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白先来秋华年家汇合,他进来的时候,秋华年正在苦着脸喝药,小半碗的黑色药汁分了好几口才喝完,一放下碗,立即去抓蜜饯吃。 “你这身体,也太难养了。”苏信白还是第一次遇见一年四季每日都要喝药的人。 秋华年苦笑,“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养好,药又快喝完了。” 这一天天的,银子像流水一样都成药了。 苏信白说,“缺了哪几味,你告诉我,我让人去给你找。” 秋华年松开苦得团起来的眉眼,“我打算把剩下的喝完后,去找顾老大夫复诊一下,到时候如果有新方子,再按新的配药。” “是曾经在宫中供奉的顾圣手?” “应该是他,云瑟说顾老大夫是打宫里出来的太医。” 苏信白点头,“顾圣手返乡后一直隐居民间,平时只让儿子问诊,轻易请不动,有他替你号脉,我就放心了。” 秋华年好奇地问,“顾老大夫医术这么好,为什么会返乡?如果能透露的话给我讲一下,不能就算了。” 认识苏信白后,秋华年的“吃瓜”版图再次扩展,苏信白的出身和生长环境,让他知道许多普通人一辈子也不可能知道的事。 苏信白在秋华年对面坐下,秋华年请他吃蜜饯。苏信白矜持了一下,放入口中。 “我也只知道外面流传的说法,这事与太子有关。” “太子?”秋华年想起了十六,也不知那位对他总是口是心非的三无美少年最近怎么样了。 “世人都说,当今圣上与先皇后伉俪情深,先皇后在圣上起兵之时一路追随,熬坏了身体,圣上登基没两年便去世了,留下的唯一的孩子,也就是如今的太子,也紧跟着突发急病。” “圣上召集全国名医为太子治病,所有大夫都找不出病因,只有顾圣手在查阅无数古籍后,断言太子这不是病,而是一种奇毒,且是从娘胎里就中毒了。” “圣上当时急怒攻心,说顾圣手危言惑君,要治顾圣手的罪,还是当时尚在翰林院的大儒文晖阳挺身直言,救下了顾圣手。” “之后顾圣手便告老还乡,不再继续做太医了。” 这些往事只是平平叙述,都能感觉到当年的刀光剑影,秋华年咋舌,“那太子的病究竟……?” 苏信白摇头,“这便是外人不得而知的隐秘了,究竟是病还是毒,一直没有定论,反正太子平安长到了二十余岁,不过病情一直反复发作,是以二皇子都大婚几年了,他还没有大婚。” “这些事情,我们私下可以说一说,别当着外人的面议论,被治个妄议储君之罪便不好了。” 秋华年点头,心里有些发沉。 杜云瑟、吴深与太子都关系匪浅,十六更是太子的贴身暗卫,如果太子出了事,不知他在乎的人们会怎么样。 无论远方的乌云如何翻腾酝酿,也阻止不了点点绿意破土而出。 秋华年和苏信白乘坐马车出了城,郊外裸露的黑土地上,已经能看见一层青纱般的草色,靠近却又消散无踪。 秋华年家本就住在城南,距离南城门不远,马车行驶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先前挑好的庄子。 老邓头提前收到信,专门带着所有佃户来庄头迎接他们,姿态摆的很足。 “大少夫人,秋公子,咱们庄子上的佃户,除了一个新逃荒来的哥儿身体不好,暂时起不来,其余都在这儿了,请您二位过目。” 秋华年对苏信白使了个“你看”的眼色,听老邓头这次怎么介绍。 庄子上一共住了十三户佃户,有那种一户十几个人的大家口,也有逃荒来的,一两个人成一户。 壮年男女有二十八人,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有七人,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十一人,加起来总共四十六人。 种三十亩地用不了这么多人,人手主要是照顾那五亩梅树林的,每年夏天摘梅子可是大活计,有时候摘不完了还得从外面雇人。 苏信白家业大,对庄子管得松,这些佃户们生活过得不错,没有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 秋华年算了算,按两个人照顾三亩棉花地来算,这些人手勉强够用,摘梅子的时候再想办法。 “邓庄头,你的新账整理的怎么样了?” “早就弄好了,就等着给秋公子验收呢!” 邓庄头呈上了新账本,秋华年让他先走着,看一处介绍一处。 经过秋华年敲打,这次账本上还添了两亩菜地,五只羊,六头猪,一头奶牛,一群鸡鸭大鹅。 秋华年每看一个地方,就和其他佃户们问一些相关问题,都是能互相印证的。 