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退下来了,根本不关心朝中的局势。六部尚书跟内阁大臣们只是觉得郑山辞在陛下面前留下了印象,这次有机会就让他去赈灾,要是这次赈灾赈得好,这回回来又来升官了。 这就是给他一个理由升官。魏次辅心中这么一想就想通了,不然他无法理解武明帝为何要派郑山辞去青州。 还有一层缘故就是郑山辞曾经是在青州任的官,这般去青州也熟悉一些。 郑山辞:“臣谢主隆恩。” 郑山辞领恩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浑身刺挠。他自己也没料到武明帝要他去青州赈灾,按理来说他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估计武明帝是看在他以前赈灾还不错的情况下才把他提溜出来。 武明帝把两地雪灾的事派了人选,这事暂时可以放下来。 接下来武明帝还要宣布一件在年底最重要的一件事。他看向底下的汤首辅,汤首辅会意,上前一步,“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现对朝中的事力不从心,现乞骸骨,容陛下让老臣归乡养老。” 武明帝劝了三次,这才痛惜的准了汤首辅的折子。 文武百官都知道这是必要的流程,他们都配合着演。也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汤首辅把这件事办完后,心情轻松了。他轻松了依附他的人可不轻松。一朝天子一朝臣,汤首辅在位多年,依附他的官员不计其数,牵一发而动全身。汤首辅在之前跟武明帝达成共识时就跟手底下的人说了,自己要退了。 他们还是来不及变动,这厢成了没山头的人。汤首辅退下去后,其余紧要的位置就不容他们在位把持了,要换新的人。首辅更替,对朝廷来说是大事。 郑山辞似有所感。武官因为军费改革和无仗可打,对文官的牵制削弱。但这次换了首辅之后,文官会有一个更替的轮次,这样的话,文武之间还是平衡的。 郑山辞心中感叹,这绝不是武明帝一时兴起。汤首辅年事已高,众所周知,为何偏偏在这个节骨眼让汤首辅乞骸骨。这是君臣早就说好的事,今天这一出只是在朝臣面前走个流程。 汤首辅归乡养老,首辅的位置就空出来了。没有朝臣去问武明帝下一任首辅是谁,他们心里都有小心思,武明帝看了一眼文武百官,再看了一眼谢承,退朝离开了金銮殿。 他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把首辅的人选定下来,让他们自己慢慢去猜。等年后再做打算,有些人的脑子也该缓一缓,多思考一阵,不要盲目去站队,结党营私。 年假这几日就是武明帝留给朝臣的缓冲时间。 武明帝愉悦的笑起来。 退朝后,叶云初回到大理寺,同僚们都称赞他。 “世子殿下,陛下太看重你了。” “世子前途无量。” 叶云初唇角含笑,对同僚的话一一谢过。他把在大理寺案子的档案整理好后才下值回去。 大理寺的官员都很敬佩叶云初。身为王府世子还这般守时,也并不会压榨下官。反而是下属有什么好点子,叶云初都会很赏识,而后有机会就把人推荐上去。 有一个小官本来才八品,结果在一件案子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被叶云初采纳后,在最终结案时,叶云初竟然把这个小官的名字也写上去了。这样这小官就升了官阶,变成了从七品的大理寺主簿。 这样深受皇帝器重,又是宗室子弟的叶云初在大理寺深受官员的爱戴。虽说在私事上有一些小瑕疵,这无伤大雅,不是什么大事。 叶云初回到家后就把自己要去扬州赈灾的事告诉给王妃。 “我要去扬州赈灾,时言会带着小叶子去庄子上住。”叶云初把这件事告知给王妃。 镇南王妃被叶云初伤到了,“你父王不待见我,现在连我生下的儿子也要这般跟我疏远了,孙子也不让我瞧。你这样太伤母妃的心了。事情尘埃落定了,难道我还会对虞时言做出什么事么。” 叶云初拱手,“母妃的行为,作为人子我不该去评判,陛下信任我,交给我差事去做,我是心中感激的。但夫郎跟孩子我也要护着,不敢劳烦母妃替我照顾,他们两个人在庄子上过着也挺好的。” 王妃心痛难忍,“王府才是他们的家,你让他们过年也在外边么?太不成体统了。” 叶云初说过年会回来过年,过年后就回庄子上。叶云初自打儿子的事情出来后,他对王妃已经极度不信任了。 说完叶云初对王妃礼数周到,他回到自己的院子,把自己要去扬州赈灾的告知给虞时言。 叶煜城瞧见叶云初喊了一声父亲,抱着他的大腿。 “小叶子跟你都去庄子上去住,等我回来后,我再把你们接回来。”叶云初摸了摸儿子的头,把人抱起来放在腿上。 虞时言轻轻的点头,“我去给你收拾包袱,冬日寒冷,你到了那边要保重身体,不要生病了。雪灾难免会死许多人,你性子温和,不要太把这些事压在心里了。” 叶云初闻言认真的点点头,他看见虞时言去衣柜里给他收拾衣物,心里静悄悄的,只有虞时言会跟他说让他别把这些事压在心里,他懂他。 正如他们在宴会上第一次说话那样。 虞时言给叶云初带了几件厚衣裳,把手笼这些也带上了,他最近绣了几个安眠的荷包给叶云初的包袱里塞了两个。把两个披风塞进里面,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很快就收拾好了。 他把包袱搁在桌子上,正要去喊叶云初。他看见叶云初坐在地上陪着小叶子拼七巧板。这七巧板还是大理寺的官员送给小叶子的。 还有一个鲁班锁,九连环,都是有些难度的玩具。当时叶云初知道他们送了这些玩具过来给小叶子,用手抵着唇笑,语气很无奈,“小叶子还这么小,玩这些玩具怎么玩得好。” 这般说着叶云初还是把同僚的好意收下来,小叶子虽说还不解,但很喜欢。叶云初给他买了其他的玩具,布老虎,拨浪鼓,还有一个小木马。这小木马是小叶子的心头好,他可以坐上去摇动。 小叶子有一块拼错了,叶云初装作无意的用手指点了点一个地方,小叶子立马把一块板子放上去。 地上为了方便小叶子,都是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这个天气在地上睡觉都不会生病。小叶子喜欢光着脚丫在地上跑,到了这里更是肆无忌惮了。 扬州的雪灾更急,虽说武明帝没说他几时启程,叶云初还是决定明早就启程去扬州。他亲了亲儿子,把七巧板递给儿子。 “时言,你有什么缺的就去买,我名下的庄子跟铺子你都可以随便用。若是出什么事了,你就告诉父王,父王知道分寸。” 虞时言应了一声。 郑山辞下值回到家里把自己要去青州赈灾的事告诉给虞澜意。 虞澜意震惊,“父亲才走,你也要走了,留我跟阿爹一块过年么?” 郑山辞安抚炸毛的虞澜意,“都是陛下的旨意,灾情不容耽误,我明早就走。” 郑山辞知晓,他们要是早到片刻可能就能多救一些百姓,所以事关人命的事,他是不会推辞的。今年的冬天确实很冷,雪灾大了,还有可能会冻死人。 郑山辞还把叶云初也被武明帝派到扬州去赈灾的事说了。 “怎么尽让我们家的人去。”虞澜意不满道。 郑山辞转念一想还真是。 虞澜意舍不得郑山辞,还是要给外出的相公的收拾包袱。 他的内心好痛苦啊,然后给郑山辞收拾出了四个大大的包袱,桌子上都放不下的那种。 郑山辞:“” “澜意,我不用带这么多东西。” 虞澜意拒绝听郑山辞的话,“反正是放在马车上的,你扔在马车上就完事了。” 郑山辞应下来。