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下,观察了一下山下的锦州城。 这座小城从辽代开始建立,那时就以锦州为名。城池的四面都是边长为四里的城墙。在城中心的位置,一座辽代古塔高高的屹立其间。 要说辽东这个地方,确实是挺有意思的,无论什么东西到这里,都会变成另一个样儿。 闻名天下的宋代定窑瓷器,向来以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刻画而闻名于世。一到了辽东这里就变成了粗糙厚重的“辽定”。 一样是宋辽时代的瓷器,还都是白釉芒口,“辽定”的瓷胎却足足有“宋定”的三倍厚度! 眼前的这座宝塔也是如此,原本细长高挑的宝塔,却被辽国人修建成了又粗又壮的密檐式辽代古塔。沈墨远远看起来,觉得它活脱脱就像一根放大了数百倍的竹笋。 沈墨在望远镜里仔细观察着下面的这座小城,此刻的锦州就像是安然沉睡于群山的环抱之中——不过它很快就要被沈墨的铁蹄惊醒了! …… 当沈墨帅兵走下汗王殿山,接连渡过了小凌河和女儿河两条河流之后。山东军团终于来到了锦州城下。 这里就是后世所称的辽西水网地带,大凌、小凌河、女儿河纵横其间。沈墨的军队还要绕行一段距离,寻找水浅处涉渡过河,才能继续前进。 等到他们兵临锦州城下的时候,这时的杨妙真终于没忍住向着沈墨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大老远的来攻打东辽和东夏? 要知道,现在杨妙真在战略上的目光,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现在蒙古大军要是想进攻大宋,蒙军的侧翼已经有了山东这个牢固的支撑点。所以沈墨这次深入敌境,来东北地区攻打东辽和东夏的举动,却让杨妙真很有些不解。 等沈墨听到了杨妙真的问题之后,就见他笑着说道: “这东北金矿遍布,东夏东辽两国立国二十余年,想必他们的国库储备也很可观,这就是我带兵过来的原因之一。” “您还是继续说吧!”这时就见杨妙真掩口笑道:“我怎么也不信,老师会为了这两国国库里的黄金,特意带着兵攻打他们一回!” “除此之外,东辽和东夏只不过是个鱼饵而已。”这时候,就见沈墨接着笑道:“等到咱们把狗打急了,自然后面的主人也就该出来了!” “……这一次,我要正面碰一碰蒙古军队!” “好家伙!”此时的杨妙真听到老师的这句话,就觉得他平淡的语气中,似乎带着一股澎湃的豪情,杨姑娘的心里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这才是她的老师沈墨!他什么时候干过被动挨打的事?” “通过和蒙古兵的直接交战,咱们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数据。”就见这个时候,沈墨又笑着说道: “然后在咱们正式和蒙古大会战于中原的时候,咱们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所以这次的一战,其实是必不可少的。” “嗯……除此之外,您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意图?”这时就见杨妙真接着问道。 在她问出这句话之前,杨姑娘的心里却陡然间想起了一件事! 其实说起来,沈墨现在占据的临洮路,才是最为接近蒙古大军的地点。 如果沈墨真的是单纯的想要试探一下蒙古军的实力,那么他根本用不着深入敌境这么远,还需要用海船将山东军团运过来。 所以老师既然舍近求远,那就一定另有理由! 这个时候,沈墨听到了杨妙真的问题,只见他回头赞赏的看着她笑了笑。 如今的杨姑娘,真可谓是脱胎换骨了。就从她刚才问出的这个问题来看,杨妙真就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一军统帅! “除了掠夺战争红利和试探蒙军的实力以外,我还有另外一个计划……” 只见这时的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却陡然间停住了话头。 他看了看周围,发现旁边的人都离得他们稍远一些,只有杨妙真距离他最近。 这时就见沈墨轻声说道:“咱们这次的军事行动,是为了配合一个早就制定好了的计划。不过这个计划是绝密,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 沈墨的话语声虽然放的很轻,但是在杨妙真听来,却犹如一道惊雷般在她耳畔炸响! 如今的杨妙真,也是通州一系的高级指挥员身份。在学习之中,杨姑娘也了解过通州的保密制度。 如今的她身为独当一面的领军大将,亲手率领沈墨麾下的五大军团之一,更何况她还是老师的亲传弟子!所以杨妙真现在的保密级别也是很高的。 可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妙真依然不够资格了解这个计划。那就说明,这是一个足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安危的重大秘密! 真不知道这位统帅,心里有多深的城府。 此时的杨妙真只觉得,他老师的心灵似乎像深渊一般,让人永远也看不到底。 杨妙真想到这些年来,他老师沈墨在弱势之下依然苦苦筹谋,一点一滴的在扭转面前的危局。这个男人身上独自肩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如果这个人换成是她杨妙真,只怕她早就被这样的重担压垮了! 第1856章:谁知强军临锦城、褴褛阵中、万箭飞腾 在这之后,沈墨一到了锦州城下,随即命令全军进攻,夺取锦州城! 小凌河畔的树林被大量砍伐,制成了云梯。山东军团新换装的钢臂弩集结成军阵,整齐的罗列于城下。 锦州城下随即就是大战降临,战云密布! …… 锦州城的东辽守将名字叫做萧达鲁。是一位当年跟随耶律留哥一同造反的辽国贵族。 这个萧达鲁四肢粗壮,身材健硕,今年大概40多岁。 和他粗豪面貌不相符的是,这个人颇为知兵,也很有智谋。所以才得以充任这个战略重镇锦州的守将。 他城中有4000东辽军队,其中马军1500人。辽东地区地广人稀,总共的居民人数才有60万户,人烟稀少的程度几乎和经历了数十年战乱的山东差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东辽军队的人数也并不多,这4000人守一城的情形,还是因为锦州这里是咽喉要地、战略重镇才有这样的待遇。 如今的萧达鲁正站在锦州城头上,看着下方的军队列阵。 只见下面尘烟滚滚,烟雾飞扬。一片片士兵的身上衣衫褴褛,盔甲颜色杂驳不堪,看起来就像是一大锅铁锈色的米粥,在那里咕嘟咕嘟的沸腾。 “队形列的倒是满整齐……”这时的萧达鲁站在城头上向下看着,心里嘀咕着想道:“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帮流民组成的起义军?” “就凭这些乌合之众,也想来碰我的锦州城……呵呵!” 萧达鲁看着下方的军队远远的列阵,就在200步之外排开了阵型,他的心里倒并不觉得如何紧张。 除了布置城中的守军上城防御之外,萧达鲁还让自己的1500骑兵在城内集结备战。他就等着对方攻城受挫以后,再把骑兵派出去,冲散这些农民军…… 就在这时,只听城外的号角声响,城下的敌军开始攻城了! …… 一排排刚刚被砍断,还带着雪白新茬儿的木制云梯,正在成片地冲出城下的军阵,开始向着锦州城墙进发。 这时的萧达鲁看了看城下那些士兵,就见他们步伐笨拙缓慢,他们身上的破烂盔甲锈迹斑斑。 他不屑的笑了笑,举起手让自己的弓箭手准备齐射。 然而就在这时,眼看着对方接近了城下一百步的距离,再向前跑上二三十步,就要进入到城上弓箭手的射程之时。 忽然间,萧达鲁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 当他站在城上诧异的抬起头,向着远处看去的时候。就见城下排列着一万余人的两个硕大军阵之中,陡然间向着天空升起了一片犹如飞蝗般的箭雨! 一看见这片箭雨正以劲疾无比的势头向着天空攀升,萧达鲁这一瞬间就像是后脑勺挨了一棒一样,眼前霎时便是一黑! “我去!这是什么箭?怎么能射这么远?” 萧达鲁的脑海中刚刚升起了这个念头,就看到天空中那片箭雨升到了高点之后,随即尖啸着向锦州城头上的守军暴雨一般扑来! “我草……” 就在这一刻,萧达鲁下意识的向着城墙垛口下一蹲! 当他正要开口大声叫喊,让自己的弓箭手躲避的时候。他就听到城墙上的垛口和地面上,霎时想起了无数清脆响亮的敲击声! 这一天箭雨,犹如瓢泼大雨般瞬间横扫了整个锦州城头! 