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福全见太皇太后好像有什么事要说,凑近些:“皇玛嬷您说。” 太皇太后咕咕哝哝好半晌,福全总算明白了一点:“乃宁呼图克图?您想……传他来?额,给您诊治?诵经?” 太皇太后眨眨眼睛,左手动了两下,示意就是这个意思。 福全有些犹豫,不过一切当然还是以太皇太后的意思为先。 他看图巴:“速去传乃宁呼图克图。” 图巴:“是。” 沈菡知道这是谁,玄烨之前和她说过。 这人是个蒙古喇嘛,平素一向极得太皇太后信任。 ——太皇太后人生只有三件大事,头一件就是让喇嘛们念经、修经书。① 念经的原因有很多,每个月平均下来都得有个好几回。 对太皇太后来说,万事皆可念经,祈福、治病、算命,所有事情只要念念经就万事大吉。 沈菡记得好像是前年吧,裕亲王福晋突然患病。 玄烨的意思是:“朕这儿有好大夫,若福晋需要,立即派去给福晋看病!” 结果报给太皇太后之后,太皇太后的意思是:“我这儿有好喇嘛!让喇嘛去看看!念念经就好了!” 沈菡:“……” 玄烨:“……” 玄烨点头:“皇玛嬷说得对!” 皇玛嬷高兴就好。 让喇嘛修经书更是几乎被太皇太后当成事业来做。 太皇太后第二热衷的,是带人去温泉、庙里玩,或者给人做媒。 做媒范围甚广,上到后宫选秀,宗室、满洲大臣选妻,下到宫里打工的汉族贫民寡妇妈妈们,太皇太后一直乐此不疲地给这些人保媒拉纤。 沈菡刚知道这事儿的时候:“……” 这个爱好是不是有点儿太接地气了,没想到‘孝庄太后’竟然和她太奶奶一个爱好?! 除了这些,最后能得太皇太后关注一下的,就剩下蒙古来的亲戚们了。 举凡是蒙古的王公、福晋们来京,太皇太后必定要亲自安排行程和待遇,然后每天把人拉进宫来各种唠嗑。 沈菡之前负责为这个‘茶话会’提供过糖果,来了园子后还有幸参与过一回。 太皇太后拉过她给其他人介绍:“你们吃的这个糖和点心就是这姑娘想出来的,宫里属着她那儿的东西好吃!” 各蒙古福晋用串门大妈看邻居儿媳妇的眼神看她。 “真是生得好!” “这个姑娘聪明,会吃!” “养了几个娃?” 沈菡:“……” 亏得她的蒙语已经学得不错了,不然这带着浓重口音的蒙古话还真是有点儿听不懂。 在座都是长辈,沈菡只能选择腼腆微笑: ^_^ 除了这三件大事,剩下的事情在太皇太后这,都只有一句口头禅打发:“这算什么大事?!” 玄烨之前还和她吐槽过这个:“外头人惯会以己度人,就因为皇玛嬷辅弼三朝,外人看她,便觉得她定与吕后武帝相类。或是认定她擅权爱权,必定与朕不睦。实际上,虽然朕亲政之前,皇玛嬷确实大权在握,在内朝外朝皆是一言九鼎。但掌权和把持朝政是两回事。” 他没好意思说,太皇太后其实懒得很。 玄烨:“朕亲政之后,皇玛嬷日子过得闲散,除了一些大事朕主动询问她的意见,她会过问几句,其他时候她根本不耐烦管这些事。有人问她,她一概都推给朕。” 这是说玄烨刚掌权那会儿,威信不足,便总有些没有眼色或是想要投机的人,爱用自己的心思揣摩天家这对祖孙。 有什么事儿不直接和玄烨说,偏偏还去问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对此反应很平淡,有人来问一概都是: “去奏于圣上。” “听皇上的。” “尔等随意办理。”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最后太皇太后被惹毛了:“怎么这种事也要来奏吗?!” 