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府府丞高多了。如果没有受人指使诬告太子,他也没本事在寸土寸金的南熏坊西南部购买这样一座大宅院。 秋华年从十六冷淡的表情中读出了“天凉了,叛徒该抄家了”的意思。 想想也是,以太子的心计和能力,都两年多了,这个卖主求荣的前詹事府府丞的把柄肯定早就捏在手里了。 之前只是信手拈来又无关紧要,不急着动手,现在既然杜云瑟和秋华年需要个南熏坊的宅子,那他也该把背叛太子得来的东西全吐出来了。 秋华年想到刚才皇庄上太子那句“孤便想办法叫人腾出一座吧”,他可以肯定,这个吏部员外郎的宅子,就是太子计划好要给他“腾”的。 那么十六刚才为什么又要问他喜欢住在哪儿,给他“推荐”阁老毕咏时的宅子呢? ……就当是十六兴趣使然,喜欢“抄家快”房产中介业务,提前踩踩点吧。 注意力重新回到眼前的宅子上,一个从五品吏部员外郎的宅子,对现在的秋华年来说挺合适的,入住时只需稍微改一下大门,换一换屋檐就合规了,不像那些一二品大员的宅邸那么难办。 ——他怎么也开始想一二品大员的宅邸了? 秋华年摇了摇头,都怪十六的抄家快业务。 现在的问题是,这宅子什么时候、多少钱能拿下呢? 十六心有灵犀地开口,“你想何时买宅子?” “越快越好。” 买下来还要收拾收拾才能住呢。 “那便明日抄家吧。” “……” 秋华年无语凝噎,秋华年竖起大拇指,秋华年觉得十六帅极了。 咳咳。 “准备好一千五百两银子,后日会有官府之人上门与你签订房契。” “这么便宜?” 这座宅子占地不小,处于黄金位置,还刚斥巨资修缮过,秋华年以为怎么说也得两千五百两。 “此人买宅子时用了幕后之人的人情,只花了一千五百两,后面的修缮用费过于杂乱,无法统计,抄家后卖出自然仍以一千五百两计。” 强词夺理,但秋华年喜欢。 能省钱谁不高兴呢?他这可是正儿八经给太子上课打工换来的,拿得很安心。 十六还要回皇庄侍奉太子左右,不能出来太久,确定好宅子后便要走了。 告辞之时他补充道,“除了毕咏时的宅邸,这附近兵部侍郎、左佥都御史、通政史的宅子也很不错,你可以对比看看更喜欢哪个。” “……” 这算是太子的死亡名单吗? 秋华年嘴角抽了抽,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挑选,并督促杜云瑟早日升官有资格住进去的。 十六对督促杜云瑟这点很满意。 “你身体不好,不要太操劳,殿下身边有全天下最好的名医名药,日后有机会可请殿下叫太医帮你诊治一番。” “这个口由你自己开,我不能说。” 秋华年又想问十六为什么要刻意疏远自己,可十六已经走向远处的星觅,接过缰绳,利落地翻身上马走了。 …… 秋华年回到东城暂住的小院,邓蝶出门去了,王引智在厢房读书,秋华年来到正房,关上门后和杜云瑟说起今日的遭遇。 听见秋华年在皇庄见到了太子,杜云瑟有些讶异,却并不震惊。 “真没想到,你那三十亩地是从皇庄挖出来的……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不用考虑安全问题,皇庄有什么好东西也能蹭一蹭。” “就是以后肯定要经常被‘讨教’了。” 秋华年顿了一下后说,“我们俩这是不是都被抓去给太子打工了?” 杜云瑟笑了笑,“华年有周公、管仲之能,能者多劳。” “……”秋华年磨牙,“你也乱比喻打趣是吧?” 杜云瑟不再忍耐,起身抱着秋华年,把人一路带到了床上。 “呜——” 秋华年拍了两下杜云瑟结实的肩膀,没有效果,只能放弃。 唇|齿辗转摩|擦,暧|昧的水|渍声在密闭的房间里回荡,秋华年听见两道越来越剧烈的心跳,缓缓趋于同步。 直到头昏脑胀,舌|根又酸又麻,秋华年才获得了大口喘|息的机会,杜云瑟把脸埋在他的胸口呼吸,手臂仍紧紧箍着他的腰背。 “……” 考试在即,这些日子两人一直没有真正亲密过,但杜云瑟每次休息时,都要抱着秋华年亲一阵子,再抱许久。 秋华年渐渐反应过来,杜云瑟这些举动,和他吸猫是一模一样的。这是杜云瑟缓解考前压力的独特方式。 ……吸就吸吧,考生最大,反正他也不吃亏。 秋华年把下巴搁在杜云瑟头顶,来回蹭了蹭。 …… 吏部下马了一个员外郎,罪名是纵容家人侵占民田,勒索钱财,掠百姓子女为奴,证据确凿,当日就下狱抄家了。 此案在京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盖因这个吏部员外郎,此前是詹事府府丞,他在三年前突然站出来检举太子授意党羽在江南贪赃敛财,训练私兵,致使太子被元化帝软禁,羽翼全除。 会试在即,太子突然对此人动手,是终于不再“醉心农事”,打算重振旗鼓了吗? 京中各方势力因为太子再次露出利爪各有反应,繁华雄伟的都城暗流涌动。 不过这些暗流都还波及不到秋华年,他愉快地和找上门来的官府之人签了房契,以一千五百两银子的价格全款拿下京城核心区域豪宅一栋。 十六还托人传了话,说宅子的前主家刚“搬走”,里面可能有不好的东西,让他等几天再去。 秋华年想到古代乱七八糟的暗器、秘药、巫蛊之术,决定乖乖听话,等十六派人把宅子掘地三尺地清理一遍,再拎包入住。 马上就是会试了,秋华年的心思全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上,也没有太多兴致独自去看豪宅。 还是等杜云瑟会试结束,两人一起去看未来几年居住生活的宅子更有趣。 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就到了二月九日这天。 会试第一场,就在今日。 不到卯时,秋华年就睁开了眼,屋里亮着一盏昏暗的油灯,杜云瑟已经起床洗漱过,正在屋子那头给带进考场的东西做最后的检查。 杜云瑟看见秋华年醒了,“我吵醒华哥儿了吗?” 秋华年摇头,“本来就睡不着……把灯都点亮吧。” 杜云瑟又点亮了两盏灯,屋子一下子亮堂起来,屋外仍是一片黑暗。 秋华年翻身起床,静静看着杜云瑟清点考试用具。 身份凭证、笔墨纸砚、没有夹层的皮毯、舒适的棉拖鞋、柔软的毛线手套和护腕…… 秋华年抱着膝盖感叹,“总觉得离你还是童生的时候没过多久呢,今天居然要参加会试了。” 会试之后的殿试是不淘汰人的,只会排个名次,把考生分为一、二、三甲。也就是说,只要通过会试,就是板上钉钉的进士或同进士了。 这场关卡重重的科举之路,他和杜云瑟已经走到了最后一关面前。 一旦通过,便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116章 “学年二七余,妄语承圣贤。” 杜云瑟检查完要带上考场的东西, 秋华年也挣扎着起床洗漱了一番。 见他哈欠连连,杜云瑟过来摸了摸他的脸,“华哥儿困的话便继续睡吧。” 秋华年摇头, 双臂揽着杜云瑟的脖子, 靠着他的胸膛磨蹭。 “听说京城贡院的号房比襄平府的还要狭小,你在里面要一口气待三天, 千万别委屈自己。” “给你带了很多木炭, 是西市卖得最贵的龙眼炭,不用省管够。不过晚上睡觉烧炭要小心一氧——小心炭气,注意通风。” “不要有太大压力,留在京城就算成功。只要能过, 之后还有殿试嘛。” …… 杜云瑟静静抱着秋华年, 认真听他叮嘱,屋外万籁俱寂,明亮的灯火跳动, 将他们依偎在一起的影子投在墙上。 秋华年说着说着也不说了,闭上眼睛, 默数着杜云瑟的心跳,好像又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 院子里传来动静,邓蝶和王引智出屋了,两人才如大梦初醒般分开。 秋华年整理了一下两人的衣襟,披上厚实的斗篷,戴上风帽, 帽檐露出一圈红色的狐狸毛, 毛茸茸的把白净秀丽的脸围在里面。 “走吧走吧,别堵在路上。” 邓蝶做了早饭, 两家人简单吃了一点后,赶了两辆马车,从租住的院子出发。 此时不过卯时二刻,也就是早上五点半,他们出了巷子来到外面街上,昏暗的天色下,竟是一片车水马龙。 三年一届的会试又称春闱,全国各地的举子和国子监的监生都会赶赴京城贡院参加考试,期待自己杏榜有名,从此出仕做官,平步青云。 功名考到了举人,家境都不至于太差,至少买得起马车,大几千位参加春闱的举人在二月初九清晨坐马车赶赴贡院,造成了天还没亮街道上全是马车的奇景。 秋华年他们住得近,出来得早,一路上没有堵车。 