早已严阵以待,羽箭都搭在弦上的辽国弓箭手,霎时就被这片扑面而来的羽箭射得全身颤抖! 数百名弓箭手就像是一片蜂拥的浪潮一般,同时栽倒了下去! 当萧达鲁抬起头来的时候,他甚至清楚的看到一道黑光闪过之后,他亲兵头上的锻铁头盔,被一支快到不像话的羽箭前后贯穿。 从这名亲兵的后脑勺上,随即便喷出了一片血雨,就见他缓缓的向着地上摔去。 就在这一轮暴雨般的箭支横扫之后,整片南面城墙上的东辽守军,竟然一下就没了一多半儿! …… 当这片箭雨过后,就见萧达鲁一下便从原地跳了起来。 当他再次看向城头时,只见锦州城上一片狼藉,死尸遍地。 稀稀落落还幸存的弓箭手们,一个个就像大傻子一样目瞪口呆的看着死去的弟兄们,他们竟然连抵抗敌军攻城这件事都忘了! “给我向下开弓放箭,小心对方弓箭齐射!所有人靠近城墙垛口!” 这位萧达鲁当年曾经随着耶律留哥南征北战,不愧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他立刻就醒悟到这样下去,等到对方下一轮齐射再射过来,城上的这些人就剩不下几个了! 随后,萧达鲁没有去管城上的秩序,而是从垛口上探出了头,看向了城墙下面。 只见这时,抬着云梯冲上来的千余名敌军攻城部队,已经向前冲击了一大截。现在他们已经到了距离城下三十步远的地方。 原本在这个位置,正是弓箭手最容易发挥弓箭优势的距离,可是现在城上的弓箭手却还没缓过神来。 萧达鲁看见城下那些攻城的士兵扛着云梯,还在不慌不忙的接近。只见他一边大声喊叫着让自己的士兵向下射箭,一边奋力从卫兵手中抢过了一柄长矛。 只见他大喝一声,抖手便将这只长矛向着城墙下的敌军投了过去! 就见这支长矛一路划着弧线,冲向了当先跑过来的一名衣衫褴褛的敌军,随后就听“锵”的一声! 这把飞矛,准确的命中了这名敌军的胸口! “好!” 就在这一瞬间,萧达鲁身边的几名亲兵立刻便喝了一声彩。 他们的萧将军如此强悍骁勇,让城上这些东辽守军,随即便是精神一振! 就见城上的那些弓箭手连忙端着角弓,几步来到了城墙垛口前,准备向下开弓放箭。 可是就在这时,萧达鲁就看见刚刚胸口命中一矛的那个敌军,被他的飞过去长矛的冲击力顶着,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随后,就见他顺手将刺在胸口上的长矛拨了到一边,然后晃了晃脑袋……居然若无其事的站起了身,继续向前冲来! 第1857章:弹丸之地难相容、岂能不强、忧患之中 “我……这怎么回事?” 这时的萧达鲁看见下方这名敌军士兵,依然还是步履沉重、不慌不忙的向这边继续猛冲,他一下就匪夷所思的瞪圆了眼睛! 就在这时,当城上的东辽士兵开始零星稀落的朝下放箭时。就见下九六边的那支军队居然恍若无事一般,在羽箭的射击下继续向前! 在他们的身上,有的羽箭撞到他们破烂的铠甲和衣袍后,随即纷纷坠落。有的箭支已经牢牢的扎在了上面,却是被那些敌军士兵带着就跟没事儿人一样,继续冲锋! “这到底是咋的了?”这时的萧达鲁,莫名其妙的大喊了一声。 一时之间,一股荒谬之极的感觉从他的心底油然而起! 可是就在此时,城下的军阵中,又传来了一声轰然巨响! 第二波箭雨就像是飞上天空的巨大鸟群,开始从敌军军阵中疾速的升起! …… 城下的沈墨和杨妙真看着眼前攻城的情景,杨妙真虽然早已经见过了弓弩方阵训练的样子,但是眼前的壮观景像还是看得她震惊不已。 这一次山东军团换装的钢臂弩,已经跟原先大不相同了。 这第二批两万五千把钢臂弩,虽然基本上还是原先的造型。而且由于表面做旧的缘故,还显得有些锈迹斑斑、破破烂烂。但是它的威力却比原先起码强了两成! 因为山东军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他们踩着钢臂弩前方的铁环上弦的时候,也比原先更有力了许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沈墨已经让工业部门再次把钢臂弩的弩臂厚度和长度加强了一些。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改进,使得原先的钢臂弩450米的极限射程,再次增加了百米有余。它的威力和射程都比原先强大了五分之一还多。 与此同时,沈墨还让人改进了钢臂弩的瞄准系统。 由于山东军团士兵的整体素质已经提高了不少,对武器的养护和使用方面也开始有了经验。所以更加精密、也更精准的瞄准系统就被装了上去。使得这些钢臂弩射击的精度再次提升了一截。 如今山东军团用的钢臂弩,已经远非是西夏人所用的那种外销型号所能比拟。更是比大宋赵与莒采购的那些只能射一百米的货色,要强到天上去了。 再加上山东军团的弓弩手经过了连日的苦练,他们这次的齐射更加精准,羽箭的落点也分外集中。这才使得城上的守军在第一次齐射中,就遭到了重大的损失。 而这个时候,沈墨和杨妙真看着云梯搭上了锦州城墙,开始有大批穿着厚重铠甲的士兵向着城头上进攻。 眼看着城头上血腥的攻城战,杨妙真也不由得暗自咂舌。 只见那些东辽士兵,虽然已经被两次钢臂弩骑射杀伤了七七八八,只剩下了数百人,并且活下来的还有不少都是身上带伤。 但是这些士兵们却依然是悍不畏死,他们挥舞着刀枪,拼命向着攻城士兵们身上厚重的铠甲上猛砍! 看到这些东辽士兵的战斗意志居然如此顽强,此时的山东军团众将,也都是心中暗自佩服。 说实话,这些人都是久经战阵,在大金国内部攻打城池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但是一支地方守备部队居然有如此强烈的反抗意识,到了这时候还没有溃败奔逃,还真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景象。 可是,城头上的东辽士兵虽然表现悍勇,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大势已去。 首先他们的数量就不及那些攻城的士兵们多,同时这些冲上城头的山东军士兵身披重甲,那些东辽士兵即使拼死攻击,也难以伤害到他们。 况且他们的身体素质、兵刃水准、战斗能力都比山东重甲军团要差上许多。所以没过多久,墙头上的东辽军队就被纷纷砍杀或是挤下城头,眼看着城墙上的抵抗已经越来越微弱了。 而这个时候,沈墨看见冲上城头上的重甲攻城部队,已经开始向城内冲击。估计用不了多久,城门就即将被他们从里面打开了。 沈墨立刻就命令东兴军里的山地步兵团,向着锦州南门进发。 …… 在这之后,沈墨就听见他身边的杨妙真喃喃自语地说道: “没想到小小东辽,居然有这样一批悍勇之极的战士!看他们的样子,简直比金国的精锐部队还能打!” “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个时候,沈墨也笑着看了看杨妙真。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辽国人的素质,整体比金国士兵的水平高?”这时的杨妙真刚说出了这个答案,随即就吐了吐舌头,知道自己说错了。 如果真是辽国契丹人的作战的水准比金国女真人高,那么他们就不会在护不达岗,以七十多万军队被人家金国完颜阿骨打四万多人杀得片甲不留,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也不会灭亡在金国女真人手上了。 “孟子有句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见这时的沈墨向着杨妙真和身边的山东军众将说道: “东辽的士兵这么强,是因为他们立国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从来就没有过一天安全的时候。” “他们的南面是自己背叛的金国,西面是虎视眈眈的蒙古,北面则是跟他们有血海深仇的东夏。” “这东辽国虽然只有60万户人家,占据的地盘还没有咱们大宋的一路之地那么大。但是他们却每时每刻都处在忧患和危险之中。” “他们的国王时刻都要准备面对敌人的侵略,他们的将军都知道一旦失败之后,便是举族全灭的后果。他们的士兵每天都在准备打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东辽国身处敌国环伺之中,却依然能保存着自己国土不失,就是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危险。” “老百姓要想过上安乐平和的好日子,军队就要时时刻刻的准备浴血奋战……”这时的沈墨一边说着,一边摇了摇头。 只见沈墨淡淡地说道:“只可惜,他们是蒙古的附庸!” 