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吃想喝,方便快捷。 韩理第一次坐这么豪华的车子,心情很是雀跃。南城到江市,坐火车要七个小时。而且他每次坐火车,都是赶在返校的高峰期,客流量特别大。 就算是座票,也不好受。 过道上挤的全是人,泡面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还有各种各样的吵闹声,以及列车服务员不停地推着车子经过,又挤又闷还很烦躁。 要是夏天更是难过,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有体味,有的有汗臭味,甚至还有臭味,及其它说不出来的味道。多种味道混杂在一起,体验绝对谈不上多好。 他从车窗看向车外,觉得无比舒适。 前面的赵时律替韩数调整好座椅,轻轻地说了一句,“你睡一觉,睡一觉就到了。” 声音轻柔,和他的冷峻的长相一脸都不一样。那种温柔和小心,无论是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情意。 韩理心里高兴,赵大哥是真的喜欢姐姐。 窗外的景致慢慢开始移动,韩数时而睁开眼睛,时而闭上。这条路,她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走过。 近乡情怯,就算是故乡已经没有最疼爱她的奶奶,她多少还是有些心情忐忑。在这一刻,她发现自己对那个不愿再回去的地方,是有感情的。 黑色的幻影平稳快速地行驶在高速路上,过了近三个小时,下了高速转进江市。到了江市地界后,韩数就睡不着了。 她坐起身,赵时律把车停靠在路边,替她把车座调整好。 江市和她印象中的变化不大,高楼很少,大多是些多层的老小区。街道也没南城那么宽敞,也没有那么干净。 但是家乡的味道一下子涌出来,她甚至能听得到熟悉的家乡口音,那么亲切。 “赵大哥,姐,你看那个地方是新建的一条步行街,以前的市场都拆了,是前年拆的。拆完后就在原址上建了这个步行街,里面比以前繁华干净多了。你们要是感兴趣,到时候我带你们逛一逛。” 她听着韩理的话,看到崭新的街道,眼神迷离起来。曾经记得以前和奶奶来过,她从小到大的衣服,几乎都是在市场里买的。 市场杂乱,卖什么的都有。 时光掠过,留下的只有记忆,在脑海中不时地涌现。而记忆中的情景,已物是人非。无论是人和物,都不会再重现。 她怀念着,心情复杂。 韩理已经提前给韩东两口子打过电话,也提到自己不小心说漏嘴的事情,被韩东好一顿骂。后来说到韩数和赵时律要结婚的事情,韩东才被转移了注意力。 问了他很多事情,得知他们都要回来,语气有些激动。 “姐…我们等下直接回朱雀巷吗?” 韩理问着,因为他不知道韩数到底是什么想法。 “回朱雀巷。” 回答他的是赵时律,赵时律和韩数提过,他们在江市不会住酒店,就住在张阿婆的那个院子里。 张阿婆早年一直在赵家做事,后来年纪大了才回到江市。她无儿无女,唯一的亲侄子不是个东西,早就断了来往。 所以在去世后,她的东西都留给赵时律。 其实韩数不知道,赵时律每年都会回来。尤其是在她还在江市的时候,几乎一有空就回来,偷偷地看她一眼,又匆匆离开。 车子两边的建筑越来越熟悉,韩数没有再说话。 朱雀巷不宽,他们的车子是开不进去的。赵时律找了一个停车的地方把车停好,然后几人步行进巷子。 韩理拖着箱子走在最前面,赵时律和韩数走在后面。 熟悉的石板路,斑驳的老墙,一切都和记忆中的场景重叠在一起。遥远而又陌生,却又近在咫尺,令人心生唏嘘。 巷子里偶尔有人出来,看到那些熟悉的脸孔,韩数越发的思念奶奶。 “是哪家的娃回来了?”