老邓头心脏怦怦跳,庆幸自己这次没有耍滑头,否则很有可能这个庄头真做不了了。 被这么不动声色地敲打了几次,至少几年内,老邓头是不敢乱来了。 确认庄子没问题后,秋华年叫他们别急着翻地,先做棉花育苗。 这次他没有口述,而是带来了自己的农书的育苗篇的抄本,将佃户们分为识几个字的和完全不识字的,让他们照着书学,他就在一旁看着。 以老邓头为首识几个字的人学的很快,完全不识字的人,只看图理解,还是出现了偏差,秋华年把问题记下,打算回去后改进一下图示。 对秋华年要用庄子种棉花的事,佃户们虽然惊奇不解,但没有人提出疑问。 反正苏信白已经说无论种的怎么样,今年都会按去年的量给他们发粮食了,他们只是佃户,干活就行,管那么多干什么。 忙到了下午,秋华年有些累了,苏信白提早叫人打扫了庄子里的宅子,问他要不要泡温泉。 秋华年来了兴趣,笑着说好。 宅子后院盖了一个暖阁,里面是一个石砌的小池,引入温泉泉眼的水。秋华年在里面能到胸膛以下,换成杜云瑟,估计只能到腰迹。 暖阁已经放好了温泉水,氤氲水汽模糊了秋华年的视线,下人们在温泉池中央架了一扇屏风,秋华年看不见那头的苏信白,但可以听见说话的声音。 秋华年整个人缩在温热微烫的水里,舒服地叹了口气,手拍着水面玩。 “这里的温泉能煮鸡蛋吗?你试过吗?” 苏信白清冷的声音被水汽缠绕地有些模糊,“……煮鸡蛋?我此前未来过,你要试试吗?” “算了,不想出去,下次再说吧,反正庄子跑不了。” 秋华年盯着水汽看了一会儿,轻声问苏信白,“信白,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对经诚究竟是什么想法?” “一辈子夫夫,能有什么想法?” 秋华年轻笑,“你嘴太硬了,那就别怪我问的露骨。” “你直接回答,你愿意看他和别人生孩子吗?你愿意给他生孩子吗?” “……” 屏风那边,连细微的水流声似乎都消失了。 秋华年等了许久,就在他以为今天也问不出什么来时,苏信白缥缈沉闷的声音才顺着水汽传来。 “……那也得,他想和我生。” 第70章 “郁公子,请自重。” 秋华年眨了眨眼, 一瞬间以为自己听错了。 哗哗的水流声在暖阁内响起,秋华年在水里漂着,脚尖点着铺着细密鹅卵石的池底, 靠近了中间的屏风。 苏信白好像躲远了一点。 秋华年笑道, “你刚才说的时候没有不好意思,怎么又开始躲了?” 他的八卦之心已经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除此之外, 逗苏信白这样的清冷傲娇美人也挺有意思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帮友人解开心结,希望他们能得到幸福。 如果苏信白真的对祝经诚毫无感情,只把他当作一个联姻对象, 那秋华年也不会多管闲事, 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秋华年靠着霞影纱糊的屏风,隐约看见那边苏信白模糊的影子一动不动。 见他一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绝不罢休的架势,苏信白吐气道, “平日多少书不够你看的,还要听别人的故事。” 秋华年把手肘搭在温泉池里漂着的小木盆里, 撑起下巴,“看那些乱编的书, 哪有听当事人亲口讲有意思。” “……我是怕了你了。” 苏信白的视线被蒸腾的水雾充斥着,只能看清方寸之间的东西,温热的温泉水无孔不入包裹着他,像世上最安全的胎衣,一点点消解着他的警惕, 释放着他的疲惫, 诱惑他倾诉吐露。 “一定要说,只能从头说起。” “从盘古开天地起?” “……”苏信白轻轻笑了一声, 放松了一些。 “我自幼不喜欢闺阁哥儿喜欢的东西,打记事起,便只爱读书。我父亲是两榜进士,翰林出身,对我的喜好颇为赞赏,专门请进士为我启蒙,家中书房也任我出入。” “最早十几年里,我听到的只有夸赞,想来书在世人眼中是高贵的,那么爱读书的人也就连带着沾了些光。” 苏信白呵了一声,像是在自嘲。 “当年的我尚不明白,不把自己当个哥儿看,男人们读书科举做文章,我也照着读书科举做文章,先生说我的文章比那些书院的秀才还写得好,我渐渐的,生出了许多傲气。” “后来,我父亲调任辽州左布政使,初来乍到,施展不开拳脚,又碰上了前任官员留下的烂摊子,还有右布政使的绊子……官场之事,我了解不深,也说不清楚,总之,我父亲决定与在辽州根基颇深的祝家联姻。” “家中年龄最合适的是我,庶妹苏信月的年纪也勉强可以,父亲在我们二人之间,选择了我。” 