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 祝经诚想在天津购置宅邸,把这里作为祝家的另一个大本营。 但合心意的宅子不是那么好买的,要建筑规模大且符合商人能用的形制,要用料讲究,要地理位置和风水优越……一条条罗列出来,不亲自看个十来天不可能定下来。 秋华年让人把西边的幽兰轩收拾出来,给祝经诚一家暂住,什么时候新宅子全准备妥当了,什么时候再搬走。 幽兰轩是一个一进的小院,掩映在一片翠竹后,只有三面有房,院子中间种着兰草,夏日兰草葱郁,芳香阵阵,非常适合苏信白。 它唯一的缺点是太小了,不过祝经诚家只来了两大一小一家三口,完全够住。 祝经诚抵达三日之后,苏信白终于带着小狸奴来了。 秋华年一直叫人盯着城门口,祝家的车队离城还有二里地,他就接到了消息。 祝经诚和杜云瑟都忙得脚不沾地,秋华年索性自己去城门口接人。 县主出行声势浩大,很快半个天津府城的人都知道了,纷纷派人打探今天来的是什么人物,能让齐黍县主去城门口迎接。 秋华年等了约莫一刻钟,祝家的车队出现在视线尽头。早年和秋华年打过交道的祝家下人方财在前面打头阵,骑马过来请安。 “小的拜见县主,我家夫人和小公子就在后面,夫人派我先来给县主问好。” 方财没想到秋华年会在城门口迎接,他本来是要提前一步进城去知府官邸通告的。 秋华年笑着点了点头,问了下他们一路上是否顺遂,苏信白和小狸奴的身体怎么样,得到的答案都是好的。 不一会儿工夫,车队主体也到了,秋华年往前迎了几步,在这个暑气盛腾、万物勃发的时节,和阔别两年的友人重逢。 时间在苏信白身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他穿着一身白底刺绣交错竹叶的衣衫,如墨长发束成严谨的发髻,精致的眉眼如画卷般舒展,身上带着淡淡的文人香。 如果非要说变化,如今的苏信白,身上已经不见丝毫抑郁和不甘之色,只剩下淡然与融洽。 “苏大公子,好久不见,看见我感动嘛?” 苏信白是个很感性的人,本来眼中微光闪动,情绪几欲外泄,被秋华年这么一调笑打岔,一下子断了。 他叹了口气,眼睛移向别处,“两载未见,县主还是这么没正形。” 秋华年不和他“计较”,探头往车里看,“大的脾气大,我要见小的。我的干儿子呢?快抱出来让我瞧瞧。” 苏信白推他,“狸奴睡着了,回去再说。” 秋华年不信,趁苏信白不注意跳上了宽大的马车,朝里一瞧,和坐在里侧抱着枚九连环玩的狸奴对上眼睛。 狸奴长得白白净净,五官简直是缩小版的苏信白,一点也不怕生人,乌黑的眼睛眨巴着,冲秋华年甜甜一笑。 秋华年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一边摸摸他软乎乎的小脸蛋,一边蛐蛐那个大的,“这叫睡着了?还是我干儿子乖,来,让干爹爹亲一口。” 狸奴被逗得笑声连连,还真的奶声奶气地叫道,“干、干爹爹。” 秋华年朝苏信白得意挑眉,苏信白哼了一声,“你等我去见谷谷和秧秧!” 秋华年一点不怕,他深谙“调戏”苏信白的一百零八种方法。 “好啊,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你快看看我家谷谷怎么样,懂我意思吧?” 苏信白见这个人几句话竟想把自家宝贝订走,却说不过他,只能运着气看向别处,看着看着,眉眼渐渐露出笑意来。 几句玩笑后,两人间那一点因许久未见生出的生涩感已经彻底消失无踪。 世事变迁,旧友重逢,大家都没有变得面目全非,陌生难认,仍可以像往日一般游戏调侃,在匆匆变化的流年之中,这是多么珍贵和难得啊。 第209章 太早了,不许想! 苏信白一家人来到天津府后, 秋华年家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个热闹主要体现在小狸奴身上。 小狸奴比谷谷和秧秧大一岁,对小孩子来说,一年时间能完成的生长任务太多了, 小狸奴已经能扶着墙壁跌跌撞撞地走路了, 还会用不连贯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个孩子一点也不认生,不害怕陌生的环境, 见过杜云瑟和秋华年两位干爹爹, 知道自己现在在“干爹爹们的家”后,便被激发出了强烈的探索欲,对什么都好奇。 于是这些天,后宅四处都响起了一声声童言稚语。 