官员们:“……” 官员们灰溜溜地告退了。 沈菡觉得被保媒拉纤一事惊到的小心脏又缓过来了——这才是她认知中聪明的‘孝庄太后’嘛! …… 一众喇嘛因为受太皇太后信重,一直在园子外围住着,所以很快就赶到了。 乃宁呼图克图是个面庞微黑,看起来四五十岁的中年汉子,身材挺拔,身量颇高,站在以身材高大著称的裕亲王身边,竟然不相上下。 他诊过脉后出来对裕亲王道:“回禀大王爷,太皇太后此次中风,乃因不洁之食物入口而致。” 这话说得沈菡心里一跳——太医可没有说过这个。 旁边的太医都没说话,福全也没有追问:“那依你看,该如何诊治为好?” 乃宁呼图克图建议应当立即让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四十八名喇嘛,开始在园中念经:“臣以为应诵玉木经、巴咱尔必达拉纳和布不巴布提珠乌西雅尔经,另外,应于园中设清洁之乌巴桑,撒察克苏木为好。” 沈菡:“……?” 裕亲王却很自然地请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同意了这一做法。 院中响起蒙古喇嘛们诵经祈福的声音,太皇太后听到后,明显安心放松了许多,面上渐渐呈现安详之色,缓缓睡去。 众人唯恐打扰太皇太后休息,移步出来。 沈菡看裕亲王:“王爷,现今太皇太后情况已有好转……” 裕亲王明白,转向图巴:“尔等当速与万岁上折!” 图巴这次没有推脱,跪下道:“是,臣领命。” 八百里加急发出抵达后,玄烨彻底结束北巡,星夜疾驰返京。 不过一天半的时间,御驾自畅春园宫门驶入! …… 作者有话说: 太皇太后相关改写自《清代后妃杂识》作者王冕霖先生的微博,来自最原始清宫档案中孝庄的话和爱好。 参考文献同上章,中风过程、出场人物都是史实。 第121章 求佛 ◎何人并肩?◎ 玄烨是九月一日接到的内务府奏折, 彼时他正驻跸在博洛和屯与一堆蒙古王公围猎宴饮。 太皇太后病重的消息一到,玄烨整个人瞬间心急如焚,完全无法镇定。他什么都顾不上, 北巡也没心思巡了,干脆宣布所有人直接回銮。 他自己则带着人星夜兼程, 于初二正午抵京, 直奔太皇太后榻前! 太皇太后已经清醒过来, 情况逐渐好转, 只是话还说不利索。 玄烨小心地攥着她的手:“玛嬷,我回来了。” 太皇太后眨眨眼,咕哝了两句, 听不太清。 玄烨心中一阵酸楚,面上却不能露出来:“玛嬷放心, 太医已经说过, 您医治得及时,药也对症, 断无大碍,不过几天就能好起来了。孙儿这次回来,又给您带了许多科尔沁那边的特产,您早些年说喜欢的一些东西, 孙儿都特意让达尔汗找来了,等您好了, 孙儿一一拿给您看……” 太皇太后眼中露出欣慰之色,被玄烨攥着的手轻轻动了动,握了一下他的手指…… 这一下午, 玄烨连膳都没用, 衣服也来不及换一身。 就穿着一身汗湿的衣裳, 守在床前为太皇太后亲侍汤药。 一直侍奉到夜半,等到太皇太后睡沉后,才轻轻起身出去。 屋外太医、王爷、太监、妈妈守了一屋子。 沈菡与他对视一眼,发现他眼底通红,尽是血丝,心里抽了一下。 但碍于屋内人太多,两人很快移开视线,没有互相说话。 玄烨先问太医要过方子来:“太皇太后真的……没有大碍吧?大约多久才能康复?什么时候就能清楚说话了?若是康复,之后会不有后遗症?” 太医被皇上问的一脑门汗,斟酌再三才敢答话。 李玉柏:“回万岁,万幸太皇太后辅一发病,立即服下了苏合丸,及时控制住了病情。以现在的脉象看,太皇太后确无生命危险,但中风康复的时间因人而异,臣实难定论。” 