秋华年联想那些小说电视里的狗血豪门故事,试探着问,“是你继母?” “与继母无关,当时继母的意思是让信月去,但我父亲他……另有考量吧。”苏信白怔怔看着自己的双手,“我生母早逝,自己又是个书痴,不怕你笑,其实家宅里许多事我是不懂的。” 秋华年认真听苏信白倾诉,没有打断,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这样沉默的听众正是苏信白所需要的。 “在那之前,我从未认真想过未来要嫁给什么样的人,但至少要懂书、爱书,要能与我谈吐相称。”苏信白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未来会嫁给一个探花郎。” “为什么不是状元?”秋华年好奇。 “……因为探花一定长得好看。” 秋华年笑了起来,苏信白把自己埋在了水里,只露出一双被水汽薰红的水光潋滟的眼睛。 秋华年催他继续讲故事,苏信白从水里抬头,哗啦的水波声后,声音再次沉闷起来。 “我是听见下人们议论,说‘白哥儿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这下被嫁去商贾家,以后日子有的受了’,才知道父亲要把我嫁给祝家,生辰帖子都换过了。” “我那时刚来辽州,不知道祝家姓甚名谁,第一反应就是不愿意,我去找父亲说,但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那样遂我的意。” “他说……” “‘你的婚事我已经做主了,你到了岁数,不嫁人还能干什么?难道真以为,一个哥儿能去科举做官?’” “……” 秋华年吸了口气,他能明白,苏左布政史以父亲身份说出的那句“不嫁人还能干什么”,当时如何击碎了苏信白的骄傲,在他心上狠狠划了一刀,至今仍未痊愈。 “那天之后,我才知道,我读书,与男人们读书是不一样的。男人们读书或是去治国理政,或是去辩经立说,而我读书是只是给瓷瓶上添几道漂亮的彩釉,未来送人时更好看些。” 苏信白回忆那些在脑海中鲜活而刺痛的画面,“我满腔悲意地嫁到了祝家,新婚之夜,大公子拿出价值千金的孤本珍藏赠予我,还说为我布置了书房,让我以后可以和在娘家时一样随时读书,我却觉得他在笑话我,毕竟我和他,一个商贾之子,一个心比天高的哥儿,都不是该读书的人。” “我把孤本和盖头一气摔在了他脸上,他默默拾起来,看了我一会儿,转身走了。” “……”秋华年小心地问,“那你现在还这么想吗?” 苏信白摇了摇头,想到秋华年听不见,才闷声开口,“后来我渐渐发现,大公子虽然是商贾出身,但没有半点轻浮虚躁之气,且博览群书,想来那天晚上,他是真心那么说的。” 秋华年没忍住给他补充,“而且样貌也不错。” 苏信白那边响起哗啦水声,清冷的声音中颇有几分欲盖弥彰,乃至恼羞成怒的味道,“……你说这个做甚么!” 秋华年舒了口气,苏信白的心结确实不小,但至少他和祝经诚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无法调和的矛盾,听苏信白的用词,他的态度早已软和了。 “你如果后悔,而且觉得祝大公子人不错,为什么不道个歉和他说开呢?把日子过成现在这样,你自己不难受么?” 苏信白闷闷道,“你不明白。” “他现在,根本不理会我,想来是心里早就恼狠了,不过是为了苏家的面子,还得维持着关系。” 秋华年眨了眨秀丽的眼睛,想起那日去祝府见到的二人相处的情景,客观评价道,“我看你也没怎么理会他。” 苏信白小声嘟囔,“他不理我,我怎么理他?” “万一他也是这么想的呢?那你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理一下彼此?” 苏信白沉默了一会儿,放弃般回答,“……别说笑了,如此就好。” 他从温泉里起身,像是想逃一样,“温泉不宜久泡,我略有不适,先出去了。” 方才说的很畅快,一离开温泉水的包裹,他又失去了那种虚假的安全感,有些后悔没忍住说了那么多难堪的话。 秋华年在心里叹气,苏信白和祝经诚与他不同,是两个纯粹的古人,很多在他看来说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对这二人来说,却没有那么简单。 别看苏信白今日吐露了不少心声,那是因为秋华年得到了他的信任,且与两边都没有很深的关系,温泉的温热密闭的环境也适合放松心神,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换成祝经诚在这儿,秋华年可以确定,苏信白会继续变成一只锯嘴葫芦,甚至可能故意说一些口是心非的话自我保护。 