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长的瓣簇成一团团蒲公英似的花球,在翠蓝色的裙耳藻丛里晃悠。 阿珠陪自家公主往龙宫慢慢闲步,一路上偷瞧着敖寸心的脸色,越看越觉得有事,有大事,天大的事。 “公主,您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虽无昔日李夫人之心计,如今却享李夫人之后效,倒也有趣。” “李夫人是谁?” “相传,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病重,自觉容色憔悴,只想将从前最美的一面留给武帝,于是不顾触怒龙颜坚持谢绝武帝的探望。在李夫人薨逝之后,武帝每每忆及其风华美貌,果然念念不忘。” 阿珠听不出这故事有何深意,只觉莫名地悲从中来,“能得一人长久牵念,未尝不是一种幸事。公主,您替二郎真君求情,是不是……被陛下治了罪?” “能保住一位真正心系苍生的天神,我也算间接为三界略尽绵薄,值了。”敖寸心舒朗一笑,眸中有什么晶莹的东西熠熠闪光,“虽然我不忍心让他觉得亏欠于我,但他那个人重情重义,从今往后必定永远念着我的好处,不会再怪我从前娇嗔任性。如此想来,我得以长长久久住在他心里,也不枉余生做个禁足西海的庶人了。” “什……”阿珠当场就听傻了。 “我常笑敖烈念佛念得神叨,心里还是认同他的道理的。《地藏经》云,‘舍一得万报’,我求仁得仁,只该欢喜才是。” “公主,您说清楚啊,什么禁足,什么庶人?” “嘘……你听……”敖寸心竖起食指贴在唇上。 阿珠静了静,竖起耳朵听了半晌,只有海水涌动的微声和游鱼吐泡的细响。 “阿珠,是谁在说话?” 阿珠瞧着她那认真分辨着什么的神情,吓得差点哭出来,“您上天一趟到底发生什么了?哪怕遇上天大的事也定有法子解决,您可得想开点儿啊……” 敖寸心方才分明听见一个危寒如雪岭的声音,那声音说着什么“那是如来之辈编出来的鬼话”,便问道:“是谁在说话?” 她茫然四顾,除了一个阿珠,哪里还有什么人。 “是谁,可否现身一见?” “现身?”那声音暗含沉沉的冷笑,淡漠得如同荒蛮遍野,“按你们笃信的所谓佛法,身不过是个法相,法相万般变化,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分别?” 敖寸心禁不住打了一个激灵,目光鬼使神差地往下移去,紧紧盯住脚下的泥土,挥手击出一道法力,刨开一个足足两尺见深的小坑,又转动指尖将小坑下的软泥遥摄拂开,只见露出一个不足寸宽的裂隙,裂隙之内隐有暗紫幽光息息慢闪,仿佛魅惑的漩涡,不知潜伏着什么魑魅魍魉。 阿珠骇然变色,“下、下面是什么鬼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楠郡那件事,我一直以为玉帝王母顺着寸心的话借坡下驴来着,现在才发现顶罪的逻辑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如果玉帝假装自己没想害死百姓,那么杨戬就犯了伪造圣旨的欺君之罪,而寸心只是包庇且的确像王母说的那样有功,因此应该把杨戬重处,而非把寸心推出天界。 所以我现在觉得,实际应该是:玉帝脸皮很厚地承认自己下旨淹死百姓,并且正在查是不是杨戬违背圣旨暗中挖渠。 这时候寸心上来顶罪,张口就说杨戬“伪造圣旨”,那不是给杨戬扣了一个新的欺君之罪嘛?肯定不是这样。于是寸心的逻辑是:借杨戬“伪造圣旨”这个假罪过,掩盖自己上天的真正目的——顶罪,假装是无意中才透露了自己暗中挖渠的“事实”,这是为了让玉帝王母相信挖渠抗旨的是寸心。 至于寸心说的“陛下怎么会下这样的旨意呢”,那就只能是讽刺,她心知肚明地指桑骂槐,明着指责杨戬倒行逆施,暗里是说玉帝暴虐无道。 是这样的吧......?_(:з)∠)_ 关于杨戬亮刀那段,虽然从情感上男友力MAX,但是我一直觉得不合理。 就算不按凡间那种上殿不带兵器的规定,杨戬以官员的身份公然在帝王面前亮
相关推荐:
偏执狂
老师,喘给我听
小公子(H)
修仙有劫
归宿(H)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人妻卖春物语
下弦美人(H)
祸国妖姬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