当沈墨说到这里,就见杨妙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她一边琢磨着老师刚才的这番话,一边把它牢牢记在了心里。 就在这时,他们就听到城墙那边发出了轰隆一声……锦州城的南门,被打开了! 第1858章:征伐之始在咸平、北枕黄龙、南抚青龙 这次作战进行的干脆利落,沈墨的军队清晨在海边登陆,中午时分赶到了锦州城下。直到他们攻下锦州城,清剿城内守军收复整座城池后,太阳才刚刚落山。 经过了长途跋涉和接连行军作战的山东军,随后就在锦州城内驻扎下来,等待第二批的后续部队,到这里跟他们会合。 而这个时候,四千守军全灭、守将萧达鲁战死,锦州失陷的消息也随即飞快向着东辽国都,咸平府的方向传了过去。 咸平府就是后世的辽宁古城开原。 《辽史·圣宗记》中说:“开泰八年十月甲辰,改东路赫里太保城为咸州,建节以领之。” 这里说的“建节”,就是设置安东军节度使。辽代建立的咸平城因为南临清河,北依黄龙岗,所以就有了“北枕黄龙,南抚青龙”之说。 耶律留哥建立了东辽之后,就把咸平府作了都城。如今耶律留哥遗孀姚里氏的监国之地,也在咸平。 这位姚里氏曾经是耶律留哥的王后,今年四十来岁,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女人。 耶律留哥死之后,东辽在姚里氏的手中并没有衰败的迹象,反而还有越来越强之势。 如今都城中的姚里氏听到了南方重镇锦州被攻陷的消息,她也立刻吃了一惊! 因为从前到后,她也没收到过任何军报。没有敌军大兵压境的消息,锦州城也没有经过血战和争夺。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封军报送过来就告诉她锦州失陷。这位姚里氏立刻就意识到,这次她面对的,只怕是一场形势严峻的危机! 如今东辽的军队都散落在各处边界上,尤其是跟东夏之间交界的隆州府,更是全国半数的精锐士兵都聚集在那里。 可是摆在姚李氏面前的情况急如星火,她绝对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了。因为接下来这支不明来历的敌军,很可能一路向北攻城略地,直奔着咸州府而来。 所以姚里氏立即做了决定,她把辽阳府、韩州府和沈州府几个内陆的州府兵抽调出来,汇合成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大军。 同时她还任命自己国内的大将军耶律录奴为将,让他迅速集结大军向着锦州进发,尽快收复这座重镇! 于是,从各个州府之中抽调的士兵,开始迅速向着咸宁府方向集结。而年过六旬的耶律录奴也随即挂帅出征。 一时之间,整个辽东大地战云密布,围绕着锦州这座重镇,一场大战即将就此展开! …… 在锦州休整了五天之后,沈墨的第二批队伍,另外两万人的山东军也到了。 沈墨没有让后赶来的这支山东军入城,而是让他们在锦州城南,小凌河对岸的群山中扎营。 随即,沈墨就收到了咸平府方面的密报。一支东辽大军正向着锦州方面反扑而来! 沈墨这两天一直在看地图,进入了夏秋之际之后,辽东地区接连迎来了几场暴雨。锦州附近的几条河道,全都被上游冲下来的河水灌了个沟满槽平。 这样一来,山东军的移动速度势就必要受到影响。沈墨部队机动性强的优势也难以发挥。 所以沈墨现在也急于离开这片水网纵横的地区,准备向着东辽国纵深处,更北的地方前进。 在掠夺了锦州府库之后,沈墨将其中藏着的大量金银装到了木排上,让它们顺水漂流。 木排上还有几名战士用长杆控制着方向,他们只需要注意不在浅滩上搁浅,就可以一直顺着小凌河漂流到入海口附近。 如今的海军舰船“飞翔的河南人号”,已经完成了它第一阶段“火种计划”的任务。现在这艘蒸汽船正在小凌河入海口附近等着。 这批木排上载着的锦州府库金银,只要顺水漂流几十里,就可以和守株待兔的蒸汽船会合了。 同时,广鹿岛的师宝瑛也传来了海军就位的消息。 这样一来,沈墨布下的几条线之中,就有两条线已经顺利完成了预订的任务,这让沈墨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 这时的沈墨虽然身在敌国,处在强敌环伺之下,他面临的情况也随时会发生巨变。但是咱们这位沈郎君的心中,却并没有多担心。 因为辽东这片地域,他在前世就十分熟悉。更何况他身边还有四万山东大军,足以应付任何突发事件。 还有,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什么小小东辽,而是铁木真的蒙古大军! …… 这一次他们即将迎战东辽的一万五千大军,沈墨却并没有打算迎头上去将他们击溃。 因为这是人家的地方,一旦发生了敌军逃散的情况,那些溃兵被人收拢之后,随即就会重新被编入军队,继续和他对着干。 所以这次沈墨牢牢占据锦州,在这里以逸待劳,就是要全歼这支东辽讨伐军! 从沈墨攻下锦州城的那天开始算起,一直到了十一天后。东辽军队终于由北向南,向着锦州方向靠近过来。 十多天才来到锦州城下,这对于一支现代军队来说,简直就是慢的令人发指。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次东辽发兵的速度可以称得上是极其惊人了。 …… 耶律录奴元帅率领着一万五千东辽大军,很快就来到了锦州城北,五十余里处的大奉国寺。 这大奉国寺是辽国开泰九年,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这里同时也有一座县城。 于是这位老将军耶律录奴,就在带兵在这里休息了一夜。 随后次日一早,他一边派出探马收集锦州方面的情况,一面率军向着锦州方向徐徐前进。 这位耶律录奴今年六十多岁,已经是须发皆白。他在耶律留哥时代就深受国主的信任。这位老将军平生作战勇猛果决,少有败绩。 如今姚里氏派他来,也是万全之计。东夏国内现在最能打的一位老将军,现在也就是他了。 经过了半天的行军,耶律录奴率军来到了锦州城北的鸡冠山附近。 就在这时,他忽然见到前方自己派出去的探马,正在顺着山道向它奔行过来。 第1859章:铁甲巍巍东辽兵、狼狈万端、凌水河中 只见这名探马小校滚鞍下马之后,浑身汗水淋漓的大声回禀道:“报大帅!锦州城内敌军,正出城向南逃窜!” “他们携带着大量从城内抢掠来的财物,已经逃出城门。现在有一部分部队正在城东方向的浅滩,涉水渡九六过小凌河!” 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见耶律录奴立刻皱了皱眉。 只见他挥手让探马再探再报,而自己则率领着大军加快了速度,向着锦州城方向冲去。 果然! 一到锦州附近,耶律录奴远远就看到一片身穿着杂乱褴褛的农民军部队,正在向小凌河的对岸撤退。 只见这支部队身上的铠甲锈迹斑斑,衣服也是破旧凌乱。现在这支敌军,有的士兵身上背着奇大无比的包裹,显然里面全是抢来的东西。有的则是三五人成群,甩着鞭子把装得满满的马车往河中心赶。 当耶律录奴仔细看去,就见这些士兵原本褴褛破烂的衣服外面。不少人都把新抢来的绫罗缠在身上,或是套上了颜色鲜艳的绸缎衣服。还有的人脑袋上裹着花花绿绿的绸子。 当他们一看到北面烟尘滚滚,东辽大军正在向他们逼近时。只见这些流寇一时间就更加的慌乱不堪。 他忙不迭的向着河水里狂奔,想要渡过小凌河。在无数人的踩踏和搅动下,原本清澈的河水已经弄得混浊不堪。 一看到这些士兵身上杂驳的盔甲和散乱的队形,耶律录奴将军随即就松了口气——看起来,这真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时的耶律录奴一转念,随即又愤怒的想道:“那个锦州守将萧达鲁,真他娘的是个废物!” 老将军的心中暗道:现在看来,这支敌军若不是趁夜偷城,就是派遣奸细诈开了锦州城!总归是萧达鲁那个蠢猪玩忽职守,才会导致这样一群狗屁不如的流贼,毫无征兆的攻陷了锦州! 眼下的情况很明显,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土贼一见到锦州这样的花花世界。他们立刻就留下来,怎么也不肯走了。 所以这十多天以来,他们既不进取也不撤退,就在城里面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了这么久。 今天估计他们是收到消息,知道自己率东辽大军赶到了附近。这些流贼才想到要逃跑! 当耶律录奴想到这里的时候,他随即下令自己的军队里分出三千人,重新占据被流寇放弃的锦州城。 就从这一个命令来说,就能看出这位老将的手段确实很老道。 面对如此难得的战机,他却并没有立刻下令突击,而是让自己的人抢先占城。 这样的话,万一要是这场大战出了什么异常的变故。他的兵将只要退回锦州城,就可以据城而守。 