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鱼目珠子(高干1v1) > 第95章

第95章

学你那巧言善辩的本事吗?” 秋华年大言不惭道,“真能学到我,你就偷着乐吧,和我说话你多开心啊?” 苏信白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 从村里回到府城后,秋华年一家人适应了几天,再次习惯府城的生活。 九九和春生继续各自上学去了,杜云瑟也要为来年春天的会试做准备,他答应过秋华年要考状元,一直铭记于心。 杜云瑟现在不在清风书院读书,但依旧时常去拜访书院的先生,讨教问题。 秋华年则忙着给一家人张罗冬衣。 去年攒下的皮子全都找了出来,宝义和吴深又托人送了一些,足够给包括云成小两口在内的家里人各缝一双皮靴,一只内衬皮毛的帽子。 织绒的锦缎、柔软的毛线、厚实的毡布都是从祝家手里买的顶尖货,颜色鲜艳,花纹漂亮,质量极佳。 庄子产的棉花大头全卖给辽州都指挥使了,八千来斤棉花只卖了一千两银子,打了个骨折价。 辽州都指挥使也没让秋华年吃亏,钱手头实在紧给不了,名还是能给的。 他直接给朝廷递了个折子,照常哭穷的同时,将齐黍乡君自愿把棉花低价卖给边军一事大书特书。 元化帝把这折子带上早朝,金口玉言夸奖了秋华年,意思很明白——朕知道爱卿们个个富得流油,赶快学齐黍乡君为国分忧吧。 无论朝臣们心里怎么想,面子上肯定不能违逆皇帝,下了朝回家一合计,纷纷让家人们拿着单子去兵部捐款捐物。 平贤王开始只捐了十车的炭,元化帝怕长兄没炭烧,专门派身边的大太监温幸去平贤王府上一趟,嘱咐长兄千万量力而行。 温幸走后,平贤王上折子说自己家资颇丰,无需圣上担忧,又捐了二十车的炭和五百匹棉布。背过人处,脸黑了好几日。 三皇子晋王出资最多,一挥手就是一千担粮食和一千匹布,还写了一篇句句恳切,忧心边军想为父皇分忧的锦绣文章,引来无数夸赞,一时间风头无两。 晋王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这么多物资捐出去,多亏了母妃的娘家,还有母族的姻亲们,许多互相联姻的世家大族,比如辽州郁氏,已经隐隐站在了三皇子身后。 元化帝年近五十,虽然还未显衰老之态,但皇位易主并非遥不可及。太子身体弱,又失了圣心,让一切变得可能起来。 从龙之功,这世上谁能忍住不搏呢? 朝臣和勋贵们捐的物资不少送到了辽州,辽州都指挥使大喜过望,心里对秋华年的观感更上一层。 他让家眷们多邀请秋华年赴宴,还忍痛送了秋华年一匹真正的好马。 那是边军去年从鞑子们手里俘虏过来的,在草原上的主人至少是一个千夫长。 骏马通体黑色,足有一人半高,黑绸般的皮毛不见一丝杂毛,每一条肌肉都无比健壮流畅,靠近一些就能感觉到热血沸腾的躁动。 这马秋华年自己不敢骑,命名为“玄野”后,转赠给了杜云瑟。 隔日杜云瑟骑着玄野带秋华年去庄子上游玩,秋华年没坐过这么烈的马,全程缩在杜云瑟怀里,时刻怀疑自己会被甩下去,感觉比在现代坐海盗船刺I激多了。 两人到庄子上时,秋华年出了一身的汗。 都到了庄子上,秋华年索性吩咐人准备温泉,和杜云瑟一起好好泡温泉放松一下。 结果这一下,就是整个下午,晚饭时候杜云瑟才抱着筋疲力尽的秋华年出来。 秋华年乖乖被包在被子里,任杜云瑟帮自己擦头发,耳尖红得发烫,神情餍足。 杜云瑟碰了碰他的腰,秋华年吃痛嘶了一声。 “华哥儿以后还敢不敢这么闹,嗯?” 今天闹成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秋华年千奇百怪的“理论知识”太丰富了些,实践起来没完没了。 秋华年把脸埋进被子里,半晌后瓮声瓮气的声音传出来。 “你猜?” 杜云瑟轻笑摇头,一点点帮秋华年按I摩身体。 第104章 全家上下一起卷 秋风萧瑟, 寒气逼近,似乎只是一转眼,襄平府街道上的人就都换上了冬衣。 这个冬日百姓过完一个丰年, 大多安详富足, 朝野上下却一点也不太平。 元化帝人近晚年,脾性比年轻时更加暴躁易怒, 抓了好几个贪赃枉法的大案, 处置了一大批官员,从抄家流放到剥皮充草不一而足。 襄平府这次没有官员落马,但官牙前排起长长的队伍,都是从别处拉来的抄家后贩卖的仆役。 