有老人问着。 然后便有人回答,“长得可真俊,看着像是张家的那个孙子和韩家的那个孙女。你还记得不,以前咱们这个巷子里,就数那两个娃儿长得好。” “可不是嘛,看着还就是…” 赵时律对她们微笑着,算是打招呼。 以前他们还生活在这里时,两个人都是不怎么爱说话的性子,也不爱和别人打交道。就算现在不叫人,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看着像是发达了,听说张家那个孙子,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小小的议论声传进韩数耳朵里,她不由得想起以前,也是这些街坊邻居,在背后议论着她的生母如何如何。 市井之中,永远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带着复杂的感情色彩。 慢慢离他们的院子越来越近,韩理走得更快,还没到门前,停了下来,等他们。他们在张阿婆的院子停下,赵时律开了门,把东西搬进去。 韩理则朝隔壁走去,进门就喊起来,“爸,妈,我回来了。” 韩东和妻子杜若梅听到声音,忙跑出屋子。看到儿子进了院子,身后并没有人,有些小小的失望。 韩理转过头,看向隔壁的院子。 两家院子中间有一道矮墙,不高,可以相互看得清楚。 那边院子里,并肩而立着一对男女。男的高大帅气,女的温婉美丽。两人正好也看过来,与他们的目光撞在一起。 45 ☆、身世 暌违多年, 韩数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见到韩东是什么时候。印象中的他, 老实巴交的脸, 总是板着的。脸上的法令纹很深,因为生活并不算太如意, 极少看到他欢喜舒展的样子。 现在,他似乎更老了。 那种老, 不是因为岁月积累赋予的,而是日子愁苦堆积在眉宇间的。法令纹更深,抬头纹像刻在额头一样, 就算不皱眉也无比深刻。 韩理低着声, “爸,妈, 我姐和赵大哥也回来了!” 韩东的唇嚅动两下,嘴角纹更深。他心头五味杂陈,千头万绪都纠在一起,怎么扯都扯不开。无论何时, 他看到前妻留下的那个孩子, 总是莫名复杂。 最终, 他还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身边的杜若梅回过神,用手肘推了自己丈夫一下, 堆出一个笑, 对赵时律和韩数道:“一路累了吧,我做了饭,你们等下过来吃吧。” 韩数长长的睫毛颤动, 闪了几下。 她的喉咙是干涩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怨恨他们时,自然是看他们做什么都觉得虚伪。尤其是对这个后妈,她是带着成见的。 现在再看,对方明明眼睛真挚,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一叶障目,不见真相。 拨开真相,才知道一切错得离谱。再见面感慨万千,千言万语不成形,竟然不知如何答应,不知要如何交流。 “那就麻烦杜姨了。”回答的是赵时律。 “不麻烦,不麻烦的。” 那边一家三口听到他的回答,韩理和杜若梅脸上带着笑意。韩东虽然不说话,脸色却是缓和了下来。 “我们先收拾一下,等会过去。” 赵时律一手提着箱子,一手牵着韩数,进了屋。 屋子里的格局和韩奶奶家的很像,韩数小时候还会来玩,长大后几乎不怎么来。家具老旧,透着那个年代应有的气息。 看上去,收拾得很整齐。 该归类的都归置得很好,用床单盖着。一楼原来是张阿婆住的地方,除了卧室还有客厅。卧室的门都锁得好好的,屋子里光线并不是很好。 赵时律提着箱子,往二楼去。 