并且,万一对方这次的撤退是诈败,那他只要派兵进了锦州城,就知道对方的慌乱逃窜是真是假了。 因为如果敌军真的想耍什么诡计,那么这个战场上,谁拥有锦州城这个最坚实的支撑点,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现在如果锦州城内仍有敌军,那就说明他们这次的狼狈逃窜,里面一定另有阴谋! 要说这位耶律录奴元帅,还真是老而弥坚。他用兵思虑周全、行动老辣异常。在这短短的一刻间就做出了最稳妥的决定。 如今的锦州城和东辽大军之间已经是近在咫尺,耶律录奴派过去的三千骑兵顺着大敞四开的城门,飞快的就冲进了锦州城内! 在这之后没用多久,锦州城头上就飞扬起了东辽军队的旗帜——这个信号说明,城内根本没有任何敌军! 这个时候,耶律录奴终于松了口气。 然后当他转过头去,隔着两三里远的距离看到小凌河边敌军渡河的情景,这位老将军也不屑的笑了笑。 就见这时的河面上,大批的马车和轻装的士兵已经连滚带爬的跑过了小凌河。 如今在河面上,只剩下了一些零星的老弱残兵,还在拼命的淌水过河。 他们这些人落到后面,有的是因为体力不足,所以根本走不快,有些则是因为太过贪心。 耶律录奴清楚的看到,有几个扛着半人多高硕大包裹的士兵,在河水之中蹒跚的走着。他们根本没注意到自己背后的包裹下面,已经接触到了河面。 在这些包裹里,大概全是丝绸或者是皮毛之类的珍贵物件。不过这些东西在泡了水之后,也会变得越来越沉。 就见这几个背着大包的士兵,眼看着越走越慢。他们后背的包袱逐渐沉重,开始向水中坠下去。 到了最后,这几个大包沉得要死,已经完全背不起来了。 就见那些流寇之中,有的人正在飞快的解着自己胸前的包袱扣,免得自己被浸湿的包裹拖到水里。有一个人却大概是扣儿勒得太紧,说啥也解不开! 只见他狼狈不堪的被自己的包裹拽得,仰面朝天摔倒在河里。却还在疯狂的一边解着包裹,一边狼狈的大声呼救! 而这时候,他那几个刚刚逃出生天的同伴也赶忙追上这个背着大包,像水王八一样逐渐下沉的贼兵。 只见其中一个抽出了自己锈迹斑斑的破刀,接连不断的割来割去,那把破刀也没割断落水之人的包袱扣! 眼看着那个被包裹带到水里的人,一边呼救一边顺水漂流,终于还是慢慢的沉到了水底。其他的人也只好望洋兴叹,开始拼命向对岸手刨脚蹬的淌了过去。 这一番情景看在东辽将士的眼中,真是既狼狈不堪、又可笑之极! 这时不光耶律录奴,就连他身边的士兵都跟着笑了起来。随后就见耶律老将军拔出了腰间的长刀,大声喊道: “全军列队冲锋,全歼流贼!” 这时的耶律老将军,心里已经非常踏实了。 他在这东辽征战了半生,对此地的地形分外的熟悉。他知道即使前面的流贼过了这条小凌河也没用。 就在他们面前不到两里远的地方,还有另一条女儿河横在他们面前。 所以只要自己带着人马冲过去,就能将这些流贼堵在女儿河边。到时这些乱哄哄的贼兵,怎么可能抵挡得住他东辽大军的全力一击? 第1860章:万军相逐临绝地、女儿在左、右手小凌 于是就在耶律老将军的呼喝之下,他麾下的一万两千部队,随即就开始向着小凌河的方向展开了冲击! 万余人铁甲闪闪,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开始横跨小凌河,向着对岸涉渡。 而在东辽军队的面前,则是犹如浊浪翻滚,一盘散沙般的贼军流寇疯狂逃窜! 此时,这位耶律老将军做梦也没想到,他会遇到这样一只扮猪吃虎的卑劣军队。也不知道他面对的敌军统帅,就是那位以狡猾如狐著称的天下名将——通州沈墨! …… 当耶律录奴老将军带着自己的部队渡过了小凌河,开始重新整队集结之后。 这时被他们撵着屁股追赶的流寇军队,已经像是一群被捅了窝的马蜂一样,完全炸了锅了! 此时在流寇大军前面,就是一里多地之外,波光粼粼的女儿河。 这些流寇也不傻,他们知道自己再往前跑,就会被后面赶上来的东辽军队一阵箭雨,射死在河里。 所以这些流寇慌不择路的转道向东,一路沿着两河之间的这段河岸,开始疯狂逃窜! 只见他们丢下了手里抢过来的各种财物,马车也不要了。所有人都像是脱缰的野狗一般嗷嗷叫的向东狂奔。 此时的河滩上乱七八糟,无主的马车在惊慌失措之下到处乱跑。各种包裹绸缎丢得哪哪儿都是,其中还有不少的银锭和铜钱。 当耶律录奴继续带兵向东追击的时候,他甚至还在地上看到了一个雕刻精美的硬木花盆架! “这什么贼啊?怎么穷得啥啥都抢?”此时的耶律录奴哭笑不得的想到。 随后东辽军队集结成了紧密队形,不慌不忙的开始向着东面压去。 这一次,耶律录奴可是一点儿都不着急了。这些贼慌不择路跑错了位置,他们这回选择的方向,是一条死胡同! 耶律录奴将军非常清楚,再往前走不到三里,这些流贼就再也无路可走了。 在前面,就是女儿河、小凌河两河交汇的三岔河口。 到那时候,前面的万余贼军,就会被堵在那个箭头形状的尖角里面。到时候他们三面临水,绝对无路可逃! 既然是这样的话,自己还着什么急?只要保持着军队阵型,慢慢往前压也就是了。 随后,耶律将军带领着部队徐徐向前……这个时的他却没注意到,在向东走了一段之后,他左右两侧的女儿河和小凌河两条河流越往东越宽,同时水势也开始慢慢变得平缓下来。 …… 就在这时,眼看着他们两支军队一追一逃,已经逐渐的靠近了三岔河口。 当夜律录奴带兵向前的时候,他抬头向前仔细看去,却是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就见他们的前方,就是那个他无比熟悉的两河交汇处。 如今万余人的敌军就挤在那里,弄得长满了青草的河滩上,就像覆盖了一层黄泥汤一般,满是一片锈迹斑驳的铠甲和破旧的衣裳。 这些流贼士兵已经是人挤人,挤得密密层层。耶律录奴一眼看去,前边的敌军已经被他压迫得成了一个硕大的人疙瘩! “这回……我看你往哪儿跑!” 此时此刻,这句满带着笑意的话,居然同时从东辽国大帅耶律录奴,还有山东军统帅沈墨口中同时说了出来! 如果要是他们相互间能听见对方的话,就会发现这两句话合在一起,简直就像是一句奇异的和声! …… 此刻,耶律录奴命令自己麾下的弓箭手列队,徐徐向前压迫过去。 以两军之间的距离,他们只要再向前百步远(165米左右)对方就进入到了自己的弓箭射程。 到时候,东辽军队的箭雨,就可以一点一点的将面前的这只流寇军队慢慢磨死! 东辽军队的骑射之术天下无双,到时候对面这支流寇里的弓箭手,又哪里是自己契丹男儿的对手? 可是就在这时,猛然间! 一声尖锐的哨响过后,耶律录奴就看到自己的眼前这支乱哄哄的军队,忽然像是水银泻地一般,开始剧烈晃动了起来! 只见他们队伍中间的每一个人都在快速的跑动,就像是各自的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样。 就在不到五次呼吸的时间里,只见对面的这些叫花子一般的流寇,赫然就组成了两前一后,三个品字形的整齐方阵! “什么?” 就在一刹那之间,耶律录奴将军霎时便是一惊! 面前的情景,使得耶律录奴毛骨悚然,他全身的寒毛都“唰”的一声竖了起来! “敌军有诈!” 这位老将军第一时间便反应了过来。只见他一挺身就从战马的马镫上站起身来,一双眼睛目光炯炯的向自己的四周看去。 就在这一刻,这位老将军霎时就皱紧了眉头! 此时的他清楚的看到,就在他们身后的数里之外,就是他们刚刚涉渡过来的那一片河段。 在那里虽然水流甚急,但是河水却并不深。即使是最深处,也只能淹到人的腰间稍稍向上一点。如果要是骑马过河的话,只要抬起脚,甚至马靴都不至于打湿。 可是,当他们走到三岔口这边的时候,两侧的河水流速却是越来越慢。 现在自己的两侧,女儿和小凌河和即将交汇的地方,河道已经开始宽阔浩荡。在平静的河水下,水深一定超过了两丈! 所以东辽军队在自己的带领下,压迫着前边的流寇向东,一直把他们逼到了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 可是同时,他们自己也一起走入了这片绝地! …… 就在这时,只见两河交汇之处的这片河滩西面,他们东辽军队刚刚走过来的地方,陡然间出现了一片铁甲的闪光。 一队雄壮的骑兵排成了一线阵列,正缓缓向这东辽军队的后阵压迫而来。 战马铁蹄沉重的叩动着河滩上的石子,发出了犹如海啸般的隆隆声。就连地面都在跟着一起震动! 当耶律录奴看到了自己身后这支骑兵的真面目,他霎时间便是眼前一黑,整个身体都在马背上晃动了一下! 随即,一声声嘶力竭的嚎叫,就从老将军的嗓子里冲口而出! “具装……铁骑!” 第1861章:凌水河畔战云疾、一次齐射、死伤遍地 只见缓缓走来的这支部队人马带甲,宛若一尊浑铁铸就的天神。 他们的战马雄壮高大,战士威猛健壮,铠甲的反光使得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片密不透风的钢墙! 就在这一刻,耶律录奴将军霎时便失声叫了出来! 