杜云瑟找秋华年商量, “冬日活重, 要时常扫雪、搬柴、背炭,金三和金婆子年纪大了做不过来,天寒地冻不小心摔了就不好了。” “明年二三月我们去京中应试, 身边要带人,家里也要留人照看。不如趁最近官牙人多再买一些人吧。” 秋华年点头, 杜云瑟这话提醒了他。 之前选择金三爷孙三人,为的是性价比, 秋华年家的人都没什么讲究,三人足够干完所有活计了。 但随着杜云瑟身份的提高,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越来越多,这三个人就不太够用了。 就像之前他们回杜家村,带上金三、金婆子和珊瑚后, 连看宅子的人都没有了, 还得找祝经纬帮忙。 秋华年不是逮着一两个人用到死的黑心老板,要干的事情多了, 确实该多招几个人,分担一下工作压力。 “今天吃过午饭,咱们一起去官牙看看吧,你身边得带个小厮了。” 对秋华年和杜云瑟给家里添下人的决定,九九十分支持,她觉得两个哥哥身边都得带个人,现在家里只有她有珊瑚,不太像样子。 春生希望家里热闹起来,有更多玩伴,也开开心心地说好。 金三等人不免有些忧虑,但他们知道随着主家身份的提高,这都是迟早的事,他们是家里最早的下人,已经占了先机了。 至少跟在小姐身边的珊瑚,没人能轻易替下去。 吃过午饭后,金三赶马车送秋华年和杜云瑟到官牙。 官牙的管事们消息灵通,认识杜云瑟和秋华年这两个襄平府的大名人,看见他们,立即笑呵呵迎上来。 “解元老爷,齐黍乡君,您二位今日来是来挑下人的吗?” 秋华年点头,“还是要携家带口的,这次要一个有管理宅子经验的,一个对京城事务熟悉一些的,你看看有没有推荐?” 管事笑了,“背景干净、有管事经验的下人,可是官牙里一等抢手的,刚送来就有人挑着要呢。” “不过既然是解元老爷和乡君要,那我少不得多费费心了。” 无论什么地方,管理型人才都是需要时日和资源培养的。曾经混到管家、管事地位的仆人,只要背景干净没掺和犯法的事,被抄家发卖也不会混得太差。 官牙的人会看人下菜,预留一些资质好的仆人,等有身份的人来买时再拿出来介绍,用来做人情。 名声不低的秋华年和高中解元的杜云瑟,如今值得他们做这个人情。 秋华年会意,自然地说,“只要你介绍的人真的合适,回头我让人送瓶蚝油,给你们打打牙祭。” 管事脸上笑容更甚,蚝油这东西他根本没买到过,唯一吃到的一次,还是排了大半个月的号,在贡院附近的舒意楼里吃的。 现在襄平府的人分为两类,吃过蚝油的和没吃过蚝油的。 这吃的可不只是美味,还是面子啊! 管事请秋华年和杜云瑟进去坐,不一会儿功夫,就带着一拨人来到门外。 “老爷,乡君,我这儿一共有三家子人,您听听怎么样。” “第一家子,是一对四十左右的夫妻带一个哥儿、一个女儿,从苏杭那边抄过来的。男人之前是管一座别院的仆役们的,女人是管针线房的,两个孩子都跟着她在针线房干活。” 秋华年朝门外看去,那家人站在左边,身上衣服收拾得干干净净,神情自然,没有因为落难就惶惶不安。 “第二家子,人口多,一共有九个,最老的五十来岁,最小的三四岁,当家的是长子,之前是三品京官家的大管事,其余人也都各有能耐,一家子就够乡君家用了。” 那一大家子人站在中央,有老有少,二三十岁的占了多数,同样没有不安,身上还带着严格的礼数。 “第三家子是三个人,一个阿叔带两个儿子,也是从京官家抄出来的,算是勉强符合乡君的要求。那阿叔的男人之前是管采买的管事,但去年病死了,他的长子今年十七,跟着父亲学过不少东西,小儿子九岁多,性子老成,也能办些差事了。” 第三家人站得比较偏,那位十七岁的长子站在最前面,身后护着弟弟和爹爹,和周围其他两家比起来,难免显得形单影只。 ——如果不是他们是从京里抄来的,管事又觉得他家长子有点能耐,他们根本不可能和另外两家在一起被挑选。 三家人的大致情况介绍完毕后,管事不再说话,等秋华年和杜云瑟决定。 杜云瑟看着秋华年,“选第一家和第三家吧。” 秋华年点头,“我也这么觉得。” 对仆役成群的大户人家来说,第二家才是最好的,三品大官家的管事一般可买不到,一家子九个人有老有少,随便打散到各处去用,也方便拿捏。 但秋华年家现在的人太少了,这家人是从三品京官家出来的有头脸的下人,肯定有自己的傲气。