之后会怎么样发展他也不好说啊! 玄烨通晓医书,心里不会不明白,只是……心焦似焚,无处发泄。 最后他到底也没再为难太医,只是嘱咐他们一定要紧盯太皇太后的病情变化,万万不能出差错。 李玉柏:“是,臣定当尽心竭力。” 玄烨又和裕亲王、图巴等人说了几句,交代了一下这几日的情况:“皇兄这几日劳累了,这里有我守着,你快去侧殿歇息吧,有事我再叫你。” 福全恭敬道:“是,皇上自己也要保重身体,臣告退。” 玄烨送他出门。 直到把所有人都打发走,沈菡才带着玄烨回了她暂住的侧殿。 下人伺候玄烨更衣洗漱,换下这一身脏得不行的衣裳后,两人这才有空交流这几日发生的各种事。 沈菡手里拿着干洗用的鹿皮布给他擦头发:“……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和内务府给你的折子大差不差。皇玛嬷已见好转,你也不要太过焦虑,一定很快就能康复的。” 玄烨抱住她长叹一声:“真是万幸……” 要不是她果断,担着责任决定行药,现在就不定是什么情况了。 两人靠在一起低声交流最近这些日子各自的经历。 沈菡先说了宫里皇贵妃和贵妃等人接到通知后,往园子里递来消息,表示关怀的事。 不过她们手里既没有紫禁城的牌子,不能轻易出宫,也没有畅春园的牌子,想侍疾又进不来。 沈菡对此并不愿多说,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看他自己怎么处理吧。 玄烨听完也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半个字也没多提,换了个话题道:“孩子怎么样?老四身体都好了吗?” 沈菡点头:“孩子们都还好,胤禛这些日子身体也好了不少。皇玛嬷这事儿出得太急,我怕孩子们慌乱,让公主们和胤祉胤禛先管着后头的事儿,免得胡思乱想。不过我也有三天没回去了,只是听李玉说,具体怎么样也不太清楚。好在你回来了,明天若是有空,不如让孩子们来见见?也好给他们宽心。” 玄烨:“好,这几个月孩子们也都受惊了,等忙过这阵儿,朕带他们出去跑马,散散心。” 沈菡点头,重新给他编起发辫:“对了,太子和大阿哥回来了吗?” 玄烨:“我让他们跟着后面的队伍一起回来,大概两日后也就到了,不妨事。” 沈菡一想也是,再来一回两个孩子该累坏了。 …… 家长里短,琐碎小事,里里外外,絮絮叨叨。 她温柔轻缓的声音仿佛一股暖风,轻轻抚慰着玄烨紧绷高悬了一路的心,让他的神经渐渐缓和下来。 他把头埋进她的脖子,终于又闻到了想念已久的草木花香:“累,身上疼。” 沈菡没说话,轻轻揉捏他的后脖颈。 …… 半晌,玄烨抬起头看她:“这几个月,你辛苦了。” 沈菡摇头:“我在园子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有什么辛苦的。” 她抬手轻轻一抚他的侧脸:“倒是你,黑了,也瘦了。”看着让人怪难受的。 玄烨按住她的手,无奈一叹:“能不黑不瘦吗……” 不过三个月,小的病完老的病,来来回回折腾这两次,次次折腾掉半条命。 沈菡让人预备了膳:“你回来到现在也没吃东西,先吃点儿,吃完好好睡一觉。” 她拉着他到膳桌边坐下:“你明日是不是还要去前面理政?” 玄烨揉了揉眉心:“朕明早再陪陪皇玛嬷,下午看看再说吧。” …… 玄烨回来也不代表雨过天晴了,大家要处理的事情仍然很多,两人都忙得团团转。 