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朕的御前侍卫 > 第346章

第346章

是识字的,蒙学早在十岁以前就找私塾先生做完了。” “没错,侯爷,那您什么时候开始招生?我好准备把孩子送来呀。” …… 萧锐摆手道:“还没完呢。大家也都看到了,我这书院虽然很大,但能容纳的人数却也有个限制。以目前的教学实力来算,最多只能容纳一万名学生在此念书。” 一万人? 我的天!众人惊叹连连。别说一万人了,就是一千人的学堂,我们也没见过。 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苦笑道:“侯爷,听您的意思,好像是觉得一万人太少?我国子监六科,每科不过百人,整个国子监的学生也不到一千人,您这个书院能教一万人,这您还嫌少?那国子监就真的该关门了。” 萧锐哈哈大笑道:“那就关门好了。孔祭酒,不是本侯抱怨你,若非你国子监太小,培养人才太慢,供不上朝廷使用,我何至于这么大费周章的办书院?” “你要是早点上书陛下,把国子监扩大十倍规模,我现在可就在树荫下乘凉钓鱼呢。” 我…… 孔颖达老脸一红,尴尬的说道:“教书育人可不是简单的扩大书院规模就行的。我从事教育二十多年了,自知能力有限,能把国子监维持现状已经心力憔悴了,更别提扩大规模。” “陛下,老臣无能,请辞国子监祭酒一职。愿意跟在侯爷身后学习教学之道。” 啊? 众人全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怎么说着说着就要辞官? 萧锐连忙摆手道:“孔祭酒,一时玩笑话,你怎么当真呢?你可不能辞官……” 孔颖达呵呵笑道:“侯爷,我可没开玩笑,世间有如此一座书院成立,孔某早就心向往之。而且私下里书院的赵副院长可早就答应孔某了,哪怕不能在书院当个教书先生,当个看门的门房也好。” 赵副院长?哪个赵副院长?我们只知道书院的院长是冠军侯,可没听说书院其他职位的人员是谁呀? 噗…… 一直在人群中躲着的赵德言躺枪! “咳咳!见笑见笑,诸位同僚,在下就是书院的赵副院长。不久前,因为年纪大了,心力不足,不敢再尸位素餐耽误朝廷大事。所以向陛下请辞,陛下隆恩,准许在下归老。正巧书院建成,侯爷不嫌赵某这副土埋半截的残躯,让在下做他的副手,负责处理一些书院的杂务。” “孔祭酒,您怎么拿咱俩酒桌的醉话认真呢?让您来书院看门?那不是让将军杀鸡吗?侯爷恐怕立马把我这个副院长给辞退了。像赵某这把风烛残年,能找个地方养老可不容易,您不能砸我饭碗呀。”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李二笑着说道:“冲远(孔颖达的表字),国子监可不仅仅负责教那几百名学生,更是肩负整个大唐的教育事业,官办学堂、各地督学、科举考试等等,你可不能学萧锐这小子,他胡闹任性惯了,不愿入朝为官,能办个书院教教学生也算不错。” “你若是给他当了教书先生,那我大唐的教育怎么办?你是国子监祭酒不假,但你负责的可是整个大唐的未来人才,大唐不止这一个书院,还有千千万万的书院需要你照顾呢。此话再莫说了。” “陛下,老臣……”孔颖达感动的还要再说。 萧锐却一把拉住:“孔祭酒,你喜欢这里没问题,我留一个位置给你,哪天你休沐了,可以过来给学生们讲讲学,咱们就效仿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论辩,时不时的来一次争鸣论战,有你这位大人物主持,想必书院的学生们也能更加热情。” 孔颖达眼前一亮,连忙点头:“好,那就依侯爷的。不过我们提前说好,将来老夫年纪大了,辞官退下来,来你书院当个门房的事,侯爷可得同意啊。您可不能像某位仁兄一样,酒前酒后不一致。我算看出来了,求人还得求正院长,副手说了不算的。” “咳咳……”赵德言老脸通红,“孔兄,怎么又提这个?改日给你摆酒赔礼还不成吗?” 众人哈哈大笑,显然是没想到一向严肃的孔颖达,还有会开玩笑的一面。 看了看天色,萧锐笑着说道:“诸位,眼看着午时将近,要不我们参观一下食堂?大家边吃边聊?请各位也体验一下我们书院的伙食?十文钱一顿饭,是有点委屈各位了,但各位的孩子说不定将来会进来就学,大家也可以提前给孩子们把把关?不用担心他们在此读书吃不饱。” 众人连声叫好,书院建设的如此豪华,食堂肯定也得参观一下。 第六百九十章 全新理念 随便就近找了个食堂,萧锐带人走了进去。 “侯爷,这就是书院的食堂?” “没错,二十八个食堂只是布局不同,但大体的设施和环境是差不多的。” 嘶…… 萧锐云淡风轻的解释,让在场众人齐齐吸了口凉气。 不是因为这个食堂太过简陋,相反,恰恰是因为这个食堂太过豪华。这哪里是食堂嘛,简直就是一座干净整洁的酒楼,侯爷这是在书院内开了二十八家醉仙楼呀,稍有不同的是,这些食堂都是一层,并不设二楼。 