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禄家大婚时,额娘和阿玛都会着人去颁赏,胤禛和胤祥便有些蠢蠢欲动。 胤祥缠着沈菡撒娇:“额娘,让我去吧,我去给姨母送东西。” 胤禛虽然不像胤祥表现的这么明显,但眼神中也流露出很想出去看看的渴望。 阿哥们日渐长大,小小的紫禁城不说,现在连畅春园都快关不住他们了。 玄烨虽然经常带他们去跑马围猎,但显然这还不够。 他们都想去宫墙外看一看,去京城这天子脚下转一转,见识一下京里的豪门贵胄、市井百态。 但万金之子,坐不垂堂。 年纪最大的大阿哥如今不过十五岁,玄烨又怎么敢放他们去街上乱窜。 好不容易这次有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成亲的是沈菡的亲妹妹,孩子们的亲姨母,他们很想借着这个名头去热闹一番。 沈菡经不住儿子们的央求,等玄烨回来后替儿子说项:“他们都有侍卫跟着,就出去那么一会儿,应该没什么事,送完赏赐就让他们回来。” 玄烨看着眼前这一大两小渴望的眼神,笑了:“行,想去就去吧,朕派人跟着。” 儿子们都长大了啊。 玄烨想起自己这么大的时候,每日坐在宽大的御座上,心里也无时无刻不在好奇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等真的有机会走出去看了,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和宫墙内也没什么不一样。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乌雅家。 大挑结束后不过几日,指婚的圣旨便到了乌雅家。而玛颜珠直到这时,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前程早就定好了,竟是要嫁到承恩公府,成为一等公夫人。 玛颜珠的生母冯夫人听到消息后震惊不已——之前威武把消息封得死死的,家里除了夫妻二人谁也不知道,就算有人听到风声,也不准议论。 这下当头一个大馅儿饼砸到了母女二人的头上,冯夫人缓了半天才缓过来。 之后涌上心头的却不是惊喜,而是担忧。 她小心翼翼地问塞和里氏:“夫人,您看这……”承恩公府乃豪门贵胄,偏偏近来还兄弟阋墙,纷争不断。 玛颜珠打小可没被当作公夫人教导培养过,这进了公府能应付得来吗? 塞和里氏:“你放心,贵妃娘娘已经安排好了。宫里赐下了两位嬷嬷,到时候会跟着玛颜珠一起嫁进公府,万事自有嬷嬷帮着她处置。” 冯夫人听说竟有宫中教习嬷嬷陪嫁,这才松了口气,高兴起来。 塞和里氏又看玛颜珠:“两位嬷嬷原是太皇太后那里的人,如今年纪大了,想过些清闲的日子。正赶上贵妃为着你往内务府寻嬷嬷,两人听到消息,求着太皇太后和贵妃,来了咱们家。” 玛颜珠细细琢磨嫡母的话,有些明白了。 这两位嬷嬷是太皇太后的旧人,她当然要恭敬礼待。但她们不是乌雅家求来的,相反,是她们要靠着她养老,想仗姐姐和承恩公府的势,得个舒服的晚年。 这其中的分寸,需要她自己把握,可不能最后好处没学着,反被这两人拿捏了。 玛颜珠恭敬道:“我都明白了,额娘。” 塞和里氏点头:“虽然咱们家的家世不如承恩公府,但你自有你的好处,切忌妄自菲薄。嫁过去后,你就是钮祜禄家的宗妇了,以后万事要以丈夫和家族的利益为先,担起宗妇的责任来。” 玛颜珠行礼:“是,女儿谨记额娘的教导。” 满式婚礼比起汉式婚礼,流程相对简单,没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步骤,只有‘两定一礼’。 