这九六样的一支部队,即便是倾东辽全国之力也打造不出。 跟他们作对的,哪里还是一支流寇?跟这支豪华武装武装相比,自己的东辽军队才是实打实的叫花子好不好? …… 眼看着这支重装铁骑离自己的军阵越来越近,铁蹄践踏河滩的一声声轰响,像是重重叩打在耶律录奴的心上一样。 此时此刻,这位老将军的心中恼怒愤恨、惊恐后悔一起冲上了心头。 之前一生征战带给他的经验和信心,好像是全都烟消云散了一般,一点儿都不管用了。 眼下他们濒临绝境,两侧都是深深的河水,这些穿戴铠甲的东辽士兵一旦下到水里,必然是绝无生理。 而另一边却是严阵以待的方阵,这些流寇步兵虽然并不是自己东辽军的对手,但是他们那边却是一条死路。即便是打败了对方,自己也还是困在这里跑不出去。 至于最后一面,那些具装铁骑已经开始缓缓提速,向着这边冲锋而来。 一旦让他们冲起速度来,对自己这些人就会像是磨盘下的蚂蚱一样,再有多少都没用,全都是被人碾成粉碎的下场! 想到这里的时候,录奴老将军看着那面铁墙般的重装铁骑,已经接近了他们后方阵型的一里之内。老将军知道自己再怎么也要作出决定,不然束手待毙的话,只能死得更快! 于是就见他拔出了鞍袋中沉重斑驳的包铜骨朵,大声向自己的部下喊道:“众军听令!” “后军转向,原地抵抗重装铁骑冲击。前军继续向东,给我杀进对方的阵营!” 他手下的东辽战士也是精锐异常,一听到主帅的吩咐之后,立刻便轰然应答了一声。 随后一万两千东辽军,就整整齐齐的分成了前后两部。他们一部原地防守重装铁骑的袭击,而另一部则是立刻向东开进,杀向了困在两河交汇处的那支农民军! 此时耶律录奴的想法非常明确,他留在后面的这支部队,虽然绝对阻挡不住重装铁骑的冲击,但是却可以为其余的部队赢得时间。 而自己冲向流贼步兵的这支部队,一旦他们杀入对方的阵营之中,两者之间交汇混杂在一起,那么对方的重装铁骑为了避免造成自己人的伤亡,他们就一定会停下脚步! 到时候,停下来的具装铁骑没有了冲锋时带起来的冲击力,威力立刻就会大减。 到时候他们如果停在原地,自己就算是有了一战之力。如果他们后退的话,自己的部队包围住那些流贼的步兵,说不定还可以跟对方谈谈条件,就此离开这个绝地,退回锦州城。 耶律录奴的这个计划虽然听起来变数太多,困难太大,但也终归算是一个办法。总比停在原地坐以待毙还是要强多了。 于是,当他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后军部队,然后正想要率领着前军,向着农民军阵地开始冲锋的时候…… 眼看着这支六千人的前军才向前跑出了三五十步远,就听见前面发出了“轰!”的一声! 这时,山东军团的山地步兵军阵,开始了第一轮齐射! 在这个不到150米远的距离之内,他们的钢臂弩完全是在端平了齐射。面对着在这片河滩上挤得密密麻麻的东辽军士兵,每一支钢臂弩射出的弩箭都很难射空! 这时的耶律录奴将军,就见前方一大片飞蝗般的羽箭在离弦之后,一瞬间就飞越了不到百步的距离,犹如冰雹一般开始横扫自己的冲锋阵型……在这一瞬间,老将军就是眼前一黑! 万余把钢臂弩放出的羽箭,兜头盖脸的劈面而至,根本无法阻挡! 东辽战士身上的铠甲,对这些力道劲疾的弩箭来说,就像是纸片一样毫无防御之力。 只见这一刻,自己的军阵就像是迎面被暴风刮倒的庄稼地一样,正在成排成片的倒伏下去。 就在这一次齐射之间,就有将近三千的东辽军士兵,丧生在羽箭之下! 此刻,当老将军见到这样的情况,只见他一声大喊,嘶哑的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愤怒和悲凉! 谁能想到,这支要饭花子一样的队伍手中,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武器?在一瞬间之内,他们居然能爆发出这样的攻击力! 这片河滩上无遮无挡,东辽军处在无处躲闪的绝境之中。对方的弓弩射出的羽箭,杀伤的效率简直让人绝望! 就仅仅一次齐射,就把自己的一万多契丹儿郎,带走了四分之一! 以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对面这支敌军根本就不需要玩弄任何阴谋诡计,甚至不需要后面那一支要命的重装铁骑! 即便是在平原上列队而战,他们也足以一举击溃自己率领的东辽军。 可是,他们明明占据了这样的优势,为什么却偏偏要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非得使尽了花招,把自己引诱到这个绝地才肯甘心? 此时的耶律录奴哪里知道,沈墨要的并不是一场痛快淋漓的击溃战,而是要将他们这支军队,一个不少的尽数全歼! 此时看到眼前这样的情景,不但耶律录奴将军,就连所有的东辽军队都知道再往东走,绝对是此路不通了。 对面的军队随时会以另一次威力无比的齐射,将他们这支东辽军的人数,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只见这些东辽战士,眼看着前方十余丈之内一片死伤狼藉,遍地都是自己一方的战士和战马,鲜血淋漓的倒在地上。他们在心中惊惧之余,忍不住一步步向后退去。 然而就在这时,只听轰然间一声巨响……他们背后的重装铁骑,已经撞进了东辽军队的后阵! 这支骑兵连人带马,身上的甲胄银光闪闪,冲击之势刚猛凌厉! 第1862章:铁甲冲阵如卷席、血路一条、万军辟易 他们身上厚重的铠甲,几乎让任何一样兵器都感到绝望。挡在他们面前的东辽军长枪长刀,正像茅草一样被他们撞得满天乱飞。 霎时间血浪翻滚,倾刻间踏阵而入! 一千女真暴风营骑兵冲击而至的势头,丝毫都没有被面前严阵以待的东辽军阵影响。他们毫不在意的纵马踩过成片的人群和尸体,把那些东辽军战士就像是稻草杆一般成片的撞倒踩踏,收割蹂躏! 这时的东辽军队,即便是他们再勇猛善战,也抵挡不住这样的野蛮冲撞。暴风营的狼牙棒起落之间,东辽军队的阵型中随即翻腾起一片鲜红的血浪! 此时的耶律录奴老将军,正目呲欲裂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对方如此高效的杀人冲阵,即便是他这样军伍中打滚了一辈子的老军头,也从来未曾见过! 现在他已经非常清楚,自己这支东辽军的覆灭只是片刻间的事罢了。 如果对方要是有意全歼他们,甚至都用不上一顿饭的时间,自己这支东辽军就一个也剩不下了。 此时此刻,不但是耶律录奴将军正处在万念俱灰的心绪之中,整支东辽军部队里的战士,已经也全都明白了自己已经在劫难逃。 他们绝望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也不知自己将会死于身后的箭雨,还是面前的铁蹄之下? 然而就在这时,猛然间,只听空中传来了一声悠长浑厚的号角。 随着这一声号角声响,就见前方东辽军阵之中,那支向着阵营深处不断踩踏的重装铁骑,随即开始缓缓转向! 就见他们冲锋的方向开始慢慢偏转,在东辽军的阵地中画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弧形。 此时的重装铁骑,就像是一辆硕大的马车般撞开了一条血路,逐渐的让自己冲锋的角度转了个大弯,然后慢慢的兜了回去! 这时候,所有的东辽军战士这才不由得同时做了一样的动作——他们全都长长的松了口气! 这些战士心惊不已的看到,对面那只转头回去的重装铁骑连人带马,身上都是厚重的斑驳的血红色,所有的马蹄马腿都被东辽兵的鲜血染红了! 眼前的铁骑,只要再给他们一盏茶的时间。他们就可以杀透东辽军前后两片阵型,一直杀到那些流贼弓弩手的面前为止! 这时,就见这只杀神般的部队终于完成了转向后退,在两里外又开始重新集结阵列。 当东辽兵放眼看去的时候,就见刚才被重甲骑兵肆虐过的地方,如今就像是一片血色的广场一般。所有的东辽兵都被踩得肠穿肚烂,到处都是残肢断体和脏腑脑浆。 这片宽阔的地域,曾经是他们的战友组成的队列,而现在却变成了空空荡荡的一片血海。 这世上居然有这样的军队,而自己竟然被这样的对手,逼到了躲都没处躲的河滩上! 当所有的东辽士兵想到这里的时候,他们不由得全都将目光转向了耶律录奴。 而这时候的耶律老将军,脸上却是一片面色狰狞! 他银白色的须发在空中飞扬,手里的骨朵映映衬着日光,不住的颤抖着。 正当他想要开口说话的当口,就见远处那只集结完毕的铁甲重骑中间,慢慢走出了一匹战马。 在这匹高大雄健的战马身上,坐着一位身材魁伟之极,宛若天神一般的巨人。 只见他脸上是漆黑的铁甲覆面,身上的板甲厚重如山,手中一把一丈四尺长的狼牙棒上,布满了利齿的棒头几乎有大腿粗细。 此时此刻,这支狼牙棒上还满带着破碎的头发和桃红的脑浆。就见这名宛若魔神般的战将手中的狼牙棒一举,雷霆般的大声呼喝道: “放下兵刃,降者免死!一人不降,全军皆杀!” 