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地球最后一条龙 > 第75章

第75章

些暗,柔和的光,笼着小娘子的侧脸,将她的眉眼,照得格外温柔,让陆则想起记忆那些美好的事物,譬如夏夜的月亮,柔柔的月光,徐徐的夜风。 然后,他环在小娘子腰上的手,骤然收紧。 江晚芙一怔,正想开口,炽热的吻便落了下来。 …… 良久,腰上的手才松开。 屏风后就是仆妇丫鬟窸窸窣窣的动静,隔着这一道屏风,压根什么都挡不住。 想到这里,江晚芙面上泛红,久久压不下去,始作俑者的陆则,倒是如和往常一样淡然,甚至表现得很“体贴”,等江晚芙缓过来了,才抬步走出屏风。 用过早膳,陆则便出了国公府。到了南午门外,下马车,离卯时还有一刻钟,南午门东西两侧掖门外,文官列东,武将列西,已经站了不少人。 卯时正,钟鼓司钟鸣三声,文武百官便从东西两侧掖门,依次入内,走了一段不短的御道,便到了崇德殿。 主持早朝的照旧是内阁首辅张元。他立于文官队列之首,手中执象牙笏,说话不快不慢,将近十日的朝政缓缓道来。 宣帝照例是没什么意见的,只道,“内阁商议就好。”说罢,环顾殿内,“若无别的事,今日就到这里吧。” 张元退回班列之中,垂首执象牙笏。 连他都没话说了,宣帝自然以为今日的早朝就到这里了,负责唱“退”的鸿胪寺官员刚准备开口,一个年迈的声音,打破了崇德殿内的寂静。 “微臣有奏!” 出列开口的是左都御史谢纪。宣帝一见开口的是他,顿时皱起了眉,但却没说什么。 能让皇帝这么讨厌,又连训斥一句都得忍着的,也就只有都察院的御史和言官了。这群人最是牙尖嘴利,且个个不怕死,还个个都是进士出身。尤以谢纪为首,固执己见,偏偏谢纪是先帝提拔的,宣帝还不好动他。 没人开口,谢纪却是毫不在意,当即洋洋洒洒一长串话。 “臣参銮仪卫指挥使胡庸,越职弄权,干涉三司,坏祖宗百年只之基业……” 谢纪是正正经经的进士出身,言辞不饰,却句句尖锐,以胡庸抓捕刑部尚书周桓为例,指责銮仪卫不该插手刑狱之事,名义上是为了查案,实际上就是为了构陷罪名,陷害忠良,排除异己。骂的虽是胡庸,连带着宠信胡庸的宣帝,也没落得什么好,得了句“长此以往,奸佞弄权,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还请圣人自省”。 宣帝一贯算得上好脾气,被这么指着鼻子骂,也沉了脸。 崇德殿内,一片死寂,文官之首的首辅张元,却是垂眼执笏,眼观鼻,鼻观口,不置一词。 直到被弹劾的銮仪卫指挥使胡庸出列开口,一句“微臣有奏”,打破大殿的寂静,张元才无声叹了口气。 ===第57章 第 57 章(捉虫)=== 早朝后, 长春宫暖侧殿里,陆则闭目坐着,內侍匆匆进来, 殷勤道,“世子,陛下宣您入殿觐见。” 陆则颔首, 起身理了理官袍,踏出门槛。 今日是个晴天,早朝散后, 旭日初升,举目望去, 重檐黄瓦, 红墙雁楼,庑殿顶的皑皑白雪初融, 雪水顺着屋檐瓦道滴落。天很冷, 倒是没有风。 到了暖阁外, 恰好碰见从里面出来的首辅张元。 方才在朝堂之上, 谢纪忽的发难,矛头直指胡庸, 都察院众人自是陆续跪下,言官也跟着上,一副要死谏的阵仗,不少官员也有动容, 唯有张元, 身为首辅, 从头到尾, 一言不发。 后胡庸出面, 将刑部尚书周桓当年伪造证据一事爆出,顷刻间又引得朝堂上下震动,谢纪的弹劾,本就是以胡庸陷害忠良为引,眼下周桓身为刑部尚书,捏造伪证,自然算不上忠良,弹劾自然站不住脚,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今回头看,着实像场闹剧。 …… 陆则神色淡淡,拱手,“张大人。” 张元自是不敢轻视陆则。二人官衔高低有差,但陆则背后是卫国公府和永嘉长公主,且自己也是骁勇善战,日后便是第二个卫国公,大梁上下都知道,谁都可以得罪,甚至朝堂上骂骂咧咧几句,都无妨,但唯独卫国公府,是分毫动不得的。 他也颔首回礼,“世子。” 二人不属同一派系,素日也没什么交往,也只寒暄一二句,并无其他话。御前太监高长海出来,先朝二人行过礼,才转向陆则,抬手朝内,恭敬示意道,“世子,陛下宣您入殿。” 陆则颔首,拱手同张元告辞,入了暖阁。 宣帝见他,倒是十分温和,待他如自家子侄,道,“坐。” 陆则行过礼,起身谢恩,才撩开官袍坐下。 宣帝细细打量他,片刻后笑道,“瞧着倒是比以前还沉稳了。成了婚,是不是同以前大不一样了?” 