因是指婚,无需媒人牵线。 谕旨下发后,两家直接开始‘换帖’,即交换新娘新郎的生辰八字。 钮祜禄家作为旗人世家,规矩更繁琐一些,需要交换‘三代帖’,即新郎新娘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信息。 之后两家拿着门户帖进行‘合婚’,算吉凶,不出意料,得出了‘上上等’的批语。 然后双方要过小定礼,威武夫妇在男方请来的‘大寮’(主婚人)见证下,从‘大媒’手中接过小定礼——如意与荷包。 与汉俗的定亲相似,从小定过完后,玛颜珠就算是钮祜禄家的人了。 因着婚期定得紧,小定之后没多久就是插戴礼,既大定,男方家要来下聘。 承恩公府下聘的规模声势浩大,大媒和大寮率领长长的队伍,站满了乌雅家门前的胡同。 前后两人为一对,左右两对为一排,三十排共一百二十人的执事,抬着六十木台聘礼,上有礼品,或是牵抱着牲畜。 聘礼单子传到后面,跟着玛颜珠的女婢见了都十分高兴,姑娘可真是嫁得好! 长长的聘礼单子上,猪、羊、鸡、鸭、鹅,酒、如意、喜字馒头、首饰、衣裳、衣料、被单、里子、点心等等,应有尽有…… 作者有话说: 满洲婚俗:《清朝穿越指南》 第151章 为女 ◎为女不易。◎ 冯夫人看着聘礼中泛着柔润光泽的十数匹妆缎, 心中喜悦难言——女儿总算是终身有靠了! 塞和里氏的心绪却有点复杂,高兴中又有三分苦涩——可怜她的女儿,这辈子都无法拥有这样的婚仪了…… 玛颜珠正襟危坐侯在房内, 两位全科太太捧着小匣子满脸堆笑地进来,拉着她的手不住口地夸赞:“姑娘真是好相貌, 大方得体, 行止有度……” 玛颜珠记着嬷嬷们的教导, 稳坐炕上, 既不说话也不答礼,低头红着脸安静坐着。 全科太太拿出一柄玉如意放到她的膝盖上,又给她戴上一枚戒指和发钗, 嘴里念叨着“早生贵子”“百年好合”的吉祥话。 流程简单,很快便结束了, 下人递上谢仪, 威武亲自送两位夫人出门:“今日劳烦二位了。” 夫人们都很客气:“令千金真是好人才,定能与郎君和和美美, 一辈子福寿绵长……” 插戴礼结束后,两家就要开始邀请各路亲朋亲朋来参加婚礼了。 满人成婚与汉人不同,主家并不会发喜帖给亲朋好友,而是讲究一个“亲到口请”。 ——要亲自上门去告知婚礼的时间、新郎新娘的身份。 乌雅家亲戚少还好说, 威武带着儿子跑个十天半月也就够了。 钮钴禄氏就不一样了,家大业大, 族人众多,这次成亲的还是主支嫡脉,所有人肯定都要来参加的。 阿灵阿虽是公爷, 但爵位刚到手还没捂热, 比起正值壮年的法喀, 他的优势并不多。 为了趁着婚礼的机会拉拢族人,获取支持,阿灵阿只能一家一家亲自去请。 “是,叔公,就是初八,好日子!您可千万得赏光……” “大哥肯来,府上蓬荜生辉……” 跑了小两个月,差点儿没给他跑断腿。 终于到了婚礼前一日,新娘家要往新郎家送嫁妆了! 乌雅家中门大开,迎皇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德贵妃赏赐的添妆入府! 正房的院子里站满了前来添妆的福晋夫人,看着这一抬抬精致耀眼的御赐嫁妆艳羡不已。 乌雅家准备的嫁妆原本就不薄,总共一百二十抬嫁妆,家具、首饰、衣料、日常生活用的各种用具、食品点心,连针头线脑都包含在内。 旗人结婚,过嫁妆是最‘称面儿’的事儿,讲究只有想不到,没有送不到,生活用品都是成套打制的,一定要让姑娘“不短什么”。 众人原以为乌雅家爵位早没了,威武又只是个五品武官,嫁妆估计没什么看头,顶多贵妃会赏些东西罢了。 没想到…… 福晋们悄悄议论:“我看这乌雅家家底儿不薄嘛!” 家具一水儿的黄花梨,全是江南那边儿的新式样,一看就是老师傅的手艺,这可不是三五年能掂摸出来的。 