他以前就是住在二楼的,二楼比一楼要敞亮些。建筑风格类似于小阁楼,算得上是一个套间。他让韩数站远点,自己揭开盖住家具的布单,在露台上抖着,再叠好收起。 韩数就站着没动,看着他的动作。 阳光从露台照进来,他像是沐浴在金色的光晕之中。高大的身姿显得门框都变矮了,她似乎可以看得到他从小少年慢慢长高的过程。 原来,他的样子在自己的脑海中,竟然是那么的清晰。 一切弄好,他才让她进了房间。 木架子床,木桌木椅,原本的漆色早已斑驳。床尾是老旧的立式衣柜,旁边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还摆放着一些书。 桌子上,罩式的台灯,瓷器笔筒等还在。 他先替她把电扇打开,然后把两个箱子提进来。从柜子里取出被子等东西,放到露台上晾晒。被子被封在大大的塑料袋里面,保护得很好。蓝底碎花的被面,很难想象是他会盖的被子。 “先歇个脚,要是不习惯,我们去住酒店。” 他是无所谓的,在哪里睡都是睡,何况是自己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 “不了,就住在这里吧,挺好的。太阳这么大,被子曝晒过就行。而且现在天热,盖不了什么被子,你等会把车上那个毯子取过来。” “好。” 二楼比一楼要热一些,老旧的电扇发出“嘎吱”的声音,穿过遥远的记忆,响在她的耳边。她记得,以前她和奶奶每天夏天,也是守着这样一台老风扇,过完一整个炎热的夏季。 在更遥远些没有电扇的日子里,是奶奶的老蒲扇,一下一下地替她扇着风,讲着古老的故事,哼着听不懂的曲子,哄她入睡。她甚至能记得奶奶眼角的皱纹,是那么的亲切慈祥。 她眼睛眨了眨,把差点涌出来的泪意压下去。 弄完这一切,赵时律身上出了一些汗。 她从包里拿出纸巾,递给他,“擦擦吧。” 他伸手接过,唇角微扬。 “赵大哥,姐,你们要不要帮忙?” 韩理的声音响起来,似乎就在楼下。随着他的声音落下,人已进了一楼,然后听到脚步声,人已上了二楼。 “赵大哥,被子都晒上了?我妈还说你们很久没有回来过,怕是东西都用不成,让我来问问,你们还差什么。” “不差什么,都有。” 赵时律淡淡地说着,用纸巾擦完汗,捏成一团丢成垃圾篓里。 “那行,你们过去吧。我妈把饭都做好了,就等你们了。”韩理热切地看着他们,尤其是韩数。只要姐过去,赵大哥一定会去的。 韩数嗯了一声,站起身来。 韩理立马变得眉飞色舞起来,满脸都是欢喜。 三人出了院子,进了韩家的院子。 韩数一进院子就呆住了,看着原本熟悉的地方,变得陌生起来。陌生之中,似乎有些东西并没有改变。 墙角边,还种着一溜小白菜,就像奶奶还在世一样。屋檐下的煤炉子还在,就是多了一个煤气灶。 烈日当空,那些菜却在墙根的阴影中水灵灵的,半点不见蔫耷。她仿佛能看到奶奶佝偻的身影,在用水瓢一勺勺地浇着水。 “姐,太阳大,进去吧。” 韩数缓过神来,看着门口迎出来的韩东和杜若梅。韩东什么也没有说,还是杜若梅热情地小跑过来。 “数数啊,时律,你们快进屋吧,外面晒死个人。” 她想拉着韩数,却没敢伸出手。 进了屋,几人坐下。 原本熟悉的客厅变了许多,韩数打量着,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以前她和奶奶两人住时,要空荡得多。 现在多了好些不熟悉的家具,应该是他们搬进来的。终究是不一样了,连以前她和奶奶用的那台电扇都不见了,或许是坏了吧。 桌子上,摆了不下八个盘子,都是一些家常菜,还有一大盆鱼头酸菜豆腐。 “也不知道你们爱吃什么,阿姨也没什么好手艺,你们将就着吃吧。快吃吧,一路赶过来,肯定饿了吧。” 杜若梅招呼着,朝自己丈夫使眼色。 