他是一个极简主义,带这么多东西去青州,心里怪不适应的,但心里暖洋洋的。 虞澜意让金云去给厨房说今晚要做一大桌的好菜给郑山辞送行。 “是,少爷。” 郑山辞叹气。 夜里去瞧了小平安,小平安已经睡了,等他回来后估计也是半年后的事了。 “快睡吧,你明天还要早起。”虞澜意乖乖上床,拍了拍床的另一半。 郑山辞躺上去,虞澜意幽幽的说,“你到那边万事小心,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别赈灾还自己生了病。过年是回不来了,过年时喊侍从给他置一桌好饭菜,你做事不爱铺张,又不在意这些琐事,有些事还是要上心。反正我就一句话,吃好喝好住好睡好。” 郑山辞抱着虞澜意轻应一声,“我知道了,我听你的话。” 虞澜意亲了一下郑山辞,“以后都亲不着了。” 郑山辞闻言抱着虞澜意的手一紧,深吻过去。 翌日天还没亮,郑山辞就带着人出了城门,他还遇见了同样带着人出城门的叶云初。两个人也没想到会在城门外遇见,两个人收敛眉眼相互见礼。 去扬州的路跟去青州的路不同,他们在城门口分道扬镳。叶云初去南边,郑山辞上北边去。 郑山辞心想北边更冷。他拢了拢自己的披风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在青州时,他只在新奉县,这次却是要有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青州了。 马车在雪地上行驶,郑山辞掀开车帘,雪茫茫的一片地,路上根本就没什么人。 两个月后他到了青州。 小郑:回来了,我的老家。[星星眼] ps:有因必有果,虞时言的事会被发现,但只是家里内部知道这件事,毕竟不光彩。 [130]灾情 青州的州府牌匾上堆了雪,郑山辞掀开车帘瞧见士兵放行,在街道上他没瞧见多少人,越往前走才发现一条小巷口传来声响,郑山辞注意到那条小巷子,马车一路到了府衙。 青州太守是三品官,在面对朝廷的钦差大臣时,他同样是带着人到府衙面前接待。郑山辞下马车,跟青州太守相互见礼,青州太守听过郑山辞的名字,这还是他头一回见到郑山辞的真容。以前还是他辖下的一个小县令,这才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从在京城又升官了,成了户部郎中。青州太守不禁感叹,这年轻人有本事,在京城中做事也更容易得到晋升。 青州太守引着郑山辞进府衙,让人准备了热茶,“诸位大人从京城远道而来,我已经安排了住所,请诸位大人先休整片刻,晚上我再为诸位大人接风洗尘。” 两个月的奔波确实让一行人有些疲倦,但他们的行程,还有今后要做什么都要听郑山辞的。 “多谢平大人的好意,我们还是先去看过灾民后再休息。” 平太守闻言脚步顿了顿,“既郑大人心系百姓,我这就带郑大人去灾区看看。” 他们一行人出了府衙,寒风吹过来,郑山辞不禁拢了拢披风,北方的风雪更大了,平太守让衙役递给他们几个滚烫的汤婆子。 “青州的暴风雪大,房屋倒塌,其中有一千人死亡,还有三千人受伤,其余的百姓逃出来了,也是狼狈不堪。另外雪灾出现后,冻死了两千人。现在是府衙组织人手在施粥,每日两碗薄粥,这雪灾一来,粮食的价格上涨了,我强压了一些商人,抓了一些放了一些,这些商人有些的人家中有背景不好动。”平太守露出为难的神色。 “灾民冷,还生病,这样拖着又死了一些人。”平太守说话倒是实诚,郑山辞却是不置可否,到了灾区,他看见了灾民住在大棚子里。他穿过了那条小巷口,面前豁然一亮。这是一片空地,里面全是大棚,目前还在施粥,郑山辞去看,这粥很淡,一碗粥下来太稀了,只瞧见水了。百姓们皆还是穿得破破烂烂的,棉衣都没有。