有的太太小声嘀咕:“能养出德贵妃娘娘那样的人,想也知道家里不简单。” 皇上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人。 “那倒是。” 旁边的福晋道:“其实有御赐那几抬,便是旁的都没有也不打紧。” 皇上和太皇太后可不轻易赏人,乌雅氏一个无功无爵的小姑娘,却得了郡主、县主都不一定有的体面。 众人讨论半晌,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一句——“德贵妃可真是得圣心呐……” 第二天就是正日子了。 旗人旧俗,婚礼在夜里进行,要到晚上才能发轿子,一个婚礼要折腾好几日。 不过入关后,京旗人家也觉得这种方式折腾得上上下下十分疲惫。 为了减轻负担,现在大多已经跟着汉人习俗,改成了在上午发轿,白日结婚。 一大清早,玛颜珠便被嬷嬷们从被窝儿里挖出来上妆。 嬷嬷边往她脸上擦粉边道:“早点儿上完妆,趁着喜轿没来的当口儿,姑娘还能再歇会儿,今儿可有得累呢!” 玛颜珠左右看看:“嬷嬷,早膳还没传吗?”她昨晚紧张得就没怎么吃,这会儿正饿呢。 嬷嬷给她盘发髻:“哎哟姑娘,今儿一天您都不能吃不能喝,不然晚上的‘坐财’您可扛不住。” 玛颜珠:“……”什么?! * 胤禛和胤祥到承恩公府的时候,钮祜禄家的喜轿还没走,两人第一次自己到‘外面’来,看什么都新鲜,颁完赏便兴致勃勃地想要跟着喜轿去乌雅家迎亲。 胤祥:“我还没见过郭罗玛法呢,哥,你见过吗?”他们只见过来园子请安的郭罗妈妈。 胤禛也没见过,他也很想去额娘长大的地方看一看。 皇子驾临婚事,多么添光彩的事,现在阿哥发话了,众人自然殷勤伺候着。 胤禛和胤祥带着几百人的卫队,跟在承恩公府两百余人的迎亲队伍后一路吹吹打打,骑马往乌雅家行去…… 清溪书屋。 玄烨和沈菡晚膳时一边用膳,一边听两个孩子说今天出去这一趟长的见识。 胤禛:“我们是辰正时分发的轿,到乌雅家时却已经巳正。” 虽然京旗都住在东西两城,距离并不远,但结婚嘛,都要夸耀一下排场,绕着城转一转。 所以走了整整两个小时,迎亲队伍才到乌雅家的胡同口。 胤祥高兴道:“额娘我见到了郭罗玛法和郭罗妈妈,他们都挺好的,还让我代他们向您和阿玛问安。” 他还见到了额娘的玛法,额森虽然上了年纪,人也有些糊涂,但还能认得清人。听说眼前是宫里贵妃生的阿哥,笑得可开心了。 沈菡面上难免怅然——她虽不是本尊,但她保留着乌雅玛禄所有的记忆,对乌雅家也是有感情的。何况她占了人家的身体,便有义务替“她”照抚好家人。 玄烨安慰她:“以后咱们常住园子,又没有外人,你若是想家了,大可叫她们进来请安。” 沈菡点点头,继续听两个孩子说。 胤禛:“我们到了乌雅家门前,大门却已经关严,里面丫头、小子把门堵得死死的……” 这叫‘求门’。 钮祜禄家队伍里四个娶亲老爷上前求门:“姑奶奶们,开门吧~” 里头传来得意的一声笑:“凭什么开!您给我们吹个‘夸得胜’来听听!” ——这和点歌差不多,娶亲的队伍中都有鼓手,新娘家便要求吹一些特定的俗曲来听。 钮钴禄家吹吹打打奏起乐来,来回换了好几首曲子才把门叫开。 爆竹声震天响,新娘子吃过‘离娘饭’,顶着漫天的铜钱雨走出家门,坐上喜轿。 胤祥想起当时的场景,仍然觉得怪怪的:“姨母……穿着件破棉袄。” 他们本来想见见姨母的,结果求开门后新娘子已经收拾好准备上轿了。 新娘梳着旗髻,身上穿着一件肥肥大大,破旧不堪的大红凤纹薄棉袄,脚上一双蓝布单双喜字纹绣花鞋,胸前一面小镜子,盖着四角垂穗大吉纹样的红盖头。 沈菡:“破棉袄?” 这个玄烨知道:“这是轿袄,钮祜禄家这件该是当年额亦都成亲时太zu赐的,有些年头了。” 