秋华年揭开一点车帘,看着外面宽阔的街道上数不清的马车,感慨道,“难怪闵山长给的注意事项里,再三强调要早出门,小心别被堵在路上。裕朝居然有这么多举人!” 到了举人这一步,有田地有身份有免税,好好经营几年手头都不会太拮据,没有经济压力,再往上一点就能板上钉钉地做官,大多数人都不甘心放弃。 但每届会试固定取贡士三百人,几十比一的录取率,想考中一点也不容易。 一届又一届没考中的举人积压下来,造成了会试时满街都是举人的盛况。 不到一刻钟,两辆马车便来到了贡院大门外。 杜云瑟走下马车,反手把秋华年也扶下来。 贡院门口聚集了许多人,十几个大灯笼照着外场,穿着统一青色衣袍的小吏走动维持秩序,一切乱中有序。 天边露白,已经到了入考场的时候。 柏泉把装着考试物品的篮子递给杜云瑟,当着许多人的面,杜云瑟只是轻轻捏了下秋华年的脸。 “华哥儿回去睡吧,我们三日后见。” 他语气平静如常,仿佛不是去参加科举最重要最艰难的一关,而只是出门小游几日。 秋华年低低嗯了一声,“三日后见。” 他看着杜云瑟的衣角随转身划出弧度,背影渐渐融入由举人组成的考生的洪流。 …… 杜云瑟和王引智先随指引来到辽州举人聚集的区域,他们要在这里统一验明身份,才会被统一引入考场。 古代没有照相和人脸识别技术,确认考生身份,需要经过查看官府文书、同乡互认、浮票比对三个步骤。 所谓浮票有些像现代的准考证,上面会记录考生的籍贯,姓名,年龄以及容貌特征,进入考场前会有专人比对考生和浮票上描述的异同。 杜云瑟的浮票是在襄平府便办好的,上面加盖数个官印,杜绝伪造。 浮票为巴掌大小的一张纸,中间写着考生姓名,左边写考生籍贯,右边则是年龄,身高,容貌等个人特征记录。 杜云瑟的记录为“年二十一岁身高大面无髯无痣无胎记”。 秋华年当时看过后,乐不可支。 “这记得也太简略了,至少该写一笔你长得好看吧?” 秋华年拿着浮票对照杜云瑟的脸,“照他写的,我上趟街就能找出来几十个杜云瑟。” 杜云瑟无奈地把浮票从秋华年手里抽出来,妥善夹进书里。 “历来浮票只记这几项,还有其他查验方法,综合确认身份的。” …… 杜云瑟回忆着秋华年的话,面带浅笑,将浮票交给京城贡院门口的官吏。 对方仔细观察后,示意他通过了这项检查。 王引智紧随其后也通过了,他的浮票上写的是“年三十岁身中面微髯左眼下有一痣”。 两人朝前走了几步,待辽州籍的举人再多一些,互相确认过对方身份没问题后,就可以进考场了。 “云瑟、引智,你们在这里啊!” 杜云瑟回头,看见了与他同榜中举的祁雅志。 祁雅志是辽州籍人,但在南边常住,去年乡试前夕才回到襄平府,他素有学名,乡试前襄平府民间一直在押注他和杜云瑟谁会是解元。 后来杜云瑟拔得头筹,成为解元,祁雅志只落后一名,是那届乡试的亚元。 祁雅志为人幽默风趣,腹内有真才实学,虽然是去年秋天才回来的,但和襄平府大多数举子交情都不错。 官吏查验过祁雅志的浮票,请他也往前站一站。 通过检查的辽州籍举人已经不少,很快他们就能进去了,踏入贡院大门前,王引智拉了拉杜云瑟示意他回头看。 顺着王引智的手看去,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贡院门口,去年辽州乡试的经魁李睿聪从马车上下来。 这个时间点才来贡院,稍微有些迟了,李睿聪面色不愉,训斥了赶车的小厮几句,提起篮子快步走向检查的地方,身边没有送考的人。 祁雅志也看见了李睿聪,他知道李睿聪与杜云瑟之间的龃龉。 李睿聪年少时被家乡富商看中,嫁女投资,之后多年一直与妻子琴瑟和鸣。但中举之后,他立即本性暴露,纳了数房妾室,还收下了岳丈家送来的妻子的族妹。 去年某次宴会上,李睿聪言语不敬,妄议杜云瑟与他夫郎之间的情谊,被杜云瑟当场割袖断义,两人自此结仇。 祁雅志为人八面玲珑,单独相处时和谁关系都不错,但杜云瑟和李睿聪之间该选谁,他心里门清。 祁雅志没有等一等李睿聪关心他的打算,而是笑道,“看来李经魁遇上麻烦了,开考在即,我们先进去吧。” 杜云瑟毫不在意地收回视线,待专人检查完自己的衣物、鞋子与篮子内的东西后,领了号牌,信步走向接下来三天除出恭外不能出来的号房。 正如秋华年所说,京城贡院的号房比襄平府的还要小些。 