祝经诚真的在恼苏信白吗?虽然没有证据,但秋华年总觉得不是这样的。 也不知这两个人,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坦白和好啊。 …… 雨水节气之后,天气渐渐转暖,家里院子里的草木不知何时悄悄吐出了绿芽。秋华年收起冬日的大衣裳,苏信白送来几匹新花样的丝绢,让他们添春衣穿。 秋华年要付钱,苏信白逗着奶霜,眉毛微微一皱,不说话,但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听见,点墨等下人更不敢收这个钱。 秋华年没办法,只好收下了来自富哥友人的关爱。 等衣服做出来穿上身,苏信白这才满意,打量着秋华年说,“我看见这个颜色就知道称你。” 秋华年长大了一岁,模样又长开了些,眉眼间的些许稚气彻底褪去,灵动明亮的眸子在清丽的脸上眨动,像初春早开的粉白梨花,与梅子青色绣着百花图样的夹纱锦缎袍交相辉映。 如果不是秋华年拦着,苏信白估计会把觉得不错的料子全送来一匹,对他来说,钱不过是几个数字,有钱就是任性。 苏信白和秋华年说起今日上门的目的,“娴儿到了该换先生的时候,正好祝家亲戚中有好几位年纪不大的姑娘和哥儿,母亲想索性叫他们一起在家里办一个学堂,我来问问九九要不要去?” “换先生?” “之前是位教识字和女红的女先生,这次打算换成秀才,再请一位宫里出来的嬷嬷教礼仪规矩。” 秋华年叫九九过来问,九九到府城这大半个月快要闷坏了,听见能去外面和同龄人上学堂,十分高兴。 秋华年答应了九九的事,又想到了春生,“府城可有春生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去的学堂?” “有秀才们开的私塾,也有大户人家设的家学,如果你放心,苏家和祝家的家学我都可以帮你问问。” 秋华年还真不放心,春生不比九九,年纪小又调皮,放出去不知会怎么样,“我回头和云瑟商量一下再说吧。” 苏信白点头,“过两日就是岫岩山春游了,这是帖子,给菱哥儿也写了一张,你们提早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苏信白说,到春游那日,会有专人在岫岩山的道路附近围起布障,严加看守,不让无关人等冲撞到贵眷们。 秋华年咋舌,心想不愧是古代的特权阶级,他也算是沾了苏信白的光。 “春游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你们带上果子吃食,去踏青赏春便好,沿着山路走到清风书院,拿帖子就能进去,不过只能在清风书院的外院游玩,里面学子们读书和居住的地方是不让去的。” “这春游没有别的目的?”秋华年不太信。 苏信白解释,“有自然是有,春游时襄平府诸多贵眷聚集在一处,可以乘机相看一下各家未婚的小姐和哥儿,扬一扬名声,好得个称心的亲事。所以家里才让我带一带两边的妹妹,有些年轻人去玩的地方,长辈们不好去。” 秋华年笑道,“你以前肯定不去这种场合。” 苏信白浅笑,“总得长大些了,总归我已经成亲,没什么麻烦事。” 到了二月十二花朝节那日,秋华年把春生送到祝府,让他跟着祝经纬玩,自己则和九九、孟圆菱去岫岩山踏青。苏信白借了他们一个车夫,赶车与存车更方便些,他自己还要去苏府接人,不能与秋华年他们一路。 经过一整个寂寥的冬日,襄平府重新焕发出活力,街道上行人们的衣饰颜色鲜艳明丽,路边不时有叫卖早春鲜花的小贩。 秋华年叫车夫停车,买了一大捧杏花,车厢里填满了杏花清淡的香气,带着露珠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九九嗅着花香,熟练地给自己鬓边装饰了几朵,孟圆菱亦是迫不及待,秋华年拗不过两人,在他们的合力劝说下,在眉心贴了几瓣花瓣,脸上的颜色瞬间生动起来。 九九夸道,“像画像上的小神仙。” 秋华年有些不好意思,孟圆菱还在旁边故意说,“待会
相关推荐:
二次沦陷 (1V1,H)
玉桐【np】
采草风流录
替身小可怜
水仙百合(GL,BG三角)
母亲节的礼物
甜馨
追光者(1v1)
古早言情文男主破产之后(校园1v1)
师傅,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