九九整理自己收到的帖子时, 小狸奴就乖乖坐在旁边的凳子上, 睁着葡萄般的大眼睛盯着瞧,还想帮她把帖子一个个按颜色分类摞好。 春生跟师傅练武时,小狸奴听见声音, 扒在门框上看,小胳膊小腿也跟着比画, 一不小心绊到自己,还好春生眼疾手快, 一把把小团子捞了起来。 秋华年在正房的坐榻上算账,小狸奴抱着奶霜哒哒哒地跑过来,背后两个奶娘弯着腰伸着手,小心翼翼地护着他。 秋华年抬眼看见他们,一下子乐了。 三岁的奶霜已经是一只成年大猫了, 山东狮子猫骨架大, 成年后和小孩子体型差不多。 小狸奴从两只前爪下托着奶霜,把它抱了个满怀, 奶霜呈一条竖直的条状,后爪贴着地面,尖尖的耳朵不时抖动,雪白的长毛随风飘扬。 奶霜是一只很有灵性的猫,大约知道这是对自己很好的人类苏信白的幼崽,没有和小朋友计较,乖乖任小狸奴摆布。 只是那双漂亮的异色猫眼看向秋华年时,秋华年竟能从里面读到一丝无奈与求助。 秋华年笑着招了招手,示意星觅把奶霜抱过来,放到自己腿上,奶娘也把小狸奴抱起来,送到秋华年身边。 小狸奴跑累了,乖乖让大人抱到坐榻上,靠着秋华年,开始非常认真用力地握着双手大口呼吸。 秋华年点了点他的鼻尖,“狸奴在干什么呀?” “吸气、呼气、跑快快!” 秋华年忍俊不禁,“是谁教狸奴的?” 小狸奴掰着手指回忆称呼,“春、小哥哥。” 跟在旁边的奶娘补充凑趣,“二公子在后面练武,小公子看得目不暇接,二公子也喜欢小公子,逗了他好一会儿。” 两家人凑到一起,小辈们都是“公子”,日常对话时大了小了的混在一起乱叫。不过放在具体的语境下,家里人都知道具体说的是谁,不会弄混了。 小狸奴随着奶娘的话点头,伸出粉雕玉琢的小手的小胳膊给秋华年看。 “这里,姐姐,画的!” 小狸奴白皙柔软的手背上印着两朵颜色很浅的兰花,这是九九梳妆用的东西,色粉是纯天然的花瓣磨成的,对身体无害。 “我们去的时候小姐正在梳妆,小姐问小公子好不好看,小公子说漂亮,自己也想要,小姐就给他手背上印了两朵花。” 小狸奴翻来覆去地看自己手上的花,神情美滋滋的,还要秋华年一起看。 秋华年对这个长着缩小版苏信白脸的小萌物毫无抵抗力,把账本推到一边,专心和他玩游戏。 “好漂亮的花花,这是谁的花花呀?” “是,猫猫!猫猫的花花!” 狸奴两个字对不到两岁的小孩来说太难发音了,所以在狸奴的世界观里,自己其实叫“猫猫”。 秋华年突然起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指了指自己膝上的奶霜,“那这是什么呀?” “是猫猫!”好学生小狸奴飞快回答。 “咦,你是猫猫,它也是猫猫,为什么有两个猫猫?” 小狸奴陷入了沉思。 秋华年故意引导,“你们都是猫猫,所以你们是一样的,奶霜是大猫,小狸奴是小猫——” 小狸奴顺着秋华年的思路往下想,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眼睛都亮了起来。 “那么小狸奴的爹爹就是——” “大大猫猫!” 秋华年扑哧一声,终于控制不住,直接笑了出来,就在此时,正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和祝经诚一起外出的苏信白回来了。 苏信白听见了他们对话的末尾,忍不住瞪了秋华年一眼,这一眼毫无威慑力,秋华年拍了拍手和他打招呼,“大大猫猫您回来啦?” 苏信白理智地选择沉默,把儿子抱起来坐下,小狸奴也在拍着手笑,口中嘟囔着大大猫猫,柔软的小脸蛋贴着爹爹的胸口蹭,苏信白嘴上不说,眉眼越来越柔和。 秋华年见好就收,让人收拾一下桌子,上些茶点与水果,和苏信白聊天。 “宅子看得怎么样了?” 祝经诚在正事之余忙里偷闲打探了十来日,终于看中了一座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宅子,今日带苏信白出门一起去实地考察,让苏信白掌掌眼,看他喜不喜欢这座未来生活的家。 因为狸奴年纪太小出门不安全,加上狸奴在杜府适应良好,夫夫二人把儿子留了下来,没有带他。 “已经签了契书。”苏信白说,“那座宅子离知府官邸坐马车只需一刻钟时间,前主人是河间府的一位富商,宅子前后三进,东边带两个跨院,前年才大规模翻修过,可以省很多事。” 秋华年点头,“听起来确实很合适。” 祝经诚一家三口用不着这么大的宅子,但如果把天津作为祝家的第二个大本营的话,预备着以后祝家再来人,宅子还是买大些好。 