韩东本就是木讷不爱说话的性子,他和韩数多年隔阂,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缓和的。现在就算是想说什么,也像是张不了口似的。 韩数看着她,嘴唇动了一下。她不知道该称呼他什么?自小到大,她没有叫过他爸爸,现在更是不可能叫出口。 “动筷子吧,时律啊,你开车最辛苦。我听韩理说,走高速都要三个多小时,你一定累坏了。赶紧吃吧,别客气。” 杜若梅心里着急,老公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儿子也不爱说话。父子俩真是急死个人,她说不动老公,忙对着儿子。 “韩理,你帮你姐夹菜。” “不,不用,我自己来。” 韩数拿起筷子,夹了最面前的一盘菜。 “没什么好菜,你们多担待。”韩东冒出这一句,韩数夹菜的手一停,鼻子有些发酸。 “挺好的,杜姨辛苦了。”赵时律说着,夹了一筷子赛螃蟹到韩数的碗里面。 杜若梅欢喜起来,“我不知道你们爱吃什么,就记得以前他们奶奶在世的时候,好像说过数数爱吃炒鸡蛋,其它的都是我自己估摸着做的。要是不合口味,你们就多担待些。” “很好吃。” 韩数吃了一口,轻声地说着。 杜若梅更是高兴,脸上都泛了光。 论长相,韩东普通人,杜若梅也不算很出色。她有些胖,五官什么的都不怎么出彩。记得以前皮肤还是不错的,但是这次见到,似乎皮肤黑了许多,也更粗糙。 虽然没有韩东那么多的皱纹,看着也老了不少。 一顿饭安安静静的吃完,杜若梅不让他们动,和韩理两个人收拾好碗盘筷子去洗。屋子里就剩下韩东、赵时律和韩数三个人。 韩数这才注意到,韩东走路很慢,背也没有以前那么直。 她想起韩理说过他出了车祸,然后身体一直很不好。看样子车祸留下的后遗症很明显,怪不得他没有出去工作。 “你的身体怎么样了?” 迟疑了一会,她还是问了出来。 问完这句话,突然觉得莫名难过。 韩东愣了一下,手胡乱地从茶几底下摸出一包烟,是那种极为便宜的卷烟。他又摸出一个打火机,想要点上烟。 “韩叔,抽烟对身体不好。”赵时律及时制止了他。 他呐呐着,把卷烟放下,有些不自在。“我这身体…还行。”他接了这一句,又没了话,几人又陷入沉默。 前几年,厂子改革他们夫妻双双下岗。韩理他妈找了一个服务员的工作,他没什么本事,也没有技术,最后想来想去,买了一辆三轮车,给别人拉货。 为了多赚些钱,起早贪黑地干。 有时候客人半夜要送货,他就得给你半夜拉过去。谁想到,越是倒霉,就越是容易出事,他没干到三个月,就出车祸了。 正是因为那场车祸,掏空了他们夫妻二人多年积攒的钱。江市的交通不是很好,许多偏僻一些的路段是没有监控的。 他出事的地方恰好就没有,又是晚上,那个货车司机一看撞了人,立马驾车逃逸了。虽然报了案,可是一直找不到人。 最后,他们只能自认倒霉。 就是苦了孩子。 韩理还算懂事,有空就帮着他们干活。现在家里的收入都靠韩理他妈,他一下雨变天什么的就要吃药,光花钱。 大学第一年的学费是七拼八凑弄齐的,开学的时候带了三个月的生费。后来的开销孩子就没让他们管了,暑假原本也是说不回来的,要留在南城勤工俭学。 “我知道你们为什么回来?…都怪韩理那小子,说话嘴上没个把门,什么都往外说…你这些年,一直都怪我吧”他低着头,没有看韩数。 韩数知道,这话是在问自己。 在过去的
相关推荐:
地下室的秘密_御书屋
重逢(H)
福碗在手,我在年代文里躺平暴富
池炉未卜(1v1)
被重生之夜王(BG肉)
少女们的冒险记事
【女A男O】极品诱饵
[ABO]王子的必修课
总裁崩了对谁都不好[快穿]
风流人生张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