京旗旗俗,新娘上轿要穿轿袄。轿袄的时间越久,穿过的人越多,带来的福气就越大。 所以新娘上轿时候穿的轿袄要么是新郎新娘的祖传之物,要么是特意借来的旧物,无论盛暑寒冬,新娘子都要穿着轿袄上喜轿。 沈菡:“……” 无话可说。 后面的仪式和汉式婚礼的各种习俗讲究差不许多,过火盆、踹轿帘、坐床、交杯酒、吃子孙饽饽等等。 只不过满人这边是抬着轿子过火盆,用射煞——对着轿子虚射三箭,代替了踹轿帘,由全科太太给新郎新娘喂交杯酒…… 胤禛总结:“我觉得成亲挺累的。额娘,等大哥成亲的时候,也要这么累吗?” 这个沈菡也不知道,玄烨想了想道:“皇子的婚仪虽然也十分繁琐,不过需要皇子亲自参与的地方不多。” 胤祥小小一个人儿,竟也拍拍胸口,一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那就好,那就好。” 把沈菡和玄烨都给逗乐了,沈菡捏捏他还带着婴儿肥的小脸蛋儿:“你才几岁呀,这就想媳妇儿了。” 胤禛喝口茶润润口:“其实承恩公这一天倒还好,我觉得还是姨母更累一些。我们走的时候,听院子里的人说,姨母要开始‘坐财’了……” 他们不懂什么叫坐财,胤禛是个寻根究底的脾气,让苏培盛去找人打听。 胤禛:“据说坐财就是新娘子要一直保持盘坐的姿势坐在炕上,其间不吃不喝,不能更衣,也不能下地,说是要熬新娘的性子。” 胤禛听完心里不太舒服,先生讲婚姻是结两性之好,为什么要这样做?胤禛很为姨母担心,可据苏培盛打听到的,现在这样竟然还已经算好了。 这几年京旗为了省事,越来越多的人家改成了白天发轿,晚上成亲,新娘子熬到第二天天亮就可以下地。 但按照以前的旧俗,那可是晚上发轿,后半夜过门。新娘子坐财必须要再熬一天一夜,第三天天亮才能下地…… 作者有话说: 第152章 约会 ◎捞汁海鲜。◎ 沈菡听得眉头紧皱, 这是什么破规矩!两天两夜不让吃喝,还不让上厕所?这不是折磨人吗! 玛颜珠一个小姑娘…… 玄烨看出来她生气了,连忙道:“你先别急, 这事儿没你想得那么严重。民间虽有坐财的旧俗,但其实过程中根本没有人会监视新娘。” 所以新娘子偷偷干点儿什么, 外面人也不知道。 玄烨安慰她:“而且就算旁人知道, 你的妹妹, 谁还敢难为她不成?” 沈菡面色稍缓, 不过心里仍不高兴:“玛颜珠不被为难是因为她是贵妃的妹妹,可这世上又有几个女人是贵妃的妹妹?”其他没权没势的,便只能苦熬着罢了。 玄烨一愣。 沈菡心道, 满洲是草原民族,据说以前在王帐中, 女子的权力也是很大的, 她原本以为他们对女人会比汉族更宽容呢。 现在看来,半斤八两而已, 不管到哪,女人都是被压迫的那个。 沈菡心里气愤,想着要不要和玄烨说说,这个陈规旧习这么折磨人, 能不能废止? 但想完自己又泄气了——裹小脚更折磨人,好几代清帝, 下了多少次命令禁止裹脚。可直到大清亡了,也没见有效果,她太姥姥那辈还在裹! 满洲皇帝禁汉俗都禁绝不了, 何况是让玄烨去禁八旗。 而且如果男方家真的想折磨新娘, 没了这个手段, 还会有下一个,再下一个。 即使到了现代,仍然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婚俗、闹洞房的方法,以侮辱新娘,让新娘出丑为目的。 新娘不接受,外人竟反过来指责新娘不大气、玩不起、不识大体。 沈菡真想说——我去你妈的! 结果半路梗住,想起骂人的脏话不是骂娘就是骂妹。 沈菡:一种植物! …… 第二天一早起来,玄烨发现她眼下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看起来情绪不高。 这倒是难得一见。 她的情绪一向比较稳定,纵使偶有低落消沉,一般也持续不了半个时辰,没想到这件事竟能让她生气这么久。 ——他以前几乎没见过她为什么事生气。 玄烨想了想道:“朕看今儿天气不错,中午让他们把御舟开出来,咱们去湖上散散吧?” 沈菡一愣,看他:“你有空吗?” 玄烨点头:“这几天还好,朕上午先把要紧的事处理处理,其他的不急。” 他笑道:“你之前不是说咱们好久没约会了吗,不如今天咱们就去湖上约会?”她管两个人单独出去溜达叫约会。 沈菡其实没什么心情,不过她也不想扫他的兴致,努力打起精神:“好,那我这就让人去准备。” 自从孩子一个个蹦出来,别说约会了,他们连独处的机会都越来越少,到哪儿身边都少不了孩子。 虽说老夫老妻不讲究这些,但偶尔也确实该有些情调。 既然决定约会,那就认认真真,开开心心的约,沈菡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扔出去,把注意力集中到约会上来。 沈菡:“我让膳房烤一些奶油小饼干带上,之前他们改良了烤炉,烤出来的饼干又香又脆,不像以前老是烤得火大。” 宫里“人才济济”,沈菡把饼干的做法形容给膳房后,很快他们便自行开发出了很多个口味小饼干,特别好吃。 除了饼干,还要带上麻薯紫薯蛋黄酥,薯片瓜子兰花豆。 说着说着情绪渐渐好起来。 外出约会必备零食,她最近有好多喜欢的小零食,平日不敢放开了吃,出去玩就不用在意了,一定要吃个爽! 没有什么是大吃一顿解决不了的! 沈菡碎碎念地数着:“前两天我让膳房用泡椒腌的鸭翅和鸡脚,特别好吃。还有之前直隶送过来的钉螺、八带和柔鱼,膳房有个直隶的厨子,特别会料理海鲜。” 沈菡很喜欢吃海鲜,各种鱼虾蟹螺,扇贝生蚝蛤蜊,鱿鱼八带海蜇等等,她全都很喜欢。 煎炸烹炒,腌烤凉拌,海鲜真是美味啊! 但就像之前说的,宫里能吃到的海鲜种类不是特别多。 ——并非是因为运输不便。 沈菡在很早以前也以为宫里不吃海鲜是因为现在交通不发达,海鲜运到京里容易死还容易腐烂。 但随着她后来吃到盛京的四季鱼贡,吃到南苑自己养的虾,吃到……鲥鱼后,她就知道运输困难对皇室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鲥鱼,特别是长江流域的鲥鱼一直极负盛名,被称为“鱼中之王”,与长江刀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 长江鲥鱼之贡,是宫中众多进贡食材中最劳师动众的。 鲥贡北上是自明永乐迁都后起,每年的捕捞和运输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 明时南京至北京的贡鲜船共一百六十二艘,其中上下两层皆用冰块覆盖的冰船有四十六艘,鲥鱼冰船就占十四艘。 贡鲜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船队浩浩荡荡,严重影响其他往来商船。 清立国后沿袭了明朝的纳贡制度,并未废除鲥贡。 沈菡第一次吃到长江鲥鱼惊艳无比,肉质极其鲜美,连鱼鳞都脂香四溢。 不过听完这鱼的来历后,她觉得自己真的是在吃金子。 ——也是从那时起,她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说‘皇家,是以天下奉一人’。 鲥贡虽美,然劳民伤财,搞得民怨沸腾。 康熙二十二年,山东按察司参议张能鳞仗义执言,奏请免贡鲥鱼。 他在折子中道鲥鱼自江南扬子江至京,二千五百余里,每三十里一塘,整个过程要准备三千余匹马,役夫数千人…… 玄烨看了他的折子后深有感触,下令禁止鲥贡。 但这事儿进展的竟然并不顺利。 玄烨叹气:“看着是劳民伤财,但每年却也有不少人家指着这个吃饭。