玄烨要处理政务、陪伴太皇太后,每天一天三趟地伺候汤药。 沈菡要照看园子和孩子,还得盯着玄烨防着他劳累过度,影响了自己的健康。 好在太医的话还是有些可信之处的,太皇太后的身体逐步恢复,不过数日后便能清楚的说话了。 只是经此大病,太皇太后整个人的精神大不如前,人也变得有些……神神叨叨的。 太皇太后清醒过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感谢神明的‘助佑’,所以立刻下旨要‘修葺庙宇’。 沈菡:“修庙?” 玄烨无奈点头:“嗯,修庙。皇玛嬷想修就修吧,也不远,就是阜城门内那个白塔寺。” 白塔寺是一座数百年的藏传佛教寺庙,几经战火焚毁,又数度被皇家修葺重生,是太皇太后礼佛常去的寺庙之一。 这次太皇太后醒来后,不但想修庙,还立刻让玄烨代她去寺里上香礼拜。 太皇太后:“我看十八日是个吉日,就那天去才最吉利!” 玄烨当然不会拒绝。 别说太皇太后只是让他去京里的庙上香,之前她想去五台山上香,玄烨也没二话。他还叫上了福全、常宁一起,亲自为太皇太后扶辇,陪她上的山。 沈菡也能理解,老人上了年纪,看一年少一年,何必逆着她来。 所以虽然玄烨自己没有信仰,但他在太皇太后面前却从不会反驳她的信仰。 太皇太后想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她说什么,玄烨都会顺着她说。 沈菡点点头:“既然皇玛嬷这么想,那咱们就去。要不要再叫上孩子们?人都说孝感动天,说不定真的有用呢?” 而且她起死回生地穿越这一遭,现在可真不敢说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了。 太皇太后大难不死,又能这么快痊愈,说不定真的是佛祖保佑? 她能明白玄烨,若这是她的祖母,怎么虔心祈求都不为过。 玄烨听到她这句话后,心中却突然有些感慨,握着她的手半晌没说话。 ——以前,除了皇玛嬷会站在他的身后守护他,放眼望去,他的身旁永远是空荡荡的。 不管他干什么,赫拉遇上什么事,其他人或是将他看做皇帝,跟在他的身后俯首听令;或是将他看做政敌,挡在他的身前成为他的敌人。 他的身侧,从来,从来都没有过能够真正与他并肩同行的人。 没有人敢牵起他的手,说这件事咱们一起做。 ——根本就没有人敢把他放到“咱们”这个位置上。 他这辈子,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 “臣,领旨。” …… 九月十八日,大雨倾盆。 原本清早起来只是阴天,看着不像是很快就要下雨的样子。 谁知等一切都准备好,众人刚要动身 ——一道巨大的闪电划过天空!一声巨响震破天际! 紧接着轰隆隆雷声大作,瓢泼大雨瞬间覆盖了眼前所有的视野。 一切不过发生在瞬息之间,所有人都楞在了原地。 这下怎么办? 在一旁的太子、众位阿哥和公主都没出声。 顾问行看玄烨:“万岁,雨大路滑,园子去白塔寺又多是土路,恐泥泞难行,不若稍停片刻,等雨停后再去?” 玄烨摇头:“太皇太后之前圣体违和,朕心忧似焚,今侥天之幸,得以痊愈,朕甚为庆幸。既太皇太后有此旨意,只要能以慰慈颜,朕何惮此一往?” 沈菡早知以他的脾气,必定不会因为一场雨改变主意。 不过孩子就不必去了,这种天气,人多也是累赘。 玄烨看太子:“你们都先回去吧,大雨风凉,都记得加件衣裳。” 太子躬身应下:“是,汗阿玛。” 胤禛皱眉,刚想说“其实没事,他们去也是坐着车,下不下雨有什么要紧。” 