这是姜宝山将军,沈墨的重骑兵领军大将。这一次,他亲自跟着暴风营,跟随沈墨作战来了! 听到姜宝山这样一声不容置疑的怒吼,河滩上随即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一片响声。 这位猛将的声音刚一落地,大片东辽军手中的兵刃随即就被丢弃在地上。 此刻,经过了前阵钢臂弩的齐射和后阵铁甲重骑的肆虐之后,残余的东辽军队已经只剩下了不到六千人。 同时,残留下来的这些东辽士兵,也早就知道自己这次绝对是难以幸免了。 所以当他们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一听说还能活命,他们当然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降! 而此时此刻,那位耶律录奴老将军就算是再怎么坚强执拗也没用了。他麾下的士兵已经再无战心,有不少人还在丢下兵刃之后,一腔悲愤的看向了老将军这边。 ——正是耶律录奴把他们带到这个连跑都跑不了的绝地,现在不投降还等什么?难道投河自尽吗? 只见此时的耶律录奴,却是仰天长叹了一声! 他这一生征战戎马,一直到六十岁都是未尝一败。没想到这辈子的最后一战,却失败得如此彻底! “难道我打了一辈子仗,最终却要当一回俘虏不成?” 这时的耶律录奴一边想着,一边扔下了自己手里的骨朵。就见他慢慢从肋下抽出短刀,照着自己的脖子上就是用力一勒! 这位老将军终于还是没办法在如此高龄,还在敌人的面前屈膝求生。所以他索性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看到这样的情景,沈墨也不由得心中暗自佩服。他让人过去收拾东辽军的俘虏,把他们身上的铠甲和兵刃一概解除。 之后沈墨让姜宝山率领重装铁骑留在河滩上,看守东辽俘虏。而他自己则是率领军队回去,重新收复锦州城。 耶律录奴带来的一万五千部队,还有三千在锦州城中驻守着。这一次沈墨为了把戏做得更像一些,还真的是放弃了锦州城。他在城里并没有留下一兵一卒。 不过这三千人防守的锦州城,再打起来却是没什么难度可言了。因为这剩下的三千敌军已经站在城头上居高临下,把发生在河滩上的一切,从头到尾看了个清清楚楚。 第1863章:江山转瞬失半壁、兵临城下、悔之晚矣 此时锦州城头上的这些东辽军,惊讶的看到他们面前的这只不明身份的敌军。他们有来去如飞的骑兵,有暴雨一般的弩箭,还有那些无坚不摧的重装铁骑! 所以他们这座城真是守也守不住,跑也跑不了! 更何况对方九六既然愿意保留俘虏,那就是不愿意赶尽杀绝的意思。所以在沈墨率兵攻城的时候,城内的守军大概付出了数百伤亡之后,就丢失了城墙。 在这之后,当山东军冲进城内的时候,城内剩下的两千多敌军随即就无可奈何的投降了——他们已经看得清清楚楚,锦州城四面都被骑兵合围,他们就算冲出城门,也跑不出去! …… 这次战斗,沈墨干净利落的解决了东辽国派来收复失地的一万五千军队。在这之后,他的动作陡然间开始迅猛凌厉了起来! 就在次日,沈墨率领大军攻克广宁府。又在隔了一天之后攻克辽阳。 之后他挥兵南进,一日攻陷盖州。四日之后一举攻克沈州! 就在几天之内,沈墨的兵锋已经席卷了东辽国的半壁江山! 沈墨这一次接连袭取州府成功,除了他的士兵和装备极其精锐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在内。 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这几处州府里面,差不多所有的守军都被抽调出来,加入了耶律录奴的东辽军里,被他在锦州城下悉数全歼了。 这样一来,各个州府里面的守备就空虚得很。再加上沈墨的部队动作极快,到来的猝不及防。这些州府当然是随到随破,根本没能做出任何有效的防御。 同时在这期间,沈墨也根本没有打算占据他打下来的这片土地。 每到一地,他就将各地的军兵击溃打散,劫掠州府之后就扬长而去。 所以这些天来,沈墨的军队接连转战却是伤亡不大,也没有在地方上留下守备部队。他手中的四万军队还是捏成了一个拳头。 沈墨依旧承袭了自己一贯的套路,对本地的东辽百姓秋毫无犯,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其他的民族。 但是与此同时,官府的库房和家资丰厚的契丹贵族们,却倒了大霉! 这一路下来,连同锦州在内,沈墨的山东军连续占据了五处州府。他的兵锋所过之处劫掠如风,弄得后面负责转运金银的“飞翔的河南人号”蒸汽船,忙得那是脚打后脑勺儿。 这艘船由于是蒸汽动力,所以可以在内河中逆流向上,奔走如飞。这些影响沈墨行军速度的大批金银,就只有交给这条船运走这一个办法。 所以此刻,在这条船上原本负责火种计划的几个人,李妍妍和陆琳玥姑娘。还有原本负责蒸汽船动力检修的那位最小的神工营第一期弟子沈摇光妹妹。这些日子一直在清点战利品、查点金银、在船上忙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船上还有一个人被他们抓了壮丁,帮助女孩子们统计这些战利品。这个人就是咱们前文提到过的那位名士范儿的老师……嵇安先生。 原本嵇先生也参与了火种计划,是其中的培训老师之一。但是这一次他其实是用不着他来的。 但是船行北国,去往东辽东夏。这样行万里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嵇先生无论如何也不肯放过。于是他亲自找到了沈墨,软磨硬泡的上了这艘船。 沈墨看到嵇安这个样子,生怕这位英俊帅气还没有家室的嵇先生,是为了船上的某位小姐才去的。于是他还好心的特意提醒嵇安,别人也就罢了,船上的李妍妍小姐却是绝对撩不得。 不然的话,这位嵇老师就相当于得罪了李慕渊,同时也就整得罪了整个天骄五营…… 换句话说,嵇先生一个撩妹不慎,有可能会把通州方面所有的军事、经济、政治、工业、几方面的重要人物全都得罪个遍! 当然了,这位嵇先生自然不是为了撩妹去的。于是他也笑着向沈墨保证,虽然船上美女如云,但他是绝对不会乱动的。 但是到了辽东之后,嵇安却是大失所望! 因为现在的嵇先生,每天都在耀眼生花的金银堆里钻来钻去,哪有时间看一眼岸上的异国景色?如此旅程,不由得让这位名士叫苦不迭,却是上了贼船就再也下不去了。 在沈墨接连攻下了东辽五座州府之后,随即他厉兵秣马,准备进攻东辽的都城咸平。 …… 消息传来,咸平府大为震惊! 自打东辽立国以来,由于地势狭小、人口稀少。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们既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战争底蕴。 所以整个东辽的军队枕戈待旦,几乎没有一刻放松懈怠过。东辽兵的勇猛顽强,也一直被周边各国津津乐道。 甚至于在他们国内跑出去的一只叛军,都差点干掉了高丽国王,取而代之。 可是如今,在这支诡异的敌军兵锋下,东辽军队就像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儿一样,被壮汉接连暴打。看着这种接连丢城失地的势头之下,整个东辽国似乎在旬日之间就有灭国之忧! 更可恨的是,他们至今还不知道这支敌军到底来自何方,是哪一边的势力?领军将领是谁?这些他们全都一无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姚里氏已经知道,即便是自己不去攻打人家,对方也一定会主动打上门来找她的。 所以姚里氏立即开始收拢咸平府周围的部队,每天不眠不休的竭尽全力布置城防。争取在咸平城下,让对方受挫于坚城。 如今的东辽都城里,所有的契丹贵族和姚里氏的主意也都是一样的。只要他们能够抵挡住对方的攻城,让对方在咸平城下不得寸进,那么东辽国的半壁江山就算是保住了。 在这之后,他们可以坚壁清野、收缩兵力、让对方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自行退去。 为今之计,也只有这个办法,或许还能让东辽国渡过这次的危机。 可是,就在咸平城内紧锣密鼓准备作战的时候,沈墨却显然不想给对方更多的时间。他在沈州城内休息了一天之后,随即率军北进,开向了东辽国的都城咸平府! 第1864章:见招拆招东辽计、强攻咸平、对射箭雨 这座咸平府,在隋朝的时候是黑水靺鞨所属,唐初时属于燕州黑水府。它就是后世的古城开原,隶属辽宁铁岭。 一说到铁岭,想必大家就会有些印象了。首先它是东北二人转的发源地,在后世很多二人转艺人都是出自此处。 在这个时候,东辽国已经在咸宁府此地建都十余年。契丹人将咸平经营得墙高城厚,兵力充足。