朕一下子都给废了,让这些人怎么办?” 所以直到今天,虽然鲥贡的数量逐年减少,但仍未完全废止。 总之,运输困难不是宫中少海鲜的主要原因。 玄烨看着眼前这些五花八门的小海鲜:“咱们满洲一向以肉食为主,朕打小儿就没在御膳房吃过这些东西。”满洲厨子没人会做。 玄烨看她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拿了一个:“也就是朕跟着你吃,他们不怕担责任。平常朕若是不主动要,膳房纵有,也不敢给朕吃这些。” 沈菡点头:“我也不敢给你打包票啊,有时候干净的海鲜,吃完也不见得就不闹肚子。”不过担责就担责吧,他还不至于因为这种事生气。 玄烨一笑:“你倒是胆子大。”不过他当然不会因为自己贪嘴去怪罪她。 以前他对这些吃食上的东西真的不太在意,还是这几年永和宫膳房异军突起后,他才跟着沈菡提升了一点口欲,发现海中却有美味。 不过即便皇上跟着吃了,宫中进贡的海鲜品种依然少,很多现代海鲜大排档上随处可见的东西这里都没有。 沈菡当年怀上雅利奇,熬过早孕反应后突然胃口大开,开始疯狂想念海鲜大排档和捞汁小海鲜——皮皮虾、小龙虾、钉螺、海螺、八带还有铁板鱿鱼! 怀孕想吃个什么真的很难忍,没过两天就被玄烨看出来了。 沈菡:“我听……玛法说过,真正的海里有特别多好吃的。” 玄烨:“……”额森和孙女聊天范围真够广的。 沈菡:玛法,对不起。 这点儿小事对玄烨来说不难,最近的海就在直隶,不过几天后,沈菡就拥有了数不完的小海鲜~~~ 玄烨听她已经开始考虑,等会儿要把造办处做的铁板烤炉带上,一边看湖一边吃蒜蓉粉丝烤生蚝。 沈菡:“蒜蓉扇贝也烤一点儿,可惜今年的海肠还没送来,我还是最爱吃烤海肠!” 以前在饭店里要卖十块钱一串!海肠捞饭卖八十一盘!吃一次肉疼半天。 现在就没这个烦恼了,她每年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玄烨忍不住听笑了:“行,都行,都依着你,想吃什么咱们就吃什么。” …… 湖上凉意沁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两人坐在御舟的第三层对饮小酌,正中的小戏台上正唱着《鸣凤记》“吃茶”一折。 这部戏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八位忠直廉正的“谏臣”与严崇父子斗争的曲折过程。 这样一部能从侧面反映前明腐败统治的戏剧,在大清就是“又红又专”的金剧代名词,几乎每次宫廷大宴都要上演,出场频率堪比春晚上的《难忘今宵》。 沈菡穿越前不懂如何欣赏戏曲,穿过来这么多年,听得多了后倒是慢慢能领会一点儿。 不过能领会却依然不会欣赏,只能看个热闹。 沈菡一边听,一边拿牛奶泡小饼干吃,还给玄烨安利:“你试试,泡着奶香味浓,更好吃。” 玄烨顺着她吃了两个,拿帕子擦擦嘴:“挺好的,我看膳房是真的让你调交出来了,现在会的花样还挺多。” 大清出关这么些年,御膳房一直都是炖肉炖鱼炖菜,结果这才几年,她这边的膳房已经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 沈菡却觉得这才哪到哪,开发的余地还大得很呐。 她最近又想起很多路边摊小吃,像烤粉丝、煎饼果子、鸡蛋汉堡、关东煮、烤毛蛋、烤肠……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光是把夜市上的小吃都复制出来,就不知道要多久。 沈菡摇头:“任重而道远啊!” 