李二也很惊讶,这么大一座食堂?寻常酒楼可比不得,论宽敞,皇宫太极殿也不如此地。 “你这食堂能容纳多少人吃饭?把食堂建这么大,而且一建设就是二十八座,得花不少钱吧?” 萧锐呵呵笑道:“这食堂可以同时容纳五六百人吃饭,当然了,如果是有人吃完离开,再有人来,算上这种翻台的,因为食材有限,所以一顿饭可以供一千人用餐。” “二十多个食堂,能容纳两三万人吃饭,虽然书院没有那么多学生,但将来未必没有。之所以如此设计,不是为了铺张,而是想让学生们不用为吃饭发愁,尽量节省心思和时间在读书上。” “甚至有几座食堂是日夜无休、随时供应饭食的,保证那些读书痴迷的学生,什么时候饿了,随时都能有顿热乎饭吃。” “至于说花钱?呵呵,建设这所书院,仅仅工钱就二十万两银子,所有的材料都是赊欠,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还清。”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叹服,仅此一项,足见侯爷对教育的用心,这所无类书院,虽未招生,却已经走在当世顶尖了。 老李渊拍了拍萧锐的肩膀,慈爱的说道:“孩子,苦了你了。” 萧锐笑了笑:“皇爷爷,哪里是我的功劳?都是陛下的支持,若不是朝廷作保,这笔天价巨款我可借不来。” 李二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年纪轻轻,却不愿入朝为官出力。既然如此,那就让你好好办书院,给朝廷还二十年的债,省得你天天钓鱼偷懒。朕还没到养老钓鱼的那天呢,你岂能闲着?” 萧锐讪讪一笑,却没有当面吐槽。 被儿子搀扶着的杜如晦看到萧锐吃瘪,开口换了个话题解围:“原本我们以为书院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可侯爷却有不同见解。他说书院只是个帮孩子们护道的地方,给他们提供衣食无忧的环境、一切能用到的书籍技能,保证他们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仅此而已。” “侯爷认为,学生就像一块干布,书院就是一碗水,把干布投入水中,学生可以尽情的从碗里吸水,能吸收多少,就看个人天赋和努力了。” 哦?这种教育理念,好像跟当世的大相径庭啊。 不少人陷入了沉思,很多人看向了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孔颖达也表示不解,“侯爷,您不是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吗?如果全都靠学生自学,那要老师作甚?还如何传道授业?往圣先贤的学问,如何传承延续下去?” 萧锐哈哈大笑道:“传道不是填鸭灌输。若一人不喜数算,您却把他按下了学习十年数算,虽然也能学成高手,但却不能让此人迈向绝顶,因为他的天赋不在此。” “无类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当世不太一样,发扬天赋是特色之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兴趣,哪怕此人学习一辈子,又能有多大的成就呢?” “至于圣贤传承?呵呵,不用担心。书籍在那里,圣贤的传承就在那里,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总有人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天赋,选择哪一门最喜欢的学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圣贤找到得意的隔代真传。” “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不能算传人,最多只能算是继承者罢了。就好比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可都不是师承关系,但也只有这样的,才能青出于蓝,将一门学问发扬光大。” “为何自荀子之后,儒家至今都没有圣人出现?我想,与此不无关系。” 萧锐此言振聋发聩,更多的人陷入了沉思,包括孔颖达。 聊到这里,时间有限,萧锐不愿继续跟这帮人辩论教学理念,接着介绍起书院的教学,“书院一共教学五年,第一年是所有学生在一起上课,教一些实用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诸子百家,然后从第二年开始,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哪一家了。” “当然了,如果是天才、或者学有余力者,可以兼修多门。