堪称是东辽境内首屈一指的战略要点。 而这一次沈墨兵临咸平,立刻就让贤平府内的东辽君臣,一下就陷入了灭国之战的危机当中! …… 当沈墨屯兵于咸平府下,开始挥军攻城的时候。他也随即感觉到,这一次东辽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确实是不同凡响。 在前面几次征伐东辽各州府的过程中,难免还是有些消息被泄露出去了。这就导致咸平府城头上,防御的手段和策略也立刻作出了修改。 首先,沈墨的山东军团攻城之时,用大量拥有射程优势的弩箭覆盖城头的做法,使得现在的咸平城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防箭的壁障。 在沈墨的望远镜观察之下,他发现这些壁障一共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用胳膊粗的木杠子撑起来,高于士兵头顶的大片草棚。 这些草棚,就像是一长串连接在一起的凉亭。上面覆盖着蒲草编织的草席,草席上还用湿泥涂抹,以免被对方的火箭引燃。 这些草棚可以避免钢臂弩远距离的吊射,免得被弩箭覆盖住城头。 与此同时,城上还有另一种壁障。 沈墨仔细看去,组成这些壁障的却是一大片被拆下来的房门。 这些房门全都被一面面的立在城墙垛口的后面,使得城墙垛口被加高到了一人多高。 各扇房门之间,只留着一尺左右的缝隙,正好可以供人探出身去放箭。站在沈墨的角度看上去,这些房门就像是城墙做成的牙床上,长满了稀疏漏风的大牙。 这些房门上虽然有的刷着各色的油漆、有的十分斑驳破旧。但是很显然,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城防措施。 有了这些草亭子和门板壁障,山东军团的钢臂弩的作战效能,就会成倍的减少。 很显然,对方已经搞清楚了沈墨攻城的套路。对他用钢臂弩杀伤城头的防守士兵,再派兵冲上城头的攻城方式,人家已经针对性的作出了防御手段。 古人又不傻,哪有光挨打不长记性的?一个方法用得久了,难免会被敌军找到破解的方法。 沈墨也知道一套手段不可能总是奏效,但是这些东辽军队的反应能力之快,还是让他暗暗吃惊。 除此之外,沈墨看到城头上的守军数量也不少,而且兵甲犀利、战意高昂。 很显然,这座咸平城,是一根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 沈墨想了想之后,他随即命令俘虏的东辽军队,到四处砍伐树木,打造盾牌云梯。 这些东辽军俘虏经过沈墨几次的作战之后,人数已经扩充到了一万多人。他们全都是在历次战斗中,被沈墨抓到的俘虏。 如今这些人还没有脱离战俘的身份,他们每百人被一根绳子绑着,随着沈墨的部队一起前进,不过这次倒是派上了用场。 于是这些人飞快的砍伐树木,做成了一面面一人高的大盾和大量的云梯。 随后沈墨命令三千人的俘虏兵,抬着硕大的盾牌向前,掩护弓弩手方阵向前推进到咸平城下。 当这些盾牌一进入城上弓箭的射程内,随即一片片羽箭就犹如瓢泼大雨一般,向着这边射来! 这些俘虏兵的前面盾牌上,传来了“笃笃笃”接连不断羽箭射中盾牌的声音。同时他们后面,却是山东军士兵的弓弩顶在后腰上,逼着他们继续前进。 如今的这支俘虏兵军队,胆战心惊的照着山东军士兵的意愿,排成了五列长长的横队,整齐的向着城下接近。 在箭雨下不断前行的几排队列,很快就突进了城下三十米远的位置! 到了这个地方,正是角弓羽箭威力最大的地段。同时在这个距离上,钢臂弩也根本不用考虑任何标尺射程,士兵只要端起来平射,就可以准确的命中城头上的目标。 随后,城上城下就展开了激烈的对射! …… 这一开始对射击,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原本从城头上向下射箭是占据优势的,最起码城上的射手后退一步,下面的弓箭手就看不见上头的人了。 可是偏偏在这样的对射之中,城上的人却是损失惨重,而城下那些衣衫褴褛铠甲破旧的敌军,反而却没见有多少死伤。 这是因为沈墨的弓弩手,身上穿的铠甲里面,全都内衬着板甲。就连头盔都是碳钢一体冲压而成,弓箭在零距离射击都难以贯穿。 同时,这些弓弩手的脸上还带着铁甲覆面。所以漫说是他们还有着大盾的阻挡,即便是城上的弓箭射到他们身上,造成的伤害也是微乎其微。 而城上的弓箭手,相比而言就惨得多了。 在这三十米远的距离之内,东辽军队身上的铠甲在钢臂弩箭的威力下形同虚设。强劲的弩箭甚至足以将他们的头盔连同头颅一起射穿,至于他们身上的鳞甲,更是如同蓑衣一般毫无抵抗力。 同时,他们在向城下放箭的时候,还需要拉弓之后向下瞄准。而城下的弓弩手却是平端着弩箭等着,瞄准了各扇门板之间的缝隙。 只要一看见人影晃动,直娘贼的就是一箭! 在精密的瞄准器帮助下,这些弩箭很少有落空的。东辽军弓箭手几乎是在木板缝里一探头,立刻就会同时迎来几支钢臂弩箭的攒射! 在这种情况下,沈墨一看到城头上的弓箭手已经被压制。他随即命令重甲兵扛着云梯,向咸平城下接近! 随后,就在重甲兵开始顺着云梯向上攀爬的时候……只见这时,城头上猛然间有无数的大块条石抛了下来! 这些条石,明显是富贵人家的台阶、寺庙的地基或是官府的院墙,每一根都比男人的大腿还要粗,长度接近三尺! 第1865章:三丈城头千丈血、剧变陡生、自寻死期 这些青石打造的条石方方正正,上面还留着当年斧凿的痕迹。如此沉重的石头一扔下来,立刻就造成了重甲兵大量的伤亡! 这些士兵身上的铠甲虽然无比厚重,但是那也是对刀枪而言。在两丈多高的城头上,抛下这样九六的大石头砸在身上,任凭是穿着什么铠甲,那也支撑不住! 只见这时,山东军攻城的重甲兵就像是掉落的果子一样,数不清个数的顺着云梯向下坠落! “发信号把重甲兵撤回来!” 这时的沈墨见到眼前的情景,他立刻便是一皱眉,随后就下了命令。 在接到了撤兵的命令之后,只见城下的重甲兵丢弃了云梯。他们拉拽着自己负伤的战友和尸体,开始飞快的向后狂奔。 好在退后几步以后,他们就远离了城上抛下来的石头威胁。而城头上的羽箭对他们身上的铠甲又是毫无作用。所以这支重甲兵撤退的过程中,倒是并没再增加伤亡。 在这之后,沈墨随即命令三千人的俘虏兵盾牌手,从咸平城外一百步一直到城墙下方,排列成两列纵队。 在这两行盾牌的中间,组成了宽约两丈的一条胡同。这个盾牌阵就像是一把尖刀一样,一直顶到了咸平城下! 在这之后,沈墨命令五千名东辽军俘虏扛着沙袋,顺着这条胡同前突到城墙下,开始用沙袋填城! 等到这个命令下达之后,沈墨又回头问起刚才攻城的时候,自己一方重甲兵的伤亡。 这一问才知道,就在刚才的那一会儿工夫,已经有超过三百名重甲兵战士,被人砸死在咸平城下! 这些能当上重甲兵的战士,全都是体格健壮的山东大汉。这些齐鲁健儿日夜苦练,从无怨言,跟随着沈墨四处转战已久。 可以说,他们每一个都是沈墨的心头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却遭到咸平城守军的重大杀伤,这让沈墨的脸色,一下就变得冷峻下来。 …… 此时此刻,就见城头上的攻城战,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那些东辽俘虏,扛着沙袋战战兢兢的向前跑,在他们身边的两侧,就是盾牌组成的盾阵。 在这两排盾牌后面,还有山东军的弓弩手和长枪手,正在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如果要是有人敢存心逃跑或是左顾右盼,哪怕就是脚下的步伐稍稍慢了一些,这些战士立刻就会毫不留情的一枪,刺在他们胳膊腿上。 可是与此同时,这些东辽俘虏兵的头上,还有城头上零星不断射过来的羽箭! 虽然在城下那些弓弩手的压制下,城上的士兵并不能随心所欲的放箭。这些俘虏兵中箭的人并不算太多,但是他们中还是有不少人,难以避免的被接连杀伤。 这时,这些东辽士兵们也知道,自己再慢慢腾腾的走过去,肯定是作死。在这种危险的地方,能少待一会儿就多一份安全! 蓑衣他们这些人只好扛着沙袋,亡命一般的向着城下举足飞奔! 咸平城下,这五千多人就像是一条滚滚的土龙。每一名东辽士兵跑过去之后都将沙袋顺手扔在城墙脚下,然后扭头就往回跑,在拿着沙袋继续下一轮的冲锋。 不多时,成千上万的沙袋就被丢弃在东辽城下。贴着城墙的这一段,开始慢慢的形成了一道平缓的土坡! …… 原本这种用土袋填城的方式,攻城的时候是很少使用的。原因就是用这种方法填城,越到后来,因为土堆体积的缘故,每高两尺需要沙袋的数量,几乎都是前面的总和。 与此同时,在城头上发射下来的羽箭,往往也会对填城的部队造成严重杀伤。 但是这两个因素却限制不住沈墨,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 现在咸平城上的弓箭手已经被压制住了,难以对城下造成大量杀伤。