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4 月18 日三诊。自诉:“这两天可以平躺睡觉了,痰涎继续减少,胸闷咳喘已基本平息,按我以往的情况,又可以干些农活了。” 视其面色晦暗已显微泽,舌质、舌苔及齿痕尚无明显变化,脉来略显缓滑。服药6 剂,只能算是用药对证,病情已有减轻,欲其治愈,尚需时日。耐心劝说患者,最好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赵某勉强同意续服3 剂。 时至当年11 月5 日,赵某因为外感风寒,咳喘又作,其脉象症状仍与春季时相似,首诊时方药略作加减,又服药9 剂平息。如此已有5 年,咳喘甚时来治,症状平息放下,幸亏他的身体无其他兼夹疾病,只要咳喘平息,自以为就算病愈。这也是许多患者的习惯,医者也无法强求。 按语:此例痰涎壅盛咳喘,病程长达20 年以上,不分季节复发,但与外受寒凉及饮食荤腥油腻有关。每次复发,大多是胸脘痞闷,有时发热,有时不发热,接着先咳后喘,痰涎甚多。幸亏体质素健,正气不衰,因而未见明显心慌气短、下肢浮肿等症。首诊时舌淡苔白,脉象滑迟,痰涎壅盛,肺失清肃,所以吐出痰涎颇多,胸闷咳喘不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应属对证。此亦是个人常用于治疗咳喘日久,痰涎壅盛,偏于寒实证的治法经验。虽不能根治,但可以较快平息咳喘。体实寒甚者宜之,正虚夹热者慎服。 以上4 例咳喘案例,只是众多咳嗽、哮喘的近期治验遴选。前书已有专述及相关医案,包括内外兼治的方药,都已将个人经验和盘托出。本卷篇幅所限,仅整理临证较为常见的咳嗽、哮喘案例4 则,以作晚年小结。 肺为娇脏,其质清虚,主皮毛而开窍于鼻。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或受油烟粉尘及有害气体的熏呛,以致畏风恶寒或发热咽干、咳呛喘逆等症的出现,尤其是天气忽冷忽热,以及异常气味的熏呛,即使是健康的人,也会立即感到不适,或咳嗽,或喷嚏,甚至胸脘憋闷,头痛脑胀,这都是肺先受之,从皮毛孔窍而入,娇脏清肃失常所致。故而治疗咳嗽、哮喘病症,切不可忽略防寒保暖、饮食温和、劳逸适度、心情平和等方面的自我养护。尤其是小儿正气不足,容易受到六淫的侵袭及饮食寒温失度的伤害,而致咳嗽或哮喘屡治屡犯,久治不愈。医者断病辨证须准,用药方能有效。患者能够配合,疗效方能巩固。医患两家,各有其责。 引起咳嗽的原因较多,常见的莫过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侵,如风寒束肺,畏寒胸痞、咳吐清稀痰涎等症,即习称 “肺寒咳嗽”;或燥气伤阴,咽痛干咳,甚至咳吐黄痰带血,即俗称 “火咳”,此二种咳嗽,临证较为多见。至于慢性病引起的咳嗽,则较为复杂,如肺痨(肺结核)、心悸(心脏病、肺气肿等)、肺痿(包括尘肺、肺不张)、肺癌等病亦可引起咳嗽,甚至喘息。 本节所整理的咳喘案例,未涉及大病或其他慢性病引起的咳嗽、喘息病症。所纳入的案例,都是较为常见的寒咳、火咳、痰嗽等病例。 36.心脾两虚,失眠健忘 刘某,女,43 岁。2012 年3 月10 日首诊。自诉:“严重失眠已有5 年,近两年记忆力持续下降,现在甚至丢三落四,出门经常忘带钥匙,一句话没说完忘记下半句,已经成了常态。这样下去,以后岂不是痴呆?脑电图等多种检查,除‘神经衰弱’外,没有别的病,门诊、住院、中医都治过,总是没有大的起色,好像病情还在加重。经血量少,经期错后,甚至3 个月经血不至。耐力极差,总感疲劳乏力。” 视其形体偏瘦,情绪微烦,面色萎黄,失于润泽,舌质偏淡,舌苔薄白,津液不足;切其脉,偏于沉细微弱。 综合所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致血不营心,心烦不寐。治宜益气养血,安神宁志。方用人参养荣汤合枕中丹加减。处方:人参、白术、茯神各15g,炙黄芪30g,当归、熟地黄、炙龟甲各15g,炙五味子、桂心各6g,龙齿18g,远志、石菖蒲各12g,炙甘草9g,煨姜15g,大枣9 枚,6 剂。头煎冷水浸泡半小时,煎开后文火再加半小时,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补养之剂,缓服有利于运化吸收。四煎药渣
相关推荐:
吃檸 (1v1)
醉情计(第二、三卷)
屌丝的四次艳遇
突然暧昧到太后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差生(H)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天下男修皆炉鼎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