若真有本事,哪怕是一人把书院的学问全都学完,也不做限制。” 一人精通百家?世上怕是无人能做到。 谁说的?眼前不就有一位吗?侯爷就是这样的天才! “刚才孔祭酒问我,书院的老师是做什么的?我打个比方,诸位看到那天上的太阳了吗?若学问的顶峰是那太阳,那书院的一切,包括书籍、老师,都是帮助学生上天逐日的梯子。” “在学生的学问不如老师的时候,老师是帮学生答疑解惑的。有朝一日,学生的学问超过老师,那能给学生解惑指路的,就只剩下先贤书籍了。若有一日,学生的学问超过了先贤,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道,只能他们靠自己探索前行了。求道的路上,注定的孤独的。” 嘶…… 随着萧锐的描述,众人仿佛看到了一个踩在书册搭成的天梯,天梯上一个踽踽独行的人影,一步步的爬向太阳。 不愧是冠军侯,不愧是天下第一人,办一家书院,也如此天马行空。上天揽日?换个人,怕是想都不敢想的。 看着成功忽悠住了众人,萧锐满是得意,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嘛,为了督促学生们勤学苦读,避免他们虚耗光阴进来混日子,书院是有出师考试的,五年时间,若是不能通过出师考试,可以给机会多修三年,三年里一年一考核,若是多读三年还不能出师,呵呵,要么是书呆子,要么是学术混子,两者于国于民都是无用之物,将会被书院除名。” 不少文官劝解道:“侯爷,是不是太严苛了些?俗话说十年寒窗苦……您这里八年时间……” 文官们担忧学习时间短,许多人学不成才,混个半瓶水,岂不是大大的浪费?应该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全都培养成人才的。 但武将们却赞成说道:“侯爷此言有理,若是八年时间都不能在这里学出个名堂,那一定是没有用心。继续留下来,除了空耗粮食,百无一用,该踢出去。什么十年寒窗苦,读书能有我们习武吃苦吗?我们习武三五年也能出师了,更何况八年?” “打打杀杀怎么比得了读书?让你们打架行,但让你们背书试试?”有人吐槽反驳道。 眼看着文武两派就要吵起来,萧锐赶紧叫停,“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为了督促学生们求学积极性的。书院规矩如此,若是不认同,那就是不适合在此地就学,书院是培养人才,将来给大唐出力的,不是供他们休息享乐的。想皓首穷经可以去他处,躲在家里闭门造车,一本书读个六十年,也无人管的。” “哈哈,彩!还是侯爷说话在理,没规矩能行?”武将们开怀大笑,一众文官却若有所思,好像侯爷说的有道理,如果不限制时间的供人在此就读,不仅是浪费书院的资源,而且于国于民也没有任何益处。 “说了半天,差点忘了时间,说好的边吃边聊的。诸位,按秩序排队吧,咱们先吃饭,吃完了饭接着聊。” 啥玩意儿?排队? 众人纷纷傻眼,我们来是吃饭的,你这里摆满了八仙桌,大家坐好你让人上菜就行了,还排什么队啊?真当我们是学生了? 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队吃饭 就在这时,食堂最里面的一个窗口陆续出现了干活的厨子、小厮等人,有人在忙着抬饭菜,有人在忙着安排人手负责窗口打饭。 萧锐亲自处理排队秩序问题,“诸位,大家现在可不是官员,是来参观吃饭的学生,这是学校食堂,不是酒楼。按秩序排队才有饭吃,如果只是坐在餐桌前等着,那等到天黑也是饿肚子。” “侯爷,是不是跟军营之中排队吃饭一样啊?可我们没有碗筷,怎么吃饭?”程咬金大声问道。 萧锐哈哈笑道:“不错,正是效仿军营的规矩。各位看到门口两侧的大桌案了吗?那上面一个个四方的木质托盘,内嵌有五个粗瓷陶碗,大家一人领一个,然后按秩序到这边的窗口排队打饭。” “书院讲究自强自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别指望带着小厮下人伺候着。对了,每人准备好十文钱,一手交钱一手交饭啊。” 啊?十文钱?我们出来参观的,哪里带钱了? 我带了,不过都是银子,没有带铜钱…… 众人议论纷纷。 皇帝李二朗声道:“不用为难,今日书院落成,朕高兴,所以中午这顿饭敞开了吃,朕请客

相关推荐: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小白杨   捉鬼大师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镇痛   蔡姬传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