宅子前年刚翻修过,添置些家具就能入住了,前主人是富商,也不用担心买了官家的宅子形制不合格需要改的问题。 秋华年笑着说,“宅子虽然不错,但你们别急着搬过去,经诚马上就要出发去福州了,你们父子两个单独住在外面,我也不放心,就留下来陪我吧。” 苏信白浅浅嗯了一声,反将一军,“你不说,我也要住。” “啧啧啧。”秋华年大为惊奇,“不得了,大大猫猫进化成超级猫猫了?” 苏信白和他对视,终究还是秋华年的脸皮更胜一筹,笑眯眯地看着苏信白移开了目光。 小狸奴不知道爹爹和干爹爹之间在打什么眉眼官司,乖乖趴了一会儿后觉得无聊,小声说自己想去看弟弟们。 秋华年叫来在天津府新请的奶娘,听说谷谷和秧秧刚刚醒了,带着这对父子去东配房看自家儿子。 知府官衙的房子都盖得很大,东配房虽然只是正房旁边的一座小房子,也有三间大小,屋顶挑得很高,一点也不逼仄。 秋华年把这里改装成婴儿房,东边设了碧纱厨,进去后大半地面被一个巨大的爬床占领。爬床只有成人小腿肚子那么高,四周围着围栏,下面是藤条编成的有弹性的细席。 谷谷和秧秧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想玩的时候爬来爬去,累了困了倒地就能休息。 苏信白把儿子放在地上,小狸奴双手抓着爬床的围栏,踮着脚尖努力伸出小脑袋往里看。 “弟弟!弟弟!” 谷谷和秧秧听到声音,不约而同从爬床的不同地方转头。 这几天下来,两个小家伙已经认识了新来的小朋友,纷纷阿巴阿巴地用别人听不懂的婴儿语给予回应。 “弟弟!”小狸奴伸出一只短短的胳膊,试图召唤小伙们,“看!花花!猫猫的!” 秧秧小乡君犹豫了一下,估算了自己爬过去的距离,啪叽一声躺在爬床上装睡。 谷谷则被花花吸引,又快又稳地爬到了小狸奴在的地方。 一大一小两只团子隔着有空隙的围栏靠在一起,小狸奴伸出手指着自己的花花一顿强调,谷谷不知道听没听懂,总之先把头点了。 秋华年和苏信白没有插手和出声,站在一旁笑着看孩子们互动。 突然间,苏信白感觉自己的袖子被人拉了下,他转头看去,秋华年冲他做了个口型。 苏信白吸了口气,半羞半急地给他回了一个口型。 ——太早了,不许想! 第210章 给番茄命名叫番茄 官令不等人, 杜云瑟做正事时,一贯按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与他人,从不会徇私情顾私念耽误时间。 在天津安顿好家眷后, 祝经诚立即顺水路南下, 前往福州的几处通商口岸结交外国商人,寻找能够合作的目标。 裕朝在福州几府设置可与外国商船通商的港口, 此举由来已久, 据说在临近这些港口的区域,能看到许多衣着、容貌、举止具和裕朝人不同的洋人,还能品尝到异域食物,买到特色商品。 秋华年看着手中搜集来的相关游记与官方记载, 心里痒痒的, 非常想去游览一番,可惜事务缠身,实在是走不开。 好在用不了太久, 天津便会开设规模更大、制度更完善的对外港口,到时候外商云集, 万国齐聚,秋华年不出远门就能欣赏到异域风情。 祝经诚这一去, 表面上是代表祝家从海贸中分一杯羹,前往福州结交人脉、打探情报,实际上背着官方的任务,要从外国商人手中交易到裕朝需要的造船技术与航海经验。 他人虽然离开了,但存在感一直很强, 从出发算起, 每隔两三天就会让人送回来信件,有给苏信白的也有给杜云瑟秋华年的, 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小礼物。 因为秋华年说想了解海外的农作物与工艺造物,所以祝经诚送给他们的礼物多以此为主。 一个月来,秋华年陆续收到了一块巴掌大的机械怀表、一套高脚玻璃酒杯、一个放大镜,还有两颗有些蔫了的番茄。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祝经诚此行非常高调,一到福州便开始挥金如土。 只要外国商人能拿出他感兴趣的货物,他连价格都不商量,当场就钱货两讫完成交易,因此收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秋华年最喜欢的番茄就是这么来的。 收礼物的时候大家正巧聚在一起,春生自告奋勇帮忙取东西,他从垫满棉花的箱子里取出两个用纸和布包起来的圆球,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两颗不认识的红色的果子。 “这是什么啊?