玄烨好笑,也亏得她脑子里能想出这么多花样,以前他说她别的心眼儿不长,只长‘吃心眼儿’,还真是没说错。 作者有话说: 参考文献:《皇上吃什么》 第153章 仁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膳房现在做的捞汁小海鲜口味已经很像样了, 虽然少了一点儿现代调味料,但御厨们想法多,总能找到替代品, 鲜辣爽口,十分美味。 玄烨见她这会儿情绪不错, 夹了一个钉螺放到她的盘子里:“现在还生气吗?” 宫里以前根本没人吃这种东西, 御厨一开始不懂吃法, 出于干净“优雅”的考虑, 奉上了细木针让主子们挑着吃——尾巴没开口。 倒也不是不行,但沈菡还是觉得尾巴开口嘬着吃才够味! 沈菡夹起来一边嘬,一边随意道:“现在感觉还好, 已经没那么生气了。” 其实妹妹结婚原是喜事,根本不值当为这么一件小事生这么大气。 这天底下可怜到惨不忍睹的女人多了去了。 活着的、死了的、树上的、井里的、河里的、坟地里的…… 数都数不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她挨个去怜悯, 怜悯得过来吗? 那些女人们遭遇的不平和不幸,她能每一个都去气一气吗? 再说生气难过有什么用, 又改变不了什么。 ——但她就是感觉到心头有一股莫名的愤怒,烧得她不得安宁! 在前世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能够通过手机这个小小的窗口,看遍这世间所有的不平事。 那些遭受或正在遭受虐待的伴侣动物。 那些遭遇或正在遭遇丈夫殴打, 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魔窟,最后甚至被杀害的女人。 那些被虐待, 甚至被自己亲生父母打死、烫死、害死的孩子。 自从有了热搜和短视频,人类的品种可真是丰富多彩。 沈菡觉得要是她没看过这些,她做梦都想象不到人类的下限会有这么低, 甚至没下限。 每次看到这些事情, 都让人觉得特别愤怒和悲伤。 那些将自己的变态发泄给动物、女性和孩子的, 她真心觉得他们都是畜生。 ——同理心让人类学会怜悯,但有的人类根本不配称之为人。 沈菡那时经常会想“要是我能做些什么就好了”。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可她没有变得很有钱,她到死都只是一个普通人,无权无势。 除了能在小区里给流浪猫放点儿食物,捧着手机贡献两滴眼泪和咒骂,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现在她变成贵妃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她的手中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但权力最大的那个人每日睡在她的枕边,并且愿意听她说话去改变一些事情。 可是天下间的不平事竟然有这么多! 他们努力改变这一件,还会有下一件,好像这些事情永远没有尽头。 而且她
相关推荐:
绝对占有(H)
致重峦(高干)
吃檸 (1v1)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误打误撞(校园1v1H)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屌丝的四次艳遇
盛爱小萝莉
天下男修皆炉鼎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