沈菡看到了,立马一皱眉使了个眼色给他,胤禛不得不把话又吞回去了。 玄烨好似没有注意到,看沈菡:“那咱们走吧。” 沈菡:“好。” 作者有话说: 参考文献:《康熙朝起居注》求佛史实和康熙原话。 第122章 九重 ◎风雨同行。◎ 从畅春园到白塔寺这一路上确实走得非常艰难。 厚重的雨幕让道路的能见度变得极低, 整只队伍连车带马带侍卫,加起来共有数百人,几乎是在雨中以蠕动的速度在前行。 外面骑马的人淋雨遭罪, 但坐在车里的人也并不舒服。 沿途的黄土路已经全泞了,坑坑洼洼、深深浅浅, 走三步陷一回。 御驾再稳阔, 也架不住这么折腾。 沈菡和玄烨坐在里面东倒西歪, 不多会儿, 整个车架干脆倾斜着陷进了泥坑里。 外头人都不敢再让皇上和娘娘坐了,这要是车翻了,事儿就大发了。 顾问行穿着蓑衣进来请示:“万岁, 探路的侍卫来报,前面的路几乎都已经泞了, 车驾定是过不去的, 只能骑马前行,您看?” 玄烨想了想, 看沈菡:“不然朕先带你在附近找个能避雨的地方,留两队人马给你,你先在这里等着可好?朕自己带人骑马去就行。” 沈菡摇头,问顾问行要蓑衣:“来都来了, 哪有半路扔下你一个人的道理。我又不是不会骑马,你这些年教了我那么多, 总不能白教了是不是,我现在也挺能耐了呢!” 她说完冲他一笑:“快走吧,趁这会儿天亮着还能看见路, 咱们加快速度还能在日落前赶到。若是再拖下去, 拖到天黑路更不好走了。我的骑术你这个做老师的还不知道吗?这点儿路程没问题的。” 说着自顾自穿戴起蓑衣, 让顾问行牵马来。 沈菡看他:“走” 玄烨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他深吸一口气:“好,咱们走!” …… 白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里面有着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喇嘛塔。 从寺庙附近望去,那座巨大高耸的白色巨塔仿若矗立在灰暗海面上的灯塔,灰蒙蒙的雨幕根本遮不住它的身躯,远远看着仍是如此醒目。 沿途四街都已经封闭,沉闷的马蹄声隆隆而过,路面上泥水四溅。雪白的帷帐已经被大雨和黄泥泼洒得不成样子。 到了白塔寺正门,一行人狼狈地下马,数名身穿蓑衣的喇嘛正在门前恭候。 雨势太大,众人都来不及多说,一路顶着雨穿庭过殿,直到进入白塔寺的正殿大觉宝殿,方才稍稍缓口气。 白塔寺的扎萨克达喇嘛(住持)忽必尔汗一直跟在人群后头,见万岁脱下蓑衣,连忙上前请安:“臣忽必尔汗参见皇上,万岁金安。” 玄烨摆手:“免礼。” 玄烨现在没空与他多说。 虽然蓑衣的防雨效果不错,但架不住雨实在太大,众人这一路还都骑着马。 脱下蓑衣和斗笠后,除了上身勉强还有点儿干燥地方,所有人几乎都是全身湿透的状态,衣服上全是泥点子。 上香祝祷首要的便是保持洁净的身心,显然现在这种状态并不合适。 玄烨握住沈菡冰冰凉的手,见她整个裤子加氅衣都在滴水,问忽必尔汗:“这里的侧殿空着吗?” 忽必尔汗恭敬道:“回万岁,臣接到圣驾将临的消息后,已将所有殿宇清空并收拾齐整,里面一应物什俱全,不知万岁有何吩咐?” 玄烨点头:“让闲杂人等回避,院内只许御前侍卫留守。让人备水沐浴,熬些姜茶来驱寒。对了,给外头的侍卫也送两桶。” 忽必尔汗恭敬应下后,立刻着人去安排。 玄烨又看顾问行:“有干的衣裳吗?” 