洋人的柿子或者茄子吗?” 其他人不明所以,秋华年却眼睛一亮,他没想到,天津港口还没正式开放呢,自己的寻找新农作物大计就来了个开门红。 番茄!西红柿!洋柿子! 这种酸甜多汁的蔬菜既可以和牛肉搭配在一起做番茄牛肉煲,又可以和鸡蛋组成神仙眷侣,做汤炒菜都是一绝,还能去水果分类里充充数,切块后拌上白糖生吃,就是一道经典菜肴。 裕朝此前没有番茄,秋华年一直非常遗憾,尤其是有吃牛肉的机会时,更是想念番茄炖牛腩的味道。 可以说,失去了番茄,华夏丰富多彩的美食版图就缺失了一块,而现在,随着这两颗“红果子”的出现,那块黯淡的区域马上就要被点亮了! 秋华年清了清嗓子,一点都没嫌弃这两颗番茄因为长途运输蔫了吧唧,过去把它们拿在手里。 “我以前听人说过,海外番邦有一种红色的像茄子和柿子的菜,味道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想来应该就是它了。” 杜云瑟看了秋华年一眼,秋华年冲他一笑,飞快眨了下眼,“咳咳,春生刚才说得好,我看不如就叫它番茄吧。” 指着番茄给番茄命名为番茄后,秋华年一边迫不及待地给祝经诚回信,让他想办法买到这种作物的种子,一边让厨房把两颗番茄处理了。 两颗番茄已经蔫了,生吃不好吃,只能做成菜,牛肉不容易弄到,鸡蛋还是很多的。 厨房按秋华年的吩咐,把番茄中间的软籽掏出来试着种进土里,外面厚厚的皮和瓤切成碎块,先在锅里煸炒出汁水,再放入炒到半熟的鸡蛋,加盐和糖提鲜调味,出锅前来一把小葱花,后世经典国民菜“番茄炒蛋”便出锅了。 能被称为经典菜的菜肴做法或许简单,但味道绝对能打,番茄炒蛋上桌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一人一两筷头,不大的一碟子菜很快就见了底。 春生咂了咂嘴回味,“难怪华哥哥一直想从海外寻找农作物,原来海外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本来还觉得,大裕的庄稼已经是最好的了,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去找海外的。” 九九戳了下他的头,“让你多读书你不读,别的不说,我们现在常吃的玉米,也是百年前从番邦传来的。天下万土长万物,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粮食,如果能找到更好吃、更高产的,裕朝百姓就不用饿肚子了。” 春生知道姐姐说得对,扮了个鬼脸后继续去和红烧肉战斗了,他每天习武消耗很大,又在长身体的关头,饭量越来越大,个子也越来越高,快赶得上九九了。 九九的话说到了秋华年心坎上,华夏一直是建立在农耕上的文明,有足够多的粮食,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国家,裕朝国力能这么强盛,与百年前传入的高产作物玉米也有关系。 除此之外,秋华年想找到更多高产的作物与良种,也是为了改善裕朝底层百姓的生活,一直身居高位的人不会知道,有时候只是多半袋粮食,就能救一家人的命。 番茄虽然好吃,但只能算在美食的范畴里,什么时候找到能养活无数人的高产土豆,秋华年才能彻底满意。 这估计要等到天津港开设,他接触到足够多的外国商人,同时裕朝能派出自己的远航商队后,到了那时,他才有条件大范围寻找土豆等作物。 祝经诚送给杜云瑟和秋华年的信通常言简意赅,讲清楚自己的见闻与计划,再介绍一下随信附赠的礼物的来历,便结束了。 而送给苏信白的,那真是一页接着一页看都看不完,两三天就是一封,礼物也是一大箱子一大箱子地往来运,也不知他哪里来的这么多话。 苏信白经不住秋华年调侃,每次收到信就匆匆溜走,一个人看完了再回来。 秋华年调戏不了大猫猫,于是带着一股酸腔去找小杜大人的“麻烦”,不管两人天天腻在一起的事实,指责小杜大人不给自己写情书。 最后杜云瑟专门抽出一整个下午的时间,陪着秋华年去城郊游湖赏景过二人世界,又写了几首诗赋,才把自家爱人哄满意了。 就这样时间进入七月末尾,天气隐约有转凉
相关推荐:
他与剑【黑白两道1v2】
[HP]诸王之女王
快穿:原女主只想上位
[全职]黑暗中的绿帽男人们
情欲的盛宴[百合花传奇]
一生错爱(H)_御宅屋
八零军婚:娇软美人被硬汉宠上天
叫声哥哥
穿越之侯门继夫
古代穿了一次回来后我悟了(NPH)