家里各处都用他们的话,很容易出现欺下瞒上的情况。 不如选另外两个小家的,可以互相制衡。 不过究竟选不选,还得先见一见人,再做决定。 杜云瑟让管事把第一家和第三家人带进来,第二家便回去了。他们知道自己不愁找新主家,脸上没有什么愁云。 第一家人男人叫乌达,女人叫灵雀,第二家的阿叔叫木棉,小辈们的名字都没有说,想等主家取。 与说话多少带些口音的金三一家不同,这两家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官话,回答秋华年和杜云瑟的问题时,口齿清晰,逻辑明白,连最小的那个小男孩也不差。 最后秋华年决定把两家人都带回去。 乌达的身契八两银子,灵雀五两,他们的两个孩子各算二两;木棉家长子是五两,木棉和小儿子也各算二两。 见秋华年把二十六两银子一口气付清,买下了所有人的身契,两家人不约而同舒了口气,脸上的神情和气质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已经知道新主家的老爷是辽州的新榜解元,夫郎是有封号的乡君,两人都很年轻。 这样的人家虽然目前身份地位还不算特别高,但上限极大,不出意外日后肯定能成高门大户。跟着这样的主家,仆役们也觉得日子有盼头。 回去路上,乌达主动去官牙门旁叫了辆马车,拉着所有下人跟着秋华年他们的车,不耽搁时间。 回到家里,秋华年让所有人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按自己之前想好的分配工作。 乌达经验丰富,以后做家里的管家,有他负责府上各项事务,秋华年就不用事事操心了。采买物资、迎送宾客、记礼记账这些乌达都可以做好,秋华年只用事后听账。 灵雀之前是管针线房的,手艺很好,就带着女儿继续负责针线,她的女儿今年十四岁,按珊瑚这样取首饰材料名字的取法,新名字叫玛瑙。 另一家人里阿叔木棉的手艺比较特殊,他之前是专门帮主子家接生孩子、照顾婴幼儿的,秋华年听到这个特长后,脑子里闪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令人不好意思的东西,努力控制自己的表情。 杜云瑟看着秋华年紧绷的脸,眼中了然,把笑意藏在心底。 总之,木棉的特长日后或许用得到,但现在还早得很,秋华年让他先和金三一起负责打扫工作。 木棉的大儿子比较得杜云瑟的眼缘,以后跟着杜云瑟做贴身小厮,取名叫柏泉,这是名酒的名字,他的弟弟便叫柏叶,也是酒名,和珊瑚陪九九一样专门跟着春生玩。 然后便是乌达和灵雀家的十六岁的小哥儿了,秋华年让他跟着自己做事情,想了半天名字,最后决定叫星觅,这是中草药的名字,秋华年作为一个合格的药罐子,现在听着药材名都觉得亲切。 就这样新来的七个人的工作都划分好了,不过也不是完全固定的,如果家里有什么新的事情需要人做,可以再重新分配。 后面的罩房空了好几间,秋华年按人头给他们分了棉布和棉花后,乌达等人便有条不紊地自己收拾住处去了。 月钱方面,之前金三和金婆子每月各拿二钱银子,珊瑚拿一钱银子。秋华年决定趁这个机会调整一下,给大家都涨一涨。 乌达这个管家最高,一月一两银子,柏泉和星觅这两个杜云瑟和秋华年的贴身小厮是五钱银子,灵雀和木棉、金三、金婆子一月三钱银子,其余人则是一个月两钱银子。 金三一家很高兴自家人都涨了月钱,来了新人的那点不安很快消散了。 对乌达和灵雀来说,现在的月钱比起他们之前拿得有些少了,不过他们也不着急,被大有前途的主家委以重任,还怕日后没钱花吗? 宅子里突然多出七个人,一下子热闹起来,四处都充满了人气。 新来的下人们很快便适应环境,各自表现起来。 乌达根据秋华年给的物品单子,把库房里堆得到处都是的这大半年积攒的礼品规整了一遍,挑出不少冬日正用得上的。 大的有中空缠枝的暖榻、织锦挂彩的斗篷,小的有外面一圈凹槽倒水后可以除烟的火盆、内置机关翻倒也不怕炭烧到手的手炉。 秋华年看见,才发现自己早忘了这些不知什么时候收的零碎物件,本来还打算拿钱去买呢。 灵雀和乌达是两口子,也不甘落后,把主家所有人的身材尺寸量了一遍后,便带着女儿玛瑙开始秀手艺,秋华年买来的冬日布料和皮子,经过她们的巧手,变成了一件件不比外面最好的成衣铺子差的漂亮衣物。 