顾问行:“回万岁,有。奴才之前把您与德主儿的衣裳都封在了羊皮兜子里,里外皆以油布裹着,是以不曾浸湿。” 玄烨满意道:“着人把守侧殿,速送干衣裳进来。传令下去,点炭生火,让侍卫都到屋里避雨晾衣,休整队伍。” 顾问行:“是。” 玄烨牵着沈菡又转去侧殿。 因为这次只有她一个女眷来了,身侧并无宫女跟随,所以一应事情都得自己做,好在这对她来说不是难事。 不过玄烨就有些麻烦,因为沈菡在里面,他不好叫太监来伺候…… 沈菡自己换完衣裳,散了发髻,扭头一看忍不住笑出声:“噗!” 玄烨佯瞪她一眼。 沈菡头一次见他笨手笨脚的样子,好笑地上前帮他整理,忍不住打趣道:“我还以为万岁爷什么都会呢?” 原来他也不是无所不能啊…… 玄烨有点儿尴尬,解释道:“朕知道怎么弄,只是没自己干过,有点儿不熟练罢了……” 沈菡点头:“嗯嗯,以后多自己干干就会了。” 拆个辫子能把头发快打成死结也是没谁了。 玄烨:“……” 顾问行着人抬了两桶热水进来,两人隔着屏风泡过澡,又各自灌下两大碗姜茶后,才感觉身子稍稍暖和了一些。 玄烨摸摸她的手心:“是朕不好,一着急都把这事给忘了。你这身子不能淋雨,万一寒侵入骨就麻烦了,以后月事可能会遭罪,刚才真应该带你找个地方避雨的。” 沈菡:“……” 什么?月事? 沈菡有些不可思议地看他:“你……你怎么连这个都懂啊?” 玄烨:“什么?” 他一想,哦,月事。 玄烨:“这有什么,朕从前有段时间爱看医书,书里面什么病症都有,看得多了自然知道。” 他摸着她湿透的头发,拉着她到炭盆前坐下:“时辰还早,你先把头发烘干了再说。头乃百会之地,你本就受了寒气,万不能再湿着头发太久。” 沈菡乖乖地坐下烘头发,顺便拉着他也坐下,拿篦子给他篦一篦:“你也快烤烤干,别受了寒气。” “朕不要紧,男子阳气足。” …… 亏得他们是一路疾行骑马来的,烘干头发后,天也不过将将日暮时分。 瓢泼大雨渐渐转为濛濛细雨,外头的侍卫和奴才也已经陆续休整完毕。 沈菡不会梳发髻,只好将自己的头发先编成条麻花辫系在脑后。 她拉过玄烨给他也编好,在辫梢系上新的辫坠儿:“那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去上香了?” 玄烨点头,沐浴洁身,心清目明,万事俱备。 大觉宝殿面阔五间,单檐庑顶,规制极高。殿内屋梁高挑,雕花繁复,一派皇家寺院的轩丽辉煌。 玄烨是天子。 天子祈福,乃为将天子之祝祷传递于天,一应仪式自然也只能由他自己来。 沈菡站在殿外静静地陪着他。 玄烨亲手点燃三炷藏香,清新独特的味道在佛前萦绕,细细的烟气徐徐上升,向威严的诸天神佛,传递着人间天子虔诚的祈求。 天子,上跪天地,下跪父母。 除了在奉先殿祭祖,在天坛祭天时需要跪拜,其他时候皆不行跪礼。 然而玄烨却面色严肃地于拜褥行全了三跪三叩之礼,伏在佛前衷心祈愿 ——愿朕敬爱的祖母,长命百岁,幸福安康。 …… 雨渐渐停了。 天际的阴霾被一道绚烂夺目的日光彻底撕开,晚霞蓦然盛放,如火般映红了西方的半边云彩,亦真亦幻。 宝相庄严的白塔寺经历一番暴雨的洗礼,四处焕然如新。 佛殿被雨水浸润过后,微微散发出陈年的木香。混合着雨后清新的青草泥土香,更为此处增添了岁月沉淀的历史沧桑感。 难得出来一趟,趁着侍卫整队的功夫,玄烨带沈菡参观了一下白塔寺的各个院落。 玄烨给她介绍:“这里其实是当初前元的皇家寺庙,忽必烈建的,当时的朝廷经常用这儿举行祭祀。” 沈菡有些惊讶:“是吗?” 