陆则略思忖片刻,颔首道,“是不大一样。” 宣帝听得哈哈大笑,半晌才停下,摇头道,“你倒是实诚。古人言,成家立业。成家在前,立业在后,如今你喜得新妇,日后可就要好好替朕办差了。朕对你委以重任,你可不许同你母亲叫苦了!” 陆则颔首应下,“臣愿为陛下分忧。” 宣帝听得心情愉悦,又拍了拍陆则的肩,故意道,“你那新妇门第不显,可要舅舅再给你挑个贵女?侧室是委屈了些,做平妻倒是无妨的。” 陆则闻言,想都没想,直接道,“多谢陛下美意。江氏出身虽差了些,但性子和顺恭谨,甚得我心。” 宣帝本就是觉得自己这外甥性子未免太过端肃,想逗逗他,说句玩笑话而已,哪有外甥刚娶妻,新妇又无大错,给人送平妻侧室的,皇帝也不会做这么不讲理的事。但看陆则这个反应,宣帝倒是有些惊讶,失笑道,“就那么喜欢?” 说罢,又道,“罢了罢了,与你说笑而已。” 闲聊几句,又说起正事,宣帝道,“周桓下狱,刑部眼下也没个人镇着,你既在刑部任职,便替舅舅多担待着些。刑部有什么事,你处理了就是。朕叫内阁拟个旨,你先管着刑部。” 在宣帝看来,刑部是没什么事的,就是查查案子,他也没想陆则做什么政绩出来,只要不出乱子就行了。眼下这个情形,刑部最好还是不要派人过去,免得走漏了什么风声,叫新尚书查出点什么东西来,还是自家人用着放心些。 陆则自然起身谢恩应下。 宣帝起身要扶他,刚站起来,却忽的一晃,神色也有些恍惚,陆则察觉不对,上前扶住他,皱眉问,“陛下怎么了?” 宣帝倒是摇摇头,摆手道 ,“有些乏了。朕去躺一躺。” 陆则皱着眉,没走开,宣帝见状,笑着拍拍他的肩,“真没什么事,御医每日来给朕请平安脉,都没说什么。” 陆则这才没说什么,扶着宣帝进了暖阁内室,等他躺下,才出了暖阁。 刚出暖阁,却见一人迎面走来,是孙皇后,身后还跟着几个宫人,手里端着承盘,摆着一个白瓷盅,不知是汤还是药。 见了皇后,自然不能就那么走了,陆则站定,等孙皇后走到跟前,拱手道,“微臣拜见娘娘。” 孙皇后倒是没什么架子。大梁开国皇帝出身低微,娶的妻子也出身寒门,但却是难得的贤惠人,从不过问朝堂之事,将后宫管得井井有条,高祖甚为敬重自己这位发妻,后来便立了规矩,皇室娶妻纳妃,不可选三品之上高门之女。 不得不说,高祖还是很有远见的一个人,这规矩一立,就彻底从根源上避免了外戚弄权。 孙皇后入宫前,家中最大的官也就是从四品。为后至今,一直恭谨谦逊,倒是没传出过什么跋扈的名声。 孙皇后和气一笑,微微颔首,“既明来了。陛下可在里头?” 陆则道,“陛下刚歇下。” 孙皇后便道,“那本宫就不进去了,免得扰了陛下。”说着,示意宫人把汤蛊送进去。 宫人屈膝应下,忙去办事。 孙皇后却像是想起什么一样,看向陆则,和气道,“听闻你娶了新妇,本宫这个舅母,倒是还没见过。改日也领进宫里来,我与她说说话,都是自家亲戚,无需见外。” 陆则垂下眼,眸色微动,面上却若无其事,颔首应下,见孙皇后没说什么,便拱手请辞,“微臣告退。” 说罢,便踏上宫道,朝出宫的方向去了。 孙皇后却看着他的背影,年轻郎君穿着绯红官服,缓步走在宫道上,比起四五年前,肩膀宽阔了些,人也越发清贵俊朗。便是在世家郎君中,也算得上数一数二。若是当年,他肯娶明淳,明淳又何必要远嫁瓦剌。 “娘娘……”送汤的宫人回来后,见她发呆,低声唤她。 孙皇后被打断思绪,回头,“何事?” 宫人道,“陛下宣您入殿。” 孙皇后颔首,进了暖阁,宣帝正从高长海手里接过汤碗,喝了口汤,浑身一下子就舒服了,连精神都好了些。 孙皇后屈膝行礼,在宣帝身边坐下,贤惠笑着,“陛下多喝些。这是明淳命人寄来的,这孩子孝顺,还亲手为陛下缝制了衣裳,陛下可不许辜负了明淳的一番孝心。” 宣帝子嗣不丰,满打满算,膝下也就一子二女。皇子自是太子刘兆,两个皇女,大的是孙皇后所出,便是她口中的明淳。四五年前,一直威胁北边太平的蒙古因汗位之争,分裂为两股势力,其一为原蒙古,一直对大梁虎视眈眈,另一个则是瓦剌。 瓦剌大汗倒是有意和大梁缔结盟约,来信提出和亲,宣帝便嫁了长女明淳公主过去,至今已有五年。 次女明顺公主则是舒妃所生,刚及笄不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突然暧昧到太后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吃檸 (1v1)   蔡姬传   镇痛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