九九对此很感兴趣,这几天经常去看灵雀她们做衣服,不时提一些设计意见。 秋华年和杜云瑟日常生活中都不太喜欢有人一直站在附近,所以柏泉和星觅两人虽然名为贴身小厮,但不用时刻在屋里听命。 两人都识字,秋华年和杜云瑟商量了一下,给了他们包括《算学浅要·方程》在内的几本齐民书坊出的书,让他们干活之余,好好读书提升自己。 两人没想到来新主家后领到的第一件具体差事是读书,拿着书本面面相觑。 “共勉?” “……共勉。” 跟着春生的柏叶秋华年也没落下,因为春生是去普通私塾读书,不好标新立异地带下人,所以秋华年索性给柏叶也在私塾报了个名,让两人一起去上学。 柏叶性格认真细心,九岁的年纪操着九十年的心,春生在他的感染和劝说下,行事都稳重了些,让杜云瑟很满意。 至于珊瑚,她一直跟着九九去祝府的小学堂,九九也在有意教她读书识字,不用秋华年多安排。 这叫什么?这叫生活区著名卷王秋华年同学,哪怕穿越到了古代,也要带着全家上下继续卷起来。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 等日子到了十一月,襄平府接二连三下了好几场大雪,气温骤然降到零下,室外水缸里的水放一晚上,便会结一厚层坚冰。 秋华年家中早早就用上了上好的木炭,大红毡帘隔绝了外面的寒气,火盆和暖炉把室内熏得暖香袭人。 这个冬日过得比去年舒适得多,秋华年靠在下面烧了炭火的暖榻上,抱着只毛绒绒的大靠枕,在心里感叹这才是奋斗的意义。 星觅小心揭开厚实的门帘,进屋传话,“乡君,我爹说已经准备好一车炭火,五匹厚棉布,还有米面油肉了,让我问乡君什么时候出发?” “你去外头书房问一下,云瑟做完文章了我们就走。” 秋华年和杜云瑟打算去王引智家探望一番。 王引智给襄平府同知家的小孙子做先生攒了些钱,租了个小院子,在十一月初把一家老小从老家接到了府城,无论怎么说,在府城过冬都比在村里舒服。 他们一家初来乍到,诸事不全,秋华年和杜云瑟打算备一份合适的礼物接济一下。 他们一路走来受到了很多人的接济和帮助,如今也终于能去帮助别人了。 第105章 “云瑟,我们明日去庄子上赏梅吧!” 王引智手头紧张, 把房子租在襄平府城西南,是一大片普通百姓居住的街巷,房屋都是最普通的小院, 一大片一大片连在一起, 很有人间烟火气。 前两日刚下过一场大雪,道路上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净, 只有街头巷尾还有一些雪堆。 不宽的街道两旁布满了贩卖吃食和杂货的小贩, 穿着厚实布衣的百姓们来往其间,讨价还价,空气中飘荡着炸糖糕、小馄饨、菜盒子的香气。 马车停到王引智家门口,赶车的柏泉上前叫门, 秋华年等人也下了马车。 这是秋华年第一次来王引智家, 他抬头观察,这座小院院墙不高,木板门有些斑驳, 上面贴了两幅水平不错的丹青装饰,提款是王引智本人。 柏泉刚一敲门, 院里就传出答应声,嗓门很大, 脆生生得利落,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的声音。 哗啦一声,院门从内打开。 秋华年看见一位腰上系着粗布围裙,头发用荆钗挽起的女子,她抬着两只手, 手上还沾了面粉与水, 脚边围着个头顶梳着总角的孩子。 女子看见他们一愣,“你们是?” 不等秋华年等人说话, 她便反应过来,回头高声喊道,“大智,快出来,来贵客了!” 女子喊完这一嗓子,王引智很快三步并两步来到大门口。 “云瑟?还有乡君?大冷天的,你们怎么来了?” “恭贺乔迁之喜。” 王引智赶快请他们进来,同时介绍道,“这是我妻子邓蝶,我儿子王岁安。” 一个五十来岁很精神的老妇人从厨房出来。 “这是我母亲。” 杜云瑟和秋华年与几人

相关推荐: 倾辞呈章(1V1,H)   此岸风情(H,NP)   同时穿越:每个我有不同的金手指   反扑金主大大_新御书屋   穿越后系统给双修功法什么意思?   妈妈的美会让人疯狂   锁妖   你好,河豚小姐【SP 1V1】   恶果(骨科 1v1 甜H)   待她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