太皇太后特地指明要玄烨到这里来上香,她看这里的喇嘛对御驾来此又十分习惯,毕恭毕敬的,还以为是清朝建的寺庙呢。 没想到它的历史已经这么久远了…… 白塔寺作为皇家庙宇,规格极高,两人大略看了看每一进院落,最后慢慢走到了这座寺庙最显然的一处建筑——白塔面前。 藏式佛塔,均由塔基、塔身、宝瓶、塔颈、塔顶等部分组成。 白塔寺的这座白塔十分高大,通体雪白,砖石结构。 塔基用大城砖垒起,塔身造型优美,富于层叠变化。 座上的宝瓶是一个硕大的白垩色覆钵体,上半部的塔颈为圆锥形的,有十三节,上下组合起来形状如同葫芦。 塔顶的花纹铜盘周围悬挂了三十六个小铜钟。 雨后风来,风吹铃铛铎,声音十分清脆悦耳。 过于高大的建筑有时候真的能带给人强烈的震撼之感。 醒目的白色塔身在夕阳下好像要倾压下来一般,人站在这座巨塔下,竟显得如此渺小。 玄烨静静仰望着这座宏伟庄严的白塔,良久,突然问沈菡:“你知道为什么塔颈是十三节吗?” 沈菡摇头:“为什么?” 玄烨:“在藏式佛塔中,这十三节塔颈,代表十三重天。” 沈菡仍不太懂:“十三重天?” 玄烨神色不明地望着这塔,声音渐渐低沉:“十三相轮,层层向上,依次收拢,代表佛祖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 “这样啊……” 温暖和煦的夕阳映照在洁白的塔身上,光影交错间,这座屹立在此处数百年,几番毁灭重生,饱经沧桑的庙宇,充满了神圣肃穆之感,如梦似幻。 人群避在远处,四下无人,气氛竟渐渐安静下来。 两人默默立在塔下看这座塔,寺院中经水汽浸润的百年树香萦绕四周,绵延不散。 一片静寂之中,玄烨突然低声轻轻道:“你呢?” 沈菡转头看他,玄烨却仍在望着这座塔:“你现在到几重天了呢?” 沈菡收回目光,也继续仰头看这纯白却又绮丽的高塔,温柔一笑:“大约,可以往上走一走,离正在修炼的佛子更近一点了呢……” 心湖猛地激起阵阵涟漪……玄烨眼眶微热。 他侧头看她,她的笑靥那样美,美极了。 那双眼睛,那双盛着绵绵情义与如波秋水,璨若九天星子的眼睛里,尽是他的倒影。 …… 威严耸立的高塔之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出两道相依相偎的身影。 “佛子,你要等等我呀。” “嗯。” “好。” …… 浮屠九重高九仞,九皋声动九重天! 作者有话说:第二卷 《九重之上》至此完结,明天开始第三卷《我心明月》。 第三卷 ·我心明月 第123章 将起 ◎甚嚣尘上。◎ 畅春园依山傍水, 前后重湖,一年四季,水汽盈泽, 芳草如织。 堤岸边遍植各色鲜花树木,丁香、绛桃、黄刺梅、玉兰、腊梅、菉竹、牡丹、山枫、娑罗树…… 群英烂漫, 枝繁叶茂, 四时皆有胜景。 春则万物生发, 夏则晴云碧树, 秋则乱叶飘零,冬则积雪凝素。 天气渐凉后,百花凋零, 落叶满地,枫开如火, 倦鸟投林。 秋去冬来之际, 鬼斧神工,宛自天开的畅春园, 不但没有显现出萧条之景,反而更有一番天高云淡的疏阔爽朗,引人入胜。 沈菡早上起来刚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取向狙击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吃檸 (1v1)
镇痛
鉴昭行
云翻雨覆
盛爱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