大概是因为参加会试的考生太多,不压榨号房的空间,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考生。 号房呈长排状排列,一排又一排望不到尽头,每排之间只有勉强容纳两人并行的小路,小房间虽有窗户和门,但几乎照不进阳光。 二月初的天气,房间内又湿又冷,寒气逼人。 杜云瑟走进自己的号房,先把两块长木板一高一低放好,高的当桌子,低的当板凳。 接着他取出秋华年准备的几大块皮毛褥子,狗皮的厚实,垫在凳子上,虎皮的轻软,稍后搭在腿上,每一张怎么用秋华年都想好了。 这张虎皮褥子的原材料是吴深专程进山猎的,托万事镖局送来,说是提前祝贺杜云瑟名列一甲。 边境大小战事从来没断过,吴深又积累了不少军功,加上辽州都指挥使的赏识,今年极有可能晋升千户,到时候宝义或许也能升至总旗。 杜云瑟没用号房自带的那点可怜的炭火,而是把龙眼炭倒进号房的简陋火盆里,用火折子点燃。 龙眼木烧成的名贵木炭很快燃烧起来,明亮无烟,缓缓驱散这巴掌大的小房间里的寒意。 就在这时,杜云瑟听见号房外传来李睿聪的声音。 李睿聪和引路的官吏攀谈了几句,没得到什么好回答,憋着气走进了杜云瑟隔壁的号房。 杜云瑟眉头微皱,顿了半秒后便抛开此事,继续把笔墨纸砚和能放几天的熟食取出来,一一摆好。 接着他屏息凝神,静静坐在狭小的号房里,等待考官发放题目与纸张。 辰时三刻,贡院门口的大钟敲响三下,钟声厚重悠扬,传入号房里每一位举子耳中,震荡人心。 元化二十三年会试第一场,正式开始了。 为了防止贿赂舞弊,会试的考官都是提前半个多月就住进贡院,封锁院子不许出来的,直到钟声敲响,他们才来到号房区域前,监督小吏们把试卷和纸张一一送入号房。 会试三场的题目类型与乡试大差不差,第一场考的仍是经义与应制诗,不过题量增加了许多。 比如乡试第一场考的是三道四书题,五道经义题,一首五言八韵诗,到了会试,题目数量则分别增长到了五道、八道、两首。 作答时每道题都要严格遵循八股文的格式,用典精确,字字雕琢,绝不能胡编乱造凑字数,但凡有一句话被考官认为“不通”,试卷就有可能被罢黜。 因此虽然有三天两夜的时间,可不抓紧点,仍有可能写不完所有题目。 杜云瑟接过试卷与纸张,神情平常地把所有题目看过,沉吟一会儿后,便提笔在纸张上打起草稿。 时间在一片寂静中飞快掠过,太阳从东方升起,一点点爬至正空,号房里也难得照进了几丝阳光。 隔壁号房又传来动静,短短一个上午,这已经是李睿聪第三次转出恭牌了。 会试一场要考三天,期间是允许考生上厕所的,茅房就在离号房不远处,竖着盖了长长的一排,保证所有考生一走出号房的小道就能到达。 考生想上厕所,便把号房门边的出恭牌转过来,会有专门的小吏过来引他去茅房,监督他路上不与人交谈,不查看小抄。 虽然出恭是规则允许的,但为了节省时间,大多考生都会尽量少去,一早上就去三次的,着实少见。 过来引李睿聪去出恭的小吏脚步声有些重,似乎很不耐烦了。 杜云瑟没有被这些外界的动静影响,他在上好的澄泥砚中润了润笔锋,落笔在洒满金色阳光的草稿上。 五言八韵诗已经作了大半。 “学年二七余,妄语承圣贤。” 笔锋微顿,旋即流畅舞动。 “怀古一瞬过,图新千年还。” 第117章 “我有华哥儿,实乃毕生之心幸。” 第一日, 杜云瑟写完了五道四书题和两首五言八韵诗,第二日则写完了八道五经经义。 他每日日出即起,在火盆上烧开一壶水, 烤热酥软的烧饼, 冲开一杯加了炒熟的芝麻、花生、核桃碎的酥油茶,简单吃过饭后便开始答题, 直到人定之后再收拾笔墨纸砚, 把两张长木板并起来睡觉。 隔壁的李睿聪第一日接连上了五六次茅房,第二日终于恢复正常,但少了一天的时间,他第一场考试的题答得估计不怎么样。 时间来到第三日, 很多考
相关推荐:
白色禁区 完结+番外
听见死对头的心声后gl
约炮后,我和她老公在一起了(H)
穿成兽世顶流雌性,全星际疯了!
朵儿的红玫瑰
苏婧在留学中堕落
开封府宿舍日常
妈妈的美会让人疯狂
秘方
军婚发糖:彪悍俏军嫂的八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