更何况这五千东辽军在死亡的逼迫下动作飞快,填城的速度也很可观。 于是就这样,时间飞快的到了下午时分。 咸平城下的土袋开始越来越高,逐渐超过了一丈五六尺。 只要在填上一丈不到的高度,这个土袋形成的巨大斜坡,就可以堆到和城头平齐的高度! 此时此刻,攻城战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虽然眼下的进展很顺利,但是沈墨却丝毫都不敢懈怠。 城上的东辽守军战斗经验丰富,而且头脑过人,他们一定不会在城里坐以待毙,战局说不定会产生什么变化! 于是,就在沈墨紧张的注视之下,果然变故还是发生了! 就在城下的土袋逐渐垒高之时,猛然间,就见城头上抛下了一大捆一大捆的东西……就在这一瞬间,沈墨的眼神陡然间凌厉了起来! “预备队上前!弓箭手方阵准备……” 就在沈墨刚刚喊出这个命令的一刹那之间,山东军的军阵上,所有的将领都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只见城头上抛下来的那一捆捆的东西,竟然全都是闪亮的刀矛长枪! 与此同时,就听城头上的东辽军士兵齐声喊道:“下面的兄弟们!反正早晚都是死!拿起刀枪来跟他们拼吧!” 在这一声呐喊之后,只见城下那些扛着土袋拼命填城的东辽军士兵,齐刷刷的就是一愣! 在这之后,就见他们毫不犹豫的向着城上抛下来的那些刀枪的位置跑去! 与此时,只见城下那五排手持大盾的俘虏军盾牌手,也毫不犹豫的立即推到了手中的盾牌,成群连片的向着城头下的兵刃跑去! 就在这一瞬间,城下的五千名山东军弓弩手,瞬间就失去了盾牌的遮挡和掩护。城墙上的东辽弓箭手立刻开始冒出头来,向着城下射出了密集的羽箭! 与此同时,第一批冲过去的东辽军俘虏已经抄起了地上的刀枪,反身向着这些弓弩手的方向砍杀了过去! 战局急转直下,让人想不到的意外还是发生了。这些东辽兵俘虏在城头士兵呼喊下,居然毫不犹豫的开始反抗! 利用城上给他们提供的兵器,他们立刻就向着最近的山东军部队,开始了反攻! 第1866章:降而复叛契丹郎、反复无常、命丧城墙 此时城下的这些山东军弓弩手,即便是弓弩里带着箭,也就只能放出一箭而已。况且他们还有不少人向着城头上射完了箭,刚刚正在低头上弦。 他们见到敌军反扑过来,于是毫不犹豫的就将弓弩背带向着身后一转,随后就抽出了身后的短柄战锤。 这些战锤其实是弓弩手配备的工具之一,是平时用来修理和拆卸钢臂弩的设备。 不过沈墨有意把这些战锤的锤头另一面,加上了一个犹如鹤嘴一般的尖角。也就使得它同时兼具了在原地开掘防护掩体,还有战斗中临时充当备用武器的功能。 就见这些山东军弓弩手们虽然面对的形势极其危急,但是平时的艰苦训练立刻就发挥了作用。这些钢臂弩手毫不犹豫的就开始相互靠拢,迅速集结成阵! 随后,他们就迎上了疯狂扑过来的东辽军俘虏! 两支军队都是猝不及防,毫无准备。山东军的弓弩手一边结阵后退,一边用手中的战锤奋力抵抗还击。 可是他们中还是不免有些落单的战士,被疯狂奔涌过来的东辽俘虏扑倒在地,随即就被淹没在汹涌疯狂的人群中,被雨点一般兵刃刺死。 看着这样的情景,山东众将怒火熊熊,牙都快要咬碎了! 而这时,沈墨的目光也越发凌厉了起来。 就在这一转眼的功夫,城下拿到兵刃的东辽军俘虏越来越多。而这时候甚至就连山东军后方阵地中,那些被困住的那些东辽俘虏也开始骚动! 只见他们蹲在地上纷纷左顾右盼,眼睛里放出了兴奋的光芒。有些人甚至不顾山东军士兵的呼喝,从地上大胆的站了起来。 在这些俘虏中,眼看着一场暴动就是迫在眉睫! …… 就在这时,沈墨偏过头,看了一眼离他不远的姜宝山。 在这一刻,山东众将同时看到沈墨的眼中,似乎有一道寒芒一闪! 姜宝山立刻会意,只见他随即一带马缰,连人带马就向着蠢蠢欲动的东辽军俘虏那边冲去。 而此刻的沈墨却看也不看的转过了头,就见他语气冷冷的命令道: “王云峰带三千长枪队上前,代替弓弩手顶住那些俘虏……让钢臂弩继续向着城上射击!” “你不要杀伤俘虏,叫兄弟们把他们逼到那个土坡上去……杨清岳!” 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沈墨的目光又转向了杨清岳那边。 “你再带一千弓弩手上去,把那些拿起武器的东辽俘虏,给我射杀在土坡顶上!” “是!” 只见这两个人同时大声领命,然后便带着各自的部队开始往上冲。 就在这一刻,杨妙真、马英、还有令飞扬他们这些山东将领,同时在心里升起了一股寒意! 在这之前,从城头上抛下兵刃之后,背负土袋填城的东辽士兵立刻反水,这件事已经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可是接下来沈墨的决定,却又让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大吃一惊! 对待这些降而复叛的东辽军,沈墨做出的决定竟然是让他们代替那些填城的土袋,他竟然要用这些叛军的尸体,在咸平城下筑成一条上城的大道! …… 此时此刻,城头下的东辽叛军们正在疯狂反扑。城下的山东军弓弩手手握战锤奋勇抵抗,双方都付出了大量死伤。 在沈墨的军阵这边,刚刚派出去的王云峰和杨清岳也各自带领着队伍,争分夺秒的奋勇前冲。 与此同时,那位率领重装铁骑的大将军姜宝山也冲到了军阵中,那些蠢蠢欲动的东辽兵近前! 只见他人还没到,就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暴喝! 这一声呼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震得人心里发颤。那些俘虏队伍中愈演愈烈的骚乱之势,也随即就是一滞。 在这之后,就见姜宝山的双手一甩,他马鞍旁边两把一米八长短的雪花镔铁长刀,就被他双双轮了出去! 只见这两把长刀在半空中打着旋儿,刀光闪烁间化成了两片横扫而过的刀轮,在半空中带着呜呜的声响,从东辽军俘虏的头顶上一掠而过。 那些蹲坐在地上的东辽士兵也就罢了,而人群中刚刚站起来的那些悍不畏死的东辽兵,随即就被这两片硕大的刀轮,拦腰斩断! 这两把长刀轮过去,十来名鼓噪叫嚣的东辽军士兵瞬间被腰斩,其余的东辽士兵立刻就老实了下来。 在这之后,只见姜宝山高高举起了自己那柄凶悍之极的狼牙棒,向着军阵中大声喊道:“暴风营听令!” “把这些东辽杂碎给我兜住了往前赶,向着城墙方向!再有鼓噪喧哗,不听命令者,当场打死!” 在姜宝山的一声命令之下,只见暴风营重装铁骑纷纷上马。 他们在这五千多名敌军俘虏的侧后,排列出一条月牙般的弧形阵线,就像是一把勺子一样兜着五千东辽兵,驱赶着他们缓缓向着城墙的方向走去。 而此时此刻,王云峰带领的长枪手,终于赶到了城下! 当这些山东军士兵看到自己的弓弩手兄弟,被这些反水的东辽兵杀伤得尸横遍地,他们的眼睛里都要瞪出血来了! 这些士兵在王云峰的带领下,迅速排成了一列长枪阵,一丈六尺长枪组成了密密麻麻的枪林。闪亮的枪尖在红缨下不住的颤动,成排的向前逼近。 而这时那些东辽军俘虏,拿着城头上扔下来的刀枪,长度却远非山东军的长枪所能比拟。 就见他们在这成排的枪阵面前,被逼得忙不迭后退。有一些退得慢的,已经被几支长枪接二连三的捅在了他们的身上,这些东辽兵随即就惨嚎着死去。 而此时的弓弩手终于腾出手来,他们立刻就排列整队,开始用手中的钢臂弩压制城头上的弓箭。 就在这一刻,咸平城下的危急形势,终于得到了缓解! 城上的弓箭手这回就再也不敢轻易冒头,而城下的那数千名刚刚拿起武器的东辽军,也被长枪阵逼得一步步后退,逐渐接近了他们刚刚垒起来的那座土袋山。 第1867章:屠夫乱语言天道、我心唯知、有仇必报 只见这些东辽军士兵手里挥动着武器,还在拼命的鼓噪着。他们朝向长枪阵那一面的士兵还在伺机抢攻,想要突破面前密密麻麻的长枪阵型。 而这个时候,位于他们身后的东辽军士兵,已经开始拼命向着土袋山上攀爬九六。 这个时候,已经有十来根长绳顺着城头扔下来,他们这些人只要顺着绳子向上爬一丈多高,就可以重新回到咸平城中,再次加入自己东辽军的行列。 当一排东辽军俘虏,密密麻麻的顺着绳子开始往上爬的时候,眼看着他们就飞快的接近了城头。 然而就在这时,在他们身后,陡然间响起了无数羽箭破空的嘶鸣声! 此时此刻,咸平城上的那些东辽守军,一瞬间看到了一副无比诡异的情景! 在城下百步的位置上,千余名弓弩手正排列成一列
相关推荐:
台风天太阳雨(强制1v1)
重生在折辱清冷男主前
放欢(np)
野狗骨头
换亲嫁糙汉,炮灰知青下乡赢麻了
饕餮(H)
嬌淫青春之放縱 (轉載)
美人天生坏种,众神病态邀宠
穿成黑月光恶女,深陷虐文修罗场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