房子都被风雪压垮了,哪还有地方住,衣裳这些也没了,钱财自然没有。 郑山辞掀开一个大棚,里面一点温暖的气息也不曾有,单单是比睡在雪里好了,他看向这一片地,看似把灾民安置好了,实则就是一个纸老虎,一戳就破。他们根本无法在这么寒冷的天气下生存下去,郑山辞忍着气,他知晓这地方还是平太守做主,目前看来平太守做得没甚错处,能拾掇出大棚让百姓安心住下俨然算是不错。 郑山辞瞧见有衙役把一个冻僵的人拖走了,呼吸已经没气了。这样的尸体随处可见,衙役们都把尸体放在推车上然后把尸体埋了。他们挖了一个大坑就地把尸体扔进去。为什么没有火烧,因为冬天太冷,柴火的价格上涨。想来还是挖一个大坑把他们扔进去最方便。 郑山辞点了一个户部吏官的名,“你让人去把准备棉衣推过来。” 他们是来赈雪灾的,自然备下了棉衣。户部库房里有哪些物资,他知晓,虽说要避嫌,但郑山辞还是把能带的都带上了。这批棉衣是户部纺织坊做出来的,这样户部可以用原价购买过来用来赈灾。 小吏领命。 郑山辞又招来另一个小吏在他耳边说了几句,他便点头离开。 “平大人,还要借你几个人用用。”郑山辞客气道。 “郑大人尽管用,你是陛下派到青州的钦差大臣,这里一切你说了算。”平太守说话爽快,这般是把所有的事都甩给郑山辞了。郑山辞做得好自然皆大欢喜,做得不好,全数都是他的错。 小吏让衙役把棉衣都带过来了,这些棉衣都是被压得严实,用绳子捆起来的,看着平平的一片。小吏吆喝几声发棉衣了。 就有灾民不确定的跑过来站在小吏面前。 “大人,这真发棉衣?” 户部的吏官,拿了纸笔出来,“先说籍贯,家中有几口人,姓名跟年纪,做什么营生的,便可以领棉衣了。” 这是郑山辞在路上时跟户部的吏官一同想出来的办法,先把他们的户籍登记了,做这事他们户部的官得心应手,这样可以统计一下百姓能做甚,今后他们要重建家园,手艺不能扔,以工代赈。这样也能以防他们脱离管理。 第一个冲到吏官面前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他说他是一个木匠,户籍这些吏官登记好,就把棉衣发给他。年轻的木匠拿着棉衣就穿上去,果然暖和多了。 “多谢大人!” 他高兴的走了。灾民们见这里有人拿到了棉衣,他们纷纷过来拿棉衣。有衙役又去搬来了棉衣,这棉衣的数量不多,先到先得。还有粮食也陆续的搬到青州。药材这类,自然是带了京城中的大夫过来主持大局。 先把高烧不退的人隔离起来治病,这只是流行病不会死人,大夫说症状良好,多吃几副药就好了。郑山辞闻言松了一口气,这般没什么大事就好。 “平大人,他们吃完饭就可以修屋子里,让衙役看着他们修,谁修房子的速度快,就让他先住新房。四肢健康的人若无不干活,那么每天只有一顿白粥,屋子不会分给他们。另外像是木匠之类的人,希望平大人问一问府城里的商铺跟大户,看有没有缺人的,可以让他们去干活。” 平太守说好。 “郑大人不愧是从地方上去的,赈灾这事还是你更有门道。” 郑山辞只说不敢当。身为太守也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只是平太守只做了表面上的功夫,抓不出什么错处,但也没有任何高明之处。 “对了施粥里面要加石子。”郑山辞补充一句。 人心总是贪婪的,有的人瞧见有免费的白粥,他们便会贪便宜来喝粥。只有当粥里有瑕疵时
相关推荐:
你听,暗涌了[1v1 H]
猹里猹气系统(七十年代 穿越)
结婚三年不回家?七零娇娇要离婚
乾隆废后翻身记
定制宠物短篇之乳羊(H)
我用梦境泡神君
萌记西游:妖宴天下
兽人之子慕(人兽)
为了求生我不得不(NP)
娱乐圈纪事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