决问题了。 现在李荷花退出了,三个候选人,大伙一琢磨,好像还是赵芸芸更适合。 小纸条发下来,社员们头一遭选举选得是不情不愿。 唱票的时候,社员们瞅着赵芸芸越来越高的票数,心里都是一沉。 以后要是有一个烦人精妇女主任,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而特地赶回来的陈三儿,看着激动的新妇女主任赵芸芸,眼神骄傲。 赵柯知道结果后,微微一笑。 她并不意外,事实上,母女俩究竟是谁去选,她都接受。 赵柯作为新的书记,当然希望有越来越多年轻的血液补充基层干部群体,但她也不会否认老一辈的付出,是因为有他们,才有如今的一切。 新老交替,不是他们年纪长了,没有能力,被淘汰了。 而是希望他们看见,年轻的一代是值得托付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希望他们能够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去安享他们手中创造出的世界。 赵村儿大队的选举后,1977年的春耕再一次轰轰烈烈地展开。 双山公社全体准备充分,完成了今年名为“春耕”的第一场胜仗。 之后,双山公社发布未来几年阶段性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合村并队。 分为两个部分。 一,将整个双山公社分为四个大单位,以养猪场所在的村为中心,集中发展基础设置,其中包括小学、卫生所、供销社、公共交通、供电供水等等。 二,将人口少的三个大队合并到其他大队中。 同时,赵新山公布了赵村儿大队今年建房的具体计划,卫生所是重中之重,但原本计划的第一批社员建房名单缩简成五户,带头跟周遭大队重新选址,另建三座砖窑,供给全公社发展基础建设。 入夏,双山公社顺利交猪后,新的长期合同签订后,又宣布建立双山饲料厂,经由翟老师等专家们的关系,请来一位饲料调配的专家坐镇,赵瑞也回到双山公社,跟着那位专家学习。 1977年10月12日,一个极度爆炸性的新闻,席卷全国——恢复高考。 从开年就紧盯着实事新闻的赵柯,拿着报纸,看向阳光明媚的窗外。 这一天,终于来了。 作者有话说: 这回是真的要收尾了,写得有点儿慢,有时候不能日更,谢谢包容。 第218章 高考恢复了! 平地一声雷。 光消息就能牵动无数人, 将来也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报纸一扫而空,到处都是情绪激动的青年们,所有人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高中学校-- 校长跑进一间特殊的教室, 振奋地宣布了特殊的消息。 教室里先是鸦雀无声, 随后, 声音几乎掀翻了房顶。 这间教室, 有几十个学生,全都是学校曾经的毕业生。 八月份首都开科教座谈会, 会议中讨论科教、人才问题, 赵柯听到风声, 就跟高中校长私底下商议, 低调召回了前几届的应届毕业生回校补课。 当时毕业生们全都一头雾水,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组成了家庭,已经步入工作,有的在轴承厂, 有的是基层干事, 有的在务农……出于对公社和学校的信任,悄悄回到了学校,提前两个月进行补习。 他们离校还不久,对知识还没有遗忘彻底,到目前为止,补习的进度还算不错。 这两个月, 毕业生们不敢乱说, 可互相之间其实早有乱七八糟的猜测, 隐隐有着情绪翻腾, 可真正听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仍然无法保持平静。 高考啊!那可是高考! 酸菜厂-- 这个雷一落下来,没人平静的了,议论声轰然而起。 胡和志拿白菜的手发抖,心脏几乎要冲破胸膛。 高考恢复了! 他能回城了! 农技站—— “傅杭!你听见了吗!” 林海洋激动
相关推荐: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镇妖博物馆
乡村桃运小神医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旺夫
乡村透视仙医
女奴的等价替换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